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尼克松传
内容
编辑推荐

从杂货店到白宫,从平民到领袖,从欢呼到唾弃,他的路走得漫长、坎坷而又辉煌。他的一生充满争议,但他从未放弃梦想,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奋斗、挣扎和牺牲,使其成为了现实。他就是美国第三十七任总统尼克松。本书记叙了尼克松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1913年,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约巴林达。1934年,毕业于惠蒂尔(加利福尼亚)学院。1937年,在加利福尼亚的惠蒂尔从事律师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美国海军服役。

1946年,尼克松当选为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开始步入政界。1950年当选为美国联邦参议员。1952年,他作为艾森豪威尔的竞选伙伴,当选为美国副总统。1956年他再度当选为美国副总统。1959年在竞选总统中以微弱票差被约翰·肯尼迪击败。竞选失败后,尼克松先后在洛杉矶和纽约从事律师工作。

1968年尼克松重返政坛,在当年的美国大选中,他击败民主党人汉弗莱和独立竞选人华莱士,当选为美国第37任总统。1972年1月连任。1974年8月因“水门事件”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1994年4月22日在纽约康奈尔医疗中心逝世,享年81岁。

目录

第一章

杂货店主的儿子(1913-1940)

1.平凡的亲人们2

2.艰辛的早年6

3.一个聪慧好学的孩子10

4.大学教育14

5.社团骄子18

6.年轻有为的律师21

7.甜蜜的婚姻26

第二章

迈进华盛顿(1941-1952)

1.海军少校“尼克·尼克松”34

2.百人委员会39

3.击败沃勒斯44

4.赫脱之旅50

5.希斯与钱伯斯案件56

6.藏在南瓜里的文件61

7.激烈、无情、拼命的竞选68

8.辅佐艾森豪威尔的少帅73

9.基金危机和棋盘讲话79

第三章

最忙碌的副总统(1953-1960)

1.成为副总统90

2.超强纠错:对付麦卡锡主义95

3.带上帕特去远东101

4.处理印度支那危机107

5.再战1954、56年选举112

6.1958年惊魂南美洲120

7.舌战赫鲁晓夫128

8.迎战肯尼迪134

第四章

重为平民时期(1961-1968)

1.平民生活142

2.猪湾事件和《六次危机》147

3.别了,加州!151

4.肯尼迪遇刺157

5.1964年总统大选:戈德华特PK林登·约翰逊162

6.1966年卷土重来167

7.备战1968年总统大选173

8.“迪克,以后得叫你‘总统先生’了”179

第五章

笑傲政坛(1969-1972)

1.白宫,我们的新家186

2.艰难的印支退却192

3.“一二三四,傻×战争快去死!”197

4.“体面的和平”202

5.向中国的缓缓靠近207

6.基辛格访华212

7.尼克松的北京之行217

8.与勃列日涅夫交锋224

第六章

折戟水门(1972-1974)

1.“水门”的背景和白宫“管子工”230

2.幕后的忙碌235

3.白宫录音带239

4.无冕之王与神秘的“深喉”244

5.众叛亲离和“消失的18分钟”录音带248

6.挥别白宫253

第七章

不屈的晚景(1974-1994)

1.痛苦的沉寂260

2.著书挣钱付账单265

3.再度访问中国268

4.千秋功罪任凭说273

附录 尼克松大事年表278

重要参考文献279

试读章节

结婚之后,尼克松曾经向一些知心朋友透露过自己的想法,他很渴望到大城市去做律师,而不是永远窝在惠蒂尔这样的小地方。

1941年夏天,尼克松与妻子帕特用他们积攒的一笔钱搭乘联合水果公司的客货轮“乌卢阿号”,去加勒比海旅游了一次。在这次“美妙”的旅程中,尼克松一直晕船,几乎没有时间和心情享受这次假期。他呕吐、晕眩,把帕特也折腾得够戗。事后他们都不愿意承认这次旅行有多么糟糕,因为后来好几年内他们都没有机会度假了。虽然旅行很痛苦,但是尼克松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心愿,他在旅程中花了不少时间,尝试打听在哈瓦那建立一个律师事务所或者进行商务洽谈的可能性。

在这次旅行中最令夫妻俩难以忘怀的,是在6月22日那天晚上发生的事。当时船上的黑人老管事把从收音机里听来的消息告诉他们:希特勒入侵了俄国。尼克松非常厌恶希特勒,他希望最后俄国将获得胜利,令希特勒垮台。尽管他也不怎么喜欢斯大林。

加勒比之旅让尼克松感到,不能再继续干等下去了,他必须作出一些实实在在的努力才能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雄心。

