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激情成就梦想(一个前国企老总的民企创业史)
内容
编辑推荐

这些年,由于负面新闻的影响,关于采矿企业以及在这个行业里诞生的成功者,是有颇多争议的。但是,今天,当我们去发掘一个人的历史、一个企业的历史时,如果把他们都放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去分析,也许我们就该平衡了。

本书是一部国有企业领导者的民营创富传奇,这是中国化学矿山产业的坎坷发展之路,这是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发展碰撞的真实写照。

内容推荐

他是那些和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的典型:他勤奋、肯学、特別上进,时刻想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在避开各种政治风暴的影响之后,他把自己的身份从农民、工人直至变成了一个显赫一方的国有企业的领导者。

他刚直、正义、很有主见,眼睛里藏不得沙子,这样的性格让他的人生跌入低谷,失去了领导国有企业的机会。

他真诚、执著、坚忍不拔,时刻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于是,在54岁的时候,他抓住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机会,使自己的聪明睿智和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他创办的企业成为影响一方财政的支柱企业,他也成了从国营企业领导者到民营企业家转型的成功范例。

目录

背景 关于磷矿和广原集团/1

引子 大事件/3

第一部分 萌芽者(1948~1970)

 第1章 为成功者的故事亢奋/13

黄家的大儿子/14

被迫辍学/17

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21

你们村要出秀才了/24

我让你们失望了/28

 第2章 “修地球”的日子/32

我要证明我自己/33

我只是想做一点事情/35

活着就得有一点精神/38

上门女婿/41

一定要坚持住/44

第二部分 积蓄者(1970~1994)

 第3章 8年把自己变成矿长/49

把自己打人18层地狱/50

回马坡煤矿/52

绝不能做破产矿长/58

我是清白的/65

 第4章 化工部长说九女磷矿搞得好/67

历史的呼唤/68

你必须负责/74

受命于危难之时/77

深山明珠/82

自豪的九女员工/86

第三部分 潜伏者(1994~2001)

 第5章 发配经委喝苦茶/95

市场!市场!!/96

黄局长的科学发展观/99

被调离的矿务局局长/101

一条咸鱼/104

 第6章 从明大到千峰/110

冷板凳,热心肠/111

化肥厂的编外厂长/114

山雨欲来/119

等待机会/121

一次尝试/123

第四部分 出击者(2002~2005)

 第7章 2002年大拐点/129

2658万元!/130

喜而不露/133

知己知彼/136

没有硝烟的战斗/140

怎么是你们?你们行吗/143

一周筹集3000万元/146

 第8章 来自中央领导的批示/153

矿上来了很多陌生人/154

中央领导批示的检举信/158

再也没有人来检查了/159

第五部分 变革者(2006)

 第9章 人的问题/165

新时代的评估/166

接班人/170

现代财富观/174

能者上/179

 第10章 远见2006年/181

绝对不能干对不起子孙的事情/182

本地加工与精细化思路/187

走出矿山的化工“帝国”/190

尾声 反哺爱我的土地/195

附录1 黄信元的成长历程/198

附录2 广原之路:25条成功法则/202

后记/205

试读章节

(一)

2007年8月18日,星期六,一个普通的闷热的上午。湖北省宜昌市东郊的颐和尚景生态园林酒店,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一件大事即将发生。

早些时候,一个超过9000平方米的巨大餐厅里,安安静静的,除了小桥流水让人有些心旷神怡外,一家宜昌当地最有名的专业会议服务公司的员工已经汗流浃背,他们正在调整机器,布置会场,为即将到来的大事件做最后的准备。

现场不是由主角——湖北广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员工来验收,来负责的是集团老板黄信元的朋友们,他们主动在这里帮忙,检查会场的设置效果。

主席台不大,但是显得异常的华丽,发言台的展板上“超越深山——湖北广原化工集团公司成立暨董事长黄信元先生60大寿”的字被红布蒙得紧紧的。右上角是即将发布的广原集团的LOGO:由矿的第一个拼音字母“K”演变而来,预示公司起源于矿山。整个LOGO团结向上、充满火力,蓝色代表稳重,背依矿山;橘红色代表时代和发展,火眼象征磷矿石的深加工,二者的结合又巧妙地交代了宜昌的地理位置,山地向广袤的平原伸展。预示着公司无限发展的未来,揭示了“广原”的含义。另外,又巧妙交代了公司发展过程中与“九女山”的一段浪漫的渊源。

