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收服天下心(刘备)/中国历史名人馆
内容
编辑推荐

汉末乱世,贩履织席的刘备,如何收服人心,成就三分天下?由陈广旭编著的这本《收服天下心(刘备)》将展现一个和演义故事形象大不相同的真实刘备。他不懦弱,不胆怯,也不爱哭,实际上,他文韬武略,百折不挠,并且能识人,会用人,善于收服人心,最终在乱世中崛起,成就一番功业,值得现代人借鉴。

内容推荐

作者陈广旭将通俗历史与史料研究熔于一炉,以新写法、新思维、新观点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刘备的传奇一生,颠覆了《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传统刘备形象,还原了一个聪明而不狡诈、仁义而不做作、铁血而不残忍的枭雄刘备。《收服天下心(刘备)》文字通俗、流畅、生动、幽默,真实再现了刘备百折不挠的创业历程和收服人心、三分天下的逆袭之路。

《收服天下心(刘备)》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章 我是刘备/1

追根溯祖/1

大树底下吹牛皮/4

求学缑氏山/7

和同学搞好关系/10

第二章 任侠年代/14

枭雄初长成/14

两个“万人敌”/16

乱世缘起/20

“流氓”的魅力/23

第三章 天下大乱/26

黄巾起义/26

江湖飘零/29

战争狂人/32

常山赵子龙/36

第四章 声名鹊起/40

这个杀手不太冷/40

“巨星”孔融/43

“神箭”太史慈/45

第一次露脸/47

第五章 鏖兵徐州/50

关东风云往事/50

不厚道的陶谦/53

掌印徐州/55

搞定袁绍/59

第六章 祸起萧墙/63

“白眼狼”吕布/63

高人荀或/66

不厚道的袁术/68

山穷水尽/71

第七章 报仇雪恨/74

忍辱负重/74

小沛风云/77

计杀杨奉/80

白门楼/83

第八章 煮酒论英雄/87

奸雄与枭雄/87

逃出生天/89

再夺徐州/92

曹操的“闪电战”/94

第九章 官渡之战/97

谋主荀攸/97

挂印封金/99

赵云归来/101

捅老曹的屁股/104

第十章 寄人篱下/107

安身新野/107

奇才徐庶/110

火烧博望坡/113

白马跃檀溪/116

第十一章 卧龙出山/120

卧龙/120

水镜/123

失之交臂/126

隆中对/128

第十二章 荆州风云/132

荆州公子三求计/132

刘表托国/135

刘琮投降/138

当阳兵乱/141

第十三章 刘孙联盟/145

鲁肃说刘备/145

孔明激孙权/148

曹阿瞒的恐吓信/151

周公瑾的态度/154

第十四章 赤壁大战/158

头功属谁/158

刘备忍辱/161

黄盖献计/163

大火弥天/166

第十五章 真正的荆州之主/169

兵取四郡/169

无地立足/173

富贵险中求/175

终有基业/178

第十六章 天府之国/180

益州的刘焉时代/180

益州的刘璋时代/183

周瑜之死/185

江南第一名士/187

第十七章 得荆望蜀/192

不让孙权“借道”/192

益州来的“叛徒”/195

“牛人”黄权/199

“天才”刘巴/201

第十八章 反目成仇/205

刘璋的噩梦开始了/205

刘备入蜀/208

庞统的“灭蜀三策”/212

撕破脸皮/214

第十九章 益州大战/217

“牛人”霍峻/217

挡不住的投降/220

成都就在眼前/223

劝降信/225

第二十章 刘氏政权/229

“狂人”马超/229

两件错事/232

封赏老臣/235

重用降臣/239

第二十一章 荆州动乱/243

刘备的婚事/243

阴险的吕蒙/246

言归于好/250

教主张鲁/252

第二十二章 汉中大战/256

张飞大战张邰/256

刘备出蜀/259

曹操的阵容/26l

斩杀夏侯渊/264

第二十三章 汉中王/267

赵云的传奇/267

刘备拓地/270

称孤道寡/273

出乎意料的用人/276

第二十四章 襄樊大战/279

水淹七军/279

司马懿的毒计/283

吕蒙称病/286

白衣渡江/289

第二十五章 蜀汉大帝/293

关羽之死/293

养子的尴尬/298

章 武改元/304

先帝政权/308

第二十六章 夷陵之战/314

猛将的不归路/314

孙权的厚脸皮/317

陆逊的乌龟战术/322

永远的白帝城/326

尾声 枭雄,陨落/331

试读章节

有一天,一个风水先生经过这里,看见了这棵大桑树。顿时大吃一惊,赞道:“好一棵长相古怪的大桑树!”

