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汲取大师精粹,一分钟掌握历史脉络,快速品读世界思想史,解密经典产生的背后秘事,刻录名人名家的犀利见解。
自人类诞生的那一瞬起,就具有了思想力,就开启了思想史的历程,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本书以时间为脉络,以东西方思想史为架构,回顾了人类思想史的发展与演进,剖析了先哲们的鸿篇巨制及其特点与精髓,评述了巨擘们的学术纷争及纠葛,揭示了隐藏在思想史背后的秘闻趣事。无论是柏拉图的“理念”说,还是卢梭的“天赋人权”说;是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说,还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说;无论是孔孟的“儒家”说,还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本书均给予了专业、透彻、清晰、生动的记述。我们在领会、吸收前人思想智慧的同时,也拓宽了我们的思维,增强了我们的思想力,完善与升华了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打开本书,就熟悉了人类思想史的完整历程;品读本书,就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经典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经典的篇幅也是巨大的。在这白驹过隙转瞬千里的时代,还有谁能安下心来如老僧唪经般去苦读经典?
好在经典还有一种读法,那就是快速品读法。它是把如山的宝藏取了精英给你,它是将厚重的历史汲了萃华给你。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以东西方思想史为架构,回顾了人类思想史的发展与演进。剖析了先哲们的鸿篇巨著及其特点与精髓,评述了巨擎们的学术纷争及纠葛,揭秘了隐藏在思想史背后的秘闻趣事。无论是柏拉图的“理念”说,还是卢梭的“天赋人权”说,是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说,还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说,无论是孔孟的“儒家”说,还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本书均给予了专业、透彻、清断、生动的记述。我们在领会、吸收前人的思想智慧的同时,也拓宽了我们的思维,增强了我们的思想方,完善与升华了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品读了本书。就熟悉了人类思想史的完整历程,就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以法治固的理论根源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人文地图
相传秦王赢政阅读了((孤愤》、 ((五蠹》等作品以后,惊叹地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大有孔子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味道,足见秦始皇对这位著述者思想的喜爱、佩服程度了。那么,这位著述者到底是何许人也,能够使这位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君王青睐有加?他就是战国时代法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是我国战国末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出身于韩国贵族,是荀况的学生,曾建议韩国变法,不为韩王采纳,后为秦王政重视,被邀赴秦,不久因李斯等人陷害,被治罪下狱,毒杀于狱中。品读要点
一、统一“法”、“术”、“势”,集法家之大成
韩非子批判地吸收了春秋以来儒、道、墨各家的思想,特别总结了前期法家的思想,综合了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的不同倾向,提出了以法为核心,将法、术、势三者合一的法治学说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策略,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哲学上继承了荀子的唯物主义传统,提出以物质性的“道”作为万物的本源和普遍规律,通过阐述“道”与“理”,揭示了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关系。批判了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前识说”,主张以“参验”的方法判定认识是否正确(即用检验效果的方法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韩非主张进化的社会历史观,反对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认为人人有“自为心“ (自私自利之心)。提出极端功禾U主义的伦理观。他的著作有《韩非子》55篇。
韩非子的基本思想是:用暴力手段实现新兴地主阶级统治者的意志;对内实行暴力镇压,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对外进行武力兼并,借以巩固和扩大封建统治,乃至统一天下;用严厉的现实主义眼光观察一切,不择手段地谋取封建统治者的最大功利。
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他认为“法”是根本,即说,新兴地主阶级的政策、法令是社会的准则,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使之深入人心。“术”是政治斗争的策略手段,它包括按照人的才能来派定官职,对群臣暗中进行考察。“势”是指君王的地位和权力。韩非认为只有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就是主张“罢黜百家”,崇尚法制。
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二、《韩非子》的理论渊源
韩非的思想不仅源于法家,而且源于墨子、老子与荀子。源于老子的主要是自然天道观、先王的否定论、仁义无是非论。《史记》说他“归本于黄、老”,是有道理的。他的《解老》、《喻老》二篇,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例如《解老》篇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日道,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为物之制。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
他基于这样改造了的自然夭道观,为他的法理具备了充足的理由,叫做“理定而物易割”,他说,“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圣人尽随于万物之规矩”。规矩便是法家的逻辑根据。
