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时期,齐、鲁、燕、中山诸国活动的区域。该时空框架内的青铜文化,既遵循传统礼制与政治内涵,又顺应其经济发展而创新。此期青铜器的形制由神秘趋向现实,纹饰由粗犷趋向精细,不少铭文趋向艺术化,中原文化和周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后代青铜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选录齐、鲁、燕、中山诸国青铜器167件,包括著名的传世品和发掘。
| 图书 | 中国青铜器全集(东周3)(精)/中国美术分类全集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东周时期,齐、鲁、燕、中山诸国活动的区域。该时空框架内的青铜文化,既遵循传统礼制与政治内涵,又顺应其经济发展而创新。此期青铜器的形制由神秘趋向现实,纹饰由粗犷趋向精细,不少铭文趋向艺术化,中原文化和周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后代青铜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选录齐、鲁、燕、中山诸国青铜器167件,包括著名的传世品和发掘。 内容推荐 春秋尤其是战国时期,齐、鲁、燕、中山诸国的青铜器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较强的地域色彩,二是高超的制作技艺。齐鲁和燕、中山地处中国的东方或北方,分属两个不同的文化范畴,它们的靓铜器在种类、组合、形制、花纹、装饰、铭文等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诸侯国都是实力雄厚的所谓“万乘”、“千乘”之国,因此能够铸造许许多多造型美观、纹饰化丽、技术精湛、内涵丰富、具有极高历史和艺术价值的青铜器,从而为中国青铜文化的史卷增添了异彩纷呈的篇章。 本卷精选东周时代齐、鲁、燕、中山及一些东方小诸国青铜器共一百六十七件(套),包括不少著名的传世品和发掘品。 目录 东周时代齐、鲁、燕、中山国青铜器研究 图版 图版说明 春秋时期中原群雄列国图 战国时期中原群雄列国图 东周时期齐鲁燕中山国青铜器出土地点分布图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青铜器全集(东周3)(精)/中国美术分类全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辰心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00944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49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1997-02-01 |
| 首版时间 | 1997-02-01 |
| 印刷时间 | 2006-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58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5625 |
| 印次 | 2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92 |
| 宽 | 225 |
| 高 | 2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