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阅微草堂笔记(精)
内容
编辑推荐

《阅微草堂笔记》是五种笔记小说的合集,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本书通过一些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广泛地反映了清代社会现实,描摹人情世态,抒发人生感慨,传布劝善之道。不论从文化史、思想史、风俗史的层面,还是从文学层面去观照它,其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具有价值的意义。本书以道光十五年刊本为底本,加以整理。全书简体字横排。

内容推荐

《阅微草堂笔记》是五种笔记小说的合集,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各种版本分卷分条统计不完全一致,全书收录约一千二百条。本书是纪昀晚年的遣兴之作,“追录见闻”、“时作杂记”,却非“消闲”之作,其中寓有深意。其指导思想是“大旨期不乖于风教”,劝善惩恶。此书采访范围,上起祖辈、官员、师友,下至晚辈、仆人、士兵等。所记内容,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地方风情、宦海变幻、诗词文章、典章名物、医卜星相、奇情轶事均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记叙空间地域,则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可谓遍及全国。由于作者的阅历丰富,交游广泛,学问渊博,所以《阅微草堂笔记》包罗十分宏富。对于《阅微草堂笔记》的特色,陈美林先生概括清人盛时彦的评价为:“学问好、技巧高、内容正。”

目录

卷一 滦阳消夏录(一)

卷二 滦阳消夏录(二)

卷三 滦阳消夏录(三)

卷四 滦阳消夏录(四)

卷五 滦阳消夏录(五)

卷六 滦阳消夏录(六)

卷七 如是我闻(一)

卷八 如是我闻(二)

卷九 如是我闻(三)

卷十 如是我闻(四)

卷十一 槐西杂志(一)

卷十二 槐西杂志(二)

卷十三 槐西杂志(三)

卷十四 槐西杂志(四)

卷十五 姑妄听之(一)

卷十六 姑妄听之(二)

卷十七 姑妄听之(三)

卷十八 姑妄听之(四)

卷十九 滦阳续录(一)

卷二十 滦阳续录(二)

卷二十一 滦阳续录(三)

卷二十二 滦阳续录(四)

卷二十三 滦阳续录(五)

卷二十四 滦阳续录(六)

附录一:纪汝佶六则

附录二:

序一(盛时彦)

序二(郑开禧)

附录三:诗两首

试读章节

16.天津某孝廉,与数友郊外踏青,皆少年轻薄。见柳阴中少妇骑驴过,欺其无伴,邀众逐其后,熳语调谑。少妇殊不答,鞭驴疾行。有两三人先追及,少妇忽下驴软语,意似相悦。俄某与三四人追及,审视,正其妻也。但妻不解骑,是日亦无由至郊外。且疑且怒,近前诃之。妻嬉笑如故。某愤气潮涌,奋掌欲掴其面。妻忽飞跨驴背,别换一形,以鞭指某数日:“见他人之妇,则狎亵百端;见是己妇,则恚恨如是。尔读圣贤书,一恕字尚不能解,何以挂名桂籍耶?”数讫径行。某色如死灰,僵立道左,殆不能去。竟不知是何魅也。

17.德州田白岩日:有额都统者,在滇黔间山行,见道士按一丽女于石,欲剖其心。女哀呼乞救。额急挥骑驰及,遽格道士手。女嗷然一声,化火光飞去。道士顿足日:“公败吾事!此魅已媚杀百馀人,故捕诛之以除害。但取精已多,岁久通灵,斩其首则神遁去,故必剖其心乃死。公今纵之,又贻患无穷矣。惜一猛虎之命,放置深山,不知泽麋林鹿,■其牙者几许命也!”匣其匕首,恨恨渡溪去。此殆白岩之寓言,即所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也。姑容墨吏,自以为阴功,人亦多称为忠厚;而穷民之卖儿贴妇,皆未一思,亦安用此长者乎。

18.献县吏王某,工刀笔,善巧取人财。然每有所积,必有一意外事耗去。有城隍庙道童,夜行廊庑间,闻二吏持簿对算。其一日:“渠今岁所蓄较多,当何法以销之?”方沉思问,其一日:“一翠云足矣,无烦迂折也。”是庙往往遇鬼,道童习见,亦不怖,但不知翠云为谁,亦不知为谁销算。俄有小妓翠云至,王某大嬖之,耗所蓄八九;又染恶疮,医药备至,比愈,则已荡然矣。人计其平生所取,可屈指数者,约三四万金。后发狂疾暴卒,竟无棺以殓。