他再一看,这棵大桑树是长在一户人家院子的东南角,登时又吃了一惊,他赶紧观天时、察地理,然后掐指一算,拍着大腿叹道:“此家必出贵人啊!”

说完,风水先生咂咂嘴,啧啧叹息着远去了。

这个风水先生不知道,因为这无意中的几句话,他被载入了史册,并成为历史中为数不多的,可以预言出皇帝的著名风水大师,他的名字叫李定。

李定也不知道,他的话被一个人听到,并彻底改变了刘备的命运。

李定走了之后,他身后不远处,一个男人慢慢走了过来,盯着那一户扎着篱笆的破败院子,喃喃道:“他们家要出贵人?”

这个男人是谁?刘元起。

长大桑树的那一户人家是哪家?编席卖鞋的破落户刘家。

刘家里没有多少人丁,只有一个寡妇带着一个小孩儿相依为命,那个小孩儿就是刘备。

刘元起是刘备的同宗叔叔。

其实刘备家里原本不这么寒碜,刘各曾经也是个宫宦子弟,爷爷刘雄当过河南范县县令,爹爹刘弘也曾经被举为孝廉。可惜刘弘死得早,当刘备懂事的时候,官二代已经改头换面,成了城管打击的街头小商贩了。

难道刘备以后会是贵人?刘元起暗想。

古时候的人大多都笃信命理之说,虽然刘元起从破落户刘备身上看不到贵人的样子,但从此以后,他还是多了个心眼儿,对刘备格外关注。

刘备小时候并不是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孩子,这一点跟他的远祖刘邦有点儿相似,不爱读书,喜欢声色、犬马、漂亮衣服,还总爱带一帮小屁孩儿来回流窜,遛猫斗狗。也就是说,刘备小时候是个混迹于市井之间的小流氓。

刘元起实在想不通这货将来会有啥出息,但是既然风水师都说了,那这其中必有隐情啊,刘元起还是暗中观察着。

这天天热,刘备带着一帮小屁孩儿坐在他们家那棵大桑树下面胡吹乱侃,刘元起大老远站着,偷听他们说话。

一群小流氓胡天胡地、侃山侃海,个个说得口水乱飞,唇泛白沫,刘元起正听得不淡定时,刘备忽然来了一句:“看见这棵大桑树了吗?长在我家,盖在我头,我今后必为天子,乘此车盖!”

史书记载,刘各的原话是: “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

古人评日:霸气外露!

今人看来:此子从小就生有反骨啊!

当时正不淡定的刘元起忽闻此语,登时惊得屁滚尿流,立即如发了羊癫疯一样,飞奔到大桑树下,一把捂住刘备的嘴:“乖侄儿啊,这话以后可别再说了,要灭族的啊!”

但话虽这么说,刘元起的心中却充满了激动,因为他知道,李定口中的那个贵人,必然是刘备了!小小年纪,能说出这种话,以后能不发达吗?

在刘各之前,曾经有两个人说过类似的霸气之语。

秦末,始皇帝南巡,仪仗威风凛凛,当时有一个愤青和一个流氓都在群众中参观,看到始皇帝的威风后,愤青和流氓都大发感慨。

愤青说:“彼可取而代之!”

流氓说:“大丈夫当如是也!”

那个愤青后来成了西楚霸王,那个流氓后来成了大汉高祖。

人这一辈子,必须要知道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什么,想要的东西是什么,那样才能成功,那样才能不白活!

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和刘备都是这种人,他们在年少时,就清晰地界定了自己的将来,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所以一路走去,不会脱轨。

而项羽和刘邦的成就,也让刘元起看到了刘备的未来。

于是,刘元起开始了他人生的政治投资。

对于刘备来说,刘元起也就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小的时候,也没少说过类似刘备那种霸气的话,但是大部分人只是说说而已,甚至到后来连自己小时候说过什么话都忘了,所以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实现自己理想的人并不多,这叫作奢谈。

而刘备却不仅仅是说了,还牢牢记住了;不但牢牢记住了,还坚持不懈去做了:这一做就是几十年,就是一辈子!