1941年冬天,有一天,尼克松和帕特一起去好莱坞看电影,结果在放映中途,影片就被掐断了,剧院经理站在银幕前通知莫名其妙的观众:“请所有在场的现役军人返回部队。”尼克松和帕特走出影院时,一个报童凑到他身边,递给他一份报纸说:“我们打仗了,先生。”尼克松看着那醒目的巨大的黑色标题“日本人轰炸珍珠港”,心里明白,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当年12月,尼克松获得了华盛顿的物价管理局的聘请,邀他去那里工作。尽管尼克松声称这份工作是杜克大学的教授戴维·卡弗斯帮他推荐并争取的,但是那里的负责人、曾经担任物价管理局轮胎定量分配组负责人的爱默生却对他们的第一次会晤印象深刻。

当时申请这份职务的人都必须经由爱默生的秘书安排面试时间,排队等候才能见到爱默生本人,但是尼克松却完全不吃这一套。他没有介绍信、没有预约、没有排队,而是径直推开爱默生的办公室大门,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把简历搁在爱默生的桌子上,自我介绍说:“你好,我叫理查德·尼克松,是个律师,这是我的简历。我可是抛下了家乡兴旺的律师业务,专门来华盛顿参加战时工作的!”

爱默生虽然一开始被这个直率而大胆的小伙子吓了一跳,但是听完了这番自我介绍之后,他细细从头到脚打量了打量对面的这个小伙子,发现他长得挺顺眼。接着跟他聊了几句,感到这个人反应机敏、能言善辩。再看看他的简历,发现他的成绩非常优秀。没有经过什么犹豫踌躇,爱默生当场拍板,就把这个工作给了尼克松。

1942年1月9日,尼克松夫妇来到华盛顿,而这天正好是尼克松29岁生日。由于人多房少,费了很大的力,夫妻俩才在离华盛顿不远的弗吉尼亚找到一套很小的公寓房子,安顿下来。随即尼克松就去物价管理局的轮胎定量分配组上班,负责定量协调的法律工作。

在这个协调轮胎分配的工作上,尼克松呆的时间并不长,只有8个月。但是他由此得知政府官僚的运作方式,以及“上层的官员是如何靠着重重叠叠的帝国般的机构养肥自己的”。他感到虽然有很有才能的政府工作人员诚诚恳恳,一心为公,但也有一些人只想到权力,并由此仗势摆布他人,特别是那些私营部门的人员。他的很多幻想在这里破灭了,他看到了文牍主义、损公肥私和滥用职权。在这里的经历,对尼克松日后政治生涯中所制订的政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给了他很多日后攻击民主党政府的把柄。

当时在物价管理局的人可以缓役,而且由于尼克松的贵格会信仰,他完全可以在办公室里度过整个战争时期。然而海军开始征募年轻律师的时候,尼克松很快地报了名。1942年8月,他就被送往罗德岛匡赛特角的海军军官学校受训,成为了一名海军中尉。

进入海军之后的尼克松,一直梦想着能进入一个在南太平洋或北大西洋作战的舰队中去,然而两个月后,他却被派往位于爱荷华州的奥坦瓦海军航空站。原本就沮丧的尼克松到达奥坦瓦之后,那里的现状更加令他错愕:这个基地当时还是一个半成品,修建在玉米地中的跑道半途而废……如果不是当地邻居朋友的热情以及帕特的支持,尼克松简直无法在这里继续呆下去了。

没多久,尼克松就看到了一个通知,说29岁之下的青年军官可以报名参加海军。当时尼克松正好29岁,他赶紧报了名。不久之后,他就接到通知,让他去旧金山报到,并准备接受去海外的职务。

在这期间,尼克松与帕特回到了惠蒂尔,与家人一起举行了一个告别聚会。这种聚会的气氛简直令人难以忍受,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次尼克松要面对的,并不是那种呆在爱荷华之类的内陆、等待战争结束的后方工作,而是必须走上战场,与敌人面对面、真刀真枪地厮杀,谁都不愿意过多地去联想那种负面的结局。于是包括尼克松的母亲和祖母在内的所有人,都很默契地强颜欢笑,来抵制那种悲伤的气氛。

临行的时候,尼克松亲友,包括他的父母、弟弟和弟媳以及他最小的弟弟爱德华、他从前的秘书依芙琳夫妇,都前往车站送别。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沉重,谁都无法断言此次分别是否就会成为永诀。当火车徐徐开动的时候,尼克松与帕特向众人挥手告别,他的母亲汉娜坚强地忍住了眼中的泪水,而他的父亲弗兰克却禁不住泪流满面。

