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此岸彼岸/青春此时小说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青春的忧伤低徊与喜悦飞扬尽现笔端。

一切只源于一颗不肯自欺、洁净的心。

白球鞋虽然踢破了鞋尖,依旧干净;心灵虽然添了伤疤,却获得了新的力量。

你不能错过这本书,正如你不能错过青春本身!

内容推荐

无声无息地,赵非步入了她的青春。因为一张令人尴尬的告示,赵非和孟文川相遇。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十五岁的赵非享受了她人生中最初的一段悸动,也在挣扎中送走了她生命里的第一缕阳光。赵非甚至怀疑,在这段情感中,她仅仅是在此岸遥望,或在彼岸回忆。然而穿透前后两代人的时光,你能看到美好的东西被冷却和珍藏——白球鞋虽然踢破了鞋尖,依旧干净;心灵虽然添了伤疤,却获得了新的力量。

试读章节

路上的积雪有被人踩过的痕迹,积雪并不太厚,踩的人多了,有些地方便成了烂泥。空气清冽,闻了两下便鼻子发酸。几只麻雀跳过路面,又跳走了。赵非在巷口的早点铺里买了一只肉包,一路啃着去学校。在踏进校门的瞬间,刚刚啃完。

赵非一到班上,便被通知和本组的同学去清扫操场上的积雪。赵非喜欢做这样的事情,任何打破常规的事情,她都愿意去做。赵非那天穿粉红色的棉衣,厚厚的没有型的牛仔裤,是她的堂姐给她的,脚上穿仿冒的耐克的白色运动鞋。大扫帚被本组的一个男生扛在肩上,他自然而然便成了本组的领袖。赵非手里拿个簸箕。其余的学生有的拿小扫帚,有的拿铲子,有的空手。

操场上已经有很多人在,如蚕吃桑叶一般消灭着积雪。操场上东一个黑洞,西一个黑洞,衬着白雪,非常突兀。也有并不专心致志扫雪的同学,只顾奔跑着打雪仗。操场中心站着几个缺眉少眼的雪人,身上脏兮兮的。赵非的同桌杜晓青便道:“可惜啊,本来是多美的景色。”杜晓青皮肤白皙,瓜子脸,身上穿大红的羽绒服,头发高高绑成一个马尾。像是被马尾撕扯着,秀气的头颅也总要不自禁地往上仰,仰到一定角度,方才不动,似乎终于找到平衡。

此时一个穿深蓝羽绒服的高大男生向他们走了过来,手里拿个夹纸板。杜晓青道:“天哪,是沈子岩。”赵非转头看了她一眼,道:“你认得他?”杜晓青脸上显出难以置信的表情,道:“你不认得他?他是学生会主席。”赵非吓了一跳,道:“哦。”她原想上去跟沈子岩打声招呼,这一吓之后,便抱着簸箕安静地站在那里,眼睛望着地面。

说话间沈子岩已经到了跟前,问:“你们是哪个班的?”扛大扫帚的男生上前一步,正要回答,沈子岩已经看见了赵非,道:“咦,赵非。”赵非只得抬起头,笑了一笑。沈子岩低头在夹纸板上做了一个记号,道:“高一(3)班,负责东看台的南半部分。扫下来的积雪,堆到操场的中间,会有人来集中处理。”说罢,向赵非点了点头,走了。

杜晓青看着沈子岩走远,又回头看看赵非,道:“你还蛮能装的。”赵非道:“什么?”杜晓青笑笑道:“你不是不认识他么?”赵非道:“我没说我不认得他,我只是不知道他是学生会主席。”杜晓青道:“算了算了,我又没说你什么。认得就认得,不认得就不认得。人哪,只要别虚伪就行。”赵非气道:“你怎么说话呢?”杜晓青仍是笑着,小声小气地道:“咦,我怎么说话了?我说的哪句话不中听啦?我是实在人,不会假装,说不出虚伪的话来。”说着,走到另一个女生身边,与她结伴走了。其他的同学都装没看见,三三两两往东看台走去。