因此,在韩非子那里,老子的“无为而治”,转而为“中主守法而治”;老子的“去私抱朴”,转而为“去私一抱法”;老子的非仁义的思想,转而为“言先王之仁义无益于治,明吾法度,必吾赏罚”。“不乘必胜之势,而务行仁义则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 (《五蠹》);老子的对立物同一的观念,转而为“执一以静”。总之,老子玄学的方法论,韩非子都倒转来用之于明功求利的耕战方面。最妙的是他把老子所谓的“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转用以颂扬利器,所谓“势重者,入主之渊也”,“权势不可以借人”(《内储说》下)。
韩非子思想源于墨子,不仅在于名理之承继(如墨子名理之法仪与法家法度之法术,就有类似之处),更重要的是,韩非接受了墨家所具有的显族贵族的阶级意识。墨子“兴利除害”与“富国利民”的学说,其中心论点在于非命强力,贵贱无常。然而这在墨子那里只是教义的宣传,而到了法家手里便发展成为实际运用的政策,例如韩非子说:“力多则入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 (《显学》)。
与其他法家一样,韩非子接受了把墨子“非命”的观点,而否定了其非攻的主张。因此,法家“耕战”之说(即所谓“礼堕而修耕战”),就和墨子的思想有了区别。(《商君书·慎法》也说:“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从历史发展来讲,是力非命的思想,墨子是以国民为形式,以显族为内容(如富之贵之的贤者),而法家则赤裸裸地在形式与内容上都为显族贵族讲话。
韩非思想源于荀子,不仅在于韩非子是他的直接弟子,而且更在于荀子的唯物论思想影响了韩非。韩非归本黄、老而超出老、庄,实非偶然。
荀子谓“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 (《非相》),斥责那些高谈千古而欺骗人者为妄人。他朴素地把先王还原于文王、周公,同时说明了文王、周公的制度在于“以类分”。韩非子更进而把历史归还于历史,否定了苟子的“师法”,主张“事异而备异”。苟子还承认分、辨、别、养之“礼”,韩非子则转而否认分、辨、别、养,而大谈“法”。因为在实际上,荀子的“礼”的历史理论,已经接近于“法”的观点了。
《韩非子-显学篇》所谓“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显然是荀子学说的传统,但韩非也学苟子理想先王的方法,倒过来讲先王不羞贫贱,不左亲族,贵在明法,借以为“重言” (庄子语)。
韩非子主张“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他就基于这一富者功利的竞争心来批判诸家,非议养士。这固然是由于战国末期养士制度所激起的反对理论,但从社会根源说来,则赞美了小生产性的土地私有制,这便和荀子相反了。
韩非子为了贯彻他的政治改革主张,认为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必须进行法治。而要加强中央集权,就要制定严酷的法律。韩非子的这些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与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他的一整套君主专制的政治理论,正符合了雄心勃勃地要统一六国的秦王赢政的胃口。赢政在李斯等法家人物的辅佐下,大刀阔斧地推行韩非子的思想,终于统一了六国,更名号,称皇帝,设立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使得法家的如建立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以法治国等思想,变成了事实。品读札记
正是韩非子的思想,加速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中国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虽然只是先秦一个时代的产物,却深深影响了那个时代,也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韩非子的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思想,始终是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的,也始终是封建君主借以治国、驭民的最强大的武器。P268-271
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关于经典
人的一生很短暂,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与品读所有的书籍。但是,人生的成功又需要足够的知识为积淀。无数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解决矛盾的最佳办法就是——品读经典。
经典的内涵是丰厚与庄严的。先哲大师们为了洞悉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的困惑;为了解构星空日月的奥秘;为了明朗人神鬼怪的存在与虚无,穷尽了智慧,著述了流芳千年的经典史书。今天的我们,品读着先哲的经典,汲取着巨擘的智慧,就犹如站在巨人的肩上,能快速地掌握知识的精粹,迅速地接近成功的顶点。
经典的品读是必需与必备的。品读自然科学的经典,会让我们明白时间与空间是可以延展的,科学技术是可以创新的,是可以用我们的信心与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的;品读人文科学的经典,会让我们明白生活的智慧与生存的意义,会启蒙我们的感悟能力与形象思维,会培养我们建立高尚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知识就是力量,就是勇气,就是信心。品读经典,会快速完备我们的知识积累,会快速提升我们的素质修养,会警醒我们迅速描绘更加绚烂的人生蓝图,会让我们更快地接近人生的完美和成功。
今天我们品读经典,明天我们将收获成功。关于本书
法国人帕斯卡曾说:人类只不过是一根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草。用不着宇宙拿起武器才能消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置他于死地。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他依然要比宇宙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死亡及宇宙的优势,而宇宙却对此一无所知。因而,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是的,自人类诞生的那一瞬起,就具有了思想力,就开启了思想史的历程。本书以时间为脉络,以东西方思想史为架构,回顾了人类思想史的发展与演进,剖析了先哲们的鸿篇巨制及其特点与精髓,评述了巨擘们的学术纷争及纠葛,揭示了隐藏在思想史背后的秘闻趣事。无论是柏拉图的“理念”说,还是卢梭的“天赋人权”说;是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说,还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说;无论是孔孟的“儒家”说,还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本书均给予了专业、透彻、清晰、生动的记述。我们在领会、吸收前人思想智慧的同时,也拓宽了我们的思维,增强了我们的思想力,完善与升华了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打开本书,就熟悉了人类思想史的完整历程;品读本书,就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愿与读者朋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