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发心才有力量
内容
试读章节

大事与小事

父女两人到故人家做客,主人殷勤地泡了咖啡来招待他们。

“我忘了拿糖。”主人刚把黑咖啡从咖啡杯里倒出来,就想起年少的女孩子喝不惯苦咖啡,“抱歉,失陪一下。”他急忙叉起身去里屋,随手把咖啡杯放在茶几边缘上。

做客的父女俩老实地坐在茶几旁等待主人出来。10岁的女儿一直盯着那个咖啡杯看,她刚要告诉父亲杯子在晃,就听“啪”的一声——杯子自己掉到了地上。

主人听见声响,马上从里屋跑了出来,手里攥着一盒方糖。

“没关系!没关系!”一进客厅,他看到热气腾腾的地板,脱口就说出了原谅的话。

女儿正要说什么,但父亲却抢先说道:“太对不起了,我把它碰倒了。”

“没关系!没关系!”主人再一次表示无所谓。

从主人家出来,女儿不解地问:“爸,咖啡杯是自己掉下来的。叔叔放下时,它就在晃,我看着的,它晃来晃去就掉下来了。爸,你为什么说是你……”

爸爸笑了:“那你说怎么办?”

“解释给他听啊。”

“没有什么好解释的。”爸爸说,“那样小的事情,认真解释反而会伤害叔叔的面子,其实也不好解释清楚。而如果爽快地说是我碰倒的,就不会有这样那样的苦恼了。毕竟一个咖啡杯不值多少钱,何必那么认真呢?”

生活中会有许多像这样的小事,小事如果过于认真,往往会发展成大问题,会引起很多误会。那么什么叫小事呢?有的人认为偶尔逃学是小事,偶尔赌博是小事,偶尔放纵也是小事。但到头来就是这些小事使你一事无成。也有人认为,心里只有自己就够了,除了关系到自己利益的事情以外的一切的事情都是小事。那么,你永远不会交到朋友。一件事是否该认真,应视场合而定。对于一些无关大局的琐事,如果不分地点、不分场合地刻板认真,反而会使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每个家庭总有一摊子事。大事要讲原则,不能糊涂,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不要太计较,太挑剔。小事面前不必认真,更不要小题大做。人生茫茫,如果凡事都去较真,就会得罪人,就会给自己的人生设置障碍,添加樊篱。积聚自己的心力,将重心放在大事上,才能使人生更顺畅。

清者自清

白隐禅师一直都很受邻居的尊敬,大家说他是生活纯洁的圣者。

在离禅师不远的地方有一家食品店,开店的夫妇有个女儿非常漂亮。突然间,女儿的肚子竟然大了起来,夫妇俩发现此事后,既惊又怒,就逼问女儿缘由。女儿最初不愿说出真相,但因经不住父母的苦苦逼问,她说那人就是“白隐”。

她的父母勃然大怒,立刻就去指责白隐,然而白隐只说了一句话:“就是这样吗?”

女孩将孩子生下后,她的父母就把孩子送给了白隐。白隐此时虽已声名狼藉,但他却一点也不在乎,并向邻舍乞求抚养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悉心照料孩子。

过了一年,孩子的母亲实在是忍不下去了。她终于向父母说明了真实情况:鱼市的一名青年才是孩子的亲生父亲。她的父母听后,马上带她去找白隐道歉,并请求禅师的宽恕,而且将孩子也带了回去。

白隐依旧无言,仅仅在归还孩子时又说道:“就是这样吗?”

白隐无故受冤,却没有辩解半分。因为清者自清,他知道一旦愚人认定的事,无论你怎么辩解也是没有用的。

什么是清?内心坦荡为清,问心无愧为清,光明正大为清。只要自己的内心光明无畏,真相总会水落石出。不辩白并不是默默承受,而是一种修为。怎样做到清者自清呢?

