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锅盖头(一位美国狙击手的海湾战争纪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堪称当代战争典范的第一次海湾战争曾令无数人记忆犹新。荒芜的沙漠、蒸腾的热气、冰冷的枪支、痛苦和无奈中艰难度日的“锅盖头”们,都象征着对战争由来的无奈以及战争的无益。本书第一次用近乎视觉呈现的方式大规模展现了这场战争中有血有肉的人与人性,把海湾战争从天上拉回地面,拉到读者的身边。

内容推荐

怀着美好的憧憬,带着为国效力的崇高信念,安东尼·斯沃夫尔德加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新兵训练营中遭遇过野蛮刻薄的教官,受到过莫大的羞辱。随后被派到派军陆战队第七陆战远征旅第二营,在那里结识了形形色色的“锅盖头”。辗转亚洲各地进行实战部署,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跟随部队前往沙漠,参加了当时被称做“沙漠风暴行动”的第一次海湾战争。在那里忍受着漫长的等待,也曾临界死亡,经历了战友间兄弟般的关爱,认识到自己其实是为了石油而战,为了美国大亨的利益而战。作为一名狙击手,他自始至终没有真正地完成过一次狙击任务。激动、欣喜、寂寞无聊、愤怒、绝望,在沙漠里短短六个多月的时间,安东尼·斯沃夫尔德历尽人生的酸甜苦辣,迅速地从一个小男孩成长为一名男子汉。

回国后,随着英雄的神圣外衣被渐渐剥开,孤独的情感也在不断地侵袭着他,于是他写下了这部回忆录。本书采用插叙闪回的方式,运用生动诙谐的语言,记录下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大兵们真实的精神世界,重现了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讲述了一个让人感伤的故事。

目录

军用背包:开启尘封的记忆

越战电影:派驻前夕的躁动与不安

驻扎沙特:升腾的热浪、寂寞与愤怒

新兵训练营:残酷的伯克教官

休假冲绳岛:恋人由美子

父亲:越战的退伍军人

新兵营到潘德尔顿营再到西太平洋:懊悔中的成长

大后方:“享受”中的精神冥想与企图自杀

特洛伊的葬礼:无言的悲伤

特洛伊的死因:战场归来不死的神话

从二十九棵棕榈基地到沙特:侦察与目标捕获排的兄弟

11月中旬的沙漠驻地:领导队伍失败的屈辱与愤怒

苏丹与科蒂斯:战争前夕的新成员

我与费格斯:庆祝胜利的从来不是士兵

锅盖头是Logo:退伍后的各色生活

M40A1型步枪武器装置与光学仪器保养清洁守则

狙击手与步枪

梦想参军,热血奔涌的期待

12月初的射击训练:目标分辨中的人性升华

信件:了解外界、朋友、亲人的窗口

50口径狙击步枪:战争是速度之争

汤姆·福勒:无中生有的落寞

士兵身份识别牌:锅盖头的真正信仰

空袭:奔走在宿舍与作战掩体间的等待

首次执行任务与战地巡逻:没有参战的参战

军人传统的家庭:我的入伍

石油大雨:战争打响后的劝降宣传册

据调查方炮弹、敌方尸体与孤单巡逻:胜利前夕行军中的震惊与感慨

清除敌方作战掩体与科威特胜利游行:发泄与愤懑

未曾杀掉半个敌人的狙击手:幸抑或是不幸?

胜利归国:喧嚣的背后是什么?

