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带着爱去工作
内容
编辑推荐

开启一线员工创造力的神奇之门,指明中国企业未来的至圣之道,快乐工作自助读本!

公司为何而存在?公司为何而困惑?公司为何而死亡?公司为何而强大?……尽在本书回答中!

本书用许多简单的隐喻讲述了深奥的哲理,通过许多公司的案例揭示了中国企业最需要的力量——“地头力”。一个公司的强盛,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于“地头力”是否强劲,在于公司是不是建构在“地头力”的基础上。地头力,是一种直觉、好奇心与逻辑思维结合在一起的突破力,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

内容推荐

个人生命力是什么?公司的生命力是什么?公司为何而存在?公司为何而死亡,公司为何而强大?

十几年做企业的经历,令作者强烈感受到中国企业的危机:官僚气,牛烘烘;说了就等于做了,强调了就是落实了;一线员工的活力正在消退。作者首创“地头力”,强调个人潜能的开发,不把人当成工作机器,让企业每一个岗位都充分活起来。

书中列举近百个管理案例、企业家的故事,如“一个小踏板差点儿葬送丰田”“油瓶子倒了该谁扶”等,辅以图表,以哲人的视角来解答企业人的种种困惑。

目录

序一 员工都可以是“孙悟空”

序二 中国企业需要能量转化的力量

序三:从企业的田间地头走向世界

引子 做人做企业,我们常常迷失

Part1 找回原初的动力

 1、生命力与光环的纠结

  反思的光芒照不到光环下的阴影

  自己的命自己扛

  规模不等于生命

 2、一切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

  戴志康的“天问”:财富不等于幸福

  “屌毛”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富士康N连跳的警示

  工作是选择一种人生方式

  带着爱去工作

Part2 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秘密

 1、真常:真常才是非常

  真正的道不可言传

  强者自强——世界杯不相信误判

  财富密码:善待员工就等于善待自己

  别让咨询公司忽悠了

  规模?破产!

  花拳绣腿不是真正的武术

 2、本真:一刻接一刻的流动和喜悦

  天底下最好的教练教我学会“地头力”

  还原搏击的本真成全了李小龙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处理问题

  没有人能教你怎么走钢丝

 3、现场:控制权在关键现场

  三种可能代表三种管理方式

  会提问的领导才是好领导

  扑朔迷离的公司控制权之争

  李书福:控制权是不能讨论的

  曹国伟:关键现场定乾坤

  李东生:成就TCL的自我救赎

  稻盛和夫:如何做到附加值的最大化

 4、能量:乾坤大挪移

  从李广到《阿凡达》:有能量,一切皆有可能

  无中生有的秘籍

  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

  100个梦想成真并不难

 5、整体力:在局部中看到整体

  打破你的思维定势

  老板的判断力怎么那么神?

  权术之害:追求局部之力而舍却整体之力

  李云龙创造军事奇迹的奥秘

 6、意识的亮度与三重意识

  高能级的能量让人心想事成\\

  卢武铉提醒我们握住生命节律

  吉利赢了官司,李书福赢得尊重

  章子怡“捐款门”的教训:知行合一,说到做到

 7、试力:挑战压强才有潜能释放

  阻力有多大,能量就有多大

  中国“摩托车”收购“沃尔沃”

  稻盛和夫“不以现有能力判断未来”

 8、场域:打造组织整体地头力

  苍蝇也可以变劳模

  一句“你认为呢?”让问题迎刃而解

  德胜洋楼的文化革命

  打造全新的中国公司

 9、整体人,永恒的报酬递增

  别用标准来扼杀生命

  庄子说:张无忌是个整体人

  公司的业务现场是革命发生的地方

  任正非:管理灰度的巨大可能性空间

  地头力歌谣

Part3 地头力在东方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1、地头力的活样本:腰刀匠人

  赛吉口述:腰刀就是一条

  手艺活是看下来的

  腰刀倾注着一个民族传承的渴望

 2、国美危机化解的出路:从心开始

  9·28投票:皆大欢喜的中正

  绕不开的基本商业秩序和做人伦理

  他们都寻找不到“自己”