第一,内心要有光明。立身处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平之事,然须看得开,看得清,看得明,才不致被其所累。人内心有大光明,才会明白眼前的愁云不过是一时的,光明定会驱逐阴霾。

第二,要胸怀坦荡。“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行事问心无愧。问心无愧才能自立于人前。小人行事鬼鬼祟祟,因此常有愧色于心。行事坦荡的人知道自己的正确与否,遇事时方有正念,不至谎话欺骗。心中有正念,才能激发正向的力量。

第三,要宽心仁厚。一个人心地宅厚,不陷害他人,不与他人结仇怨,那么就不会被别人诬陷,即便被人诬陷,也要以仁厚之心对待他,因为他诬陷于你,他是浊,你洁身自好,自是清。清清浊浊,浊浊清清,世人自有分辨。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正愿、正信、正行,才得正果,你做得多好,就得到多好的果报,有多好的果报就有多大的力量,这一点,是始终不会改变的。

P6-8

目录

第一辑 处世篇

发上等心,化身成菩萨

1.做人的智慧

在合群中广结善缘/3

凡人眼中的“众生平等”/4

大事与小事/6

清者自清/7

诚实的修行/9

得意时要把握的分寸/10

树立正见/1I

得意不快于心,失意不快于口/13

吃亏是福/14

2.做事的方法

不要恶言伤人/16

说一丈,不如行一尺/17

脚踏实地做事/19

进退之道/20

八种后悔,22

嫉妒是魔/23

发出自己的光/25

无种不结果/26

小事不做,大事难成/27

最短的路/28

处世的原则/29

3.忍的力量

如何不生气/31

戒骄戒躁/32

从忍耐中寻求突破/34

忍让,处世根本/35

骂人的艺术/36

4.困难当头时

心中的恐惧/38

自我的力量/39

知难而进/40

苦难的福报/42

有志者,事竞成/43

打不倒的人/44

5.恨无常

不满人家,苦了自己/46

生气不如争气/47

6.与人交往的智慧

是朋友还是敌人/50

与人相处的艺术/51

与人分享,福报多多/52

全心全意待人/53

能施,何不乐施/54

赞美的福报/56

他人的处境/57

和不喜欢的人相处/58

有礼则为宾/60

7.尊重,沟通的桥梁

尊重生命,尊重人生/62

钉子与栅栏/63

礼貌、尊重、温和/64

8.居家之道

夫妻之道,立业之本/65

亲人利益同享/66

佳偶非天成/68

对待家人要懂得礼貌/70

有情众生/71

第二辑 修身篇

行坐皆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1.坚持与坚定

别人不是我/75

学无止境/76

六刀与千刀/77

刻苦的精神/79

内心的强大/80

成熟的心智/81

专注的力量/83

拙处须力行/84

智慧须自己修得/85

2.自信与自谦

渺小但不卑微/88

一颗空杯的心/89

低调做人/90

如何看待你自己/92

坚定的意志/93

3.理想与希望

有愿才有希望/95

人以理想立世/96

虚幻的寄托/98

远大的目标/99

第三辑 养心篇

破除心障,禅修自在心

1.远离尘世纷扰

罪业本空由心造,无心之过不是罪/103

烦恼皆自寻/104

找回迷失的自己/106

常行一直心/107

不计较,不比较/109

去除妄念/110

贪爱便是生死恨/111

心中的尘埃/113

贪无所得/114

了无挂碍,随处任方圆/115

2.舍得方能自得

放下即成佛/117

放下牵绊/119

有舍才有得/120

善于忘记/122

选择与放弃/123

一点与全局/125

3.除妄念,不被外物迷惑

财富哪里来/127

最大的财富/128

幸福与财富/129

贪官拜佛/131

珍惜福分/132

4.豁达与淡然

随缘则安/134

犹豫与猜疑/135

内心的茅棚/137

不贪不求,自然常乐/138

善恶一念间/140

只扫今天的落叶/141

内心的光明/143

站得高,才看得远/144

有意义的人生/146

缘来缘去皆是福/147

第四辑 悟生篇

拈花微笑,力源体悟菩提心

1.善念善生

善恶的因果/151

如此的善意/152

善良即是快乐/153

心怀善念/154

生命的真谛/155

但为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156

功德布施/158

处世善心贵如金/160

水滴虽微凡福充满/162

2.有容乃大

心似水莲戒执念/164

生命的洞见/166

宽宏度量,荫及子孙/167

胸襟宽广,无恼无忧/169

3.感恩才有快乐

前世是谁埋了你/171

商人的四个妻子/173

亲人的恩情/174

欢喜心也是布施/175

行孝悌者得自在/177

4.看破生死

生命的解脱/180

今世与来生/181

人生四事不能长久/183

放下贪恋执著/185

坦然面对,超越生死/186