内心的孤独与绝望:写下这本书

战争:死亡的歉疚

回忆片断:庆幸未曾杀人

作者寄语及致谢

试读章节

        军用背包:开启尘封的记忆

我走进位于艾奥瓦州的地下室,打开我的军用背包。在背包的深处,当触摸到我的迷彩服时,我仍能感到2月天气的寒意,虽然漫长的严冬早已过去。我们本应在退伍时上交自己的沙漠伪装制服,但我没有那样做,而是将它们保存了下来。经过风沙与阳光的侵蚀,破旧的迷彩服已经褪色泛白,上面还留有科威特的油井大火喷发时溅上的石油污渍。这套迷彩服现在已经很不合身了(在海军陆战队时,我每周有30个小时都穿着它们进行训练,自从退役后,我一年也就锻炼30个小时),裤子太瘦了,本该穿在腰部的地方,现在只能提到我的大腿上;上衣还勉强能扣上,不过紧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依次掏出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的地图、士兵巡逻手册、照片、信件、记载零星东西的日记、联军宣传小册子,还有M40A1狙击步枪的铜制枪托架和一堆50口径的步枪子弹。我想此时深夜经过的路人,要是透过地下室的窗口看到我,肯定觉得此时此刻的情景就像电影里老套的情节:一个沉迷于过去的老兵回想着自己的辉煌战绩,追忆着自己敏捷的动作,用枪准确地射杀目标,然后迅速地撤离。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并不是沉迷于过去。现在我的精神状态说不上很正常,但也算不上狂热。我只是在寻找着一些东西:我想我要寻找的是对往事的回忆,对了,就是回忆。我要找回那些过去的时光,不,不仅仅是过去的时光。岁月流逝,但逝去的却不只是时间。我就要找到了——我已经打开这个背包,开启了尘封的记忆,现在我必须向世人敞开我自己。

很可能我早已把我的军用装备卖给了旧货店。因为海湾战争结束以后,我将每月大部分的收入都贡献给了那些在棕榈泉(Palm Springs)、纽波特海滩(Newport Beach)、拉斯维加斯(Las Vegas)以及圣莫尼卡(Santa Monica)的酒吧。每周我从军需处偷来一两箱饭盒,在出城去度周末的路上,再以每箱80美元的价格卖给圣伯纳迪诺(San Bernardino)的陆海军用品商店。有时候,我偷的还不只是盒饭。或许我根本用不着去偷,因为偶尔我会幸运地发现某个叫做史密斯的中士(Sergeant Smith)不慎遗失的背包,而且可以肯定他早已不在附近了。此时,我想到在军队里流行的一句话:“别人遗失的背包,是上天送给的礼物,你应该坦然接受。”而且我还知道,陆海军用品商店里的老板——那位前海军陆战队队员会以300美元的高价买下这位中士的失物。

所以此时此刻在地下室里的,也许根本就不是我自己的背包,因为在退役后的八年半的时间里,我搬过六七次家。或许我已经将它卖了,去抵偿一大笔酒账,或是送给了慈善机构,或是已经扔掉了——再不就是和其他扛枪的锅盖头一样,把它烧了。

我摊开一张科威特南部的地图。作战时散落在里面的沙粒从地图的折缝中掉了下来,并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遥远的地方。

作为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侦察/狙击排的一等兵,我在海湾战争中的所见所闻远比普通士兵多得多。漫天的风沙、一望无际的大地、错误的联络信号、恶劣的通信条件和一团乱麻似的兵力调动,以及士兵心中的愚蠢、恐惧和无知、英雄情结和骄傲自负纠缠在一起,至今,我的记忆依旧是模糊的。一切就像天边浮现的海市蜃楼。

因此,以下所说的不管是对是错,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大部分数据我已经记不清楚了,需要查证。我还记得所有用过的武器,却忘掉了它们具体的杀伤力,所以也必须查找资料。至于到过的地方,我得到地图上去寻找它们的名字。有关部队部署的情况和战斗的命令,我必须参考已公开的图表资料。为此,我在美国联邦出借图书馆(Federal Depository Librar-y)将当时的国会报告和总统咨文仔细地搜了个遍。我还记得我们侦察/狙击排大部分战友的名字和他们的相貌,甚至还记得他们的妻子或女友的姓名和面孔。我想我知道她们中谁背叛了自己的爱人,谁又忠贞不渝;我也记得她们中谁曾寄过信来,谁又从没寄过,让她们战场上的爱人在精神上几乎处在崩溃边缘,以为她们早已耐不住寂寞而变了心。我记得曾经说过的谎言和提出过的一大堆疑问;记得曾经有过的梦想和天真幼稚的希望;记得向别人苦苦地哀求,和那些让人吓得尿裤子的恐怖时刻。

我只能记起部分往事,在过去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就算不能完全记起,也不该是我的过错。

