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耘学刊》分“语言卷”和“文学卷”。“语言卷”由王宁先生、何九盈先生担任顾问,李运富教授主编,“文学卷”由启功、童庆炳先生担任顾问,郭英德教授主编。文学卷主要收录对文学研究的新思维、古代散文史专辑、文学史专辑、文化研究,及青年园地和品书录等内容。
| 图书 | 励耕学刊(2006年第3辑)(精)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励耘学刊》分“语言卷”和“文学卷”。“语言卷”由王宁先生、何九盈先生担任顾问,李运富教授主编,“文学卷”由启功、童庆炳先生担任顾问,郭英德教授主编。文学卷主要收录对文学研究的新思维、古代散文史专辑、文学史专辑、文化研究,及青年园地和品书录等内容。 目录 新思维 阿庆嫂的论辩技巧对中国传统论辩艺术的继承 国家主义的批判与个人主义倡导——从《甲寅》月刊到《新青年》的思想流变 “没有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批判”——哈贝马斯论德国知识分子传统 比剧场本身更古老的书写——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理论 古代散文史专辑 东汉太学生的交游议论与文风嬗变 欧阳修对《春秋》的理解与应用 清代才媛书信体散文之女性书写——以《历代名媛书简》之家训书信为考察中心 黄承吉及其《梦陔堂文说》略述 清代地学游记与《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文学史专题 阮籍生平系年考索 柳宗元文巧用四字联合词组 沈从文小说的故事形态及其现代文学史意义 影像化叙事:文体变革趋向或异化表征——以世纪转折时期中国小说创作为例 文化研究 歌曲与现代中国——重点分析原生态民歌与通俗歌曲 金庸武侠小说“孤独情结”的文化意蕴 从席勒到伊尼斯、波兹曼:文艺媒介的当代境况 日本中介与穆木天的早期文学观杂考 华裔日本作家陈舜臣论(上) 青年园地 蒲松龄俚曲悍妇题材创作的几个特征——以《禳妒咒》、《姑妇曲》等为中心 试论王国维的“新学语” 注定转向的“另一种”趋势——延安《解放日报》副刊研究 试谈近年来的现代文学期刊研究 品书录 对话冲突中的现代文论生成——略评“中国文学理论现代形态的生成”系列丛书 沈氏小说,刘氏新解——读《沈从文小说新论》 意义·品格·境界——《建构与反思——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思辨录》读后 新书架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励耕学刊(2006年第3辑)(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郭英德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72803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0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600 |
| 出版时间 | 2007-03-01 |
| 首版时间 | 2007-03-01 |
| 印刷时间 | 2007-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98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0-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6.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52 |
| 宽 | 185 |
| 高 | 3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