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超级白领必须掌握的16个浅规则
内容
编辑推荐

看透上下级关系中的16个职场假象!别怕!有了浅规则,最天真的职场新人也能做超级白领!最好别让上司看到你在读这本书,这里面全是他的秘密!

本书通过几个刚入职场不久的新人的遭遇、感想,详细分析了职场中最易遇到的16类问题。对如何与上司相处、如何建立积极的工作态度、如何通过个人努力达成职场成功等,给出了中肯的意见。

内容推荐

就业压力大,职场潜规则多,一不小心就会踩到上司布下的“地雷”,飞灰湮灭却不得其解。如何绕过职场潜规则,如何练就跟上司相处的本领,这仍然是当今很多白领头疼的问题。

本书完全从白领的实用效果出发,结合有力的理论以及生动真实的案例,为你打造一个就业和职业上的军师。教你利用职场中的浅规则,看清上司表象下的本质,听出谎言背后的真相,掌握与上司相处的技巧,从而变通职场上的处世手段,该出手时就出手!

综合来讲,本书比一般的职场类图书更实用、更能抓住职场成功的关键因素!故此也是职场白领不可缺少的励志书籍。如果您想晋升,先学会破解上司的招数。

目录

引言 唐僧为什么不让孙悟空打妖精?

第一条 没有不对的上司,只有不对的下属

 案例1:上司比自己水平低,怎么办? 

 案例2:该不该原谅老板的过失?

 案例3:如何面对健忘型上司?

 案例4:老板说错话时,你该怎么办?

第二条 上司就应该莫测高深

 案例5:别相信老板夸你的那些话!

 案例6:上司为何对你的“好点子”不置可否?

第三条 “领会意图”乃下属至高境界

 案例7:听懂老板没讲出的那些话。

 案例8:跳出自己的“想当然”。

 案例9:得到“重用”,是机会还是烦恼?

 案例10:处处学得跟老板一样,为什么还是不得好报?

第四条 你与上司是两个世界里的生物

 案例11:不用怕你的上司。

 案例12:抱着老板的心态去打工。

 案例13:不要以一时一事的得失来否定自己。

第五条 工作成败,尽在汇报

 案例14:怎样把工作汇报好?

 案例15:怎样避免成为“无名英雄”?

 案例16:不要挑战自己的极限。

第六条 别梦想跟上司成为朋友

 案例17:可以拿老板当朋友来相信吗?

 案例18:上下级间的友谊,对下级来说是优势还是负担?

第七条 能“管理”好上司的下属才是好下属

 案例19:如何避免与上司不合拍?

 案例20:该怎么让上司意识到他的不正确?

 案例21:把老板当孩子来看待。

第八条 不会装傻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案例22:不做“夹心派”。

 案例23:不要跟上司跟到了没思想。

 案例24:傻傻地飞翔在职场上空。

第九条 挨骂往往是代人受过,受表扬也多半只是做一次道具

 案例25:职场委屈是一种学问。

 案例26:关键时要能做上司的“挡箭牌”。

 案例27:不要以为公司没了你不行。

 案例28:刚上任就遭到老板批评,怎么办?

第十条 话不必说尽,事不必做尽

 案例29:当你的主管突发奇想……

 案例30:不要出卖关照过你的上司。

 案例31:成功升职的必要策略。

第十一条 上司急,你要比他更“急”

 案例32:老板要的就是个气氛。

 案例33:公司连战略方向都错了,活还怎么干?

第十二条 值得做的事往往都可做不可说

 案例34:平庸的人得到了提拔,我怎么办?

 案例35:你为将来做过哪些准备?

第十三条 千万不可以骂老板

 案例36:别忘了每月给你发薪水的人是谁。

 案例37:不要拿你的专业去蒙老板。

 案例38:抓好转型的机遇。

第十四条 给你个“棒槌”,不要太当“针”

 案例39: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

 案例40:该怎么办,还怎么办。

 案例41:“先斩后奏”的微妙结果。

第十五条 无论吃亏或受益,都要会止损和止盈

 案例42:既然功高震主,何不未雨绸缪?

 案例43:做“鸡头”,还是做“凤尾”?

第十六条 不要宠坏你的上司

 案例44:非常情形下,要能淘汰自己的上司。

试读章节

案例6:上司为何对你的“好点子"不置可否?

