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山西会馆
内容
编辑推荐

近几年,随着自助游的不断升温,关于旅游类的图书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在再跟着旅行团走马观花的旅行,而是想背着背包,自由行走。本书的出版恰恰适应了这一趋势。虽然本书是旅游类的书籍,但本书是围绕着晋商和晋商文化展开的,带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会吸引那些对晋商文化感兴趣的人。书中图片极其精美,完美地再现了山西会馆的精美建筑,定会成为那些爱好建筑艺术的人士的收藏首选。

内容推荐

  一个山西籍的年轻摄影人,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历尽艰险,走遍大江南北,凭着一个执著的梦想,用他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晋商在全国各地修建的会馆。透过他的镜头,我们仿佛看到了晋商曾经的辉煌与荣耀,也读到了他们的无奈与凄凉。历经百年沧桑而依然巍然屹立的会馆,尽管残破、尽管落寞,却依然散发着一种魅力,让人情不自禁地追寻、向往。

目录

引言/1

张掖山西会馆/7

苏州全晋会馆/30

徐州山西会馆/42

郏县山陕会馆/53

安阳山西会馆/64

辉县山西会馆/66

社旗山陕会馆/75

洛阳潞泽会馆/88

海城山西会馆/96

多伦山西会馆/108

聊城山陕会馆/123

毫州山陕会馆/145

开封山陕甘会馆/161

尾声/181

试读章节

            张掖山西会馆

          会馆连丝路,忠义昭晋商

山西,也许是我闯荡四海的一张名片。

身为一个山西人,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因为这个籍贯而自豪过,到现在才明白那只是我的年少无知。

也许是年轻人的一无牵挂,也许是与生俱来的浪荡禀性,作为一个自由摄影师,几年来,我一直是马不停蹄,居无定所,游历采风,四海为家。

2004年,我用了将近7个月的时间,从吕梁老家徒步走到西藏拉萨。

2005年,我参加“商学院戈壁挑战赛”,随队远征茫茫大漠。

2006年初,我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玄奘之路”活动,一路上我被强大的文化力量感染着、震撼着,不光是为当年玄奘一路西行的盛势,更为历史曾经的辉煌和现在的隐没。

2006年3月,我应邀随中国佛教协会的人员一起来到甘肃张掖,为那里的大佛寺拍摄一组照片。纯粹是机缘巧合,在当地部门有意改建的一处古建筑中,我发现里面供奉的竟然是关公。在我国民间,关公被尊奉为神明,但在这个佛教场所出现一尊关公塑像,似乎有点不同寻常。当地文化部门的人知道我是山西人后,高兴地指着这处建筑物说:“这是清朝时你们山西人盖的会馆,这种山西会馆在晋商鼎盛时期遍布全国各地,是专供旅居外地的山西商人聚会议事的地方。”我们山西人修建的会馆?我不禁为之震惊!在这偏僻的地方,在那遥远的年代,竟然有我们山西商人的足迹!

张掖市东邻武威,西连酒泉,是古丝路的河西四郡之一。当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之意。祁连山上流下的雪水汇成了24条地下河,灌溉了整个张掖,河西走廊在这里多了一片绿色,所以张掖也被称为“塞上江南”。

从戏楼、石狮到关公像,我仔细搜寻每一寸土地,当时的辉煌印迹依稀可见,门前碑文上刻着的“山西会馆”四个字仿佛在向我痛苦地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

我一时间手足无措,语无伦次……

首先是一种他乡遇旧的激动。在千里之外的西北边陲竟然一头撞在关公老爷的脚下,竟然走进我们山西先辈建造的异地家园!

接着便是心中涌起的自豪。我们山西商人曾经在这里创业,在这里留下了辉煌!

再接下来便是感到一阵心痛和惋惜,当年的鼎盛喧哗已沦落为现在的冷清破败,甚至将要被改建为佛堂僧舍!离开大佛寺,眼前是一抹初春的晚霞,如诗如画,回望渐渐融入暮色中的会馆遗址,我实在难以自持,竟至于潸然泪下 。

这一夜,我是在煎熬中度过的。

一个个疑问盘旋在我的脑海中:全国目前还有多少山西会馆,它们现在怎样了,会不会遭遇同张掖的山西会馆一样的命运,甚至会更糟?如此辉煌的历史,如此珍贵的建筑,或者移为它用,或者遭到毁坏,我们这些后世子孙又将如何面对我们的祖先?

猛然间,我仿佛受到神明的点化,彻悟了许多。命运也许在冥冥之中为我准备了一切,这会馆、这遗迹,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这异地他乡矗立百年。

历史选择了我,命运选择了我。我已经没有退路了!

