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开口说话/苹果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苹果文丛”汇聚了裘山山、赵德发、刘恪、薛舒、易清华、于怀岸、王棵、荆永鸣等30多位全国中青年作家的中短篇小说集,以整体面貌、集团亮相的豪华阵容,集中反映了中国文坛的力量。

童年记忆、儿童视角、淮河文化是这组小说的关联词。在《开口说话》作者曹多勇所提供的“生活”片段里,我们读出了一颗平常心。

内容推荐

《开口说话》是一组关乎作者童年故事的短篇小说集。

童年记忆、儿童视角、淮河文化是这组小说的关联词。在作者所提供的“生活”片段里,我们读出了一颗平常心。过往的历史在他的笔下已不再那么宏大,也不再那么严肃,最为关键的是,它竟然不再那么险恶。黑暗与寒冷退出了作者的历史观照视域,他让自己首先回到原初的直观历史体验上来。在这里,历史变成了真实的生活。人不是被随意表达的符号,而是活跃于其中的一个个鲜活生命。

《开口说话》由曹多勇所著。

目录

人羊

淹没在时代里的父亲

一锨砍死你

幸福花儿开

开口说话

老熟秋

一颗飞翔的子弹

好好地吃一顿

年馍

恶游戏

西瓜嗝西瓜尿

话段子

大字

水姻缘

月亮头

试读章节

人羊

这户姓麴的人家来大河湾村,是在一年的夏天。他家原本是船民,长年在淮河里打鱼为生,鱼少了,船破了,再难维持生计,干脆弃船上岸,做个种庄稼的农民。这家人不算多,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两个孩子。船上人的长相有特点,凭借我们孩子的一副眼光也能辨别出。男人精瘦干小,头脸手脚黑不溜秋的。人们常常说,这人长得黑,黑得三把抓不出一道白印子,指的就是这么一种人。常年接触水,水锈顺着脚趾、手指慢慢洇染全身,如胎记一般,上了岸,没个三年五载的休想消退去。女人也黑,还长着一个大屁股,一双大脚丫,走起路来像鸭子似的往地上一拍一拍的,大屁股也像鸭子似的往左摆一下,往右摆一下。两个孩子是挨着生的,大的个头不算高,小的个头也不瓤。有趣的是两个孩子各背着一只大葫芦。葫芦漆着大红漆,猛眼看上去,像是背着鼓。船上的孩子都得背这样的一只大葫芦。葫芦浮力大,孩子掉河里不下沉。这两只大葫芦护着这两个孩子的命,一背就背好多年。现在,两个孩子上岸了,大葫芦还背着,这成了船上孩子的一种标记。

公社干部领着这样的一户人家来大河湾,与大队干部指手画脚一阵子,就把这户人家安插进村庄的紧西头。我们这儿的人家紧依淮河,房屋盖在庄台上。庄台属于拦河堤坝的一部分,却要比堤坝高、堤坝宽。村庄的紧西头是村庄的末尾梢,再往西就剩窄窄的一道拦河堤坝了。这户姓麴的人家就暂时把一间茅草屋盖在那么。

村里的大人与村里的孩子不一样,他们注意的不是这户人家男人长得黑、女人走路像老母鸭,还有两个孩子身后各背着一个圆鼓鼓的大葫芦。他们嘴上念叨的是这户人家的姓。姓什么?姓麴。大河湾没有这种姓,方圆村庄也没听说过有这种姓。麴,读着拗口,写纸上,生产队会计认不得,村学校老师也把头摇得像抽风。村里人生意见,说天底下有那么多的姓,他们家偏偏捡挑一个谁也不认得的姓,这不存心跟我们作对吗?

麴,这个姓,他们自家人念“去”(qu)。“去”与“滚”同意,又与“屈”同音。村里人说,有什么好“屈”的,别的村庄能收留他们家?村里人又说,干脆姓“滚”算了,在大河湾觉得委屈,叫他们家滚得远远的。

大河湾就他们一家单门独姓的人家,又初来乍到,肯定要受不少屈,遭不少欺。这么一种境况,这户人家早想到了。住是住进了大河湾,可要想融进大河湾,成为真正的大河湾人家,少说也得个三年五载的呀。

这户姓麴人家的大人隐忍着。

这户姓麴人家的孩子也隐忍着。

农谚说,头伏萝卜,二伏白菜。那时候,土地归生产队集体管理。每户人家只有一点菜园地,叫自留地。这户姓麴人家来大河湾落户正赶上伏天里。生产队分给他们家两分地。这家男人赶一趟集,买回一把挖地的铁锨,买回一把整地的钉耙,买回一包萝卜籽,又买回一包白菜籽,就准备种白菜、萝卜了。他们家人吃过萝卜、白菜,却从没种过萝卜、白菜。一家人新奇得不得了,大人孩子一齐围拥进这两分自留地里,种萝卜,种白菜。这户姓麴人家把这两分自留地平均分为二分,一分地种萝卜,一分地种白菜。地挖好了,地整好了,一家人却不知怎么把萝卜籽、白菜籽种下地。

女人说男人,你去邻居家请个人来种。

男人摇摇头,不愿去。

女人说,你去邻居家地里看一看,别人家怎么种萝卜、白菜,我们家就怎么种白菜、萝卜。

男人又摇摇头,还是不愿去。

这男人说,我不信萝卜籽种地里能长出白芋?白菜籽种地里能长出花生?