5.大爱无疆

用心体会人生真滋味/188

空与爱/191

点一盏心灯,照亮别人/193

爱心之伞/194

手中蜡烛心中光/196

上签/197

世上最美昧的泡面/198

让爱生爱/199

6.幸福人生

幸福的三个秘诀/201

知足,则幸福常存/202

活在当下/204

不抱怨的人生/205

享受亲情与友情/207

惜者有福/208

打开心灵的窗/210

序言

发心的力量

在这个时代,佛法禅意最值得称道的也许就是它能从僵化、狭隘、死气沉沉的思考模式中跳脱出来,用一种活泼、另类、睿智而又有创意的思考方式,触类旁通的点化之力,观照这个世界和人的内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变的力量。

发心,又叫初发意、新发意、新发心、初心、发意,是指发愿求无上菩提之心,印发起求解脱苦难,往生净土或成佛之愿望。在生活中,发心就是指从内心里发出愿望,进而产生内心向上的力量,在行动中付诸努力去创造心灵和生活的美好。

生活中,常有人说没有力量,觉得在诸事中透出一种无力感、重压感,做什么都感到没有动力。那么,力量从哪来呢?就要依靠发心。因此,我们常常鼓励别人,让别人有信心,有希望,这信心和希望就是力量。当一个人的内心产生了这种力量,才会去行动,才会有所作为。

发心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做什么事,首先要发心,要有目标和靶向,然后向着目标靶向努力,才能成功。发心不能偏离方向,一旦偏了方向,那就没有办法抵达目的地;发心还要有坚持的力量,力量若是不足,也没有办法抵达目的地。

一旦发心了,那就要在过程中不被其他外缘所牵动,背弃自己的发心;不但如此,还要不断增强而不是衰减自己的发心。古人常讲:修行人初心是道。有人说:“学佛三天,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这话就是针对发心发愿而言的,为什么学佛三天,佛在眼前呢?原因是我们在初学时,兴趣最高,抵御了外在的干扰,也抵挡了自我内心惯有的恶习侵扰。故而能够时刻感受到佛的加持,感受到上天对我们护持,感受到诸佛菩萨的加被,天天与佛同在。那么,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会逐渐离佛越来越远了呢?原因就是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懈怠了,没有发大愿,没有发长久之愿,没有为目标进发的力量。佛法常说:“初心不退,成佛有余。”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修行一颗自在的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大都是因为你对当初所产生的念头没有付诸行动,或是在行动的过程中逐渐懈怠了的缘故。

从今天起,修炼自己的内心,树立善的正见,积聚善的机缘,修行善的因,用善的正能量增强内心力量,在生活中实践善举,便会求得善的福报,让我们的人生在仁善中幸福安好。

内容推荐

放不下、想不开、得不得、怕失去,焦虑、恐惧、纠结、沉迷……这一切都明证了人们内心力量的软弱。而真正的力量只有在人心智清晰和心灵宁静时才会到来;如果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将会沦为情绪和欲望的奴隶,听任其摆布,却施展不了任何力量。

《发心才有力量》集百年来众多高僧大德的佛家智慧,开示生活的幸福之源,化解身心的困惑纠结,让你在工作和家庭中培养并运用这些力量,从而摆脱沉迷、恐惧、绝望、歧视、愤怒和无知的侵扰,获得当下的自由、安心和快乐。

《发心才有力量》由须弥编著。

编辑推荐

不管做什么事,首先要发心,要有目标和靶向,然后向着目标靶向努力,才能成功。发心不能偏离方向,一旦偏了方向,那就没有办法抵达目的地;发心还要有坚持的力量,力量若是不足,也没有办法抵达目的地。

须弥编著的这本《发心才有力量》将从四个方面:处世、修身、养心、悟生,为困惑和纠结的心灵一份温馨舒畅的力量。该书能从僵化、狭隘、死气沉沉的思考模式中跳脱出来,用一种活泼、另类、睿智而又有创意的思考方式,触类旁通的点化之力,关照这个世界和人的内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变的力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发心才有力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须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102120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2013232842
中图分类号 B946.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