主席台的两边,两块大屏幕显示屏播放着一个振奋人心的传奇故事:主人公是在共和国前夜诞生的苦孩子,在经历了童年的苦难、青年的辉煌、中年的失落之后,他脱颖而出,成为这个地区赫赫有名的人物。

显然,这不是一个单纯的集团公司成立仪式,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生日宴会的现场。现场除了各路新闻记者、政府官员,更多的是广原集团的员工以及黄信元的朋友们。当然,还有那些著名或不著名的表演者,他们都是来见证一个“神话”新的开始。

这就是已经在湖北宜昌特别是远安、民营企业化工行业议论了半个月的那个大事件的现场。

关于这个“大事件”,最早的消息是从工商部门传播出来的,有在湖北省工商局工作的一位宜昌人问自己家人:你们知不知道有个公司叫广原?现在他们要成立集团公司了。

一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要成立集团公司了,这让很多人开始好奇起来。很多人都相互打听广原集团的故事。但得到的消息是残缺不全的,例如,“老板黄信元就是原来九女矿务局的局长,很能干的一个人”;“以前好像被人诬陷过,说他有经济问题”;“他们好像在2002年购买了一个矿山”;“现在是远安的明星企业啊!纳税大户!”……

关于广原公司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以及其创始人黄信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起起落落,人们在无序的消息中,感到更加迷茫。

(二)

高耸的气柱、鲜艳的横幅、整齐的花篮,把整个大厅布置得典雅大气。穿过红地毯,迎宾小姐会为你送上最美的微笑,这让人想起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的红地毯秀。

11点的时候,陆续有人来到了颐和尚景,走完红地毯,来宾们开始在气势宏大的签名墙上签名留言,这个常规的签到簿给来宾们的视觉冲击显得更加强烈。多年以后,这些留有来宾签名的签名墙将被广原集团收藏,作为这家企业新的拐点的纪念。

此时,主人公黄信元已经穿梭在人群中,和亲戚、朋友、合作伙伴们谈笑风生,感谢大家的捧场。他每走一步,都跟着摄像的、摄影的。他还努力向那些合作了几十年的老朋友推荐自己的儿子张鹏。他说:“集团公司成立了,他就是董事长了,以后你要多多关照。”  2007年7月12日,湖北省工商局核准了湖北广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的申请。一个月来,这个消息早已被各方传诵。在很多人的再三提议下,广原集团准备借创始人黄信元60大寿的日子,搞一个庆祝活动,正式对外宣布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事实上,黄信元是一个习惯了低调的人,他不愿意因为自己、因为企业而惊动更多的人。

但是,那些和他一样渴望广原集团有更大发展的人对他说:“不是宣传你,而是宣传企业。企业要发展,就要加大宣传。”

因为是对企业的发展有好处,他也就接受了这个建议。当然,他更多地想到的是,宣传实际是一种鞭策。既然敢于宣传,就要兑现各种承诺。

(三)

除了那些例行的流程,重头戏当然是黄信元的讲话。所有来的嘉宾都想通过他的讲话知道广原集团这个企业的成长秘密。

黄信元的讲话是没有多少技巧的,但总让人心潮澎湃,他是天生的演说家。他感谢多年来一直支持他和广原公司发展的政府官员、企业伙伴和社会朋友。P3-5

序言

陈德政跟我说:“有一个企业,你一定要去看看,也许比马云的阿里巴巴更有意思。”这时候,我写的《马云创造:颠覆传统的草根创业者传奇》一书,已经上了多个畅销书排行榜。陈德政所说的这个企业就是黄信元领导的湖北广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后简称广原集团)。

2007年6月,我用休假的空隙去了一趟宜昌,还有广原集团的发家地湖北远安,以及黄信元工作过的九女磷矿,甚至他现在集团所属的几个企业。我去这些地方只是想去看看这个比“阿里巴巴还传奇”的企业究竟传奇在什么地方。除了走走看看,我喜欢和矿上的工人、政府的官员聊天,当然在这些聊天的人中,也不乏黄信元的反对者,甚至是“政敌”。

