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专著将我国特定历史夏、商、周三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进程同国家建立紧密联系起来,并围绕王权为核心全面展开论述。书中对我国古代文明的标志,早期国家形成的物质基础,文字出现与文明的关系,战争与王权的形成,夏商国家结构特征,夏商王权地确立和神话,商朝社会的阶级结构,商朝国家形态在中国古代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周朝的建立及华夏国家的形成等一系列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形成的重大问题,在吸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提出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见解。
图书 |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部专著将我国特定历史夏、商、周三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进程同国家建立紧密联系起来,并围绕王权为核心全面展开论述。书中对我国古代文明的标志,早期国家形成的物质基础,文字出现与文明的关系,战争与王权的形成,夏商国家结构特征,夏商王权地确立和神话,商朝社会的阶级结构,商朝国家形态在中国古代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周朝的建立及华夏国家的形成等一系列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形成的重大问题,在吸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提出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见解。 内容推荐 本书利用近年来新出土的考古资料。与古文献、甲骨文、金文和民族学材料相结合,对我国古代文明的标志、早期国家形成的物质基础、文字出现与文明的关系、战争与王权的形成、夏商国家结构特征、夏商王权的确立和神化、商朝社会的阶级结构、商朝国家形态在中国古代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周朝的建立及华夏国家的形成等重大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见解。 目录 上编 第一篇 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途径的思考 第一章 文明社会的标志与国家形成的轨迹 一 传统文明观的可操作性与局限性 二 从聚落到国家的运动轨迹 第二章 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的物质基础 一 农牧业生产的稳步发展 二 专门化的手工业生产 第三章 文字的出现与文明社会 一 仰韶等文化中的陶器符号 二 大汶口文化的陶文 三 良渚及龙山时代的刻写文字 第二篇 “五帝”与文明初曙的英雄时代 第一章 古史传说时期的“五帝” 一 关于“五帝”的异说和帝喾“初无赫赫之功”的思考 二 黄帝与文明初曙 三 颛顼与“绝地天通” 四 尧、舜、禹与“禅让” 第二章 战争与王权的形成 一 阪泉之战 二 涿鹿之战 三 尧、舜、禹伐三苗 四 王权的形成 下编 第一篇 夏朝与夏国家形态 第一章 传统的古史体系与夏朝的否定之否定 一 传统的古史体系及这一体系中的夏朝 二 “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的提出和传统古史体系的动摇 三 宏观的“五帝”与中国古史传说时期 四 疑古学派对夏朝的全面否定及其引起的反思 第二章 寻找夏民族“实物上的证据”和夏文化探索 一 寻找夏民族“实物上的证据”和认识夏文化 二 “夏墟”调查和二里头文化探索 三 有关郑洛地区以外“夏文化”的探索种种 四 夏文化探索的特点和对重建夏史的重要启示 第三章 夏朝的王权和王位传子制的确立 一 “禅”与“继”斗争的终结——夏朝的建立 二 夏朝“家天下”——王位传子制的确立 三 夏朝的王权和王权的神化 第四章 夏朝国家机构的时代性 一 夏朝的建立是原始社会末期阶级矛盾的必然发展 二 夏朝国家机器是部落联盟“公共权力”的蜕化 三 夏朝的国家机构和“中央集权”的滥觞 四 夏朝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原始性 第二篇 商朝的建立与商国家形态的发展 第一章 先商时期的商方国 一 从母系到父系的转变——关于契降生的神话 二 先商时期商族活动的地域及先商文化 三 先商时期商族的社会经济 四 先商时期的商方国及其与夏中央王朝的关系 第二章 商朝的建立和国家机器的完善 一 商朝的建立和发展 二 商朝的王权与王权的加强 三 商朝国家机器的完善 第三章 商朝国家的社会构成及其在古代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一 商朝国家的结构形式 二 商朝社会的阶级构成 三 商朝国家形态在中国古代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第三篇 “肇彻周邦”——周的建国及华夏国家的形成 第一章先周社会和先周国家 一 寻找先周文化 二 后稷酋邦和周早期国家的产生 三 周早期国家的成熟形态 四 周与中原商王朝的政治关系 第二章 周人的王业和西周王朝的建立 一 周显西土 二 燮伐大商 第三章 西周华夏国家的形成 一 周初王朝的文治武略 二 “分君亿疆”和华夏国家的形成 后记 2007年版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宇信//王震中//杨升南//罗琨//宋镇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6045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6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25 |
出版时间 | 2007-03-01 |
首版时间 | 2007-03-01 |
印刷时间 | 2007-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20.7 |
丛书名 | 历史考古研究系列 |
印张 | 2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6 |
宽 | 169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