赵非站在原地,气得跺脚。那扛扫帚的男生回过头来,道:“赵非,你还不来?簸箕还在你手里呢。”赵非只得快跑几步,跟了上去。

赵非的任务是将同学扫成小堆的雪拨入簸箕,再跑去倒在操场中央的大雪堆上。看台离大雪堆颇有一段距离,几个来回之后,赵非的背上便开始发热。水泥看台上的雪比别处的干净,赵非总不忍心将它们倒上脏污的大雪堆,便在边上辟了一小块地,把干净的雪堆在那里。几簸箕的雪积下来,也有了相当的体积。赵非忽然想,在这里堆个雪人,大概是不错的。这么干净的雪,不堆雪人太可惜了。

这么想着,便脱了手套,将那堆雪拍拍实。手指头触上冰凉柔软的雪,心里像被什么舔了一下般舒服。那堆雪看着大,拍下来却也不过只簸箕大小的一团,连做个雪人身体都不够。赵非便又跑回去装雪。心里有了目标之后,脚下也轻快许多。

等她抱着满满一簸箕的雪往大雪堆走去的时候。远远看见一个身穿校服的男生拉着一辆大垃圾车过来,在大雪堆前停稳,车屁股正对着赵非刚刚拍实的那个雪人身体。赵非心中起了不好的预感,急忙加快脚步跑起来,一边叫着:“喂——”

P47-49

后记

我的少年时代,是另一个故事,也许比这个故事更加大胆和纯粹,然而我没能把它写下来。我本来是想很真实地写下当年那些故事,那些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写着写着,写成了另外一个人,另外一拨人。

也许在骨子里头,我仍然拒绝进入那段真实的回忆。或者写的故事越逼近真实,它就越危险,因为我会因一个细节而陷入迷惘——当时真是这样的吗?还是经过了回忆的重组而被美化或删改?

也有日记,蒙着十多年前的灰。有些地方被墨水涂掉过,有些地方情绪和语言都很激动,有几页被撕掉了。那时候我喜欢用蓝黑色的钢笔墨水,好几本日记,一如既往的蓝黑色,一如既往的交织和撕扯。十六七岁,已经不喜欢过于纯粹的蓝色或黑色,十六七岁,已经有了自以为非常复杂的情绪。

记日记的时侯,往往是心情比较好的时候,所以日记里有满满的阳光。有很多愤懑的语言,很多流着泪写的东西,通通被烧掉了。我记得有一天,大概是十八岁,夏季的风透过栏杆吹进我的房间,我把所有的信件、信物和日记中灰暗的页面全部聚拢在一个竹编的簸箕里,慢慢地将它们烧成灰烬。那个簸箕也被烧穿了底。所以关于痛苦,那些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的痛苦,没有了书面资料的佐证,想起来就很淡。现在甚至还有些后悔,如果留下当年的只言片语,也许会更能了悟当年的情绪。可我当时只是想着要遗忘和前行。

现在想来,我真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青年。

当时我是文学社的社长,也是文科班的班长,成绩很差,然而享受着班主任几乎无限度的宽容。我要什么,他给我什么。我撒野的范围有多宽,他就给我多宽的天地。因此我心底一直对他有着非常深非常深的感激。我知道这世界并非如我想象,但是在他的羽翼之下,我在自己的童话王国中一直生存到我十八岁的末梢,甚至延伸到我的大学时代。他顶住巨大的压力,保护我们这群少年对于文学的梦想,他尽可能地让我们的高中时代变得绚烂,虽然后来的发展出乎了他的预料,但他给予我们更多的仍是宽容和理解。我至今保留着我们当年办文学社的资料,书中的部分引用文字,便出自那几本油印刊物。有的地方做了些修改,当然也有更多的出自杜撰。文学社与文学社之间的纠纷,它们之间分分合合的过程,都是真实的。只是我写得过于简单。我至今仍然惊叹我们少年时代所显露出来的逼人的锋芒和才情,然而它们此刻大多陷入沉睡。