回到重庆后,我知道,我该写点什么了。

不能说,这个故事就真的比阿里巴巴的故事更传奇,但至少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没有阿里巴巴的马云年轻,更没有他的外语天赋,相反,这是一个经历了灾荒年、“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下海等中国特有历史的人。

这两年,无论是《马云创造:颠覆传统的草根创业者传奇》,还是《互联网下的蛋:12位网络创业者制造的传奇》,我都在力图为读者解析,在这个“我能改变世界”的时代,人们是怎样创造传奇的,但我却忽略了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一批成功者的成功秘密。

现在,我希望黄信元和广原集团的故事能为我们找到答案。

(一)

和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那一批人,在童年的时候是活在激情里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向科学进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工业学大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等各种口号,把每个人都鼓动了起来。

但是,能在那样高涨的革命激情中树立理想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被兴奋剂冲昏了头脑,成了“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今天,我依然赞扬这些人的奉献精神,他们为祖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从职业发展或者人性的角度来思考,这些人的理想是模糊的,他们想到的只是党的指挥棒指向哪里,他们就拼搏到哪里。

黄信元是在这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能有自己独立理想的人中的一个。他的理想的启蒙来自于长辈讲述的故事。

几十年来,每当遭遇人生的逆境,他总会想起故事的主人公,他总会追问自己:“别人能从恶劣的环境中走出来,为什么我就不能呢?”

对于成功,我认为是两种力量的合力铸就的:一是牵引力,就是强烈的成功愿望;二是自动力,那是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发自内心的奋斗。

如果没有强烈的渴望成功的愿望,人生的任何一次逆境都有可能把他绊倒,而永远爬不起来。比如,16岁那年,黄信元被强大的公社党委书记诬陷为贪污,这对他的压力不仅是18.68元的事情(事实上,这个数字也足够让他难受的,最后他家不得不为此付出了一头年猪,那是这一家一年的肉和油之所在),更重要的是,他被扣上了贪污的帽子,这顶帽子从此影响了这个少年一些成功的机会。但是,他成功的愿望还在,所以,他还能努力去争取到生产队工作,以及后来去回马煤矿招人,他还敢在多次努力失败后,鼓起勇气去报名。再比如,46岁那年,他被强大的政治力量拉下了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位置,还有人扬言要让他变成成鱼,永世不得翻身。如果没有强烈的成功愿望,他也许就真应了那些“要害他的人”的愿,从此一蹶不振……

至于内推力的重要性,在黄信元身上也体现得非常明显,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比如,22岁那年,他一到回马煤矿就获得了提拔,只培训了几天,就成了领导37个人的小头目,从此走上领导岗位。再比如,如果没有他的苦口婆心和认真踏实,他也不可能走上九女矿务局的领导岗位,也许早就随着回马煤矿的破产而到政府的某个清闲部门养老去了。  (二)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元帅的《青松》是黄信元最喜欢的诗歌之一。从这个细节中,也可以看到他性格的最大特点——刚直。

事实的确如此。对于企业发展的问题,他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甚至不给那些好大喜功的领导任何颜面,在他看来,委婉过分了,那就容易表错情,让别人还以为你是支持他的呢?对于主管部门对企业的“吃”、“拿”、“卡”、“要”,黄信元说,企业是大家的,我说了不算,你去问全体员工吧。显然,他就是不给面子。而中国是一个讲究面子的国度,你不给别人面子,自然别人也不会给你面子……

所以,黄信元的每次跌倒,我们都可以认定为是他性格造就的必然结果。典型的事情莫过于,那次为了上马景裕磷复肥厂,他竟然和邀请来参加庆祝的领导翻脸,还把桌子上的茶杯都掀翻了。如果不是刚直的性格在作怪,如果他能忍一忍,也许就不会有几天后政府领导找他谈话,并建议把他调到经委“享清福”的后果。这正如他的女婿邓贞波所总结的——太刚直,就容易被折断。

当然,任何性格都是一把双刃剑。刚直的性格不断给黄信元带来灾难的同时,又成就了他。如果不是刚直的性格,他就会成全各种歪风邪气的盛行。例如,1980年那次同行业中有4家企业被调查出有人受贿吃回扣,但正是因为刚直,他仍是清清白白。再比如,如果不是刚直,在1994年他“下野”之后,审计的人不会连一点问题都找不出来。用当时人们的说法——他们可是带着找到问题的目的前来的。

