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义薄云天情似海(缅怀薄一波和胡明同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薄一波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而写的,作者将对薄一波、胡明的怀念之情寄于文字之中,为你讲述一个超越生死与时空的爱的故事,一个不可能发生却发生了的人间神话,一个爱的伟人用生命书写的令人灵魂震撼的情感传奇!

内容推荐

时值薄一波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作者为缅怀这位相交半个多世纪的挚友编写了本书,书中以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薄一波与胡明同志的爱情故事及薄一波对革命的贡献和传奇经历,书中还穿插了许多照片,这些照片将带我们走入那一幕幕让人回味的情景。

试读章节

薄老一生心胸坦荡,处事豁达。二○○七年春,他就要满九十九岁了。虽然二○○六年冬天得了一场重病,住进了医院,大家都有些担心,毕竟他年事已高。但我认为他身体一直很好,能够闯过这一关,活过百岁是没有问题的。

谁知天违人愿,二○○七年一月十五日,一波同志竟然与世长辞。噩耗传来,令我感到突然、震惊,不愿相信这是真的。

冷静下来,我不能不面对这一令人悲痛的事实:薄老真的走了。于是,我立即准备去北京,为他老人家送行。可是,医生却说我此时不宜外出,因为我已年近八十,又患有多种疾病:悲痛与哀伤,更使我病情加重,血压异常。而且,北京正值隆冬严寒,不适宜心血管病患者居留。然而,我觉得无论是从我们两家半个多世纪的友情来说,还是从我与他的夫人胡明的姐妹情谊来说,我都要见他最后一面。尤其是想到尚奎逝世时,他亲自写来唁电,对我和我的儿女们进行安慰和勉励:还专门派中顾委常委黄镇同志前来南昌悼念,为尚奎送行;在尚奎逝世快到周年的时候,又为怀念尚奎书写了“一生自强不息,举止光明磊落”的题词,对尚奎一生给予很高的评价。想到这一切,更增添了我前去参加他的追悼会的急切心情。然而,疾病却严格限制了我的行动。当时,我的心境坏透了。

儿女们看到我闷闷不乐、烦躁不安的样子,便安慰我说:“妈妈,你年纪这么大了,身体虚弱,又有疾病在身,薄伯伯泉下有知,也不会让你去北京参加追悼会的。由我们代表你前去北京悼念伯伯,给他老人家送行吧!”这样,我的大女儿、大女婿和刚从美国回来的小女儿立即启程飞往北京,去参加薄老的追悼会,并按我的嘱咐,一直把他老人家送到了八宝山。当孩子们将这一情况告诉我时,虽然心里得到了一丝宽慰,却仍让我流了好一阵眼泪。

我之所以如此悲痛,是因为我们一家和一波一家有着半个多世纪的友谊,是交往了五十多年的同志和挚友。尚奎和一波夫妇,早在延安时期就相识,解放以后,来往更多,感情愈深,就像一家人一样。尤其是他对我的几个小孩,更是疼爱有加。他老人家的离去,如同我们家里失去一位亲人,怎能不伤心呢?想起几十年来尚奎和我与薄老、胡明在一起时的一桩桩往事,如同是发生在昨天,那么清晰,那么温馨……

一波和尚奎都是革命老同志,他们的友谊正是建立在共同的革命信念之上,同时也体现在对共同事业的热爱、执着与相互支持之中。一波是国务院负责全国经济建设的副总理之一,与尚奎的交往使他对江西更加了解,对江西老区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关爱,对于江西各方面建设事业更加关怀。

解放初期,江西省委连个办公地点都没有,只好在滨江招待所内办公,有的省委书记只能在自己的住房里办公。为了解决省委机关的办公地点,省委领导同志为选址问题忙乎了一阵子。既不能占用民房,又不能和群众争地。经过多次勘察和研究,最后选定在现在的办公楼地址建设。当时,那里除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沙堆,连一棵树一棵草都没有。省委办公楼建起后,干部和职工的住房仍然奇缺。要建房,既缺资金,又缺钢材。资金还可以靠自己慢慢筹集,而钢材属于国家统配物资,需报请上级政府批拨。当时我任尚奎的秘书。一次,我随尚奎去北京开会,他说:”趁着这个机会,我们去找一波,要求他批点钢材,以解燃眉之急。”我带着报告找到了一波,向他汇报了情况。他考虑片刻后,随即给江西省委批了二十吨钢材,这才得以建起三栋宿舍楼,解决了省委干部和职工的住房问题。现在看,二十吨钢材不算什么问题,而在解放初期我国工业生产还很落后,钢材还很困难的情况下,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后来,一波来江西视察工作,认真听取省委和干部的汇报,深入赣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看到江西交通建设非常落后,赣江和章、贡两江桥梁很少,汽车过河主要依靠轮渡,从南昌到赣州要乘好几次船,既缓慢又不安全。一到枯水季节,就更麻烦了。这不但极大地制约了赣南地区和赣江两岸的经济发展,也给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困难。于是一波又批给江西一批钢材,使江西陆续建起了赣州西河大桥等项工程,促进了江西的交通运输和生产建设的发展。一波同志为江西办了许多雪里送炭的好事,既是对江西建设的关怀,也是对尚奎工作的支持。尚奎、我及江西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江西省文化部门向省委写了一个报告,要求拨给二十万元人民币,建江西省采茶剧院。采茶戏是江西人民喜闻乐见的剧种,它的《志愿军的未婚妻》的上演,不仅让群众得到一次艺术享受,而且积极配合了抗美援朝运动,受到从群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那时,还没有电视,电影院也很少,看采茶戏就成了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而这时的采茶剧院已经十分破烂,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一遇到刮风下雨,群众还要撑着雨伞看戏。而且,中央和各地的领导同志经常来江西视察指导工作,业余时间也希望欣赏有江西特色的文化艺术。当时,省委一般都安排他们去观看采茶戏。剧院破旧一点倒也无妨,但尚奎却常为一些不安全的因素而担心。一旦倒塌,人命关天呀!所以建个采茶剧院,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但尚奎考虑到中央刚下发文件,严禁建造楼、堂、馆、所,这时候要建省采茶剧院,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再则钱从哪里来呢?尚奎虽然是省委第一书记,也感到十分为难。正好这时中央通知他去北京开会,他叫我把报告带上,借机去找找当时分管财经工作的副总理李先念同志,当面请示。P4-14

后记

今年二月五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薄一波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

我和尚奎在与一波、胡明的多年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当我想起那一幕幕让人回味的情景,恍如昨日,欢乐与悲戚交织在一起,禁不住潸然泪下。逝者安矣,生者怀之,总想将心里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以纪念我所崇敬的一波和胡明。

在这本小册子即将付梓之际,我要感谢熙泳、熙来、熙成给于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姚建平同志帮助我策划、编辑;感谢责任编辑孙翊同志所付出的辛劳;还要感谢吕百松、杨佩瑾、梅桂馨等同志为成此书给予的帮助。

书中如有错讹之处,敬请读者斧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义薄云天情似海(缅怀薄一波和胡明同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水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25157
开本 16开
页数 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T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6
219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 1: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