最终这男人随便地、马虎地、不合章法地把白菜籽、萝卜籽种进地里去。

菜园地种上菜,女人找来两捆麻秸,挨排排插出一道篱笆,拦鸡拦猪拦羊。这家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前前后后忙活了一整天,总算把两分自留地围拦住。不想这家男人看见了,却叫自家女人、孩子把篱笆拆下来。女人说,四周的菜地都围着篱笆,就我们家不围,鸡猪羊进来了,还能长出一棵菜?男人说,我们家的菜地不怕鸡猪羊,就怕村里人想进进不来。女人糊涂了,不知男人说的什么理。男人说,大人进不来就算了,孩子想进进不来,戳烂胳膊腿,就不好说话了。

女人说,怎么个不好说话呢?我巴不得戳烂肚子,肠子流出来呢。

男人叹口气,说居家过日子还是少一事比多一事好。

女人明晓男人的一颗心,领着自家的两个孩子把围好的篱笆拆下来。

几天过后,两分菜地里的菜籽发芽了。这时候,萝卜不像萝卜,白菜也不像白菜,只有一星一点的绿。风吹过来,颤抖一下。风吹过去,颤抖一下。纤纤弱弱的,怎么看都不像萝卜、白菜的秧苗子。

又过个十天八天的,两分菜地里的萝卜、白菜长出萝卜、白菜的模样了。萝卜的叶子毛茸茸的,白菜的叶子光溜溜的,见风见雨比赛似的往上长,满地洇染开绿,一篷一篷的,似一层流动的绿色云。

再过个十天八天的,两分菜地里的萝卜长有手指那么粗;白菜也一棵一棵把叶片往大里长,乌油油的。

这一天,这户姓麴人家的菜地进了村里的孩子,偷走一片萝卜,留下一片坑,还有散乱满地的萝卜缨。一个个萝卜坑新鲜着,一把把萝卜缨新鲜着,显然偷过没有好大一会儿。这家女人站在菜地里,一张脸气得通红,嘴冲着庄台骂,说谁家孩子祸害萝卜,吃肚子里烂心烂肝烂肠子。

村里人从近旁走过来,走过去,没人搭理这家女人的话茬子。

P1-3

序言

童年的热闹

我的童年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它的名字叫“文革”。“文革”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凭借童年的记忆,怕是很难说得清楚。一件说不明白的事情,又深刻地影响了我,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影响了我们这个民族。

记忆中的村子很热闹,三天两头开批斗会。敲锣打鼓,红旗招展,口号喧天,把几个人捆绑着拉过去,先是开批斗会,而后是游街。开批斗会一般选择一处固定的场地。某个生产队的麦场,某块空出来的庄稼地——这样的地方是小场面。大场面一般设在大队部的院子里,或学校的院子里——关键场次的批斗会放在这么两处地方。其余的就分散在生产队的麦场上,或者一块不起眼的田间地头。批斗会开完后,接着是游街,一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去游街。在农村,不管哪个年代,种地是根本。参加开批斗会的村里人很少,参加游街的村里人更少。批斗来批斗去,被批斗的总是很少的一部分坏分子,参加批斗的总是很少一部分革命分子。围观的大多数是村里的孩子。村里的孩子喜欢热闹,喜欢批斗会,更喜欢游街。一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跟着看热闹,这是一个能持久的热闹,这是一个很大的热闹。开批斗会,有一个固定的场地,村里的孩子想热闹也热闹不到哪里去。游街就不一样了。村大路旁边是庄稼地,春夏秋冬,除去冬天地里的麦苗不能吃,其他三个季节,庄稼地里长着好多能吃的东西。春天地里长麦子、长油菜,麦子拔节的秸秆能吃,油菜开出的花朵能吃;夏天地里长瓜果能吃,长秫秫秸秆能吃,长玉米秸秆能吃;秋天地里能吃的东西就更多了,白芋、花生、萝卜、芝麻、黄豆等。那是一个热闹的年代,也是一个食不果腹的年代。这么说吧,村里的里的孩子饿急了,连地里的土坷垃都能啃一口。批斗、游街把坏分子聚集在一块,也把村里的孩子聚集在一块。坏分子聚集在一块就老实了,村里的孩子聚集在一块反倒更具破坏性。村里的孩子跟着游街的队伍走到哪个生产队,哪个生产队的庄稼地就要遭殃了。这么多村里的孩子一齐围拥庄稼地里,有点防不胜防,还有点法不责众。相对庄稼地来说,村里的孩子就是一群蝗虫。村孩子经过的地方,庄稼叶上的绿色都暗淡许多。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群蝗虫吃饱了肚子,觉得再也没有跟随游街的必要了,就回家玩我们自己的。玩什么呢?学着大人的样子,把一个村里的孩子捆绑上,也开批斗会,也游街。谁当坏分子呢,推举来,推举去,没人愿意当。眼见这个模仿大人的游戏玩不起来了。没办法,一个最厉害的村里的孩子自愿当了坏分子。这个主意是他想出来的,他不当谁当?我们拿出一根绳子,一下套在他的脖子上。绳子拴的是一个活扣子,两边的孩子拽着两个绳头,一齐往两边使劲地拉扯。绳子中间的孩子先还能张嘴骂我们,责怪我们勒得太紧,说松一点,松一点,你们想勒死我呀!绳子两端的孩子不松手,越扯绳子越紧。绳子中间的孩子脸色青了,眼睛圆了,身子软了。

2007年3月26日淮南

2010年12月24日平安夜修改于北京语言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开口说话/苹果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多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805665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2013128898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29
164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3: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