当初,杨宽离开第一个公司后,倒没怎么意志消沉,毕竟年轻人的朝气还是有的。他很快就换了份工作,继续精神饱满地投入了进去。新单位是一家较大的公司,杨宽的直接领导是部门主管,那人看上去倒挺和气,只是不怎么爱讲话。

杨宽本着主动做事的原则,碰到问题总爱动脑筋考虑一番,有了自认为比较好的想法,就忍不住跟主管说说。但主管的反应往往让他挺失望。对他的好些乍听上去很精彩:的观点,主管在听过后,往往只是点点头,笑笑,然后就没别的表示了。

杨宽不免有些沮丧,心想无论是对是错,你总得给个话呀。难道我费了半天脑筋,就为了换来个点头笑笑吗?是不是觉得我太幼稚,所想的东西也全都不值一提呢?把事情往这个方向上一想,杨宽顿时就觉得,主管那张貌似和善的面孔,竞那般可憎——他骨子里原,来根本就看不起我吧?那往后就别再浪费脑细胞了,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于是他开始消沉,渐渐竞有点重复在原单位未被提拔后的那种样子了。

但不久后的一天,杨宽在无聊上网时,正好碰到大学时的班主任郁老师在线,便跟老师语音聊了一会儿。想不到,这一聊之下,竞让他醍醐灌顶,对事情有了一番全新认识。

当时,郁老师在听了他说的烦恼后,马上笑笑说:“我倒不认为主管是看不起你。只是他对你的希望,你暂时还理解不透。站在主管的角度来想,他在听到你的想法后,心里会有这样几种可能的反应。第一种,你的想法挺幼稚,他早都考虑到了。应该承认,这种可能不但存在,而且概率还不小。毕竞主管无论从经验上还是考虑问题的高度上,都会与你有很大不同。”

“那他可以对我指出来,好让我再重新考虑呀。”杨宽道。

“这只是你的愿望,在主管的观念中,却没必要。”郁老师道,“因为年轻人的热情需要保护,如果你一动脑筋,就挨上主管的当头一棒,那才更可能扼杀你的热情呢。而且你的思路中,也不乏一定的合理之处。尽管他直接纠正你,让你当时就学到一招,对你也不无益处。但过来人的经验表明,如果你能在日后的工作实际中,慢慢悟出自己过去的幼稚,效果往往会更好。而且你们之间还会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似乎你的进步完全是靠你自己努力取得的,并非主管强力更正的结果,那岂不皆大欢喜!”

“但那样对我来说,却意味着一定会走好多弯路啊。”杨宽抱怨道。

“当然,你的领悟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但这点代价是值得付出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别人口中得来也会终觉浅,唯有自己的顿悟才最珍贵。”郁老师道,“再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类话题一旦展开便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而主管并没义务做你的人生导师,所以自己的事终归还得自己来打理。”

“但我要是很长时间也领悟不出来呢?他这岂不是见死不救吗?”杨宽又道。

“呵呵,如果你真的那么笨,那就谁都无话可说了。同时主管更会认为自己当初的做法无比正确:对一个笨人又何必浪费那么多口舌!”郁老师道。

杨宽不吱声了。

“另一种可能,就是你的想法听上去有点意思,但也不能肯定就完全对。”郁老师继续说,“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同样很大。因为在对许多事情的处理方法上,有可能条条道路通罗马,同时也很难说谁是绝对的对或错。那么,主管在听到你的观点后,就需要好好想一想。这一想,又会进一步分解出下列可能:一是你的想法固然也有些道理,但目前的做法同样没什么离谱的地方,因此没必要取而代之;二是你的想法中有些不确定因素,让人有些拿不准,倘能实现固然好,否则风险也很大,因此犯不上贸然行动;三是你的憩法疏忽了某些方面的考虑,细一推敲就站不住脚,自然就更没有实施的必要了。”

杨宽郁闷道:“他是考虑去了,那我呢?就静候他的答复吗?”