我记得自己曾经孤独无助、无精打采、意志崩溃;记得数周疲劳战斗后短暂的快乐时光;记得难以忍受的肉体伤痛;记得持续不断的耳鸣、失眠、醉酒与绝望;记得一阵阵的狂怒与失望以及内心的挣扎;记得我欺骗过的我所爱过的人们,也记得欺骗过我的被我所爱的人们;记得一次次爱情的结束和一次次爱情的开始;记得有人告诉我必须要记住这一切,并且在多年以后还要慢慢地将它们遗忘。

P1-4

序言

           我眼中的“锅盖头”

             唐师曾

独一无二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国人受“唯物主义”教育,“重物轻人”。改革开放后使用Nokia手机,才知洋人“以人为本”。

说到海湾战争,国人动辄强调美军装备优良,绝口不提施瓦茨科普夫和他老爹都是西点军校高才生。说到美国,国人张口就骂美帝欺压世界,不知道美帝帮中东打赢两次世界大战:老施瓦茨科普夫是伊朗国王请来的宪兵顾问,小施瓦茨科普夫在中东长大,会波斯语、阿拉伯语……与许多阿拉伯王爷是“发小儿”。

说到美军,肆意把道听途说的解秘资料“拷贝”、“克隆”、“拼凑”,卖弄世人皆知的陈年旧账,把海军陆战队简化成“海豹”特种兵、“绿色贝雷帽”、“瓜达尔卡纳尔”号、AV一8B海鹞、M16一A狙击步枪……就是不知道它是“美军中唯一一支无须国会批准,总统便可动用的部队”,享有《宪法》赋予总统的特权。老鸭自忖,该特权高于军权,也独立于军权,符合三权分立的最高利益。

1775年11月10日,美国国会立法“海军陆战队是一个独立军种”,正式创建海军陆战队(US Marine Corps),简称USMC,意为“通过海运投放的部队”。从此,海军陆战队几乎参加了地球上所有的重要战事……因高度轻型化、合成化而成为美国全球干涉的主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麦克阿瑟在瓜达尔卡纳尔、塔拉瓦岛、硫磺岛、冲绳岛、塞班岛跳岛作战,海军陆战队规模扩大到50万人。战后,海军陆战队1师最先投入朝鲜战争,重挫杨根思的志愿军。

1958年8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登陆,直接促使毛泽东“八二三炮战”支援亚非拉,当场炸死金门守军副司令吉星文将军(吉鸿昌的族侄、29军上校团长、七七事变抗击日寇的英雄)。据说,炸死吉星文的炮弹产自苏联乌拉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卫国战争)即将报废的加农榴弹炮。

今天美军由陆(Army)、海(Navy)、空(Air Force)、海军陆战队(Marines)四大军种构成,海军陆战队在军费开支中有优先权,能购买比其他军种更先进的武器装备。海军陆战队司令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有机会担任参联会主席。由于它是“美军中唯一一支无须国会批准,总统便可动用的部队”,所以,越战、贝鲁特维和、格林纳达、巴拿马、海湾战争、索马里……都是海军陆战队一马当先。

英雄本色“锅盖头”

“锅盖头”(jarhead)是美国海军陆战队铁纪和荣誉的标志,熟练的理发师只需1分56秒,就能把一个长发忘忧的“愤青”修理成怒发冲冠的“锅盖”。

那些变成“锅盖头”的志愿者当即被直接赶入海军陆战队的两个训练基地:一个位于加州的圣迭戈(San Dieg),另一个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巴利斯岛(Parris)。在那里,他们须经历著名的11周的“新兵训练”,九死一生。

三个月后,“愤青”在滚滚红尘中的浪漫情怀一扫而光,青皮“锅盖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冬储的脂肪赘肉炼成荒野才有的条形肌肉。没人知道“锅盖头”经历了什么样的炼狱……所有“锅盖头”都“十分感激这次经验,但是他们决不想再来第二次。”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口号是“Semper Fi”,这是因为现代意义“锅盖头”起源于西班牙。英文翻译为“AlWays Faithful”,意思是“永远忠诚”。它既显示了“锅盖头”袍泽间的手足之情,也表现了“锅盖头”们精忠报国的必死决心。

原始的“锅盖头”最早出现在古罗马屋大维海战时期,甚至可上溯到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的“接舷战”,就是古代海军的短兵相接。