我曾经在短篇《白鞋子》中间写到过一个母亲带着自己的女儿在学校西边的一条巷子里租了一间小房子,这一次也是。因为这是真实的事情。我只要写到有女孩子去上学,立刻就想安排一个母亲陪读。我初中时代曾经做过非常叛逆的举动,我母亲认为我再这样下去,会毁掉我所有的前程,因此她放弃一切,决定陪伴我读完高中的三年。她甚至放弃了她跟我父亲之间的感情。这件事让我至今想来仍有锥心的痛楚,因为即便她整日整夜守护我,我仍然是一个找任何机会看小说、谈恋爱和逃课的坏孩子,我仍然仅仅把她看成是一个看守者,一个窥视者,和一个干预者。

一开始,我们租的就是一个独立在单元楼之外的灶披间,28元一个月,非常小。咪咪餐馆也是真实的事情,我母亲为一些寄宿生做中午饭,用新鲜酊平菇、鸡蛋和番茄做汤,有时还加入我们家屋后竹园里的竹笋,但是一直没好意思收费。后来终于决定开始了,却又关张了。这部小说里的母亲,比我自己的母亲要坚强得多,能干得多,也冷静得多。

那时我和母亲每个月回一次自己在乡下的家,在和父亲的争吵和冷战中度过一天一夜,再启程回城。有时候整个寒假,父母亲的吵架和砸东西的声音都会成为催我起床的闹铃,即便是我起床后站在他们中间,这样的情形也不会有丝毫好转。我有时觉得那是因为我,有时又觉得不是。我不知道他们到底为什么。当然,也有很多时候他们互相能够获得沉默和谅解,人生就这么过下去——像一块灰色的布,布满了补丁,被风一吹,也能偶尔抖擞,呼啦啦飘扬一下——直到终止。

我的父亲和赵咨的形象十分相似,我写赵咨的时候,就仿佛能看到我的父亲。也许他在某种程度上要比赵咨更阴郁,但也能比赵咨更欢快。真实的人永远更有魅力。我的父亲做过木匠、开过运货的“天目山”、开过书中描绘的“三客”、养过鱼、养过螃蟹、种过果树……现在,还在开着另一种七个座位小面包车,不肯退休。他一生都在生活的漩涡中拼命挣扎,不让自己和家人沉溺。因为我母亲一直没有工作,他便尽最大可能承担着家里的一切开销用度,直到我开始工作。在他身上,我能非常清晰地看到被命运碾压过的痕迹,因为他,我至今不能心安理得地进行物质和肉体上享受,我总觉得没有理由比他活得更优裕。

所以我为赵非的父母编排浪漫的过去和圆满的未来,因为我希望在我视线不及的范围内,他们其实能够创造足够的幸福。然而现实往往比想象更为残酷。在我写完这本书之后不久,我母亲便去世了。在此之前,她经受了四十个月的病痛折磨。幸福永远只离她一步之遥。

可能是我内心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冷静的、宽厚的、中庸的女子,像很多人希望我变成的一样,所以赵非便出现了。说实话,我还真想写一部自传。有人说,女人如果写作,第一部作品中写的总是她自己。但赵非不是我,她比我从容得多、理性得多。我希望她能重新替代我经历生命中第一次的情感,我想看看她怎么做。我想看看如果我变得更为冷静和理智,是不是能在一开始就抓住幸福。但我写到后来才发现,赵非和当年的我一样无法进入一个男孩的内心。就算我在书中规避了显而易见的自恋和自得其乐,我依然没能深入那些角色的内心。赵非在和孟文川有了刹那的心灵交会之后,又迅速地产生隔膜,就好像一只偶尔才能对准焦距的镜头,一下子清晰,一下子又模糊了,移开了,再回去找,却再也找不到了。