一夜之间,我好象长大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走遍中国,寻访散落于各地的山西会馆,用我的努力,用我手中的镜头留住历史。临上火车前,我非常激动地向当地送行的官员反复问询,是否一定要把山西会馆改建为斋堂,他们回答我说“正在研究”。

在余下的行程中,我陷入了沉思,那就是对山西的重新审视。曾几何时,我对自己的籍贯讳莫如深,因为在大家的印象和概念中,山西要么是贫穷的山沟沟,要么便是土财主、爆发户的代名词,尤其是在听到山西煤老板结伴上京采购极品轿车、买走北京大部分高级别墅之后,在外漂泊了七年的我内心感到隐隐作痛。如今,当我站在这座阅尽岁月风雨,见证世事沧桑的会馆面前时,才明白自己的浅薄。我扪心自问,作为一个山西人,你认识这片赋予你生命与智慧的土地吗?你了解这片土地的博大精深和曾经的辉煌壮丽吗?你是否为拥有她而骄傲和自豪?

历史为我打开了一部经典,给我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启蒙课。

回到北京之后,我开始翻阅大量关于山西的资料,重新认识我的故乡。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在上个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是山西!直到二十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大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曾经伴随着黄土高原上凄楚飘荡的《走西口》送走的一批批出外闯荡的年轻人,他们从票号的伙计干起,千锤百炼,成长为风光无限的票号老帮。

此时此刻,我又隐约记起儿时的经历。那些背着书包的小孩儿们,手拉着手排成一排,和着街头艺人那嘶哑的腔调唱道: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

送你送到大门口。

……

P7-21

序言

一切都来得如此突然,一切又来得如此自然,仿佛命运在冥冥之中已经为我准备了一副行囊,我只有拾起它,乘着初春的暮色,义无反顾地远走天涯,穿行在岁月的风雨之中,一路向前。

我的家乡在山西临县,那里干旱、贫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以贫穷而名声在外——要说出这一点,虽然于我以及每个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人们有些勉为其难,但终归是事实,而且我自己亦曾有过一些与此相关且刻骨铭心的经历,这将在后文中诉诸各位,以解心中块垒。

然而,故乡留在我心中的更多的是红色记忆和底蕴深藏。九曲黄河从故乡的土地上奔涌而过,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毛主席东渡黄河,就是在我的老家登岸北上。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还曾留下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董必武、叶剑英、陈毅、贺龙等革命先辈的足迹。

那里又是民间文艺的一方沃土。从小到大,耳熟能详的莫过于临县秧歌、临县道情、临县三弦书,以及那些在街头巷尾随处可以听到的民间小调,《走西口》、《下柳林》、《掐蒜苔》、《卖菜》、《大红果子剥皮皮》等等,从街头艺人到乡下汉子,甚至连那些背着书包的小孩儿们,也都能随口来上几句: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

送你送到大门口。

……

那时候的我懵懂无知,未解其中真意,全然不知“西口”所在何处,更未曾想到,十几年之后,命运使然,我竟然踏上了追寻先辈“走西口”足迹的西行之路。

我于1999年走出老家,从此浪迹四方,这曾给我的许多亲人带来遗憾。我的爷爷是位老革命,我的外公是十五岁投身革命的老红军,并且参加过抗美援朝,走南闯北,戎马一生。为此,母亲经常数说我是承传了祖辈的性格,骨子里就有一种不安分的因子。她更希望我能够好学不辍,走一条当今时代最合规合矩的求学之路。现在想来,母亲的愿望虽然于我有些苛刻,但总归是春晖一般的美好与灿烂,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行走四方的第一站便是内地人心向往之的大上海,那里的摩天大楼,那里的车水马龙,对一个初涉此地的孩子来说,第一感觉无疑是欣喜与敬畏,然而激动过后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空虚,现在想来那便是自卑吧。闲来翻阅报纸,不经意间看到一篇报道说,临县的一个村子,从过去的“讨饭村”变成了“富裕村”,于是我高兴地拿给同学们看,但同学们却因此和我开起了玩笑,“原来你是从讨饭的地方来的穷孩子?”从此以后他们一有机会就拿我开涮。于是,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愿提及自己是山西人、临县人,甚至埋怨自己为什么偏偏是个山西人。

但“美好的愿望”改变不了自己与生俱来的“贫穷落后”的血脉,于是我开始关注山西,关注山西的一切,我不愿相信山西就该是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仿佛在骨子里生出一种与命运一搏高下,讨回颜面的冲动,我在一种压抑中艰难度日。

在这时候,是余秋雨先生的一篇《抱愧山西》深深打动了我。在大上海林立的高楼间,在如潮的人海中,我仿佛嗅到了一股来自远古的散发着汾酒醇香的晋商气息,看到了一片快要被历史的风尘湮没的三晋绿洲。我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从此,不再因为自己是一个山西人而羞于启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山西会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荣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05617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71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8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