离开旧金山之后,尼克松被分派到靠近新喀里多尼亚岛的努美亚的南太平洋战斗空运指挥部工作,简称“南战运部”。尼克松与他的战友们负责为C一47型运输机在飞行运输中准备货运清单和制订飞行计划。这些运输机运进补给,运走伤员,尼克松他们就把那些装补给的箱子和一些重大物件卸下飞机,有时还会把重伤员抬进运输机。

尼克松感到,虽然在他人眼中,他是一个“在前线上的人”,但是他心里清楚,他要到那些能够真正进行战斗的地方去。1944年1月,尼克松被如愿以偿地分配到了一个偶尔会被日本轰炸机光临的地方——布干维尔。他刚到达布干维尔,就很“荣幸”地获得了日本轰炸机的热烈欢迎,这次轰炸结束之后,距离尼克松他们6个人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掩体100英尺附近的距离内,就有多达35个弹坑,他们的帐篷也完全被炸干净了。

在布干维尔服役期间,尼克松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简直扬名全岛。这是因为三件事:

第一,尼克松在那里摆了一个小吃摊,用他从南战运部软磨硬泡弄来的一些犒劳物资:肉酱汉堡包和澳大利亚啤酒,免费招待那些执行任务途中路过布干维尔的轰炸机飞行员们,让他们能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尝到一点家乡的风味。他因此得到了一个“尼克·尼克松”的绰号,他的“尼克汉堡包小吃摊”的名气也不胫而走!有一位飞行员还专门给《生活画报》写信,表达自己对尼克松的感激之情。

第二,尼克松好像有自己的一条走私路线,他往往能搞到很多种政府配给单中没有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让那些寂寞的战士们垂涎三尺,比如烈威士忌酒。他也很慷慨地全部拿出来跟战友们分享。

第三,尼克松的扑克牌赌技突飞猛进,甚至还曾经赢得了一笔不菲的赌资。由于他贵格会严厉传统的教义和教规,本不应该碰任何赌术的,这属于一种轻率而为的罪恶。而且很久之后,他的政敌依然还拿这件事作为攻击他的武器。但是他的理由也的确情有可原:在那种残酷而单调的战争压力之下,任何士兵都不可能拒绝这种快乐的刺激。

P34-36

序言

在美国的历届总统之中,尼克松的家庭出身是最为低微的,同时,他的从政经历与成就也是最受争议的。

他诞生于加州的柑橘农场,成长于街边的杂货铺,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那么羞涩和矜持,本来他可以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场主、小商人或是律师,但好胜不屈的天性却决定了他不会自甘平凡,这个倔强的大鼻子年轻人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曲折、险象环生的道路:政治。

尼克松的一生,是充满了矛盾的一生,如同他在早年求学时期获得的称号“阴郁的鹅”:他擅长演讲、辩才极佳,具有一种狂热的煽动力,但是平素里他却是一个沉默寡言、严肃缄默的家伙;他终生厌恶共产主义,年轻时以“反共斗士”的姿态迈入政坛,以驱逐共产党人为己任,凭借办理“希斯案件”时的出色表现而声名雀起、全国瞩目,但是他却能认清大局,在中美两国长期的尴尬对峙局面中,悄然打开一条对话与并存的道路,并一力填平了两国之间长达几十年的敌对鸿沟,成为中美建交之路上当之无愧的开路先锋,同时也为他自己的外交日记上写下了最引以为豪的一笔,同时也正因为如此,在本国公众口中被百般揶揄的尼克松,却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他在继约翰逊入主白宫时,明确承诺立刻对越南停火,但是却试图“取得体面的和平”,继续增兵,导致对越战争扩大,民怨沸腾,从而为他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一颗地雷;他终生致力于追求公平、公正和民主,憎恨“热衷于搞小动作的共产党人”,但是却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被一个设在水门饭店里的小小的窃听器搞得灰头土脸、惨淡下台;他与夫人帕特的感情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始终如一、不离不弃的范例,然而这对政坛佳偶光环下的生活到底如何,恐怕帕特自己比谁都清楚,这位早年幻想波希米亚式流浪生活的女人,不得不穿着保守的套装,伴随尼克松迎接一切光怪陆离的政治风雨,但她也会偶尔失控,站在白宫辉煌的套间里跺着脚对尼克松尖叫:你毁了我的一生!……

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表演的舞台。翻开本书的你,现在就与我们一起,揭开著名演员尼克松面前那厚厚的帷幕,去后台看看他真实的生活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尼克松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武晔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23677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7=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