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转身——决定商亡周兴的牧野之战、戏点烽火——一个玩笑毁掉了一个王朝、鱼炙宴——改变春秋政局的一次酒会、夏屋宴——战国开始的一次野外聚餐、沙丘谋变——让赵武灵王理想破灭的权力转移、瘟疫横行——三足鼎立的催化剂、淝水之战——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战役、雇佣军叛变——唐帝国退出中亚的历史拐点、甘露之变——中晚唐历史的交会点……
让我们在以上拐点之处,体会历史变化的魅力吧!
图书 |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
内容 | 编辑推荐 奴隶转身——决定商亡周兴的牧野之战、戏点烽火——一个玩笑毁掉了一个王朝、鱼炙宴——改变春秋政局的一次酒会、夏屋宴——战国开始的一次野外聚餐、沙丘谋变——让赵武灵王理想破灭的权力转移、瘟疫横行——三足鼎立的催化剂、淝水之战——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战役、雇佣军叛变——唐帝国退出中亚的历史拐点、甘露之变——中晚唐历史的交会点…… 让我们在以上拐点之处,体会历史变化的魅力吧! 内容推荐 曾经的历史,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某一历史事实,只是在众多可能中实现了的一种可能。而在实现与未实现之间,有一个拐点,它充当着很有可能改写历史的重任。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拐点: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或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历史已潜藏的必然变化,终于因为一些偶然因素的介入而赫然凸现出来了。就让我们在这些拐点之处,体会历史变化的魅力吧! 目录 一、奴隶转身——决定商亡周兴的牧野之战 二、戏点烽火——一个玩笑毁掉了一个王朝 三、鱼炙宴——改变春秋政局的一次酒会 四、夏屋宴——战国开始的一次野外聚餐 五、沙丘谋变——让赵武灵王理想破灭的权力转移 六、瘟疫横行——三足鼎立的催化剂 七、淝水之战——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战役 八、雇佣军叛变——唐帝国退出中亚的历史拐点 九、甘露之变——中晚唐历史的交会点 十、杯酒释兵权——大宋“文盛武衰”的开端 十一、几块石头——北宋灭亡的直接导火索 十二、钓鱼城保卫战——改写了世界中古史的战役 十三、两次东征——让日本小瞧中国的开始 十四、治理黄河——促使元朝覆亡的一次好心 十五、刘大夏藏图——中国无缘大海 十六、悍妇捉奸——促使明朝灭亡的偶然事件 十七、冲冠一怒——满清入主中原的人赐良机 十八、洪仁辉事件——中国落后挨打的导火线 试读章节 前面有奴隶的开辟血路,后面有战车的驰骋纵横,经过一天的冲杀,姬发小儿顺理成章地取得了战役的胜利,纣王狼狈逃回朝歌,他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投降,要么自杀。经过深思熟虑与精心检讨,最终,他选择了后一条。他跑到粮库(鹿台)上,点火自焚了。 纣王烧成灰烬不久,姬发就率领着军队和那群奴隶冲进了朝歌,此时,历史宣布:商朝灭亡。姬发又经过了一年时间,分兵四出,将还听命于商朝的各地诸侯一一消灭,周朝建立。 如果不是那群奴隶临阵倒戈,姬发建立周朝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我们可以从周国领导人有吊民伐罪的“野心”开始谈起。 周国是商朝封在东面的一个诸侯国,由于这个周国的几届领导人都能把国家事业看做是自己的事业,当经过了公刘、古公禀父、王季等人的积极经营后,周迅速强盛起来,后来的周文王继位后,周的势力已伸入江、汉流域。商朝上下对这个崛起的诸侯国警惕万欠,纣王还把周文王请到朝歌,软禁了一段时间。周文王在朝歌过的日子并不好,简直就是受到了奴隶般的待遇。回国后,他一心想要报此待遇之仇,再加上纣王当时把商朝治理得的确不怎么样,周文王开始了积极从事伐纣灭商的宏伟大业。 这个宏伟大业在周朝建立后,其意义可谓重大无比。首先表现在政治上,文王积极修德行善,裕民富国,广罗人才,发展生产,造成“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其次,他向商纣发起了积极的政治、外交攻势:请求纣王“去炮烙之刑”,这也是为了争天下人心,最大限度地孤立纣王。最能体现他优秀政治家身份的是他轻松地处理了虞、芮两国的领土纠纷,还颁布“有亡荒阅”(搜索逃亡奴隶)的法令,保护奴隶主们的既得利益。 在羽翼未丰时,他的重中之重是要处理好与商朝的关系,表面上,他恭顺事商,以麻痹纣王。他曾率诸侯朝觐纣王,向其显示所谓的“忠诚”。同时大兴土木,“列侍女,撞钟击鼓”,装出一副贪图享乐的样子,欺骗纣王,诱使其放松警惕,确保灭商准备工作能够在暗中顺利地进行。 在各方面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后,他开始制定伐纣军事战略方针。这个战略方针的最终目的就是打开进攻商都——朝歌的通路。而第一个步骤就是把商羽翼,对商都朝歌形成战略包围态势。为此,他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继征服犬戎、密须、阮、共等方国,消除了后顾之忧。接着,组织军事力量向东发展,东渡黄河,先后剪灭黎、邗、崇等商室的重要属国。至此,周已处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态势,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死掉了。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后来的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 但这一切行动并不能决定商朝的灭亡,周文王所做的一切之所以在历史上称有意义,是因为他的后继者建立了周朝。 姬发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当初亲附父亲的那些诸侯未必亲附自已,为了验证各个诸侯国的政治态度,在牧野之战发生的两年前,他利用文王在诸侯中的声望,载着文王的灵牌于军中,兴师东进,观察诸侯的态度。在到达孟津时,前来参加会盟的有八百诸侯。这些人都认为,干脆渡过黄河灭了商朝。姬发思考再三,最终放弃了这一自大的想法,在与诸侯结盟后,便率师西归。 他当时之所以不敢问鼎朝歌,是因为商朝朝堂上还有三个优秀人才。一个是比干,另外两个是箕子和微子,这三个人撑着商朝的江山。 但两年后,这三个人陆续被纣王清除出朝堂。当姬发派出的间谍把这一消息带回来后,他欣喜若狂,可他仍旧犹豫不决,接着,又有间谍带回来消息说,商朝军队的主力去征讨东夷了。他这才下定决心“吊民伐罪”。 所谓“吊民伐罪”,通俗来讲就是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替人民完成他们心中的理想。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煽动性与“合理”性构成语,姬发能用这个成语,就证明他智慧不凡。据说,当他出周国时,被很快就要成为商朝遗老的伯夷与叔齐拦住了,两人说:“老子死了不葬,倒来动兵,说得上‘孝’吗?臣子想要杀主子,说得上‘仁’吗?”P6-8 序言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拐点: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或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影响了后来的历史。 曾经的历史,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某一历史事实,只是在众多可能中实现了的一种可能。而在实现与未实现之间,有一个拐点,它充当着很有可能改写历史的重任。真正的历史往往是这样,有时候你还没有察觉,它就在默默中转变了方向,这时的历史的拐点往往是隐而不现的;有的时候,历史敲锣打鼓地追求它的宏伟目标,好像一切都近在咫尺,但却因为一个意外的拐点,从此转换了方向。历史本已潜藏的必然变化,终于因为一些偶然因素的介入而赫然凸现出来了。 就让我们在这些拐点之处,体会历史变化的魅力吧!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何木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95765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8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印刷时间 | 2008-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05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