所以,刘各成功了!

一个破落户式的“流氓”逆袭成功了1

P5-6

序言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当时最有能力成就大业者有袁绍、公孙瓒、袁术、曹操、陶谦、刘表、刘璋、孙坚等。因为这些人有名声,有地盘,有军队,有钱财,有粮食。总之,他们有底子,又遇上了好时候。成就大业是正常的,成就不了反而不太正常。

群雄互殴的结果是曹氏家族占了北方,孙氏家族占了东南,另有一个一直不起眼的破落户鼎足西南,三分天下。

这个破落户就是刘备。

刘备无疑是汉末群雄中的一匹黑马,因为他和上述的所有诸侯都不同。他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更不是朝廷重臣。他没有地盘,没有军队,没有钱财粮食,除了一个不知道是真是假的汉室宗亲身份,几乎一无所有。

曹、刘、孙三家,曹操是官宦子弟,孙权上承父兄基业,只有刘备白手起家,从一个年幼丧父的孤儿开始拼搏,周旋于天下众大佬之间,竟然成就大业了!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后世很多人都喜欢刘备,不是因为他正统而喜欢,也不是因为他仁义而喜欢,单单就是因为他的身份而喜欢。

刘备的身份,如果放在现在,套用一个流行词,那就是“席丝”。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席丝。

席丝最终逆袭了,一个混迹市井之间的“大流氓”,一个躲避城管打击的小摊贩。竟然成了皇帝!

所以我们喜欢他,逆袭成功的人往往最辛苦、最心酸,可也最英雄、最让人感动!

但他的成功凭的是什么?

智慧,胆略,胸襟,德行,运气,以及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性格!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成就了一个蜀汉昭烈大帝!

他很有名,几乎家喻户晓,但历史上的刘备,与《三国演史》里的刘备一样吗?他的真实经历,你又了解多少?

笔者将揭开历史的层层迷雾,从前人遗留下来的诸多痕迹中,去追溯一个“市井流氓”逆袭开国帝王的故事。

后记

枭雄,陨落

章武三年正月(公元223年)刘备病势沉重,便召诸葛亮、李严前往白帝城,行举国托孤之事。

二月,诸葛亮与李严到达白帝城。

而此时,蜀国境内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叛乱。

汉嘉太守黄元和诸葛亮不合,听说刘备病重,知道刘备死后一定是诸葛亮当政,害怕诸葛亮报复自己,所以趁着诸葛亮不在成都,先举兵反叛。黄元的兵围困了成都,刘备派将军陈笏前去讨伐黄元,在杨洪的帮助下,黄元最终兵破人亡。

这段小插曲也就算过去了。

三月,刘备诏命丞相诸葛亮辅太子刘禅,以尚书令李严为副。刘备在病榻前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可是亘古未有之惊天之语,陈寿赞曰:“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当然,也有不少人说这是刘备故意玩弄的政治把戏,他一是想试探诸葛亮的真心;二是故意感动诸葛亮,让诸葛亮背负道德之名,一辈子不敢行篡权乱政之事。

不管是出于哪种目的,刘备这一招都堪称好手段!

而且历史证明,刘备所选择的接班人诸葛亮,不负众望,诸葛亮终其一生,将蜀汉政权打造得固若金汤。在诸葛亮之后,蒋琬、董允、费稀三人轮番执政,继续刘备和诸葛亮的遗志,将蜀汉政权完好地延续下来,而且在同时代之中,相较于曹魏、孙吴政权,蜀汉是最为廉洁的政府,也是最为稳固的政府,曹魏、孙吴权臣更迭,动乱不息,这是难以比拟蜀汉政权的硬伤。

还有,历来的蜀中政权都畏惧中原,都怕中原朝廷攻打,因此称臣纳贡。割地献质,以委曲求全,但刘各所建立的蜀汉政权,不但不对中原朝廷委曲求全,还主动出击,以攻为守,压迫曹魏在数十年间不得南下蜀中一步。后世很多人说刘备、诸葛亮、姜维接连北伐是穷兵黩武,但是若没有这以攻为守,又何来半个多世纪的强大蜀汉?又何来整个封建中国时代里最为强大的蜀汉政权?