“你当然也不能闲着。”郁老师道,“现实中常有这种情况,一件事你私下考虑的时候,怎么想怎么有道理,但张口对别人讲过一遍之后,自己就察觉到了若干不妥或拿不准的地方。那么很简单,赶紧再反复论证,使其更加务实、有效、可操作吧。很可能,等你过几天再将自己的补充思路向主管汇报时,就能得到他更多的反馈。因为在此期间,他也大致想清楚一些事情了。”

“那我要是就一直等他的下文呢?”杨宽问。

“那样很可能就是,他那边也不了了之了。”郁老师道,“因为在他那里,一方面是有很多事情都需要他考虑,没理由成天光想着你;另一方面,或许他还期待依能有更完善的说明,但你却没了下文,于是他会以为,看来你也考虑得不够充分,只是拿个不成熟的念头来找他探讨一下而已。他叉不是你的老师,有什么义务来跟你研讨这些没谱的话题?”

杨宽想了想,又问:“应该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的想法完全正确吧?”

“对,这是最后一种可能。在你的心目中也肯定是这样的,否则你还说它干什么?但很遗憾的是,客观来讲,这种情形发生的概率其实最小,原因就不用解释了。”郁老师笑道,“当然,再小的概率也不是零。而一旦真是这样,主管又会怎么想呢?”

“他总不会是传说中那种心胸狭隘的人吧?”杨宽道。

“那种概率更可以忽略不计,毕竟做主管的都不会忽略能帮他的好主意。”郁老师道,“主管此时的做法大致会是这样:通常,他出于做领导者应当喜怒不形于色的原则,可能不会当面称赞你,但会在日后的某个公开场合对你提出表扬,这当然比私下里夸你一句效果更好。或者,他会暗自感到你是块材料,但好钢更要重锤敲不是?于是他便要求你把想法加以系统完善,写成材料再讨论。即便他不这么说,你也该想到,规范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只是蒙对的,那就不大会有后续的部分;如果确有真材实料,那就等你完整表达出来再说。这样,在后面这种难得的情形下,你终于为自己争得了更多的展示机会,接下来该做什么就不用说了。”

听到这里,杨宽终于彻悟了,明白无论哪种情形,作为下属,都不能只是傻等,而需要对自己的想法作进一步的补充陈述。也就是说,首先不动脑筋是绝不应该的,其次,不要以为你有了个好点子,主管就该立即表示赏识,而且会不顾自身事业的风险来完成你的计划。在认识到这种正常的领导心态之后,便好让你养成一种凡事都“大胆设想,耐心求证”的良好习惯,自己先把想法加以充分完善了再说。很可能,在梳理完善想法的过程中,你还能从中发现更上乘的设想,反正这都会对你工作能力的培养有益无害。

结果,杨宽再回到公司后,便有了一种全新的做事风格,很快得到了主管的赞许……

小筝听杨宽讲过这段心路历程之后,半晌无声,最后幽幽道:“真该好好谢谢这位老师啊!”

杨宽道:“还没机会呢。我打算找时间回校去请他喝酒。”

P41-44

序言

唐僧自始至终都明白,这取经只是一场秀,一个必须认真完成的过程而已。

孙悟空一路累死累活,哪知道一切都是早被安排好的。

八戒和沙僧因为都曾在仙界政府里混过,早已明白这套风尘仆仆的把戏背后是怎么回事,所以只以最经济合理的投入程度参与着工作。

看罢《西游记》,连小孩都知道一件事:这唐僧,人妖不分,大傻瓜一个呀!

小孩子这么想是可以理解的。而你,也这么认为吗?

如果你以前并没觉得这会是一个问题,那么现在可以抬头一分钟,把这件事好好想一想了。

好,现在我们来看看事情背后的东西。

先说这唐僧,他是什么角色?

他是如来加观音这两大巨头联手钦点的东方传人!

倘若这唐僧果真是非不分、人妖颠倒,那如来和观音还有面子吗?

这就像在歌手大赛中,倘若一大帮乐坛专家组成评委团,竞让一个唱歌跑调的选手得了冠军,那么丢脸的是谁?不会是那个跑调的家伙吧?

所以,这里面一定另有玄机。

依笔者的理解,最起码,唐僧对眼前发生的一切全都洞若观火。而且,他绝对比孙悟空更明白这一路发生的都是怎么回事。

作为师父,他站的位置比徒弟更高,思考的问题必定比徒弟更广,他最终理解到的东西,自然也就比一只猴子所能想象的更多更深。

妖精为什么不能随便打?

