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长认为,抑郁症只是现代社会中大人们易患的疾病,自己的孩子还是个学生,怎么也得了这种病呢?其实抑郁症不分年长年幼,近些年来更趋向低龄化,在大、中、小学生中都较为常见,而且又各有特征,与非病理情绪行为具有相似性,往往令人难以分辨。家长、老师及非专业人员,如果发现孩子有情绪悲伤、过分自责、过分猜疑等行为表现,并持续了一定时间(3个月以上),脑子里就该有一个问号:他们是否患了抑郁症?
健康的心理需要从小培养。
图书 | 一边抑郁+一边成长(让抑郁远离青少年分册)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一些家长认为,抑郁症只是现代社会中大人们易患的疾病,自己的孩子还是个学生,怎么也得了这种病呢?其实抑郁症不分年长年幼,近些年来更趋向低龄化,在大、中、小学生中都较为常见,而且又各有特征,与非病理情绪行为具有相似性,往往令人难以分辨。家长、老师及非专业人员,如果发现孩子有情绪悲伤、过分自责、过分猜疑等行为表现,并持续了一定时间(3个月以上),脑子里就该有一个问号:他们是否患了抑郁症? 健康的心理需要从小培养。 内容推荐 今天,你的心情不好吗?你懂得如何化解坏心情吗7你会找朋友倾诉吗?抑或是独自咀嚼? 下面有一份简单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其中62.9%的患者在出现抑郁症状后未曾就医。在我国的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了50%~70%。由于抑郁症的病症常常被躯体的病痛所掩盖,90%左右的抑郁症患者并未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并及时就医。全国地市级以上综合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70%;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恰当的药物治疗。 本书帮助青少年远离抑郁,拥有精彩的人生。 目录 走近抑郁症/1 初识抑郁症/1 从心理学说起/5 从混沌到文明的缩影/7 个体发展的黄金时期/9 什么是抑郁?/12 心灵的枷锁/12 抑郁种种/15 为何抑郁/36 生物学因素/36 心理因素/46 环境因素/55 社会因素/78 抑郁的危害/80 残缺的人格/81 不敢伸手,不敢开口/92 学习能力下降/96 行为的偏离/99 真的有病了/105 抑郁的自我调适/108 了解你自己/108 你属于抑郁质吗/115 我们如何知晓?/120 做些有益健康的事情/123 相信自己,抑郁与你无缘/125 接受别人的力量/136 养宠物/139 快乐偏方/140 “无损”发泄/143 写给家长们/144 专业的帮助/147 不要讳疾忌医/147 各种治疗方法一览/150 关于双相抑郁症/166 如何预防季节情绪失调症发病/171 产后抑郁怎么办/173 防止复发/175 试读章节 走近抑郁症初识抑郁症 今天,你心情不好吗?你懂得如何化解坏心情吗?你会找朋友倾诉?抑或是独自咀嚼?下面有一份简单统计数字,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其中62.9%的患者在出现抑郁症状后未曾就医。在我国的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了50%—70%。由于抑郁症的病症常常被躯体的病痛所掩盖,90%左右的抑郁症患者并未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并及时就医。全国地市级以上综合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20%;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恰当的药物治疗。抑郁,从何而来 徐某,男,19岁,某中学高二学生。出生于知识分子世家。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亲人大部分受过冲击,受迫害致死3人,父亲在“文革”中因受冲击患精神分裂症。从小他就觉得受歧视,小学时听邻居说,“这孩子可怜,爸爸是精神病”,即产生见不得人的想法,觉得“世上哪有我这样不幸的人”。进入初中后,认为父亲有病是“家丑”,不让父亲参加家长会,由于徐某学习不好,一位老师经常罚他,并封他为班上“第2号呆子”,他非常恨该老师,同时更感到自卑。初二时,他得了慢性肾炎,休学一年;回校后,成绩仍差,身体一直不好,不能像其他男生那样生龙活虎,渐渐觉得自己离班级、同学越来越远。随着年龄增长,看到同学各有所乐,更觉自己无用。用圈的人都看不起他,他认为周围的同学、老师等都是小市民,无法理解自己。他的身体状况不好,腰酸、背痛、头晕、头痛、乏力.但不愿去医院检查治疗。 初三起即产生想死的念头,并具体设想了死法,但没有勇气。进入高中后,一切均无改善。对社会、家庭,对人生,对自己极度悲观失望。提不起精神去上学,也不想上学,觉得自己是社会中多余的人,还是死了好。请看他的一段诉说:“我从小受歧视,养成内向性格;我自卑又自尊,很留意别人对我的评价,我什么都不行,身体、成绩、家庭;同学们对社会充满希望,我却很悲观;世上小人太多,话说多了就会遭到歧视;我不敢反驳别人,见人低着头走,我要保护自己;我身体不好,痛苦多,随它去,死了算了;达尔文说适者生存,我不适就让社会淘汰吧,我是过一天算一天,还上什么学,死了好。但我母亲对我好。我不能死在她前面(哽咽),我为母亲而活着。” 忧思伤神,世界上没有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抑郁症,往往由情绪低落开始,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人的情绪也有如潮水有起有落。当然偶尔的情绪欠佳,谁都有过,并不能说就是抑郁症,但是如果长期如此,难以释怀,就要当心了。 徐某的症状就是典型的抑郁症。童年的烙印,家庭的不幸,深深影响了徐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习惯于透过灰色的眼镜看待世界。于是,周围的一切甚至他自己都被染上了浓重的悲情色彩。不佳的成绩、老师的错误对待,加重了他对自我认知的贬损,而这种对自我形象的贬低造成了他深深的自卑,没有信心参与人际交往,而是封闭于自己的世界中,而这种内向的性格其结果就是恶性循环,加剧了徐某的低落情绪。严重的负性情绪反映到躯体上,出现了健康状况的恶化。而同时,他又有一种颇为矛盾的自负心理,从他的自述中也能看出,他感到自己不容于社会,感到孤独不被理解,想法有些偏激,猜疑周围的人都在歧视自己,迫害自己。最终他闪现出了自杀的念头,所幸的是母亲的爱让他生有留恋,否则这个故事又是另一种结局了。 P1-2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一边抑郁+一边成长(让抑郁远离青少年分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肖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99825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0 |
出版时间 | 2007-02-01 |
首版时间 | 2007-02-01 |
印刷时间 | 2007-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749.4 |
丛书名 | |
印张 | 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黑龙江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