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寸河山一寸血
内容
编辑推荐

不忘国耻、爱我中华的同胞。

本书献给那些拥有信仰的人们;在这个深夜,向每一个倒在战场上的烈士致敬!

本书以淞沪会战中的宝山战役为背景,描绘出了国民党爱国官兵、共产党员、热血青年、进步记者、帮会分子等有血有肉的形象。他们集合在抗日御侮、保家卫国的旗帜下,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时,摒弃前嫌,以民族精神为矛、以血肉之躯为盾,以必死的信心、必胜的勇气,痛击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内容推荐

本书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凇沪会战中的宝山战役为背景,刻画出了共产党员。国民党爱国官兵、热血青年、进步记者、帮会分子等一批有血有肉的形象,真实地再现了发生在1937年淞沪会战宝山阵地上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战斗场景。

他们集合在抗日御侮、保家卫国的旗帜下,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时,摒弃前嫌,以民族精神为矛、以血肉之躯为盾,以必死的信心、必胜的勇气,痛击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仍坚守阵地未曾后撤一步。

正如美国总统特使、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埃文思·卡尔逊考察凇沪战场后,给罗斯福总统的信里写的那样:“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

一寸河山兮,一寸血。

目录

一个非写不可的序

引子 属于胜利的眼泪和悲伤

第一章 军人和志愿者

第二章 故乡,战场

第三章 牺牲的价值

第四章 当理想遭遇现实

第五章 他们是中国人

第六章 战争与和平的边缘

第七章 每个人的使命

第八章 那些军人们的歌

第九章 用荣誉覆盖他们的墓床

尾声 哀悼吧,祖国

试读章节

刚刚入夜时分,三营已经在宝山城内挖出了数道战壕,每一道之前都用泥土堆出了厚厚的土墙掩体,在各个工事的连接部位,有沙袋堆砌的临时掩体,机枪连的阵地更是做好了放炮工事。原先三十四团也在宝山城内修筑了不少工事,而且战事一直没有打入宝山县城,城内工事仍然完好。然而姚子青营长却眉头紧锁。仅仅片刻之前,左右两翼吴淞炮台与狮子林炮台先后失守的消息传来,宝山的处境更加严峻。所幸九十八师已在月浦以东展开了防线,与狮子林炮台之日军反复争夺,西北方暂时并无后顾之忧。然而宝山仍然面临北、东两侧之日军。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战线,日军必然企图占领宝山,打通狮子林、吴淞一线,连接两个登陆场,并直接威胁月浦、罗店附近中国军队之侧翼,形成迂回之势。由此可以判断,三营要驻守宝山,必然要面临一场苦战!

姚子青紧锁眉头,现在的问题是,宝山应该怎么守?防御重点在什么方向?此时的宝山县城已经十室九空,基本是一座空城,假如日军突人城内,凭借这些战壕和挖出的泥土铸成的土墙,以及沙袋掩体,整个县城就将成为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堡垒。但是,那只是最后打巷战时,不得已的办法,在那之前应该如何防守?姚子青站在城垣之上,面向东北方向,拍着垛墙不住地沉思。宝山城墙太过薄弱,不但徒手就可能攀爬,而且根本挡不住炮弹。前几天的战斗中,日军舰炮并未直接击中城墙,但爆炸余威已经在城垣上震出了四五处缺口。这样的城墙,如何能赖以防守?

“命令部队,出城布防。”姚子青最终决定,他的右手无意识地拍着垛墙:“七连于宝山正东—东南一线构筑工事,准备迎击吴淞方面日军;九连于宝山西北—正北一线布防,防御狮子林方向日军。八连、炮排与重机枪连为预备队,在七连、九连阵地之后,宝山城墙之前构筑第二道阵地。七连、九连务必于午夜前完成第一线防御工事。另外,吴淞方面是日军的主攻方向,把重机枪连一排加强到七连那边。”

“是!”一个军官迅捷有力地敬礼,转身离去。姚子青仰面凝望天空的星斗,八月的上海,仍然是炎炎夏日,没想到这城墙上的夜风,竟然也有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凉意。