  化解危机的唯一途径是当事人的觉醒

 3、第一的魔咒让丰田迷失

  一个小踏板差点葬送丰田

  几十年的成功面临了危机

  丰田汽车也面临着体制转型

 4、78岁的稻盛和夫拯救日航

  振兴组织的密码:教练文化

  “只要注入经营的真谛,日航一定能重生”

 5、中国企业人的管理真经

  郭为:地头力是多种力量的母体

  陈东升:战略“在变在整”

  郑春影:追求一刻接一刻的极致

  罗红:把握住生命的节律

 6、将成功方程式植入员工心中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新解

  《盗梦空间》:头脑智慧、身体的智慧、场域的智慧三合一

跋:回归原初的地头力

后记:生命的大草原

试读章节

他们被绑在了机器上

当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接受记者采访,请他谈谈对富士康跳楼事件的看法时,乔布斯说他一直在关注,从他接收到的信息来看,加班是自愿的,工厂里还有漂亮的游泳池,非常美丽。乔布斯哪里知道那种“被加班”背后的真相,员工哪里有机会去享用游泳池。

富士康具有令人称慕的现代化管理。严格的流程,那些整天把人绑在机器上十几个小时精确到微秒动作的东西,我们把它们称为管理秘籍,我们把它们当成了国之利器。但是,当精细化以违背人性的方式展开,是注定没法持续的。

从一系列媒体报道看,富士康员工的工作时间是超乎寻常的。机器一天24小时运转,富士康把通常的“三班倒”改成了“两班倒”,一个班要干12小时。中午一个小时吃饭时间,上下午各10分钟的上厕所时间,剩下的就是员工一天的工作时间了:10小时40分钟。他们需要穿防静电服、戴口罩,连续站立工作10多个小时,期间不能交谈、不能打电话,不能吃任何东西,在操作过程中损坏了任何产品,都得自己赔偿,并无条件走人。一周休息一天。

富士康声称不强迫工人加班,但事实上,工人不得不加班——每个月月初公司会要求员工签一个加班同意契约,同意者,这个月每次都得来加班;若不同意加班,则该月一次加班都没有,一个小时都没有。工人的基本工资只有900元,加班的话工资则高达2000~3000元。在这个境况下,绝大部分工人都选择签约。

富士康最大限度地削弱了非工作的氛围,为此工厂给员工提供了方便加班的宿舍。富士康借此把每个人的生活频率巧妙地调整到或者干活,或者睡觉,形成了最大限度的不交流。以至于~个宿舍的人,住一年了还不知道彼此的姓名。如此一来,他们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人肉机器,每天只是机械地重复着一成不变的工作,自然无法体会到一丝一毫工作的乐趣,也无从表达自己对同事、对工作的爱。

员工真正需要什么,他们自己常常不知道。他们嘴里的目标,要钱要车,那是一种简单的模仿。那是在一种特定氛围影响下形成的显意识在作怪。而他们的本意,他们的潜意识,他们的真我,却也向往着一份自由。

员工孤单寂寞。人是群居动物,需要紧密的接触。但是,因为各有各的企图心,这种企图心又被绑在了加班的战车上,即使他们想见面、想表示同情与友爱,也没有时间和精力。除了干活,就是睡觉。除此之外,他们一无所能。员工病了,在床上躺了三天,没人过问。谁知道他是有病还是在休息。这是严酷的。有病那也是福分,因为有病了可以躺在那里不用干活,而更多的人却还要在那里挣扎干活。

在一种强烈的挣钱氛围中,员工被诱导着想多挣钱,多加班就能多挣钱。个体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做出的判断是有偏颇的,公司恰恰是利用了这样的偏颇,为员工加班创造了条件。

而这次,十几条鲜活的生命用血的代价告诉我们,赚钱不是生活的唯一目的,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情感的充盈同样不可或缺。一个物质极度富足,却得不到别人关怀,也无法关怀别人的人,只不过是一具外表光鲜的行尸走肉。

同样是制造业,丰田汽车就不同。虽然丰田汽车今年出现了召回门,但是丰田生产方式确实值得借鉴。丰田认为,员工老是在一个岗位上做一件事、长久以往做成片面的人,就容易极其疲乏,用一般的话说就是愚蠢了。不能让员工愚蠢,要让他聪明起来,为此丰田有许多行之有效的落地措施。