原始海军不具备近代海军的炮战热兵器,全凭古罗马海军的“乌鸦嘴战术”,迎头相撞,斧剁刀砍。他们冒死靠上敌船,用铁钩子把敌船紧紧钩牢,双手攀援战舰的干舷、棕缆,一路砍将上去。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最勇敢的古代“锅盖头”就是敢死队。他们把一块长木板平行竖在桅杆旁边,绑在桅杆上,冲向敌舰。靠近敌舰时,把绑在桅杆上的棕绳砍断,长木板借惯性放倒过去,搭到敌船的干舷上。“锅盖头”手执利刃,脚踏狭窄的木板,快步如飞,跃向敌人。脚下是波涛翻滚的深海,眼前是刀剑的丛林。

葬身大海的囫囵尸首不算,一马当先的“锅盖头”肯定被守军剁成肉酱,尾随其后的第二、三、四人也被砍得身首异处,七零八落。只有第五、六人侥幸冲上敌船,以杀人魔王的残破形象成为战斗英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身临其境,才能理解海军早期“接舷战”时代,“锅盖头”英雄们为什么都像海盗船长,个个残身破体,木头大腿,铁钩子手、缺鼻、少耳、独眼龙……

纳尔逊上将(NalSOn)一只胳膊、一条腿、一只眼睛……《大英百科全书》称他“奠定英国百年海上霸权”。即使纳尔逊爵士如此残破的身躯也不得善终,他在打败拿破仑联合舰队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阵亡。

最勇敢的英雄往往是刀砍斧剁的野兽,其勇敢来自本能的兽性。“锅盖头”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的同时,往往也捎带《苦菜花》里“八路军马排长”的英雄本色,“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必风流”。贪杯、好色、勇敢……都来自野兽的本能。

疯狂自由 惹是生非

1946年12月24日平安夜,北京大学先修班女生沈崇离开八面槽表姐家,到平安影院去看电影。途经王府井东长安街时,被美国海军陆战队伍长(上士)威廉斯·皮尔逊和下士普利查德拦住,架到东单广场强奸。工人孟昭杰见状报警,国民政府北平警察局内七分局迅速出警,将皮尔逊和沈崇带回警局询问。北平民营的亚光通讯社立即发稿。

多年过去,“锅盖头”依然是美军最容易勃起的部队。东方网6月19日消息:(2003年)5月25日凌晨,美国海军陆战队上等兵何塞·托雷斯在位于日本冲绳金武町的美军基地附近打伤并强奸了当地一名19岁的女子。

共同社消息:2002年12月7日,冲绳首府那霸,一妇女在车上遭人强奸,涉嫌的美国海军少校麦克尔·布朗否认自己有任何犯罪行为。美军事法庭曾于2000年8月判决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一等兵在日本南部冲绳岛强奸一名日本妇女罪名成立,处以四年监禁。

法新社消息:菲律宾一名22岁女子指控六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在一辆面包车里对其强奸。该女子当时在苏比克湾度假,在酒吧被灌醉带到车上。但海军陆战队队员否认强奸,他们称与该女子“你情我愿”。美国驻马尼拉大使馆拒绝将六名肇事的海军陆战队队员移交菲律宾方面处理。

美联社消息:两名女子指控海军军官学校(安纳波利斯)橄榄球运动员莫里森强奸,其中一位是海军陆战队的女军官。这是今年第二起对海军军官学校橄榄球运动员的指控。今年7月,前海军军官学校橄榄球队四分卫小欧文斯被控犯有强奸罪。

BBC中文网:驻伊拉克美军特种兵詹姆斯·巴克(2006年11月)15日在军事法庭承认,驻伊拉克期间,他和其他几名士兵轮奸了一名14岁的伊拉克少女,并杀死其全家,焚尸灭迹。

海湾战场的“锅盖头”既管不住自己“小弟弟”,也管不住自己疯狂自由的大脑。海军陆战队一等兵特德·博顿瑞尔克斯,在一张硬纸板上写下“欢迎海军陆战队”,并把它交给伊拉克小孩,两人微笑着合影。一年多后,这张照片在互联网广泛流传,只是原先“欢迎海军陆战队”变成“一等兵博顿瑞尔克斯杀死我爸爸,然后又强奸我姐姐”。 

