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组织下,经过长期的挖掘、整理、校核,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抢救出四川傩戏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一主编的这本《四川傩戏剧本选》分为三大部分:一、傩戏仪式剧剧本;二、傩戏独幕戏剧本、唱词;三、傩戏多幕剧剧本。全书共整理出21个剧本。
图书 | 四川傩戏剧本选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组织下,经过长期的挖掘、整理、校核,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抢救出四川傩戏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一主编的这本《四川傩戏剧本选》分为三大部分:一、傩戏仪式剧剧本;二、傩戏独幕戏剧本、唱词;三、傩戏多幕剧剧本。全书共整理出21个剧本。 内容推荐 于一主编的这本《四川傩戏剧本选》剧目编排分为“傩戏仪式剧剧本”、“傩戏独幕剧剧本、唱词”和“傩戏多幕剧剧本”三个部分,其剧目包含芦山庆坛、酉阳阳戏、梓潼阳戏、梁山调、羌族释比戏、藏族面具戏等多种类型。这些剧本都是老一辈戏剧艺术从业者们在长期的田野调查中搜集的戏剧演出、手抄本。《四川傩戏剧本选》遵循客观性的原则,把这部分剧目以本真的面目加以记录整理。为了保持这批珍贵文献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以供学界研究和探讨,编者们在编排记录时不加评述,不做修改,寓褒贬于史实之中。 目录 一、傩戏仪式剧剧本 1.灵官镇台(选自绵阳“目连戏”) 2.灵官镇台(选自“梓潼阳戏”) 3.灵官镇台(选自“芦山庆坛”) 4.关爷镇台(选自酉阳“鬼脸壳戏”) 5.庞氏夫人镇台(选自酉阳“鬼脸壳戏”) 6.关爷扫殿(选自酉阳“鬼脸壳戏”) 7.戏门启白坛前仪(选自“梓潼阳戏”) 二、傩戏独幕剧剧本、唱词 8.痴痴度愚愚(选自“师道戏”) 9.韩湘子度妻(选自“梁山调”) 10.收虫(选自“梁山调”) 11.老夫与少妇(选自“嘉绒面具藏戏”) 12.猎人与猩猩(选自“嘉绒面具藏戏”) 13.送鬼(选自羌族“释比戏”) 14.羌戈大战(羌族史诗唱词) 15.木吉卓与斗安珠(羌族故事剧唱诗) 三、傩戏多幕剧剧本 16.木吉卓剪纸救百兽(羌族神话故事剧) 17.阿米格冬(藏族驱魔英雄故事剧) 18.牟尼赞普(藏族历史故事剧) 19.射箭提阳戏(手抄剧本整理) (1)孟姜女全集(射箭提阳戏) (2)地戏全集 20.《芦山庆坛》(演出本) 21.《梓潼阳戏》(手抄剧本) 附录 一、四川傩戏学研究大事记 二、四川傩戏学研究成果一览表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七折 出二郎 人物:二郎神 [二郎神,头戴面具,手持金刀,身着金甲,锣鼓声中上。 二郎神 耳听天河水响,现出了日月二光,世上有瞒不昧已,难免善恶昭昭,上坛法师,你认识到吾神?我是飞仙关灌州的川主的显化二郎。前来打发你七星将军,背包栳伞来打扫殿堂,呀呀呀!一庭打扫长香要换过,长烛快点,快快给吾神开光(下马)。站在青天八个晴,雷神去了歪人的知。上帝虚空,雷神动,出门各自各,掌坛法师,你认识吾神?我是飞仙关灌州的川主显化二郎。七星将军背包栳伞,打扫殿堂开光下,不表阴来不表阳,专表吾神甲主祥,我是灌州二郎,瞒了父王下天门,来在京州城内招驸马,和那李白于官结为婚姻。十七年问成夫妇,十九年间不觉有人在起身,凡人怀胎十个月,只有吾神生得神通大,怀胎三年零六月,降生生,生下吾神,头也青来,面也青,脸儿红发脸上生。