(三)

机会对于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创造机会。分析黄信元每一次的成功,与其说他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的人,还不如说他是一个善于创造机会的人。

1970年,回马煤矿招工,在黄信元的家乡是雷声大而雨点小,大家都说要去当工人,但是真正去的却是屈指可数,他们不愿意自己把自己打入这“人间的十八层地狱”。但是,黄信元坚定地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如果不去争取,自然也没有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机会的机会。

10年之后,当回马煤矿枯竭,面临破产的时候,他如果不想到去开发磷矿——给自己的未来创造机会,那么他的实业梦想也许在这时候就戛然而止了,自然,我们也就不会看到未来九女矿务局的辉煌。2002年,如果他不主动为自己创造机会购买翔宇公司,人们不会知道多年以后一家叫宜昌广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后简称广原公司)的公司会成为这个地区赫赫有名的企业,他们最多只能看到一个倒卖矿石的小老板。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定是个政治家。所以,黄信元每天必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每年必订阅《人民日报》。在黄信元看来,政治的局势会影响每一个人的机会,绝不能掉以轻心。突然之间,我们发现,不是历史没有给我们机会,而是我们自己没有给自己机会。

(四)

思想的高度决定成就的高度。

当黄信元拥有千万财产,不考虑企业如何赚更多的钱,而考虑企业的责任问题的时候,这样的思想高度,会让人更加害怕这家企业。“赚钱不是目的,实现人生价值才是目的。”他说。于是,他可以投资上千万元搞选矿厂来保护资源,也可以投资几百万元搞环保建设,还可以投资几十万元搞新农村建设……

黄信元身体不太好,患了肝病,医生说,没有关系,即使不去管它,在十年内也不会有问题。但是,黄信元不这么认为,现在不出问题,不能等于以后不出问题。所以,他主动走进了医院。  对于企业,他也是如此。

刚开始他只有采矿企业,但是几十年后,矿枯竭了,企业不是就死了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他的主导下,广原公司开始上马磷矿的精细化加工项目,“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未雨绸缪”。

另外,和那些传统的民营企业希望家族内部能够长相厮守不同,黄信元现在思考的更多的是,谁最适合来接班和如何把个人财富、家族财富公有化变成社会财富。他还在想着上市。事实上,广原集团的资产和业绩比很多中国上市公司还优秀。

陈德政是黄信元还在国有企业时从大学引进的第一批大学生,多年来,他见证了这个60岁老人的大起大落。他说,如果黄信元不是因为历史的原因选择进入了采矿行业,那么,他即使是开一个小面馆,也一样能把小面馆做到现在这么大。

这些年,由于负面新闻的影响,关于采矿企业以及在这个行业里诞生的成功者,是有颇多争议的。人们往往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在没有接触黄信元之前,我也戴着这样的有色眼镜。但是,今天,当我们去发掘一个人的历史、一个企业的历史时,如果把他们都放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去分析,也许我们就该平衡了。

后记

当我完成本书的全部采访之后,山西“黑砖窑事件”正成为舆论的焦点,我故意和广原集团的人谈起了这件事,他们的反应最终让我坚定地把这本书写完。

无论是黄信元、张鹏还是邓贞波,一谈到“黑砖窑事件”,都表现出了出奇的愤怒。黄信元说:“他们伤害的不仅是那些可怜的员工的各种权利,更伤害了民营经济的形象,严重损坏了我们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更早的时候,在和黄信元谈到“成立集团公司后,公司可以合理避税”的话题时,他说出的话,也让我感动。“税收问题无小事,我们赚那么多的钱来干什么?还是要回报给社会的。”

种种迹象让我相信:一个不唯财是命、渴望通过创造财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并为此奋斗一生的人是值得尊重的。

关于黄信元的成功,我在前言中已经做了分析,总体来说,他是一个时刻怀抱理想的人,是一个聪慧而善于抓住机会的人,是一个富有远见的人。他的性格中有传统中国劳动人民的正直和刚毅。

