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精神分析经典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精神分析经典译丛中的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分册,书中收录了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利用他的精神分析类分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幽默、论点、趣谈等诙谐心理现象的专著。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诙谐的技巧和目的;第二部分论述了快乐机制与诙谐的起因和作为社会过程的诙谐的动机;第三种分论述了诙谐与梦及无意识的关系、诙谐与喜剧的种类。

内容推荐

在精神分析运动中,尽管出现了不同的思想,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是精神分析学派总的还是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即强调儿童期的影响,强调压抑的作用,用病态的观点来看待现代的人性等。精神分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蓬勃发展,深入到西方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融合到了整个西方社会之中,成了西方社会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乃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人性造成的戕害,以及后工业社会给人的精神造成的强大压力之故。

目录

第一章 分析部分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诙谐的技巧

 第三节 诙谐的目的

第二章 综合部分

 第一节 快乐的机制和诙谐的心理起因

 第二节 诙谐的动机——作为社交过程的诙谐

第三章 理论部分

 第一节 诙谐和梦及无意识的关系

 第二节 诙谐和滑稽的种类

附录:弗朗兹·布伦塔诺的谜语

试读章节

费希尔(1889)借助于其认为处在诙谐和喜剧之间的漫画来显示诙谐和喜剧的关系,喜剧与丑陋的联系是在喜剧与丑陋的某种表现方式上:“如果它(丑陋的东西)是被隐藏的,它必定在以观察事物的喜剧性方式下被揭露出来;如果它只被稍加注意或完全被忽视,它必定会出现在光天化日之下,这样,通过这种方式,漫画产生了”……我们整个精神世界,这个我们思想和观念的知识王国,在未被外部观察之前是不会展现出来的,它不能被形象地可见地直接想象;而且它还包含着抑制、不足和扭曲——大量荒唐、喜剧的对比。为了突出强调这些情况和使其更接近审美要求,就必须有一种它本身不仅能直接想象对象且其本身就能反映在这些想象上并使其清晰的力量:一种能显示思想的力量。这样的力量只能是判断。一个诙谐就是一个产生喜剧性对比的判断;它已经在漫画中发挥无声的部分作用,但只有在判断中它才能获得它的特殊形式和其显现的自由领域。

我们看到,李普斯的贡献是在喜剧范围内区分诙谐的特征为动作,是主体积极的行为,但费希尔则在诙谐与其对象的关系中区分诙谐的特征,这种关系,他认为是思想世界丑陋性的隐藏。不可能检验诙谐定义的有效性——的确,它们很少能被思虑到——除非将它们重新置于它们原来所处的情境中加以考虑。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作者对喜剧的解释,才有可能从其中得到一些有关诙谐的知识。然而,在其他文章中,我们看到相同的作者能无需关注诙谐与喜剧的联系而能基本地、一般地描述出诙谐的有效性特征。

最令费希尔自己满意的诙谐的特征在于:“诙谐是一个游戏性的判断”。为了显示这一点,他进行这样的类比:“正如审美自由存在于对事物游戏性的注视”。在另一处,他认为,我们没有对对象有任何需求的情况时才能成为审美的特征,特别是没有强烈需求的满足感时,我们才能满足于注视该客体的乐趣。审美态度和工作相比是游戏性的——“从审美自由中还可能涌现出:一类从常规和约束摆脱出来的判断,根据其起源,我将称其为‘游戏性判断’,在这概念里包含着上述的第一个决定因素,即使不是整个公式,但它能解决我们的问题。”“自由产生诙谐,诙谐产生自由,”保罗写道,“诙谐仅仅是概念游戏。”

一个长期存在的受人喜欢的诙谐定义是在不相似的事物——就是暗含着相似性中发现相似性的能力。保罗在一个诙谐的形式里表达这种思想:“诙谐是一个使每对夫妇结合到一起的伪装的神父。”维舍更进一步进行了解释:“他最喜欢的是将亲戚们并不赞同的双方结合起来。”但维舍的目标是那种没有对比,因此就不需寻找相似性的诙谐。所以,他和保罗稍有不同,他把诙谐定义为,以一种令人惊异的迅速把一些在事实上、在内容上和不同类的概念联结成一体的能力。费希尔再一次强调这样的事实,在大量的诙谐判断中,发现的不是更多的相似性,而是差异,而李普斯则指出,这些定义是和作为拥有诙谐能力的诙谐全体产生的诙谐活动相关,而不是和他所做的诙谐结果相关。

已被提出的其他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定义和描述诙谐的观点是:“观念的对比”,“胡说的意义”,“困惑与启示”。

克雷普林(Kraepelin,1885)的诙谐定义所强调的是对比的观点。诙谐是“两个在某些方面相对的观念武断的联系和联结,通常是以口头上的词语联结作为手段”。像李普斯一样的批评者毫不费力地指出了这一公式的全部不足之处,但他自己不排除对比因素,只不过是从其他方面进行解释。“对比是继续存在的,但不是某种附属于词语的观点间的对比,而是词语的意义与无意义之间的对比或矛盾。”(李普斯,1898)。他举例说明怎样理解这一点:“对比的产生仅仅因为——我们可以赋予对比词各自的意义,但我们不能赋予对比的意义。”

如果最后一点进一步发展,那么“意义和无意义之间的对比就变得重要了”。某时看起来对我们有意义的,我们现在看起来却毫无意义了。在这种情况下,那就是所谓的喜剧构成过程——某种说法对于我们将成为诙谐,如果出自心理学需要,赋予这一说法某种重要性时。但当我一这样做时,又把它取消了。借助这种“重要性”,任何事情都能被我们所理解。我们把一种意义赋予一种表达,并依逻辑知道其不可能有这样一种意义。我们在其中就会发现真理,而这一真理根据经验法则和思维的一般习惯,我们是在其中找不到的。我们认为它的逻辑的和实际的结果超越了它的真实内容,一旦清楚地认识到这一表达的性质,我们就只有去否定这一结论。在每一个例子中,诙谐表达唤起的,也是喜剧感情的基础,我们的心理过程是存在于从意义的赋予,真理的发现,结果的认同到相关的无意义事物的意识或印象的瞬间转移过程中。

然而,这个讨论可能听起来很深入,在这里却会产生的问题是:就诙谐的概念与喜剧的概念不同而言,就喜剧感情所赖以存在的基础——什么是有意义与什么是无意义之间的对比,是否有助于定义诙谐这一概念。(P6-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精神分析经典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译者 常宏//徐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057341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78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1-02-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065
丛书名
印张 14.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5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6: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