19.陈云亭舍人言:有台湾驿使宿馆舍,见艳女登墙下窥,叱索无所睹。夜半琅然有声,乃片瓦掷枕畔。叱问:“是何妖魅,敢侮天使?”窗外朗应日:“公禄命重,我避公不及,致公叱索,惧干神谴,惴惴至今。今公睡中萌邪念,误作驿卒之女,谋他日纳为妾。人心一动,鬼神知之。以邪召邪,神不得而咎我,故投瓦相报。公何怒焉?”驿使大愧沮,未及天曙,促装去。

20.叶旅亭御史宅,忽有狐怪,白昼对语,迫叶让所居。扰攘戏侮,至杯盘自舞,几榻自行。叶告张真人。真人以委法官,先书一符,甫张而裂。次牒都城隍,亦无验。法官日:“是必天狐,非拜章不可。”乃建道场七日。至三日,狐犹诟詈。至四日,乃婉词请和。叶不欲与为难,亦祈不竟其事。真人日:“章已拜,不可追矣。”至七日,忽闻格斗砰訇,门窗破堕,薄暮尚未已。法官又檄他神相助,乃就擒,以罂贮之,埋广渠门外。余尝问真人驱役鬼神之故,日:“我亦不知所以然,但依法施行耳。大抵鬼神皆受役于印,而符篆则掌于法官。真人如官长,法官如吏胥。真人非法官不能为符篆,法官非真人之印,其符篆亦不灵。中间有验有不验,则如各官司文移章奏,或准或驳,不能一一必行耳。”此言颇近理。又问:“设空宅深山,猝遇精魅,君尚能制伏否?”日:“譬大吏经行,劫盗自然避匿。傥或无知猖獗,突犯双旌,虽手握兵符,征调不及,一时亦无如之何。”此言亦颇笃实。然则一切神奇之说,皆附会也。

21.朱子颖运使言:守泰安日,闻有士人至岱岳深处,忽人语出石壁中,日:“何处经香,岂有转世人来耶?”割然震响,石壁中开,贝阙琼楼,涌现峰顶,有耆儒冠带下迎。士人骇愕,问:“此何地?”日:“此经香阁也。”士人叩经香之义。日:“其说长矣,请坐讲之。昔尼山删定,垂教万年,大义微言,递相授受。汉代诸儒,去古未远,训诂笺注,类能窥先圣之心;又淳朴未漓,无植党争名之习,惟各传师说,笃溯渊,源。沿及有唐,斯文未改。迨乎北宋,勒为注疏十三部,先圣嘉焉。诸大儒虑新说日兴,渐成绝学,建是阁以贮之。中为初本,以五色玉为函,尊圣教也。配以历代官刊之本,以白玉为函,昭帝王表章之功也。皆南面。左右则各家私刊之本,每一部成,必取初印精好者,按次时代,庋置斯阁,以苍玉为函,奖汲古之勤也。皆东西面。并以珊瑚为签,黄金作锁钥。东西两庑以沉檀为几,锦绣为茵。诸大儒之神,岁一来视,相与列坐于斯阁。后三楹则唐以前诸儒经义,帙以纂组,收为一库。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诸书至子刻午刻,一字一句,皆发浓香,故题日经香。盖一元斡运,二气姻组,阴起午中,阳生子半。圣人之心,与天地通。诸大儒阐发圣人之理,其精奥亦与天地通,故相感也。然必传是学者始闻之,他人则否。世儒于此十三部,或焚膏继晷,钻仰终身;或锻炼苛求,百端掊击,亦各因其性识之所根耳。君四世前为刻工,曾手刊《周礼》半部,故馀香尚在,吾得以知君之来。”因引使周览阁庑,款以茗果。送别日:“君善自爱,此地不易至也。”士人回顾,惟万峰插天,杳无人迹。案此事荒诞,殆尊汉学者之寓言。夫汉儒以训诂专门,宋儒以义理相尚。似汉学粗而宋学精,然不明训诂,义理何自而知。概用诋排,视犹土苴,未免既成大辂,追斥椎轮;得济迷川,遽焚宝筏。于是攻宋儒者又纷纷而起。故余撰《四库全书·诗部总叙》有日,宋儒之攻汉儒,非为说经起见也,特求胜于汉儒而已。后人之攻宋儒,亦非为说经起见也,特不平宋儒之诋汉儒而已。韦苏州诗日:“水性自云静,石中亦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此之谓矣。平心而论,《易》自王弼始变旧说,为宋学之萌芽。宋儒不攻《孝经》,词义明显。宋儒所争,只今文古文字句,亦无关宏旨,均姑置弗议。至《尚书》、《三礼》、《三传》、《毛诗》、《尔雅》诸注疏,皆根据古义,断非宋儒所能。《论语》、《孟子》,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盖汉儒重师传,渊源有自;宋儒尚心悟,研索易深。汉儒或执旧文,过于信传;宋儒或凭臆断,勇于改经。计其得失,亦复相当。惟汉儒之学,非读书稽古,不能下一语。宋儒之学,则人人皆可以空谈。其间兰艾同生,诚有不尽餍人心者,是嗤点之所自来。此种虚构之词,亦非无因而作也。