因为妖精分两类,一类有后台,一类没后台。

有后台的都是些神仙的座骑、侍童、宠物等等,他们个个貌似自做主张,摆脱了老板偷跑下界,找快活自在来了。其实神仙对身边诸事哪能不知?所以,这些小妖其实全是神仙们故意放出来执行任务的,只为来给唐僧增加点取经难度。这些小勾当,一定都包含在如来规划的一个庞大体系当中,那体系的名字叫做——“八十一难冲关大流程”。

以唐僧的慧根及悟性,岂能不知这背后的人际关系!

所以,见了妖怪非但不能随便打,甚至故意做点姿态,将自己可爱的肉体送上门去也是必要的。再进一步,为使现场效果更逼真,有时还要将没眼色的孙悟空拦住,乃至念念紧箍咒之类的,让小妖们先高兴两天。这种时刻,想必那小妖背后的天上老仙也会高兴得直点头,觉得唐僧这小和尚还算懂事。

但是,难道唐僧就不怕一不留神玩大了,导致自己真的被吃掉吗?

他确实不怕,他双重地不怕。

首先,要是唐僧真的被一个小妖给吃了,则还是那么个道理,如来和观音的面子往哪放?一场东西方文化的千年大交流活动还搞不搞了?所以,这种弄假成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其次,就算概率为无穷小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唐僧当真进了某个小妖的肚子,对他这么一个有信仰的人来说,也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苦难。在他心目中,这或许就是一种升天成佛的路线也说不定。

结果在取经之路上,与其说是唐僧在不断遇险,倒不如说是孙悟空在一路遭受戴罪立功的折磨(谁叫你这家伙当年到天宫闹事!如今瞧吧,对你的正常工作安排,就是一个完全合法的报复过程,你还不能有任何意见),活脱一个皇帝不急急死太监。以至于下列经典场面一再出现:

唐僧虽被洗干净吊在蒸锅上空,表面害怕,内心却气定神闲,毫无痛苦;那傻乎乎的猴头,则累得跟孙子似的满宇宙狂奔(难怪作者要让他姓孙),而且每次都似乎能恰好赶在师父被清蒸之前,上演一出鬼门关前的超级大营救,令他特有成就感。  而唐僧以及如来等高层上司,要的也就是这种逼真效果,这样才显得取经团队比较心诚,态度端正,姿态严肃,竭尽了全力。

自然,这背后的底细是绝对不能让猴子知道的,否则还有什么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言!况且,一旦猴子知道了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一场“通关秀”,肯定也就不会像过去那么卖力工作了。

这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道理。

再说那类没后台的妖精。其中最深人人心者,非白骨精莫属。

按说对这类草根小妖,打死也就打死了。但唐僧出于信仰方面的考虑,还是主张尽量别杀生。毕竟人家修炼到今天也不容易,眼下不知天高地厚的撞到眼前,居然打算一夜暴富(长生不老),依唐僧的想法,将其赶走就是了,何必毁掉人家千百年修行。

至于自身安全方面,同样照前面的分析可知,唐僧还是没有丝毫担心——要是这等山寨小妖都能收获自己这么丰硕的果实,那么本地那些小山神、小土地之类的仙界“公务员”,难道都不打算混了吗?

总之,唐僧心里自始至终都明白,这取经只是一场秀,一个形式,一个必须认真完成的过程罢了。上有从最高层到各地领导的撑腰,下有神通广大的实力派保镖贴身护佑,绝对不会出事的。

再看这孙悟空,尽管一路累死累活,其实终归一个打工仔而已。他还自以为做着多么伟大的事业,哪知道一切都是早被安排好的。

而且退一步说,即便没有他这个超级员工,靠八戒、沙僧那等貌似笨拙的同事,也必定能凑合着把经取回来。只不过那样会显得过程不够精彩,不利于回国后的炒作传播。

顺便也说一下八戒和沙僧。

这两位在加盟唐僧团队之前,都曾在仙界混过,自然很容易便能看明白,眼前这套风尘仆仆的把戏背后是怎么回事。所以,两个“老油条”从来都不慌不忙,工作节奏格外从容稳健。一个只想搞点腐败(吃吃喝喝、拈花惹草),外加偷懒耍滑(能休息绝不工作);另一个则更喜欢混日子熬年头,待在角落里玩深沉,心里对啥都明镜似的,但什么都不说。俩人的模式异曲同工,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投入程度参与着工作,只有没脑子的猴头终日拼命工作。

他们对孙悟空有着双重情感,一方面肯定觉得他傻,毕竟一个草根出身的外聘人员,实在无法理解职场深处这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但另一方面,俩人又得感激这猴哥把主要的活都干了,否则即便单为做样子,也要演得像一点不是?那还不把老猪,老沙给一路累死?