2004年年底,25岁的博顿瑞尔克斯结束了在伊拉克的两年服役回到家乡,在路易斯安那州霍玛市征兵办公室工作。几个月后,突然遭到五角大楼调查,他很可能因此被送上军事法庭。

不畏战争热爱生命

“锅盖头”、船形帽(Garrison Cap)、牛仔帽(Drill In-structor,s“Stetson”Campaign Hat)、牛津皮鞋(OxfordShOeS)、骁勇善战、惹是生非……仅仅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表面特征。

国人眼中的海湾战争,只是CNN反复播放的、美军飞机瞄准目标将其摧毁的录像片断。同一场海湾战争,给参战者留下的记忆却截然不同:荒芜的沙漠、蒸腾的热气、冰冷的枪支、痛苦无奈的“锅盖头”……都反映出那场战争的无奈和无益。

2003年3月《锅盖头》出版,迅速占据美国各大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前列,二十多天连续加印七次,被《纽约时报》称为“迄今为止,对上一次海湾战争最震撼人心的真实记述”。它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把海湾战争从天上拉回地面,首次展现了这场战争中的血肉人性。

1990年,“锅盖头”被派到沙特阿拉伯参加海湾战争时,安东尼·斯沃夫尔德也是其中的一员。他的祖父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父亲经历了越战,叔叔曾在海军陆战队服役。前辈的戎马生涯、暴力、性等男子气概,吸引斯沃夫尔德14岁就萌生了参加海军陆战队的想法,坚信“男人生来要打仗,男人和战争密不可分”。

可是战争的残酷超出人的想象,在伊拉克沙漠中最初六个月的“为国服务”的同时,他的女朋友就被大后方酒店的一个Boy拐走。战事一开,他被伊拉克人击中,又被友军误射……到处是被烧成灰烬的肢体……他开始反思,作为一名美国人、一个男人、一个士兵,到底意味着什么?海明威说:“世界毁灭了每个人,就在那些被毁灭的地方,却出现了很多强者。”《锅盖头》告诉我们:男孩儿为什么要参加战争,再由军人回归成挂满勋章的退伍军人。

如果说参、众两院是民主国家动武的“理智大脑”,那“美军中唯一一支无须国会批准,总统便可动用的部队”,则往往出于总统冲动的人格本能。该冲动可能更接近人的自然性,“食色性也”,每发必中。有人把“入侵格林纳达”称做“黎明前的插入”,还有人称海军陆战队是美国总统的莱温斯基。

《动物庄园》、《1984》的作者,著名战地记者乔治·奥维尔,伊顿公学出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和罗伯特·卡帕同居一室。他一直以政治家的眼光、记者的身份描述世界。老鸭身为新华社记者,历来亲临其境,从第一手交流中观察细节,揣摩领悟,探求表象下的政治、文化原因。这也是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训练学生的主旨,为此我决定给《锅盖头》写序。

法国作家朱里安·班达说:“世上确有和平存在,但这种和平不是畏惧战争,而是热爱生命。不是限制行动,而是思想成熟。在此意义上,为了和平,最渺小的作家可以挺身而出,而最强大的法庭却无能为力。”

后记

本书描述了一群士兵面对生活、战争以及在海军陆战队里服役时遇到困境而产生的不同反应。我感激那些与我一同分享他们生活点滴的人。在书中,我使用了化名,并改变了一些个人的具体生活经历。

