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的代表之作,主要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本部《名家品庄子》博取了名家们的精彩言论,其目的在于展现《庄子》中能够陶冶性情、纯净心灵、提升境界的丰富学说以及庄子处世与自处的智慧,不啻一份智慧的套餐,期待能博得读者的会心。
| 图书 | 名家品庄子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的代表之作,主要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本部《名家品庄子》博取了名家们的精彩言论,其目的在于展现《庄子》中能够陶冶性情、纯净心灵、提升境界的丰富学说以及庄子处世与自处的智慧,不啻一份智慧的套餐,期待能博得读者的会心。 目录 卷一 庄子通读:旷代哲人,千古奇书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庄子的思想 思想和文字美的结合:《庄子》 《庄子》的主要思想 卷二 社会观照:热心冷眼,离俗子立 庄子学派概观 庄子的批判 庄子的政治思想 庄子的政治观 《人间世》:知识分子的悲剧意识及其隔离的智慧 个人与社会——避世、从俗与明王之治 在宥萧公权 卷三 人生哲学:逍遥无待,齐物达生 庄子的学说 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 庄子的齐物论和逍遥游论 庄子的生死现 庄子对精神自由的祈向 虚静和游世 “无待” 蝴堞梦陈鼓应 庄子论个人存在 卷四 心性道德:去知去情,至德不形 庄子的伦理学 荣辱林语堂 “心不死”的意义 《德充符》:理想人物的审美心胸及宇宙精神 庄子与孔子道德论的对比 德不形:超越现象,追求本质 庄子之复心言性 卷五 审美之维:自然虚静,大美不言 庄子的艺术欣赏 庄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天放”的人性美论 异象、异境、异言、异事:庄子戏谑调弄的颠覆策略 美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卷六 现代启示:文化衍义,玄理旁通 庄惠濠梁之辩 伽达默尔的他山之石尽压子旁通 《庄子》的现实主义 自形上学发挥老庄哲学之大用 老庄与科技结合可主导人生走向 《庄子·秋水》现代版 漫谈庄子的“自由”观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名家品庄子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冯友兰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22477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9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0 |
| 出版时间 | 2008-02-01 |
| 首版时间 | 2008-02-01 |
| 印刷时间 | 2008-0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1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23.5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56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