丰田汽车流水线上设计了马蹄形的作业区,一个人可以顺次做三样事,以缓解做一件事的单调和贫乏。这种人性化的考虑,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调节。而富士康的员工在网上说,恨不能有东西掉在地下,然后去捡起来,因为那也是片刻休息。所以,富士康就没有考虑到人性的特点是需要放松的,工作台的设计首先就是不合格的。

丰田汽车员工,在十几个岗位上都能做。一会儿做这个,一会儿做那个,人就有了整体概念。富士康让员工只做一个工作,八九年来只做一件事,他说这是为了保密。这就是假定员工注定是贼,假定了员工就是愚蠢,只能干这件事,这个假定是很恐怖的。

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让大多数人摆脱了极度贫困,中国人开始追求整体生活了。新生代劳动者是新生活的代表者,他们不情愿被现代生产体系撕成碎片,他们不情愿被他们自己和社会共同锁定在赚钱的机器上。

在今天现实纠结中,我们倍感无力,只能被动接受。但是,如果从未来30年孩子们的眼光看,却是清明的。他们不会相信这些也能够被当做合情合理的东西接纳下来。从未来发展一的角度看今天,会使一切简单而清晰:那些损害人发展的体系都是短命的、不可持续的。一如李小龙所说,“人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动物,富有创造性,在任何时候都比既定的方式或体系重要。”

是的,公司发展不是为了人的发展,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需要变革的不仅仅是中国制造业的体制,还有我们的教育体系。

大多数中国人是不幸福的。他们没白没黑地忙于他们的事业,忙于赚钱,忙于升官,忙于名望。挣钱,才有人生,才能在人前站起来,才能像个样子地活着。为了活着,他们今天只有投入。他们是身不由己的陀螺在那里不停地旋转。他们自己、他们的家庭、他们的朋友、认识的和不认识的陌生人群,给他们上紧了发条。

去肿瘤医院看朋友,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怎么这么多人得癌症?怎么这么多人内心纠结放不下?当遇到贡觉吐旦时,我才明白,我们常常是没有很好地区分生命力与生命的光环。我们的企业和员工都迷失在追求光环的路上。

再细追究,我们所以踏上一条追求光环的道路,与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从小的时候,我们就被告知要好好学习,要争取考第一。考试进入前几名成为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我们忘记了,心智的开发,意识的亮度,不是填鸭式教育可以成就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家长为了望子成龙,孩子天真烂漫的天性就在这样的双重夹击之下给忽视了。我们现在是一考定终身,只要有了分数,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分数代表了一切,光环代表了一切。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走上了一条为了光环牺牲生命的道路。所以,富士康的12连跳,是在这样的浮躁社会背景上产生的。它绝不是孤立的。

P21-24

序言

中国企业需要一场能量转化的革命

2010年,我在中国开设“国际教练科学与艺术”课程时,认识了王育琨先生。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次授课时,他都以极大的热情,全神贯注去倾听。记得第一天课程结束后,他告诉我:“您的课程让我第一次清晰地找到了我的生命意图!”

在15天的课程中,我曾为育琨做过一次一对一教练。通过这次教练,我发现他拥有着超乎常人的意识水准,简直就是中国新时代的庄子,我震惊于他的思想高度。

得知王先生一要出版一本关于中国“地头力”的书时,我甚是高兴。对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来讲,这样的书是无价的精神佳肴,所以,当他邀请我为这本书写序时我便欣然答应了。

这本书用许多简单的隐喻讲述了深奥的哲理,通过许多公司的案例揭示了中国企业最需要的力量——“地头力”。一个公司的强盛,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于“地头力”是否强劲,在于公司是不是建构在“地头力”的基础上。地头力,是一种直觉、好奇心与逻辑思维结合在一起的突破力,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

过去的企业管理模式中,管理的重点是工作业绩(已经完成的)和行为(正在做的)。而在知识和信息化时代,各个组织成员意识的觉醒和幸福感成为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范式。当一个人和组织认识到自己存在价值的时候,他们将会被赋予持续的、强有力的力量,并将体验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巨大喜悦。在每个教练看来,人是具有整体性的,人是资源充足的,人是具有创造性的。

