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医历代药论选(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搜集历代中医名家药论,选其精要者整理汇集而成。全书分为综合论述和各论两部分。综合论述部分主要阐述中药作用的一般原理,包括药物的采集、炮制、性味、配伍、剂量、用法,以及构关药物的功用特点及其比较等。各沦部分收集了历代医药学家对常用中药的专论,计521种,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食物类及其他类共五类。

本书所收集的药论,体现了历代医药学家各具千秋的药学思想。内容丰富多彩,这些药论,多是先贤们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积累,也有独具匠心的探微索隐,甚至有不可多得的千古秘传。

内容推荐

全书分为综合论述和各论两部分。综合论述部分共收录药论162条,内容涉及药物的功效原理、采集炮制、类同比较等,主要阐述药学理论的共性问题。各论部分共收载常用药物615种,其中部分药物因源于同一本草(如枸杞、地骨皮),或同类异种功用相似(如赤芍、白芍),或因加工炮制而分为两种者(如生地黄、熟地黄),为便于比较而合并论述,故实际为521种。每药下药论,按所出书籍的年代依次排列。原文所有夹注,有选择地收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用括号标出;其余夹注略去,不加标注。

目录

综合论述

 一、药论总义(《本草求真》)

 二、用药治病原理(《本草经百种录》)

 三、药性作用原理(《本草经百种录》)

 四、论药物不能直行治病(《医医病书>))

 五、用药治病乃以偏治偏(《医医病书》)

 六、药物治病原理(《本草问答》)

 七、药物得气化之偏而能治病论(《景景室医稿杂存》)

 八、论病与药之相反相制不可混淆(《景景室医稿杂存》)

 九、药物名象与功用相关论(《侣山堂类辩》)

 十、论药性之取象原理(《本草问答》)

 十一、论气数与药性(《本草问答》)

 十二、合形味论药性(《医学南针》)

 十三、论草木、金石、禽兽昆虫之作用互补(《本草问答》)

 十四、药性总义(《本草备要》)

 十五、用药法程(《本草便读》)

 十六、论药物之体质与性味功用(《医原》)

 十七、论四气与四性不同(《本草衍义》)

 十八、药性阴阳论(《珍珠囊补遗》)

 十九、药物气味互参论(《汤液本草》)

 二十、治疗用气味(《本草蒙筌》)

 二十一、论药性气味生成(《本草经疏》)

 二十二、论药性皆偏用有不宜(《本草经疏》)

 二十三、药性差别论(《本草经疏》)

 二十四、论药性气味功用与宜忌(《景岳全书传忠录》)

 二十五、药气未伸郁而化毒论(《医暇卮言》)

 二十六、药石性同用异论(《医学源流论方药》)

 二十七、药物性味与功效宜忌(《杂病源》)

 二十八、论药物寒热温凉之性不可执(《药征》)

 二十九、论同气相感导邪外出(《医门棒喝》)

 三十、药性阴阳刚柔论(《研经言》)

 三十一、论蒸露为阴中含阳(《存存斋医话稿》)

 三十二、论甘淡不同于甜(《世补斋医书》)

 三十三、辨药性贵体用兼论(《本草问答》)

 三十四、论药性取决于生成之理(一)(《本草问答》)

 三十五、论药性取决于生成之理(二)(《本草问答》)

 三十六、论四时与药物性能(《本草问答》)

 三十七、论辛药主散(《本草问答》)

 三十八、论酸药主收(《本草问答》)

 三十九、论咸药之寒热(《本草问答》)

 四十、论形色气味与药性功用(《医学南针》)

 四十一、同气相求论药性(一)(《医学南针》)

 四十二、同气相求论药性(二)(《士谔医话》)

 四十三、论质轻药性能(《本草问答》)

 四十四、论形质轻重与药性(《本草问答》)

 四十五、论药性相畏相恶相反有妙用(《医学正传>>)

 四十六、论药性相畏相恶相反有妙用(《珍珠囊补遗》)

 四十七、药物七情论(《本草蒙筌》)

 四十八、论药物的相反、相畏、相恶(《本草分经》)

 四十九、药性七情各有用论(《本草纲目》)

 五十、论用药有宜忌(《药品化义》)

 五十一、畏恶反辩(《侣山堂类辩》)

 五十二、论药物分经分脏不可拘泥(《医断》)

 五十三、用药须分经络论(《医论三十篇》)

 五十四、药引论(《医学阶梯》)

 五十五、药性有轻清重浊不拘归经论(《研经言》)

 五十六、论甘药入脾兼入四脏(《本草问答》)

 五十七、论辛温药归经(《本草经读》)

 五十八、论五味功用(《珍珠囊补遗》)

 五十九、五脏苦欲补泻药味(《汤液本草》)

 六十、病轻药重则胃气受伤(《格致余论》)

 六十一、论温中药(《本草求真》)

 六十二、论平补药(《本草求真》)

 六十三、论补火药(《本草求真》)

 六十四、论滋水药(《本草求真>>)

 六十五、论温肾药(《本草求真》)

 六十六、论温涩药(《本草求真》)

 六十七、论吐散药(《本草求真》)

 六十八、论温散药(《本草求真》)

 六十九、论平散药(《本草求真》)

 七十、论收敛药(《本草求真》)

 七十一、论驱风药(《本草求真》)

 ……

各论

附录一:各论药名索引

附录二:主要引用文献及作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医历代药论选(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昌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13590
开本 16开
页数 46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957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8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8-53
丛书名
印张 3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8
192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