头也黄来面也黄,身穿一件大龙袍。头也黑也面也黑,脚穿一双乌云鞋,手掌金子,银弹子,梭罗树上打鸳鸯。只打鸳鸯十二个,不打凤凰十二双。凤凰都打齐,金杯装酒见玉皇。第一杯来敬大地,第二杯来口内嘈,三杯四杯吾神吃得昏昏醉,双膝跪下见玉皇,尊叫一声老母舅,别的问言我不问,专问我母亲在何处?在何处?从头一二说与我知晓,你母亲当不得千年树,万年藤,你母亲原来桃山受苦刑。原在桃山多受苦,一身罪恶也难尽。吾神听得如此言,眼泪汪汪哭一场,赐我一把雪花剑,劈开桃山救亲娘。寻到深山忙要砍,钢刀断了哭一场,驾起鸡毛撑起祥云,驾起天车马,地车马,不觉来到邓铁门,邓铁门内造钢刀,造把钢刀救亲娘。主公它说无炭火,主婆又说无钳子,要往眉山山上打炭火。一步跳出铁耳门,变化穿白美夫人。左梳右梳挽盘转转,右梳右挽水波云,左边又梳龙戏水,右边又梳凤翻身,前面梳个拜观音,上前穿的百褶袄,下身穿的红绿裙,广东棕衣多穿起,三寸金莲脚下蹬。走了一弯又一弯,风吹凉伏瓦上翻,风吹茅草吵吵响,女人心中乱如麻,前面行了三十里,后面还有四十程,眉山将军上坛神,我头凤凰山,垮下梭罗烟,兵兵不动,点马马不醒,三声来呐喊,听唱太平歌,逢山山过,逢水水过,逢往石包一举打破,逢往刺笆笼一刀挑过,逢门槛一步跳过……(逮住逮住,拿住拿住,劫住劫住。)你或是谁家逃走一员妻?或是谁家逃走一员妞?或是上帝天仙姐,或是地下王道神,或是老林荒村怪妖精,或是妖涧公婆打骂打逃走,你好好与我将军为夫妇。将军刀又长,把又粗,一刀拿下毛碌碌。声声下来拜将军。将军,奴的哥哥听原因,一来不是上帝天二女,二来不是下地王道神,三来不是公婆打骂逃走妞,四来不是老林荒村怪妖精,五来我荆州有个孟姜女。将军哥也!千里与夫送衣裳,不见奴的亲夫万梓良,(哈哈,三分银子打的嘴壳壳)你好不巧的奴才,我不是你丈夫,谁才是你丈夫?我丈夫高高大大,不像你鬼头鬼脑,从脚到手,你并无一点口,从手到脚,并无有点弱,左手又提布,右手又提盒……你白要如雪,黑就要如墨,正好和我将军歇。倘若你不和我将军歇,将军刀又长,把又粗,拿下你那毛碌碌,无故触犯你下识好的。声声拜来拜将军,将军你要听原因。将军要我一来不是刀下死,二来不和将军结为婚,奴为丈夫身亡故,一身缟服子热孝,你将等得奴家七七四十九天孝顺满,我打打扮扮配将军。不要说你七七四十九天,就是两百天,就是四个二十五天,吾神还是等得。你妇道人家说话无定准,你要拿把柄在手中,何日掰指盖指文,围口指,哀作指,手扶指,要是这些都没得,裤裆片都使得。拿了把柄在手中,吾神当时设计将把八幅罗裙来折破七块七处分,大哥拿去传二哥,二哥拿去传三哥,三哥拿去传四哥,四哥拿去传五哥,五哥拿去传六哥,六哥拿去传七哥,吾神赐你的包天帕,看你害怕不害怕,天魔不看,地魔不看,七行将军要啃土。吾神赐你大板夹来小板夹,夹住七行头闷眼又花请问你是七行将军?呀呀呀!归不归主?(皈依伏法三宝,四宝五宝都缘法。愿在驾下,威着威着,快快去眉山邓铁炉中。)七星将军好英雄,摆个桌坛到炉中。前山行了三十里,后山还有四十程,三十里来四十程,不觉就到铁匠门,先把担子放,七星将军八山林,邓铁匠请作揖,打把钢刀救娘亲。看动风箱移动钳,主公炉内火撒天。刺刀造得面面尖,将把七星八宝九占钢刀来造起。逢遇川主显化二郎神,说不成来哭不成,手提钢刀要杀人。第一程不见输,第二程不见赢,第三程杀得人头落地,血水流出南天门,玉皇爷爷在天庭,不免凡问天地不一块,这是吾神当时听错了,才来各州府县安起显化二郎神,现时铁少连天地,几时担山赶太阳,天又圆,地又方,差我下去点地方,刚把地方点完毕,又去桃山救亲娘。要去地藏王主告,赐我一盏宝莲灯,亮开黑风洞内一重门,金毛狮子闷沉沉,亮开黑风洞内二重门,掌簿判官两边垂,亮开黑风洞内三重门,哪时候得见我娘亲,几下一声喊,儿在山上叫,娘在山下听,只见声音不见人。眼泪汪汪哭一场,头上黑丝面如灰,颈项脖子磨得像车心,喊一声娘,十个指头多磨破,罗裙绕鞋救娘命。喊一声娘,你要和我上天去,童儿和你出洞门。