我很高兴地看到这个教练文化的哲学观点已经被育琨转化为地头力理论对组织成员的三个基本假设。育琨告诉我,我的课程使得他摆脱了先前主要从勇敢、顽强等“压力”的意识层级解析事实,而是能够跃升到主动、宽容、明智、爱、喜悦、平和等意识层次来透视事实和行为,透析情绪,把握真实意图。

您希望您的公司达到绩效吗?您希望激发您团队的工作热情吗?您希望提高您团队的工作效率吗?我郑重地向您推荐这本书。我相信,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人,读过此书后都会有所收获,都会对生命力和能量转化有新的认识。

还记得课程结束时,育琨立下的宏愿:“点亮和提升自己意识的亮度,点亮和提升中国人意识的亮度。”我相信,此书的出版会实现王先生的宏愿并会掀起中国企业领导力改革的浪潮。

Paul Jeong博士

获国际教练联盟认证的教练大师,亚洲国际教练中心总裁

后记

生命的大草原

2010年盛夏,我有幸走进风景优美的喀纳斯湖与禾木,之后,我又来到了宽阔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和满洲里湿地。这是我长久以来期盼的梦境,美丽、遥远而又神秘。郁郁葱葱的大草原,全然的生命绿洲,每一刻都在变换着它的律动。一刻接一刻的惊喜,一刻接一刻的崭亮如新,一刻接一刻的辽阔通透,一刻接一刻地浮现同一幅画面:老娘和女儿跟我一起在草原上撒欢。

老娘3年前走了,走得突然,走得让我心痛失语。而老娘的地头力遗产却留给了我,渗透进我的血液,使我变得强壮,清新,自信。老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从原初的爱出发,锁定目标,坚韧、承当而满心欢喜,头拱地往前走,走出一片中国女人的天空,把孩子们带进生命的绿洲。

地头力,是对中国企业人艰苦卓绝而又惊喜连连的不凡人生的记录和提炼,其中凝聚着中国众多企业家和企业人的心血。我尤其感谢我追随了十多年的老板邓质方。在他的感召下我于1994年1月1日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海。邓质方每天都到一线现场的工作作风,遭遇再复杂的问题都可以把相关人士聚在一起坦诚沟通的领导风格,让我感受到现场领导的魅力。或许,这是我关注到的公司地头力的最早雏形。邓质方当时向我推介的两位日本企业家盛田昭夫(索尼创始人)与稻盛和夫,更成为滋养我的不竭源泉。

2009年11月2日,稻盛和夫在中外管理恳谈会上与张瑞敏对话。事后我们一起吃午饭,说到兴奋之处,老人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地说:“育琨君,我们两个约定,端着钵,打着赤脚,拄着拐棍,走遍中国的城市乡村去传道!”

从来不敬酒的我也一时兴起,走到老人面前深鞠一躬,举着酒杯动情地说:“我愿意追随大师,给中国企业家传道,给中国企业人传道,这是我终生的事业,是我的生命,是我的呼吸和饮食。”

稻盛和夫的教导,让我抓住了本书的纲:建构公司的场域,唤醒员工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意识,释放地头力。

河田信老师是我的老朋友,我的地头力理论有许多层面都受益于他。“地头力是世界性语言,地头力是东方兴起西方衰落的根本所在。”大师的这两句标志性语言,是地头力的宣言。2010年,老师两次来中国,跟我纵论东西方管理,有一次我们一直聊到凌晨3点。他对管理的深刻洞见,一点二滴滋润着我。他很欣赏我的主题:“建构系统的力量,觉醒生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切问题解决的最佳范式”。所以他在本书序言中指出:“以人的能量为基础的经营系统设计,是2l世纪经营的基本原理。”