P6-8

序言

“追踪晋宋”、“尚质黜华”的清代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中评价说:“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藉位高望重以传者。”

作者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别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谥文达,河北献县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卒于嘉庆十年(1805)。乾隆十九年进士,生性诙谐风趣,得清高宗乾隆皇帝的信任,官至协办大学士,是乾隆时期学术领袖之一,曾总纂《四库全书》并纂定《四库全书总目》等,著有《纪文达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等。其成果可参见孙致中、吴恩扬、王沛林、韩嘉祥等人校点整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纪晓岚文集》(全三册)。纪氏精通诗文,学识渊博,时人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赞誉其“于书无所不通”。纪氏生平,《清史稿》、《国朝耆献类征》、《碑传集》、《国朝先正事略》、《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诗人征略》初编、《大清畿辅先哲传》、《清代学者像传》及《知足斋文集》等书多有记载,详略不一。近人王兰荫编有《纪晓岚先生年谱》(《师大月刊》第一卷第六期),较为齐全。孙致中作《纪晓岚年谱》二十馀万言(见《纪晓岚文集》第三册),最为完备。

《阅微草堂笔记》是五种笔记小说的合集,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各种版本分卷分条统计不完全一致,全书收录约一千二百条。本书是纪昀晚年的遣兴之作,“追录见闻”、“时作杂记”,却非“消闲”之作,其中寓有深意。其指导思想是“大旨期不乖于风教”,劝善惩恶。此书采访范围,上起祖辈、官员、师友,下至晚辈、仆人、士兵等。所记内容,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地方风情、宦海变幻、诗词文章、典章名物、医卜星相、奇情轶事均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记叙空间地域,则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可谓遍及全国。由于作者的阅历丰富,交游广泛,学问渊博,所以《阅微草堂笔记》包罗十分宏富。对于《阅微草堂笔记》的特色,陈美林先生概括清人盛时彦的评价为:“学问好、技巧高、内容正。”

《阅微草堂笔记》的最大特点是驳杂而宏富。书中对道学家有较多的揭露和讽刺;对官场中的一些明争暗斗、排挤倾轧的现象加以揭示和批判;对恶吏敲诈百姓的罪恶时有触及;追述明末清初北方闹饥荒以至产生人吃人的惨剧的内容;保留了丰富的民间掌故、民俗趣事和里巷异闻。在大量谈论狐鬼的故事中,有不少是借狐鬼以喻人,讽刺世间种种世态人情。这些纪实之笔为后世了解和研究纪氏生活的时代,提供较为直接的资料,并使《笔记》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书更具有卓越的艺术成就。采用六朝志怪的笔法,篇幅短小,文字简淡,夹叙夹议,从容自然,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其文体简约,笔法凝炼,语言精湛,这都是其他笔记作品难以企及的。正是由于这些非凡的特点,《阅微草堂笔记》在清代大量的笔记小说中独树一帜,颇得后人称道,与《聊斋志异》被誉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双璧”。

《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始自乾隆五十四年夏(1789),终于嘉庆三年(1798),前后延续近十年。每一部分出,“梨枣屡镌”,“翻刻者众”,而直到嘉庆五年(1800)始由门生盛时彦合刻,以纪先生书斋名作为书名。主要版本有清嘉庆五年(1800)盛时彦合刻《阅微草堂笔记五种》、道光十五年(1835)刊本、民国《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汪贤度点校本、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整理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纪晓岚文集》本等。

本书以道光十五年刊本为底本,加以整理。全书简体字横排。书中的讹误,包括纪昀的笔误,参照众本及时贤的研究成果,加以订正。为醒目起见,在每条笔记前加上序号,每卷自为起讫。本次整理,我们参考了多种新旧《阅微草堂笔记》本及吴波《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等,在此一并谨致谢忱。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阅微草堂笔记(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纪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439432
开本 32开
页数 45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97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2.1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09
15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