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编了近年来国内文艺理论界关于若干重要问题的讨论文章,尽可能地显示新世纪中国文艺学的多元对话和创作推进的学术景观。收编的文章以近年来《文艺争鸣》杂志的“新世纪理论话题笔谈”和“新世纪文艺学的前沿反思”两个栏目发表的文章为主,同时为了更全面地反映新世纪文艺学大讨论的整体面貌,也兼收了若干国内其他报刊的文艺学讨论文章。
图书 | 新世纪文学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收编了近年来国内文艺理论界关于若干重要问题的讨论文章,尽可能地显示新世纪中国文艺学的多元对话和创作推进的学术景观。收编的文章以近年来《文艺争鸣》杂志的“新世纪理论话题笔谈”和“新世纪文艺学的前沿反思”两个栏目发表的文章为主,同时为了更全面地反映新世纪文艺学大讨论的整体面貌,也兼收了若干国内其他报刊的文艺学讨论文章。 目录 新世纪文学·理论描述 “新世纪文学五年”与“文学新世纪”之我见 新世纪文学初论 “新世纪文学”:概念生成、关联性及审美特征 当前文学创作症侯分析 影响新世纪文学的几个因素 新世纪文学的新格局与新课题 新世纪文学:跨出新文学之后的思考 大历史下的文学想象——从新世纪文化到新世纪文学 多极化与文学伸展的力量 “新世纪文学”与当代文学史 小说的承担——新世纪文学读记 中国的“文学第三世界”——新世纪文学读记 新世纪:文学经典的终结 批评制度与批评观念——关于新世纪文学批评的思考 中国文学的“时间”——“新世纪文学”论述的一个逻辑起点 新世纪文学的发展特征 开展新世纪文学研究 新世纪文学·作品现象 长篇小说是否遭遇瓶颈——谈新世纪长篇小说的精神能力问题 作为文学资源的伟大传统——新世纪小说创作中的“向后看”现象 惨淡经营中的艺术坚守——对新世纪中篇小说现实处境的思考 短篇小说为何衰落? 是高峰,还是低谷——评长篇小说《秦腔》 “身上的鬼”和“日常的梦”——关于毕飞宇的小说 主体性的弱化——从《秦腔》透视一种新世纪的文学现象 散文的流弊——新世纪五年来诸家散文漫谈 新散文往哪里革命? 折翅与坠落——谈周涛近期间散文的价值迷失 世纪初的中国诗坛 诗歌回家的六个方向——论新世纪“诗歌回家” 新世纪诗歌疑与惑 关于“在生存中写作” 从乡村到城市的精神胎记——关于“打工诗歌”的白皮书 “底层生存写作”与我们时代的写作伦理 贱民的歌唱 底层:表述与被表述 在“底层”眺望纯文学 从新写实走进底层文学 关于“新性情写作”——有关“80后”等文学写作倾向的试解读 崛起之后——关于“80后”的答问 青春小说及其市场背景 韩寒论 郭敬明论 网络媒介与新世纪文学转型 新世纪五年以来网络诗歌述评 论新世纪的网络仿像文学 网络翻新小说试论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世纪文学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未民//孟春蕊//朱竞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05877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7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89 |
出版时间 | 2007-01-01 |
首版时间 | 2007-01-01 |
印刷时间 | 2007-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7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106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