在这种双重情感的支配下,他们一路都口口声声地紧着喊“猴哥”,无疑是很真诚的。但这猴哥无论做出何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对他们也始终无法形成榜样性的引导,两个“老油条”还是该咋的就咋的,这同样是没办法的事。毕竟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谁见过单靠一个先进人物的感召力,就能使社会风气彻底好转的?

有人可能会说,孙悟空尽管不明就里,但他最终不还是成佛了吗?这不正说明他的努力得到回报了吗?

没错,按社会的标准来衡量,孙悟空的奋斗结果应该算是成功了。而他成功的经验有哪些呢?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1.要跟对人。

唐僧这个上司,尽管看似对孙悟空不怎么样,很多时候甚至让人感到,猴头干活越多罪过还越大,但唐僧毕竟有着正确的战略方向,这是最关键的。在此前提下,只要你忍辱负重地跟定上司,将工作尽心尽力地完成,便肯定会有个人收获。

相比之下,再看看那些跟随在牛魔王之类老大身旁的下属们,便能明白同为草根追梦者的孙悟空有多幸运。那些下属肯定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指望着通过服从上司、团结同事、勤奋工作、超越自我,最终在天地间找到自己的位置。但结果呢?即便没有在混战中变成肉泥,也只能继续混迹于山野间,偶尔回想点江湖往事,吼两声“我是一只小小鸟”。

不能说他们不优秀,也不是他们不努力,但毕竟掌控社会秩序的大神们实在精力有限,难以全面照顾到他们。

2.要傻傻地工作。

上面说了,孙悟空其实并不如八戒和沙僧聪明,但他的工作态度却实在没的说。你也别说是因为他比另两个同事本事大,所以工作才干得多,在我们身边那些有点专长就自恃身价、等别人拿他当大爷伺候的主儿可太多了。所以人家老孙这叫技高不自傲,能者更多劳。

何况,孙悟空的功夫即便比俩师弟好点,又能高超到哪儿去?你就看他跟随便一个小妖的打斗结果,就能明白他在单纯的技术能力上,并不比对手强出太多。但他在卖力气这点上,无论排除万难深入妖洞,还是纵横宇宙跑门路找关系,却是谁都比不了的。这就够了。

而八戒和沙僧虽然把事情全都看得很透,却也因此而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效率。聪明人往往不能取得大成就,就是这个道理。

3.要在大原则上跟上司保持一致。

孙悟空的确经常跟师父发生冲突,有时甚至相当严重,会被师父往死里惩罚。这种苦头,另外两位聪明人自然绝对享受不到。

但你不妨站在唐僧的立场上想一下,即便他会为孙悟空生那么大气,但他最喜欢的徒弟,会是另外两位吗?当然不会。

而且,在唐僧赶走孙悟空后,纵然八戒、沙僧再怎么殷勤备至,唐僧脑海里浮现的依然还是孙悟空的可爱形象。原因就在于,孙悟空始终都在真心为他着想,哪怕有时将事情做过头了,也不是出于私心。而这种境界,是八戒和沙僧永远都不会有的。

在孙悟空的这种人心里,有一条坚定不动摇的原则,就是完成如来嘱托,护送师父取经,其他一切都是扯淡。

于是,即便师父被美女国王留在了温柔乡,以八戒的人性化观念来看,完全可以就此各干各的去,悟空也会做出最煞风景的举动,把师父重新拉回到西去的长路上。

而在最终到了西天,两个看经人员索贿未遂,将他们为难了一番的时候,孙悟空竟很奇怪地没有大肆发作,而是任凭师父将身边最值钱的东西交了出去。这时的悟空,一是“成熟”了,已明白了世间的许多“只可做不可说”的事理;二是知道不能只逞自己一时痛快,而搅黄了师父的取经大业。

所以,似这般既单纯又不糊涂的下属,哪个上司不喜欢?

