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大体上进行了分类,分为“眼前想着的事”、“增长的方式”、“经济学思维”、“国家大事”、“经济学问”以及“演讲稿”等。但从总体上说,这些文字都是我近来阅读中国经济这部“大书”的过程中记录下来的一些感想与观察,不妨把这些文字看成我从事中国经济研究过程的一个脚注。
| 图书 | 读懂中国经济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大体上进行了分类,分为“眼前想着的事”、“增长的方式”、“经济学思维”、“国家大事”、“经济学问”以及“演讲稿”等。但从总体上说,这些文字都是我近来阅读中国经济这部“大书”的过程中记录下来的一些感想与观察,不妨把这些文字看成我从事中国经济研究过程的一个脚注。 目录 眼前想着的事 治理危机还是统计危机 公路边的树为什么能长大长高 通货膨胀是怎么离去的 增长越来越真实 中国为什么拥有一流的基础设施 增长的分歧 该压什么样的投资 谁来“规划”政治资源的分配 聪明的政府和吵闹的经济学家 如何看待经济发展中的消费因素 为了和谐,我们需要更多的市场治理 高房价是被识别出来的 巧合的“12”周期现象 增长的方式 经济增长的故事(1) 经济增长的故事(2) 经济增长的故事(3) 经济增长的故事(4) 还需读懂中国经济这一课 转型与增长:关注中国经验 把谁的激励搞对 印度和中国增长的政治经济学 印度的经济增长是另类的吗 芬兰的体制转型与经济奇迹 增长的困局 我又想起了熊彼特 迷失在亚洲增长 关注中国崛起的国际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思维 世界不被颠倒的逻辑 “中国创造”:经济学家为什么更冷静 有时候我们是需要老板的 “草根”为何成大器 谁是企业家 在商学院挑战管理者思维 创业与教育 再议我们为什么缺乏创新 科技起飞与经济发展:中国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中国公司为什么想到美国投资 国家大事 挑战中国汇率的是什么 中国经济该怎么走 该到管理货币的时候了 谁来支付银行重组的代价 不要把“绿色GDP”数字化 中国进一步的经济改革越来越需要吸纳 技术性知识 把经济发展泛政治化是危险的 股权分置改革为什么还没有带来中国证券 市场的繁荣 产业重组有助于激活存量投资需求 中国需要加快结构性改革的步伐 从“全能政府”到“界面政府”: 加快长三角经济的协整 经济学问 经济学是这样成为经验科学的 印象五常吾师 主流经济学家 中国现代经济学的教育 深化现代经济学教育是经济改革少走弯路的 重要保证 十年轮回:诺奖回归博弈论 演讲稿 为什么治理经济“过热”重在治理银行 “经济解释”也是一连串的事情 中国经济发展:为增长而竞争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读懂中国经济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军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087970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3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30 |
| 出版时间 | 2007-01-01 |
| 首版时间 | 2007-01-01 |
| 印刷时间 | 2007-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5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0-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 |
| 印次 | 2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60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4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