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鲁比·沃森运用现有的历史资料和实地收集的证据,对位于香港新界的厦村这个有着6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世系群作了社会历史的解读,并通过描述几个14世纪的散居家户如何成为18世纪之后的地区权力主体的过程,阐述了世系群在社区演变中的重要作用。本书有助于矫正人类学在中国知识分子和技术专家眼中的形象和面貌。它不仅是对哈佛人类学研究的一次展示,更重要的,是向读者推荐一些在人类学界内外已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思想和新看法。
图书 | 兄弟并不平等(华南的阶级和亲族关系)/复旦-哈佛当代人类学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鲁比·沃森运用现有的历史资料和实地收集的证据,对位于香港新界的厦村这个有着6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世系群作了社会历史的解读,并通过描述几个14世纪的散居家户如何成为18世纪之后的地区权力主体的过程,阐述了世系群在社区演变中的重要作用。本书有助于矫正人类学在中国知识分子和技术专家眼中的形象和面貌。它不仅是对哈佛人类学研究的一次展示,更重要的,是向读者推荐一些在人类学界内外已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思想和新看法。 内容推荐 长期以来,中国世系群一直是人类学家的兴趣所在,也是他们的调查对象之一。但之前的研究,往往很少关注继嗣制度与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 本书作者鲁比·沃森运用现有的历史资料和实地收集的证据,对位于香港新界的厦村这个有着6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世系群作了社会历史的解读,并通过描述几个14世纪的散居家户如何成为18世纪之后的地区权力主体的过程,阐述了世系群在社区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沃森博士认为,虽然父系世系群的意识形态高唱手足情意和兄弟平等之美德的赞歌,但实际上世系群促成了一个地主和商人构成的精英阶层的形成、发展和维系,该阶层的经济地位虽已衰退,却依然在政治上起着控制作用。因此,尽管世系群成员在祖先的眼里可能是平等的,但他们在涉及土地所有和政治权力的日常生活中根本无平等可言。 相信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中国研究专家以及关心阶级研究和政治经济的人士,都会对本书发生兴趣。 目录 中译本序 序言 地图 第一章 简介 第二章 邓氏世系群的发展历程:厦村的早期历史 第三章 世系群组织和意识形态 第四章 经济组织:土地和市场 第五章 地方政治组织 第六章 厦村的阶级差异:社会和文化层面 第七章 婚姻、姻亲关系和阶级 第八章 经济和政治变迁:1945-1978 第九章 社会和文化变迁 第十章 阶级和亲族关系 参考文献 中文术语和人名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兄弟并不平等(华南的阶级和亲族关系)/复旦-哈佛当代人类学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鲁比·沃森 |
译者 | 时丽娜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74396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5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4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印刷时间 | 2008-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69.1 |
丛书名 | |
印张 | 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9 |
宽 | 147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06-560号 |
版权提供者 | 剑桥大学出版社 |
定价 | |
印数 | 5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