况且话又说回来了,要是一个下属太听话,一点自己的主见都没有,也不见得就会让上司喜欢。最起码,那样会显得一没激情,二没个性。

这样,从如来到唐僧这一串大小上司都满意孙猴了,那他真是想不升职都难。即便天庭里的统治者比较昏庸,也总不能光提拔杨二郎这样的裙带关系,毕竟要给下层社会一点希望,以便让芸芸众生有盼头,同时也产生点鲇鱼效应,激活天庭的运转效率。

如此说来,孙悟空这个下属,是否就算做得很完美了呢?

也不是。

他的主要问题其实还在于太单纯。

这种单纯对上司是好事,但对他个人却未必是好事。

仔细想一下就能发现,孙悟空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传奇,对其他人并没有太多的示范作用。

比如说,他在五行山下被唐僧救出来,这是必然的吗?当然不是。他只是被如来选中的一枚棋子,用来衬托唐僧的取经阵容之强大罢了。而且,只有别人选择他,他却没资格选择别人。对他而言,取经和打家劫舍之间基本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如果不是唐僧,而是另一个妖怪要他协助抢劫唐僧肉,想必他也会在所不辞的,只要能给他自由。

这就是说,他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尽管“机会总会降临”,但却很难说是什么性质的机会。对此,若换成是你,你会感到满意吗?

所以,一个人若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加以务实的管理实施,便很可能意味着,他此生的经历中将有太多的撞大运成分,风险难以估量。

又比如说,孙悟空跟着唐僧成天忙东忙西,自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很多时候折腾得也实在有点过了,完全不必那么费劲的。在接触过若干有后台的妖精之后,他难道不该总结出一条规律——以后只要遇到闹事的,先了解一下对方的来历——岂不就省事很多?

所以说他笨嘛。毕竟猴子还没进化到人。

这又告诉我们,光会打打杀杀没有用,还要充分了解事情背后的来龙去脉。

再比如说,他在八戒和沙僧面前过于自大,真拿自己当成了别人的榜样,就没想过从同事那里受点启发,进行点感情交流,搞点团队文化。结果呢?有了上阵拼命的活,便基本上都是他一个人的,那两位总是旁观者。即使他被妖精捉走了,那两位勉强上阵比画两下,也多半都是一触即溃。难道两个昔日的天神猛将,身上功夫会这么菜吗?不可能。他们想的一定是,反正猴子会来救我们的,而我们再费劲也立不了头功,但好在我们脑袋上没有金箍,所以无论露脸还是遭罪,就全都留给猴子一人吧。

于是,孙悟空就只能是一个孤独的天行者,没有真正的朋友,也没有感情的依托,全身心都属于工作。他是石猴,固然能做到这一点,但生活中的你,能做到吗?现代人那么喜欢猪八戒,是什么道理呢?

孙悟空的这番心路历程,差不多就覆盖了本书所要阐述的大部分内容。

你觉得唐僧有什么过错吗?那么请牢记:没有不对的上司,只有不对的下属。

唐僧为什么不把事情原委告诉徒弟?那是因为:上司就应该莫测高深,否则还怎么领导下属!

孙悟空后来成熟的标志是什么?是掌握了如何领会上司的意图,能在大方向上与师父保持一致了。

平日里唐僧为什么显得更喜欢猪八戒?那自然因为人家老猪成熟,工作态度认真,为人实在,憨厚本分!所以,不会装傻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玉帝和师父,哪一个更好惹?玉帝。毕竟他跟孙悟空级别相差太多,若跟悟空一般见识会显得太跌份儿,所以拿悟空基本没什么办法。但惹了师父可不行,那小咒一念,可实在不好受啊。

如果孙猴子一个跟头就能把经取回来,何苦还要陪一个笨手笨脚的师父走这千山万水呢?哦,这是上司思考的问题,不是你能简单理解的。简单点告诉你吧,要的就是这个万水千山,就像传递奥运火炬一样,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中的轰动效应。所以,只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就行了。

你觉得那些要吃唐僧的家伙全都十恶不赦吗?转眼再看,人家一个个的来头正着呢,后台老板出来一招手,笑嘻嘻地就给接走了。这又会令你反思:为什么人家可以跟着上司干些开心的坏事,而我却只能窝窝囊囊地给上司干点所谓好事呢?……

好,就此打住吧,否则会有妄评《西游记》之嫌。

下面进入正题。谢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超级白领必须掌握的16个浅规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振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29951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5
16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