但是,当我决定写一个以矿山企业为主业的化工集团公司的领导者的故事的时候,我还是颇为彷徨。尽管,穿越连篇累牍的报刊,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英雄,但是这个英雄的身份,却是这个特定历史环境下敏感的词汇——矿主。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从事关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报道工作,也参与过多家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以及企业形象传播的工作。作为一名记者或者说是企业研究者,我是理解公众对“矿主”这个词的偏见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甚至和大家一样,总喜欢在矿主面前加上“黑心”两个字。但是,在和广原集团接触的几个月中,我的观念正在改变。写作本书,我并不希望为某人歌功颂德,正如我的朋友《手工》杂志的蔡运彬所说:“不要庸俗了。”所以,我只是讲述一个我见到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意义在于,他是一个敢于让我讲述出来的故事。

在中国,特别是企业界,特别是民营企业界,特别是矿山企业界,很多故事是不敢让人讲出来的。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相信每个人都清楚。

在本书的写作中,我更多的是站在创业经历、管理技巧等角度分析黄信元与广原集团的成功。我希望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能给读者留下一些启发,这些启发至少包括: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悲的,有了理想不去努力更是可悲;人生的道路如果不经历起伏,那是没有意义的;永远不要把钱放在第一位,船到桥头自然直。

事实上,广原集团还有更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话题:比如,只有170多万元的本钱,凭什么能一周内融资3000多万元,这个传奇甚至可以写成一个MBA的融资案例;再比如,4个人入驻一个矛盾重重的国有改制企业,他们凭什么去平息员工们内心的怒火。要知道,在这样的同类事件中,有企业主甚至被“愤怒”的员工夺去了生命。

在本书的写作中,我坚定地站在第三方的立场来观察黄信元这个人和广原这个企业的历史,并且把他们放在了中国社会60年变迁的背景中进行叙述。但是,作为一个观察者,特别是一个对矿山企业并不熟悉的观察者,这里面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遗漏。另一方面,我无意去塑造一个英雄的形象,尽管黄信元具备某些英雄的气质。但是,在采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人为或者历史因素的影响,让我的评价显得言过其实。

我们为什么会去阅读?这是我一直研究的话题,现在的结论是:我们希望从别人的视觉去看待这个世界。依照这样的逻辑,也许黄信元和广原集团的故事,就是以我的视觉去看到的故事,尽管我努力以一个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准去还原事实真相。

我希望花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继续观察广原集团的历史,至少从现在看来,它是一部可以颠覆人们对矿山企业偏见认知的企业传奇,更直接地反应出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坎坷发展之路。

最后,让我感谢一些人。他们是谭刚强、綦涛和陈德政,他们介绍我认识了这本书的主人公,还为我提供了他们所认识的广原集团,在本书写作中,还给我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感谢在本书写成前几个月接受我采访的多位广原集团的员工以及黄信元的“政敌”和“对手”们,是你们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本书主角的每一段历史。

感谢秦洪、李直、李世正、陈锐、刘川郁、冉家祥、朱明跃,作为前辈和师长,是你们的赏识、鼓励、支持才能让我不断前进;感谢《21世纪人才报》、秀客网、热度网等这两年我工作的地方,感谢这几个地方的所有同事,无论在我的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你们都给我尽可能多的方便。当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我已正式加盟商界传媒,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好运。

正如我在前一本书所说,蔡运彬、李开云、李建勋是我在北京漂泊时的难兄难弟,多年来,你们一直陪伴我左右,帮我出谋划策,你们是我的智囊团,是我的依靠。石茜不仅是我的同乡、同事和朋友,更是一位好大姐、好老师,在润物细无声中,给我指明了方向。

我要感谢出版社的编辑们,是她们的辛劳,使本书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与读者见面。

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在过去的日子,你们总是给予我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也只能在这样温暖的环境下,我才可能认真工作并且完成本书。

特别要感谢尧尧,你的真诚和善良能让我活得更轻松自在,你的鼓励和批评能让我激情燃烧而又不骄傲自满。

最后,感谢黄信元、张鹏、邓贞波和广原集团,你们创造的奇迹以及在创造奇迹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聪慧、坚韧、远见不仅影响了我,我相信通过本书,还会影响更多的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激情成就梦想(一个前国企老总的民企创业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艾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40558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45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