谨向以下人士致以最诚挚的谢意:首先感谢本书的编辑柯林·哈里森(Colin Harrison),他任劳任怨地与我一起一页页地核查此书。而我被告知曼哈顿所有的编辑都不会采用如此认真的工作方式,他向我证明了这样的编辑已经绝迹的说法是错误的;感谢斯克莱布诺(Scribner)出版社其他的一些工作人员——南·格雷厄姆(Nan Graham)、萨拉·奈特(Sarah Knight)、劳拉·怀斯(Laura wise)、斯蒂夫·波特(Steve Boldt)与维罗尼卡·乔丹(Veronica Jordan);感谢我的经纪人、国际创作管理公司(ICM)的斯隆·哈里斯(SloanHarris);还要感谢国际创作管理公司的凯瑟琳·克鲁维里尔斯(Kathel’ine Cluverius)。与此同时,还要感谢我在艾奥瓦大学作家工作坊(University of IoWa writers’Workshop)的老师们。  感谢哈罗德·施奈德(Harold Schneider)、杰克·希克斯(Jack Hicks)、凯瑟琳·瓦兹(Katherine Vaz)、约翰·卡拉汉(John Callahan)、威廉·万恩(william wann)、克利夫顿·霍尔(Clifton Hall)、道格拉斯·阿希姆一比斯布维(DouglasAhim—Bisibwe)、福伊·奥布莱恩(Foy O’Brien)、田村幸子(Saclliko Tamura)、莱斯·弗里曼(Les Freernan)以及苏珊·弗里曼(Susan Freeman)。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姐姐与妹妹。感谢萨拉·伊丽莎白·弗里曼(Sarah Elisa-beth Freeman)。

感谢雅多与巨火山口公司(Corporation of Yaddo andCaldei’a)为我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创作空间。

我希望能向著名作家詹姆斯·米切纳(James Michener)以及哥白尼协会就他们对此书给予的慷慨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找到确切的海湾战争全战区年表、各个行动命令、美国军队与伊拉克军队所用武器术语,并为了对战时美国国内民众与媒体对战争的支持与反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我特地查询了以下书籍:《战斗命令:沙漠风暴行动联军地面部队》(0rder of Battle:Allied Ground Force5 of Operation Des-ert Storm)、《反对一切敌人一一海湾战争综合征:痛苦的美国退伍军人与美国政府的斗争》(Against All Enemies:Gulf War Syndrome:The War Between America’s Ailing Veter-ans and Their Government)、《海湾战争:完整的历史》(GuIf War:The Complete History)、《进军战争》(The March to War)、《海湾战争解读》(The Gulf War Read-er)。“沙子”一词释义来源于《韦氏第三版国际英语辞典》(Webster’s Third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卷首铭文摘自《艾兹拉·庞德长诗集》(The Cantos of Ezra Pound)。

书评(媒体评论)

“《锅盖头》是一种经典……斯沃夫尔德以幽默的手法表现出自己胸中的愤怒,展示了其精湛的写作技艺。他所描写的思想与感觉仿佛跃然纸上,有时又如诗歌一般涌出。他同时抓住了战前漫长的军事部署中士兵的欢喜雀跃、抑郁、相互嘲讽与寂寞的人生百态,并有力地记录了自己的战争经历……《锅盖头》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揭开了鲜为人知的无数年轻人都会走过的狂野的成长历程。”

——《纽约时报书评》

“诙谐、污秽深埋于沙中……当年轻的士兵正准备奔赴伊拉克沙漠时,此书为他们以及普通的读者坚定地描绘出现代战争给人带来的孤寂与残忍的后果,对现代战争政治作出了详尽的分析,给出了发自内心的回应。”

——《出版商周刊》

“他的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战争的回忆录,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美联社

“《锅盖头》是一部杰出的著作……全书充满了毁灭性的恐怖诱惑……安东尼·斯沃夫尔德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壮丽的艺术画卷。”

——《今日新闻报》

“如果你想全方位地感知目前在伊拉克军事集结区所发生的一切,想要剥去官方伪善的面孔与漫天的谎言,看到事实的真相,请看《锅盖头》吧。”

——《新闻周刊》

“这是一本可以拿在手里边抽烟边尖叫的书。斯沃夫尔德用狙击手冷酷无情的目光找到了无政府主义与一种语言之间的联系。这种语言产生于美国本土,是支离破碎的,是种蹩脚的、感情丰富的、大胆的语言。在这部卓越的回忆录中,他一次又一次击中了混乱困境的中心。《锅盖头》激进、诚实并且令人不寒而栗地传递出战争与战士之间令人不悦的真实一面。”

——乔伊·威廉斯(Joy williams)

“必须要看这本书……(它)拥有小说的爆发力。要时常想到它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令人恐惧的。”

——《政治家杂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锅盖头(一位美国狙击手的海湾战争纪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安东尼·斯沃夫尔德
译者 路大永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77291
开本 16开
页数 3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3
15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8: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