告别山神与土地,我把亲娘背回城,背娘回,娘就问,把娘背往那个城?把娘背往四川城内过,香花蜡烛接二郎。背娘回归娘就问,把娘背往哪里回?把娘背往新津县,童子岩过,八十老翁来告状,将把娘亲寄在云端上,大门开,二门进,告状不进,不老!不老!真不老!对门山下一颗灵芝草,哪里打往山前过,花不重开人重老,哪来一个做者?我今年八十三年,咋个是做者。老者你哪去啊,我去处而去,来处而来,老者你到哪里去?我到雅州府去。你到雅州府去做什么?我到雅州府一飘就飘到成都府,老者你去干啥?我告瘦,世间只告状,哪有告瘦,有钱人去告状,无钱人去告瘦。老者不要往成都去告状,可到飞仙关告状。灌州川主显化二郎神,来在姜庆楼坐堂,扫邪扶正。老者,你来看,神府上端坐是哪个?那是飞仙关的二郎神。老者上前跪,尊声二郎爷听分明,成都所管新津县。新津县是我家门,告状人本姓张人氏,状告八爪金龙害良民。那年问,要童男童女来祭寨,保风调雨顺,国泰平安,若无那童男童女来祭寨。十行干旱,九行荒,那年间,该我张员外,八十三,天无子,又该到李员外,七十二又无女孩,二家员外在庙宇去烧香,在庙宇告神前。二天员外祈求得一男、女婴抱在怀,眼泪汪汪舍不得,只望请圣主爷,把那鬼怪妖精来收了,李员外与你修修庙宇,改换金身。告状老者得十分哭凄,吾神差他不去,吾神设计拿孽龙。踢一脚来恨一声,啉得龙王颤惊惊,踢二脚来恨二声,啉得龙王上坛行,墨鱼黑似上飘带,螺蛳黑的腰间,只有蚌壳走不动,一刀划成两半边,只有螃蟹计较大,师枪底下去藏身,只有画眉多计较,黄河里面喊长江。七星将军慢悠悠,追赶孽龙出邛州,玉溪河和磨湾,指头看见山连山。师羊师马当堂坐,面如猪坝对到飞仙关。飞仙关有个龙揭盖,吾神走拢手不忙,揭开盖,捉孽龙,七星将军拢来慢……。追赶孽龙到雅州,雅州城内月半边,抬头看见周公山。七星将军不要捱,追赶孽龙到对岩。好个对岩对不住,好个对岩无钥开,有人晓得撬开它,钥匙挂在就对岩。七星将军你莫闲,追龙追到荥经县。我双手拴住老孽龙,孽龙哭喊又求哀。叫声孽龙不要怕,八十斤铁锁锁在颈项上。三年与你换铁锁,十年与你换铁桩。若要放你孽龙回,除非是石头开花马生角。海水倒流放你回。天沉沉来地沉沉,孽龙面前点明灯。天不管来地不管,二郎上马就要回。云中听见马蹄吼,二郎上马吹喇叭。听唱二郎转回家,来也忙来去也忙,来到堂前三叩首,大圣请回宫,七十三变化! P250-254 序言 四川傩戏是在四川傩俗、傩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古傩艺术现象,融民间祭礼、民俗风情和民间戏剧于一体的一种演剧形态。其历史悠远,也极富研究价值。但同时毋庸讳言的是,傩文化在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也羼杂了不少封建迷信和违背科学人性的因素。如本书收入的部分剧本,即是当地群众在常年生产、生活中请巫觋“降神”、“关花”,跳神驱鬼,食神水、念符咒,甚至“走阴”、“打保符”等仪式活动时积累下来的文化成品。 本书剧目编排分为“傩戏仪式剧剧本”、“傩戏独幕剧剧本、唱词”和“傩戏多幕剧剧本”三个部分,其剧目包含芦山庆坛、酉阳阳戏、梓潼阳戏、梁山调、羌族释比戏、藏族面具戏等多种类型。这些剧本都是老一辈戏剧艺术从业者们在长期的田野调查中搜集的戏剧演出、手抄本。本书遵循客观性的原则,把这部分剧目以本真的面目加以记录整理。为了保持这批珍贵文献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以供学界研究和探讨,我们在编排记录时不加评述,不做修改,寓褒贬于史实之中。我们相信读者能够秉持历史地、科学客观的态度来审视本书,并给予批评指正。 后记 在四川省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四川傩戏剧本选》经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编撰人员的努力,尤其是经受了今年夏季“三伏”天的“烤验”,终于完成书稿,可以交付印刷出版了。