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埃德蒙德·胡塞尔的研究致力于将现象学系统地扩展为一种普全的意识分析学。从1905年关于直观现象学的哥廷根讲座的更为宽泛之联系中,产生出了1928年才发表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如果《逻辑研究》因其论题而主要将目光朝向自发主动性的意向成就上,那么在这些‘讲座’中所揭示的则是纯粹被动发生的意向成就,在这些成就中,流动中的意识生活在一种隐蔽的连续综合中,按照一种严格的本质规律性,作为在时间上存在的体验流而自为地构造起自身。在这里开启了对意向性本质以及对其构建意向蕴涵的诸方式的全新洞察。

目录

编者引论

A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

第一部分 1905年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

引论

第1节 对客观时间的排斥

第2节 关于“时间起源”的问题

第一章 布伦塔诺的时间起源学说

第3节 原初的联想

第4节 将来的获得与无限的时间

第5节 由于时间特征而产生的表象变化

第6节 批判

 第二章 时间意识分析

第7节 解释:对时间客体的把握是瞬间的把握和延续的行为

第8节 内在时间客体以及它们的显现方式

第9节 关于内在客体之显现的意识

第10节 流逝现象的各个连续统。时间图式

第11节 原印象与滞留的变异

第12节 滞留作为特殊的意向性

B 表明此问题发展的增补文字

(一 引入对“清新”回忆和“再”回忆的本质区别以及关

于时间意识中的内容变化与立义区别)

 <从大约1893至大约1901年>

第1号 对一个持续较长的变化进程之统一的表象是如何

成立的?(直观与再现>(约1893年)

第2号 时间感知的明见性、回忆等等。

第3号 <相即的期待。)

第4号 沉思。(感知、回忆与期待。>

第5号 <作为简单行为的持续感知。>(1898~1900年)

第6号 <布伦塔诺与记忆的明见性问题。>

第7号 直观、过去存在的明见性——对过去存在的单纯表

象。(对在原生回忆中的内容变动之假设的虚假必

然性。>

第8号 通过相似而完成的相即。——对一个对象的表象

与对此对象之感知的表象。<以“逐渐淡化”的方式

还被意识到的东西作为此前被感知之物的图像类

似代表。>

第9号 争论。<回忆的当下性,被回忆之物的过去存在。>

第1O号 在原初的过去意识与再回忆之间有一个本质区

别,对此问题的老的和最初的观察。

第11号 就时间客体的流逝部分而言,感知的瞬间相位具有想象的特征吗? 

第12号 <时间意识的明见性。)

第13号 对一个时间性的东西的感知与对时间性的感知。

第14号 直接回忆是借助于直观变异而从感知中生成的,

是否可以将直观变异理解为体现内容的一种单

纯变动。(布伦塔诺在这里只能当做例子。)

第15号 时间与回忆。(现在感知、回忆感知和想象式的回

忆。将这些区别移置到统觉方式之中。>(1901年

12月20日)

第16号 (能够作为当下的而在感知中被给予的东西。)

第17号 <变异意识的问题。)

第18号 回忆的特征。——通过同一性完成的再现:这应

当指什么?

二 对客观时间的排除,时间课题,客体化的现象学及其窘境)

(1904和1905年初>

第19号 (完全排除与客观时间相关的所有预设。>(1904年)

第20号 (对演替的感知是以感知的演替为前提的。>(1904年假期)

第21号 (根据对同一个演替的重复当下化而做出的认

识。)(1904年)

第22号 相即回忆是否可能(或如何可能)?(1904年长假期)

第23号 时间的统一性与时间的无限性。

第24号 对一个个体(时间)客体的感知。(在对时间之物

感知的一个相位中,我们会找到先前相位的感知

显现吗?)(1904年9月)

第25号 相即回忆。先前的感知。——对过去的感知,尝

试(窘境)。(为什么清新回忆不简单地就是持续的原初感知?>

第26号 论主要命题:感知包括了作为各自的、但不断变化

的现在的“时间确定性”,而原生回忆具有这个感知之持留的含义。

第27号 <一个纵观的尝试:基本的时间区别。自身在此与客体化。)

第28号 声音、时问客体和在时间意识流中时间客体的每个相位的同一性。 

第29号 迈农对被分配的和不被分配的对象的区分。

(1905年1月7日)

第30号(三重相位。)

第31号图式。<现在立义与延展感知。)

第32号 连续统。

第33号 斯特恩~迈农讨论的结果

第34号 <关于一个相互接续序列的意识的问题。)(1905年2月)

(三关于个体化的西费尔德文稿>

 1905<直至大约1907年>

第35号 时间事物作为变化或不变的同一之物所具有的统一。(1905年暑假)

第36号 (关于>西费尔德反思。(时间对象的典型性、数学性和统一性。)

第37号 时间客体。

第38号对整个西费尔德考察方式的异议。

(四论立义内容一立义范式的消融>

 (从1907至1909年>

第39号 感知中的时间(1907年<初>)

第40号 客体性的各个阶段。

第41号 显现与时间。体验活动与体验。意识作为复数的

意识体验在其中被体验到的体验活动。

第42号 明见性。

第43号难题。

第44号 意识的时间形式。

第45号 <意识流的双重意向性。)

第46号 <将所有区别都归结为立义方式之做法的可疑性。)

第47号 <“内容因素”和“立义因素”与清新回忆的明见性。)

第48号 原初的时间回移。

第49号 (我们在现在点上同时地具有一个原生内容的连

续统并且还同时地具有一个“立义”连续统吗?) 

第50号 原生的回忆变异。

(五这项研究的首次结束)

 1909年(初>至1911年末

第51号 (在现象学的基本考察中的时间问题>(1909年

5月~6月)

第52号 对各个进程或对各个个体(延续)对象的单纯表

象。记忆感知的明见性。对被当下拥有之物的感

知的明见性。(1909年8月底)

第53号 内意识的意向性。(1911年11月10日~13日)

第54号 (意识(流)、显现(内在客体)与对象。>

附  录

引用文献索引

概念译名索引

译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译者 倪梁康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693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5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2010006781
中图分类号 B089
丛书名
印张 17.1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3
14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