艾路明是中国企业家的杰出代表。他们从一无所有的境地白手起家,终于建立起傲人的商业帝国。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并没有让他们停歇,他们对梳理与概括自己的经营管理实践有着深深的热爱。这是一种全新的使命意识:他们要把自己体悟到的最宝贵的东西,传递给中国公司,传递给中国商界,传递给中国的新生代。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有着更为深刻的使命意识:中国要想跻身一流强国,中国人民的富足安康,有赖于中国管理的创新,有赖于精神财富的丰盈。管理创新是一个国家变革最为基础的支撑,是一国新文化的载体,是一国精神的血脉。  我一直在寻找让地头力落地的工具。在遇到国际教练大师Paul Jeong博士后,才算有了现实的答案。200多个学时的学习和200多个小时的练习,让我对教练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还要诚挚地感谢2010年请我去做企业内训的公司和集团。每到一个公司,我都会与他们的一把手进行交流,摸索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主题。胡启毅、袁海兴、郑春影、高国强、杨焰、郝义、江宝全、杨松科、聂圣哲、郭为、黄鸣等都对地头力理论有着直接的贡献。他们的公司,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建立在地头力基础上的公司。还要感谢最近一年来,走进我的课堂或论坛的几万名企业家和高管。“地头力”与“答案永远在现场”,是我们一起共鸣、共振、共进的结果。

还要感谢新浪、搜狐、网易、天涯、腾迅、和讯、价值中国等博客网站,在过去的一年中有众多网友阅读我的博客,并留下了丰富的评论,滋润了我的心田,砥砺了我的思维。这实际上是企业人共振的便捷平台。

感谢《上海证券报》《广州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经理人》《中外管理》《中国经济周刊》《商务周刊》《销售与市场》《商界评论》《南方都市报》等媒体,为我搭建了与读者交流的平台。

感谢我的朋友刘佳胜、邓质方、吴敬琏、武建东、马建堂、王京清、宁高宁、朱继民、田源、陈东升、李利、丁立国、张跃、王巍、胡启毅、薄连明、梁启春、周云杰、苏方雯、曹岫云、钱龙、陈丹青、付荆军、何涛、陈远、聂圣哲、夏华、高雄、柯岩、弋朝、张洪涛、荆涛、潘斌、蔡权、王清海、姜兴宏、毛武、吕云生、田来富、于绍文、方泉、扬天举、黄海平、崔巍、张嘹原、陈冠、杨思卓、郭春林、刘鸿雁、田义、陈明亮、李宏、王振耀、董耀辉、杨曦沦、高光勃、谢俊、宋内蕻、纪转盛、张君英、李建林、杨长征、符然雅、郑雅心、连文胜、杨军、潘守培、董晓明、高贤峰、高艺源、李明鹏、夏春雷、王虎林、沈飞昊、汪中求、张建华、朱新月、高勇、梁峰、罗进、杨清波、周勇刚、范-业龙、陆斌、刘元煌、汪涌、王永、李勇、赖日盛、周昭喜、陈志群、吴德军、钱悛宇、白立新、丁晓东、胡小和、杨俊杰、牟正蓬、吴志军、牟敦国、张景华、王莉、王曼宁、蔡红芳、王海波、蔡防、江可申、薛为昶、钱升、杨惠馨、徐向艺、李立、王智太、吴春波、孙健敏、李国强、任兴洲、常青、易广招、黎艳阳、乔刚、戴国庆、郑永权、侯瑞生、刘志勇、王进生、吕珂、翟江波、王克明、孟广平、陈昊杰、毕谊民、远山、毕桃李、育琦、东莱、雷雷、温惠芳、李建波、杨晓光、潘文政、刘茂青、陈力军、杜军、叶小叶、刘昀、陈亚男、李红兵等以及众多读者朋友,他们的精神与阅历润物无声,渗透入书。

尤其是李建林,在书已经初定稿时,又从意识层次上给我点拨,还给我绘制了几张重要图表,激发我重新梳理了若干重要章节。杨清波百忙之中给我先做了通校,让我的书以更专业的面貌出现在凤凰联动出版人的面前。黄海平一如既往地充当我的守护神,他对我的文字投入情感和专业,还给我找来若干富有灵魂的案例和智者的心语,帮我扩展着视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老领导和恩师杨鲁于2010年4月1日傍晚辞世,当天上午他还让保姆给我寄出照片和信函,表示他近期感觉不错。81岁的恩师杨鲁有着开阔的心胸,他与肺癌抗争了11年,从来没有一丁点儿的抱怨。记得1985年我分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一次跟他出差调研,回来后他让我写个调研报告,研究生毕业的我却傻了眼,磨蹭了2天写出1页纸的稿子,却被杨老给改成了3页纸。从那以后,我的每一篇文字都是杨老帮我改。一直到后来我独立承当世界银行与福特基金会课题,也都由杨老给我把关。我们两人1992年合著的《住房改革的理论与现实选择》,一直到今天还有人在引用。