曾平正在给韩云包扎双手。从傍晚到深夜,几个小时不停地挥舞铁锨,韩云早已经筋疲力尽。手上火辣辣地疼,借月光一看,血红一片。韩云吓了一跳,叫嚷起来,身为医生的曾平走过来看丁一眼,宣布这是被磨起的水泡,并且已被磨破了。

宝山城的工事构筑好之后,曾平就没有再参加类似的劳动。姚子青营长知道部队中来了一个医生作为志愿者,特意叮嘱吴建平,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构筑起一个简单的战地医院。三营只有十几个医护兵,而且都是只接受了几天医疗训练的普通人,打起仗来根本不够救护伤员。曾平的出现,着实令姚子青为之高兴。可是,曾平随身只携带了自己的小提箱,里边只有一套手术用具,一点药品绷带都没有。好在宝山已是人去城空,吴建平带着两个士兵砸开了宝山城内唯——家医院的大门,索性把这里当作了战地医院,最大限度地利用起已有的医疗设备。曾平进去把所有可能用到的药物整理起来,将仪器、血浆等,统统准备完全。只是医院准备的绷带太少,曾平立刻要求几个战士四下收集干净棉布,床单、窗帘、衣裳等等,统统撕成布条,用沸水煮过,晾起待用。刚做完这一切,曾平就迎接来了他第一个伤患——韩云。

“好了,没事了,就是再用铁锨,还是会很疼。”曾平剪断了绷带,用力打了个结,对韩云说。刚才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没给韩云上药,只是用从宝山城内寻找出的烧酒仔细给韩云的手掌消毒,然后裹上了干净的绷带。

韩云的脸色如宣纸一样苍白,曾乎用烧酒给他消毒伤口,他疼得死去活来,只是念及这是军队,怕被士兵瞧不起,他始终咬紧牙槽,半声也不敢呻吟。

曾平笑吟吟地看着韩云:“小伙子,乖乖读书不好么,非得跑到这儿来受苦。”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韩云龇牙吸着冷气,含含糊糊背诵着杜甫的词句,仿佛在解释给曾平听,也仿佛在讲给自己:“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曾平凝视着韩云,轻叹一声。韩云脸色通红,低下头去。

宝山西边,十几里地以外,炮声隆隆,夜空不时被一阵突如其来的亮光划破,那是日军的照明弹。韩云坐在城东的战壕中,背靠着土墙,捧着两块大饼,怔怔不语。这里地处一个小小的坡地,工事是三十四团的官兵们修建的,虽然多有残破,但已经被三营修整。战壕的底部并不似宝山县城中那般泥泞一片,然而依然潮湿异常,让韩云感到莫名难受。听老兵说,宝山地势稍高一点,还算好的,在其他地方稍微挖开那么四五尺,渗出的水就淹没了脚脖子。前几天他们打仗,就泡在水里开枪!于是韩云听得不寒而栗。

肚子不停咕噜咕噜地呻吟,但是面对手中粗糙的面饼,韩云却一点都不想吃。一方面,他实在不愿意为了把大饼送人口中,勉强提起那几乎已经疲惫到毫无感觉的胳膊。另一方面,他也为即将到来的战斗感到担忧。

子弹已经发下来了,余念宝把四个五发弹夹拍在韩云手中的时候,瞧了他很久,直到把韩云瞧得发毛,他才沉沉地说了一句:

“子弹金贵,小心使唤!另外,睡觉前记得检查保险,别把自己老二轰掉!”

