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包公既是一位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又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成为清官的代名词。该书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包公在文学及艺术中获得成功的传播过程、传播的社会机制和民族心理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图书 | 包公文学及其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中国,包公既是一位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又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成为清官的代名词。该书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包公在文学及艺术中获得成功的传播过程、传播的社会机制和民族心理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是以传播理论为框架,以文献资料为依据研究包公文学形象的生成、演变、扩散等机制的学术著作。作者认为,是文学传播成就了包公。以传播的控制、内容、媒介、受众、效果、情境、动机等分析模式,借鉴了叙事理论和口头程式理论,运用数据统计、文献分析、田野调查等实证方法,分析包公传播的社会环境,探讨包公获得成功传播的文化心理动因。历史上包公文学的成功传播是“多级,,传播规律和媒介权力支配的结果。元杂剧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准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舆论产生了“议程设置的功能”。包公文学在城市的传播,依赖于明清以来苏州、南京、北京、扬州等商业的发达;在乡村的传播,则主要归因于宗教祭祀的演剧传统。包公文学在民间传播的规律和以人为媒介的谣言传播极为相似:受省略或空变、加强、泛化、超细节化等传播规律的内在支配。最终,传播规律左右着包公文学的文体形式、主题选择和叙事结构及叙事策略。 目录 序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一定是包公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基本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编 包公文学传播的环境 第一章 包公为政的政治语境 一 包公时代的社会背景 二 宋代权力下移与多声道传播 三 帝师传统、明君贤臣模式与包公传播 第二章 包公的自我叙事与历史叙事 一 自我叙事中的包公 二 历史叙事中的包公 第二编 文学史上包公的“多级”传播 第三章 宋元话本与包公文学传播之萌芽 一 瓦舍的创设及传播意义 二 宋金元话本小说中的包公 第四章 包公戏与包公传播之发轫 一 包公戏的规模 二 元代包公戏形成的社会背景与受众心理 三 包公戏传播之议程设置 四 元明清三代戏剧中包公媒介形象的演变 五 说唱、搬演与包公形象的传播方式 第五章 公案小说与包公传播之拓展 一 明清包公文学的规模 二 包公小说中包公媒介形象的传播演变 三 《三侠五义》的包公传播意义 四 因袭、改编——包公文学的民问传播方式 五 包公文学的叙事与包公传播 六 其他文学作品与包公传播之维持 第三编 全方位多层次的包公文学传播 第六章 媒介的演进与包公文学传播之格局 一 搬演与包公戏剧传播 二 书场与包公小说传播 三 小说传抄与包公传播 四 书坊刊印与包公文学的编刻传播 五 商业利润与诸传播方式的传播动力 第七章 地域与包公文学传播之空间 一 乡村演剧传统与包公传播 二 城市的书坊刊刻、会馆戏剧与包公传播 三 包公文学在海外的传播 四 包公文学传播中情节的地域文化适应现象 第八章 传播者、受众与包公文学传播之阶层 一 有口皆碑与树碑立传——民间叙事与包公的传播 二 包公文学的传播主体 三 包公文学在民间传播的模式 第四编 包公文学在民问流传的传播要素阐释 第九章 民族文化与包公文学传播之根基 一 判断是非的人类学意义 二 神话叙事与包公传播 三 儒家伦理与包公传播 四 佛教文化与包公形象 五 道教文化与民间判官 六 民间信仰与包公传播 第十章 社会控制与包公文学传播的动力 一 儒教政治及其社会治理 二 价值建构与争夺话语权的斗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包公文学及其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永平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63238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4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56 |
| 出版时间 | 2007-06-01 |
| 首版时间 | 2007-06-01 |
| 印刷时间 | 2007-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4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27.44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3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8 |
| 宽 | 143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