我与杨老无话不谈。他实际上是我的生活导师,我敬他若父。后来我做企业写管理文章,杨老把他的生命体验和哲学都毫无保留地注入其间。他得病11年,停下了其他事务性的工作,但给我改稿子却一直是他最喜欢的主业。杨老的女儿杨绍华说,杨老夫妇晚年为有我这样的部下和弟子深感欣慰。每次我去探望他时讲过的故事或音容笑貌,都是他们好几天的话题。我又何尝不是如此。杨老的家是我静心的道场,工作生活上遇到了任何烦心事,都可以在那里诉说与找到出路。大师走了,选在周末的晚上,还赶上清明节,不耽误儿女一丁点儿时间。按遗嘱,送别老人时只有家里人在场。他用这人生最后一个句号,告诉我该如何无求静心。

当然,还要感谢我妻子和岳母。女儿在她们的悉心照料下,健康成长,给我带来无尽的欢乐。女儿善做我喜欢的梦。我去大草原前的一天,她说梦见奶奶在大草原上,于是有了我开始提到的祖孙三代在大草原上撒欢的画面。

我记起了见过一面就成为好友的吴德军。这个40多岁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汉子,有着与我同样的冲动:回到家跟母亲同住一个房间,听84岁的母亲说故事。母亲去世前,每次回老家住老房子,我也喜欢跟母亲同住一间房。听我说起老娘,他就腾地站起来,胸膛起伏着,唱响了真挚而雄浑的《母亲》。他唱得如泣如诉,唱得我们热泪滚滚,紧紧拥抱。

母亲

在那阳光撒满的原野上

我从您的身上掉到人间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您就是我人生的希望

当我举头望故乡

远处闪现您的身影

当我看到大雁飞南方

我就想呼唤您

我的母亲!

在那云雾迷茫的大地上

您把我当做自己的理想

在我人生的旅途上

您承受了人间的艰辛和忧伤

当我举头望故乡

泪水中晃动着您的身影

当我看到大雁飞向远方

我就想呼唤您

我的母亲!  大草原,生命的绿洲。但愿这本由众多人心血铸就的书,也能成为一片郁郁葱葱的大草原,每时每刻,不同的人会在其中拿走适合他的东西,拿走可以滋养他的东西。

这就是我的命:点亮和提升自己意识的亮度,点亮和提升中国人意识的亮度。

王育琨

2010年10月16日

书评(媒体评论)

育琨君独具慧眼,敏锐地捕捉到企业经营中“地头力”的重要性,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从而形成了这一力作,令我十分钦佩。我衷心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家读一读这本完美诠释了企业经营要诀的力作,从中受益。进而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

——稻盛和夫 日航会长兼CEO,京瓷公司名誉会长

育琨多年来一直在用功,一直在思考企业管理这个秘局的解法。企业真正的考验是要把所有层面的问题贯通。育琨在他的书中,把贯通做了最好的尝试。他对企业、管理、企业家的了解和把握,已走到我们许多人的前边了。

——宁高宁 中粮集团董事长

“地头力”的概念,真是符合我这个老农民的心意。育琨用“地头力”来提炼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以人的自觉意识的觉醒为企业前进的能量来源,相信会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这种管理理论的创新意识尤其使我深感敬佩。

——艾路明 武汉当代集团董事长

地头力是世界性语言,是东方崛起西方衰落的根本所在。20世纪的资源是人、财、物,21世纪的资源是人、人、人。以人的能量为基础的经营系统设计,是21世纪经营的基本原理。

——河田信 丰田管理大师,日本名城大学教授

地头力,是一种直觉、好奇心与逻辑思维结合在一起的突破力,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育琨的这个说法很有力度,接近了现代能量科学的真相。也与以能量转化为核心的教练文化非常接近。

——Paul Jeong博士 国际教练联盟认证教练大师

地头力是经营的真谛,也是做人的根本。正如《大学》所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追求本源的目的,在于尽万物之性;通达事理的目的,在于尽人本之性。“地头力”既通物性,又通人性。诚以为荐。

——薄连明 TCL集团COO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带着爱去工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育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62581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6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