孟文川这个男孩身上,自然有我初恋的男孩的影子,他是我的同班同学,很有才气,很骄傲,很幽默,而且情感丰富。这是他的优点。因为舍不得写缺点,所以便成了一个苍白的符号。这大概还是源于对自我的爱。在回忆之中,那个男孩其实有阴骘的眼神和游移不定的心态,他的成绩永远是第一名,非常好胜,说话语速奇快,一边辅以激烈的手势。很多女孩都认为他喜欢过自己,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们最要好的时候曾经举行过“婚礼”,比书中所写的气氛要欢快十倍,还切了蛋糕,交换了信物。班上很多同学都对此进行了祝贺,有人送了气球,有人送了五分硬币,有人送了贺卡和书签……他在周末的时候骑车到我乡下的家,叫我起床,带我去江边;他在我即将坐下去的肮脏地方细心铺上他的干净手帕;他用心跟我父亲下象棋,毕恭毕敬地回答我母亲的每一个问题;他夜夜送我回学校西边小巷里所租来的家,因为家离学校太近,我们特地每次都从附近的体育馆绕上一周、两周、三周……后来,因为闹出的动静太大,班主任不得不出面干涉。十六岁的我很暴烈地问班主任,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干涉,如果要我放弃感情,那我同时就放弃学业。然而到那天晚上,那男孩就让我冷静思考一下形势,因为和老师抗衡不是一件聪明的事情。我听到这话,便跟他说:既然你这么怕,那我们分手吧。现在想来,大概他是对的,我们大可以转入地下状态,进行曲线救国的策略。可是,对于两个骄傲的少年来说,没有什么回头的路,大家只看到自己眼前这一块委屈,看不到别人。他说,分手就分手吧。接着,他迅速爱上别的女孩,到毕业之前,在我之后,他大概一共谈了三次恋爱,两个在我们班,一个在隔壁班。而我只是看着。后来,他以市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全国一流的名牌大学,我则跌跌爬爬地上了一所普通大学。在我上大一的时候,他来看我,然而同时又带来了另一个女孩(又是高中时的一个同班同学,与他在同一个城市上大学)。那一次非常不愉快,我买雪碧汽水,他说喝这个东西胀气,我买公园门票,他说又没让我代买,反正我做的一切事情都让他不爽。当然,他做的一切事情也让我不爽。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大一的暑假里,我去找原先的那个班主任,他和几个哥们来打球,我们在母校中心大道上擦肩而过,我看到他努力向我微笑,于是我也很努力地回报他微笑,并跟他说了再见。那时候,大家都刚刚十九岁。

再后来,我就听到消息,说他和他最后一次带给我看的那个女孩子结婚了。有一次我上5460同学录,看到了他们俩的孩子。我看见那个婴儿歪歪倒倒地坐在沙发上,抱着一只维尼熊,我就想,那是他们家的沙发,他们家的维尼熊。如果我有个孩子,我也要让他抱着一个什么东西,拍得美美的上5460,我也要让他们透过沙发的图案和品位看到我现在的生活——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永远躲着那个被伤害过的、好胜的、十六岁的骄傲少年。

不过,以上所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所以你看,自始至终,我都不知道当年的那个男孩在想什么。因而我也自始至终没去探究孟文川的内心,我只希望他对赵非好。我只希望,他们即便是分离,也不是因为自身的原因。如果这篇小说有失败的地方,我想根源是在这里。因为孟文川的不真实,因为李眉舒和沈子岩的不真实,因为我对于他们的内心不敢深入探究,怕那些消瘦苍白的少年的脸庞,怕那些充满了狂欢、毒素、伤害和轻侮的少年的眼光,再一次将我击毁。

回头望望,事情总会变得清晰,而当局者是糊涂的,无论是情感,或是写作,都是如此。此岸的渴望,和彼岸的怀念,中间夹杂着梦境一般的河流,在那里,人人都在游荡和迷失。

这本书的出版,要衷心感谢章红老师,感谢她的催债,一她的鼓励,她的批评,她的小女人式的彷徨和撒娇,感谢她敏锐的触感和职业的精神,感谢她的美丽和真实。

                    张晓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此岸彼岸/青春此时小说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晓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639678
开本 32开
页数 3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