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又名《本草新编》,刊刻于康熙年间,署名陈士铎著述,金以谋订梓,蒲州李岩评。本次重新校勘是在1986年何高民校订本的基础上,又参考目前可以得见的柳长华、徐春波校本,以及职延广、任仲传、侯美玉校本完成的。本书有着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供中医药的临床、科研及教学使用。
| 图书 | 本草秘录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又名《本草新编》,刊刻于康熙年间,署名陈士铎著述,金以谋订梓,蒲州李岩评。本次重新校勘是在1986年何高民校订本的基础上,又参考目前可以得见的柳长华、徐春波校本,以及职延广、任仲传、侯美玉校本完成的。本书有着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供中医药的临床、科研及教学使用。 内容推荐 《本草秘录》又名《本草新编》,刊刻于康熙年间,署名陈士铎著述,金以谋订梓,蒲州李岩评。 本次重新校勘是在1986年何高民校订本的基础上,又参考目前可以得见的柳长华、徐春波校本,以及职延广、任仲传、侯美玉校本完成的。何高民校本的底本是山西省黎城县的王淑田家藏抄本,经初步分析该抄本是一个简抄本。该简抄本的“祖本”极有可能早于刻本,故抄本在文字和段落上与他本有所不同。本次校勘在尽量保持何本原貌风格的基础上,加强了校勘的份量,注重原有字句的准确性,但未据他本对所缺段落进行增辑。因此,读者欲观其书全貌,参考柳本、职本可也。 此次重新校勘的新成果,集中反映在书后的“附篇”诸文之中,初步证明《本草秘录》的与《本草蒙筌》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为以后的进一步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何本《本草秘录》在20年后的重新校勘。得益于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高度重视,同时更得益于2002年12月21日启动的山西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十五”规划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傅山医著的文献考证和校勘整理研究》课题(由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承担)。此次校勘所用资料多皆课题组所提供,希望此书的重新校勘能为该课题的顺利完成添砖加瓦。 本书有着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供中医药的临床、科研及教学使用。 目录 再版前言 原版前言 卷一 宫集 卷二 商集 卷三 角集 卷四 徽集 卷五 羽集 附篇 后记 药名索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本草秘录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士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7727549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9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13 |
| 出版时间 | 2007-01-01 |
| 首版时间 | 2006-10-01 |
| 印刷时间 | 2007-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6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 |
| 印次 | 2 |
| 出版地 | 山西 |
| 长 | 202 |
| 宽 | 141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