《四川傩戏剧本选》的编纂出版是在我们开展党的十八大文件精神的学习,继续贯彻深入改革开放政策的形势下进行的。同时,这部书还是由新组建成立的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组织编写、出版,因而可以说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非常值得庆贺。 傩戏研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戏剧研究科目,由于过去我们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傩戏艺术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仅以目前所搜集的剧本资料,以及业已出版的专著或文论,大都是在配合其他研究项目情况下开展工作,完成任务的。以现在所编纂的傩戏剧本搜集整理而言,是在我省修撰《中国戏曲志·四川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四川卷》时,在普查四川戏剧的历史与现状的过程中,发现和搜集起来的。例如反映藏族驱魔英雄《阿米格冬》的剧本,是因原省戏曲志编辑部人员,专程去阿坝州马尔康考查嘉绒藏戏时,由剧作者华尔丹活佛所赠送。藏戏面具戏《老夫与少妇》等剧本及有关资料,也是在当地观看录相资料时,由马尔康文化馆的同志为介绍戏剧内容(因原演出是用藏语摄录的)提供的“油印资料本”。其中有个别“台词本”则是在某会议资料汇编上摘抄下来的。 又如《梓潼阳戏》手抄本,系1990年6月,于一等去绵阳市梓潼县作田野调查时,由阳戏班班主刘映富赠送,后经他们整理并由台湾《民俗曲艺》丛书出版发行。广元之《射箭提阳戏手抄本》,亦是于一陪同中国傩戏学会会长曲六乙和日本早稻田大学戏剧博物馆大木康教授一行,专程去广元市考察傩文化情况时,由阳戏班班主李国生亲自赠送的。 至于“芦山庆坛”剧本,事由更为曲折。1986年12月,省戏曲志编辑部与雅安市文化局、芦山县文化局共同组织已停演三十多年的《芦山庆坛》。当时根据该剧演出实况,由于一和县文化馆另一同志分别记录下来。后自1990年至1993年间,于一数度专程去芦山县,找一个从小学端公,与演庆坛的艺人段奇烈,逐场逐段逐句进行核对,最后完成手抄本。1993年于一参加经国务院对台办批准,由中国剧协与台湾新竹大学教授王秋桂商定的两岸合作项目:“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芦山庆坛田野调查报告》作为合作项目,由台湾《民俗曲艺》丛书于1995年5月出版发行。但手抄本原稿(含剧本手抄本)未曾寄还,本剧本是从台湾出版书籍中转抄而来。至于剧本选中仪式剧《关爷镇坛》等,则是从重庆市艺术研究所段明先生的一个调查报告中摘取,并由段明先生电传交流而来(其余剧本已有注明,在此不一一列举)。 以上简述,已充分表明,本书所选剧本,均来自全省各地、各民族的民间傩戏,虽说剧本搜集前尚处在一种业余和随意的状态,但是他们却都来自民间,深藏于民间或依附在民俗活动之中、或依附于宗教法事仪式活动之中。虽说其来路不同,渠道不一,但都是我省民间民俗戏剧文化的瑰宝,现在把他们汇集起来,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加以研究,这对于我们积累祖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作为“非遗”文化的挖掘、整理,繁荣和发展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一个十分有益的事情。 