韩云皱眉不已,那时他已经开始后悔下午那个冲动的决定。

8月12日,地处吴淞的同济大学紧急停止了入学考试,疏散学生。二年级的韩云却才刚回到学校,连行李都还没有打开。当时韩云压根儿就没有离开上海的打算,他偷偷跑到了上海市区,正如他自己经常说的:男儿何不带吴钩,觅个封狼居胥,不负少年壮志。然而,自14日开始,张治中将军的部队和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展开血战,韩云虽未亲临战场,但也感到战争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般“罗曼蒂克”,也感觉到了自己的理想主义实在离现实相差太远,因为他本能地开始害怕战争。于是,他辗转回到吴淞,又由吴淞转至宝山,一路上不停地寻找渡船,希望渡过长江北上,避开战乱。然而他决定做得太晚,他还没到宝山,日本第三、第十一师团就已经在长江南岸开始登陆。这样一来,韩云走不掉了。

之后,眼看着宝山兵祸迫在眉睫,韩云跟着百姓一起逃出宝山,却又见到姚子青三营将士大踏步开赴宝山的豪情,年轻人胸中热血沸腾,一时冲动,跑上来毛遂自荐,希望加入军队。原本他没指望部队会要他,没承想姚子青当即拍板答应了。P19-21

序言

一个非写不可的序

二零零七年,上海。白天,或者夜,这无关紧要,因为这只是一个场景而已。

从南到北,芸芸众生挤满了这一座现代化的超级都市。以东方明珠为代表的高层建筑俯视着这个处在不断变化的风云中的城市,宽阔的街道和立交桥上是拥堵的汽车,汽笛尖利的响声是城市上空的主旋律。朝朝暮暮,不停轮回,天色亮了,然后又暗了,霓虹灯不时在黄昏的霞光下不合时宜地挤入庸俗的胭脂气。黑色的白色的灰色的蓝色的苍穹下,大群大群的office先生office小姐踩着名牌皮鞋和高跟鞋徜徉在都市的街道中,被一个个富于浪漫气息的橱窗中的小饰物吸引,驻足。上海人,外地人,各种各样的口音和方言,一张张快乐的愤怒的悲伤的麻木的脸。

这就是二零零七年的上海,发达、富有活力,同时又冷漠、无比势利。

但是七十年前的上海不是这样的,不,决不是这样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发誓。

那时候的上海,从南到北,是挤满了铁与火的战乱中的滨海城市;那时候没有东方明珠,只有残垣断壁;那时没有倜傥美貌的office先生和office小姐,只有衣衫褴褛的军人,或者按照上海人的蔑称——“丘八”;那时候上海上空的主旋律是枪声和炮声,是厮杀的声音;风云依旧不停变换,街道上行驶的不是摩登的小轿车,而是一辆一辆履带上挂着血肉的日本坦克。阻挡它们的当然也不是摩登的小轿车,而是街垒、沙墙、集束手榴弹和血肉之躯。那时候,“丘八”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哀乐,只有硝烟熏出的漆黑,汗水和血水在那漆黑中冲刷出一条一条深沟浅谷,张开嘴,牙却是红色,那是被爆炸震伤了肺腑而吐出的血!

的确,上面描述的,是淞沪会战,那是一场失败的战役。虽然在当时有着一定的战略意义,但那仍然是一场失败的战役,如此而已。

但是就在那一场战役中,无数将士慷慨成仁,“我军消耗竟达八十五师之众,伤亡官兵三十三万三千五百余人”——何应钦如是说。

一九三七年八月,作为罗斯福总统特使,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埃文思·卡尔逊前往上海。一个月后,他在给罗斯福总统的信里这样写道:“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

于是,我想讲一个故事,只是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有一群男人,有几个女人,还有无数的敌人。这是一个故事,所以故事中的事情可能从来没有发生过,也可能重复了许多许多次。这是一个故事,我强调:故事。您也只应该把它当作一个故事来看。就算我给了这个故事一个貌似真实的历史背景,但我还是杜撰了很多很多事情,我甚至没有足够的路费,亲自去那个战场考察一番……

所以这终究还是一个故事。

只是我自己,却始终不愿意如惯常那样说:这,仅仅只是一个故事“而已”。我想这个故事中应该有更多的东西,只是有些我不一定写出来了,也许有些我写出来别人看不到。这些,都有可能吧。

现在该给这个故事起一个名字了:时任十八军六十七师师长的黄维将军曾用“一寸河山一寸血”来形容淞沪会战,那么,就让这个故事借用这句话为名吧:

一寸河山兮,一寸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寸河山一寸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25886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