还有一点值得言说,在三国存在时期,由于上承东汉末年的战乱,整个中国人口几乎减少了七成,全天下之人数量不足一千万,非常可怕。

而三国建立之后,魏国人口不但没有多少增长,甚至还出现了锐减,当时魏国大臣杜恕上疏说:“今大魏奄有十州之地,而承丧乱之弊,其户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大臣陈群也说:“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由此可见魏国的人民凋敝之惨状。而东吴。从公元240年到公元280年这四十年间,户仅仅增加1万,增长率约为2%;口增加26,2万,增长率约为ll%。而被后世许多人诟病穷兵黩武的蜀国,自公元221年到公元263年间,户增加8万,增长率约为40%;口增加18万,增长率约为20%。

从这一点就可见,蜀国是在三国时期,是三国之中人民恢复最好的国家。

这都是得益于刘备、诸葛亮既定的治国政策。

言归正传,却说当时的诸葛亮接到刘备的临终遗言后,涕泪交加,痛哭道:“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在刘备推心置腹的遗命之下,诸葛亮除了对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

 刘备又诏敕刘禅道: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倚,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中国古代的历来国君,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害怕死亡,就连秦皇、汉武包括唐太宗那样的雄才大略之帝,还整天想些诸如长生不老药之类的荒诞之事,但刘备死时,却表现出了非常豁达的人生态度,他乐观而满足地说:“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这份豁达的胸襟,以及对儿女的牵挂之情,发生在俗称无情无义的帝王身上,着实令人感慨,甚至感动。

而且,从其对刘禅的临终遗言来看,刘备至死不忘教育儿子做人,读好书,做好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千古名言,至今还被奉为做人处世的准则。一个时时不忘教育儿子读好书、做好人的父亲,难道就真的如现今许多人说的那样虚伪不堪吗?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笔者相信,写临终遗言时的刘备,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是真诚的。

除了这篇比较长的遗书外,刘备还给儿子刘禅留了一句至关重要的话:“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不但是刘禅,还有鲁王刘永,刘备临终前将刘永叫到榻前,吩咐说:“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己。”

还是那句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反复嘱咐刘禅、刘永兄弟的遗言,会是假的吗?古之君臣,如同父子,君父而臣子,未闻君事臣以子之名。所以,在笔者看来,单凭刘备交代刘禅兄弟事诸葛亮如父这个细节上就可以看出,刘备托孤之心,多半真实,不然他又何必多此一举,给自己的儿子上道伦理枷锁?

交代完后事,刘各也安心了。

这一年四月,刘备驾崩于永安白帝城,谥号昭烈大帝!

一代枭雄,永远地陨落了。

诸葛亮上疏刘禅:

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眺,若丧考妣。乃顾遗诏,事惟大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

夏,五月,刘备的灵枢自永安白帝城送还成都。

秋,八月,刘备的遗体被葬于惠陵。

从此,枭雄长埋土下,魂归大地。

纵观刘备的奋斗史,从一无所有到统兵征战,然后几乎是百战百败,鲜有获胜者;乱世飘零,流离失所,寄人篱下,忍辱负重,年近半百时方联江东,入益州,夺汉中,三战而定大业,终于建立起整个古代中国最强悍的蜀中政权,成为百代传扬的不世枭雄玄德公,成为千载流芳的独一无二刘先主!

这对于今时今日的我们,尤其是那些家境不好而甘于堕落的人,那些一遇挫折就自暴自弃的人,那些略受屈辱就无法容忍的人,那些稍上年岁就放弃理想的人,不失为史之明镜,今之鞭策,光鉴照人,勉励万众!

在本书结束之际,用蜀汉大臣杨戏对刘备的赞语作结:

皇帝遗植,爰滋八方,别自中山,灵精是钟。顺期挺生,杰起龙骧。始于燕、代,伯豫君荆,吴、越凭赖。望风请盟,挟巴跨蜀,庸汉以并。乾坤复秩,宗祀惟宁,蹑基履迹,播德芳声。华夏思美,西伯其音,开庆来世,历载攸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收服天下心(刘备)/中国历史名人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广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55682
开本 16开
页数 3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34
CIP核字 2013183769
中图分类号 K827=362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