不过,需要郑重说明,傩戏剧本仅是傩戏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非它的全部。傩戏研究是一个庞大完整的系统工程,有着其自身独特的戏剧组合和特殊的演剧方式。傩戏的演出组合,不同于一般的戏剧组成。一般的戏剧演出主要由演员扮演人物,敷演故事。傩戏的演出组合,则是法事仪式、演员扮演、提线木偶同台表演,或以仪式法事(“正坛”、“正傩”),甚至与一些具有艺术色彩傩艺表演,乃至民间杂耍、巫术技艺溶于一台演出之中。这种近乎于荒诞奇特的演剧方式,就是傩戏演剧艺术的特殊方式所在。同时,傩戏艺术还附着两个有研究价值的项目。这两个项目就是傩面具艺术和傩艺技术表演。所谓傩艺技术,即如“上刀山”、“下火海”、“砍红山”、“含铁铧”以及挽诀罡,颂经忏等技艺以及巫术性的表演技艺。傩戏中的傩面具艺术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视其是傩戏傩舞与其他艺术区别的主要标志。四川的傩面具蕴藏量特别大,品种也很多,它除一般傩戏人物面具外,藏族(含白马藏族)“跳傩”的面具造型更有特色。四川地区不少面具传至外地甚至国外,被人视为艺术珍宝,隆重展览或收藏。现对面具艺术尚处于缺乏深入挖掘和研究的阶段。至于“上刀山”、“含铁铧”等技艺,傩戏界、巫术界都视为神术,非常神秘,技术性亦强。由于它有一定的危险性,技术含量较高,民间的表演者也不多,加上几十年来,它并不被社会看重,在民间“释比”界几乎已濒临绝迹,如不及时保护研究,可以说不久会灭绝于民间。 综上所述,虽说我们出版这本《四川傩戏剧本选》,乃是我们近期一项研究的重要成果,但与四川傩戏艺术所包含的演剧艺术特色相比,乃是“冰山之一角”,我们对四川傩戏艺术全面研究,还“任重道远”,尚须艰苦努力,不断挖掘,深入研究。不过,虽说对傩戏、傩文化艺术研究任务如此艰巨,但是我们相信在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组织下,有计划地深人开展此项研究和探索,通过不断的田野调查和多次艺术实践,一定还会出新的研究成果。同时通过不断实践,也会培养出可以胜任傩戏研究的新生力量来。我本人已年逾八句,对四川傩戏情况虽较为熟悉,也曾发表不少傩戏研究的著作,但现在已深感力不从心,难当第一线研究工作。不过本着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和四川傩戏研究事业的热爱,今后如有需要,做个参谋,敲敲边鼓,发挥点余热,还是可以的。 最后,借本书出版之际,向凡是支持和协助我们工作的同志和傩戏研究界朋友,说一声谢谢,向参与本书共同编撰的同志说声谢谢。书中有不适当之处,望请专家、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于一 2013年12月于成都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四川傩戏剧本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于一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647861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4-03-01 |
首版时间 | 2014-03-01 |
印刷时间 | 2014-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94 |
CIP核字 | 2014044361 |
中图分类号 | I236.71 |
丛书名 | |
印张 | 1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