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网上的N种情事(60位网上恋人的情爱写真)
内容
编辑推荐

网络情缘,真的如想象中般美好么?与浪漫和新奇同时存在的,还有那背后难以启齿的一面。

聊主“牛忙”在网上结识“飘逝的云”,二人从虚拟的网络走到现实的生活,他们通过网聊相爱,虽然理智地收场,却温暖着彼此。

聊主“紫萝”因欲望所致而上网寻求刺激,网络甚至使“紫萝”产生了畸形的性心理,一次在网上“视频激情”时,被儿子和保姆碰见,这让“紫萝”无地自容,陷入尴尬境地。

聊主“作家在线”与网络动漫高手任飞相隔万里,网络让他们结下一段奇缘,他们不是姐弟,不是夫妻,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却超越亲情,被称为网络“第四情缘”……

内容推荐

本书记载了因为网上聊天而发生的若干情事。作者通过网聊这一隐蔽而又活跃的交友方式,真实地折射了因网聊而引发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对现代人情感生活的影响。

目录

第一章 爱在网上/1

第二章 欲望在线(上)/31

第三章 网上情爱也销魂/46

第四章 我的网聊故事(一)/74

第五章 网恋之歌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90

第六章 网上青春期/105

第七章 网聊女人故事多/122

第八章 开心ED/147

第九章 骗你没商量/176

第十章 我的网聊故事(二)/189

第十一章 我的网聊故事(三)/212

第十二章 我的网聊故事(四)/234

第十三章 都是网聊惹的祸/254

第十四章 不是网恋也关情/265

第十五章 欲望在线(下)/279

第十六章 网聊——谁来为你“埋单”/291

试读章节

   一、这一切。就像我身上的一块胎记,不管它长在什么部位,都会成为我的永远

时间是2002年10月18日,星期五。这是一个我感觉要发生什么事的周末,我的预感有时候很准。并非只有女人才第六感发达,男人也会有。比如我,现在。

下班前,女儿打来电话,问我今天晚上是不是还要值班。我反问:你希望呢?女儿笑嘻嘻:我希望你一直值班到圣诞节。你个小没良心的!我笑骂一句,心里却是一下子感到很轻松,不用回家了,也就不会听老婆的絮叨了。她的絮絮叨叨已经迫使我把烟戒掉,最近又开始注意我上网了。同样的问题她已经问了上百次:你以前不就是玩游戏嘛,怎么又学会上网了?人说网上没好人,你就聊吧!

工作需要,我每周要值一天班。九月初的一天,轮到我值班,下班前同事小陈随口问我:你值班都干什么啊?我说没事可干,也就是看看电视打打电话玩玩电脑游戏,困了就会周公。我们值班不是瞪眼班,是值个喘气儿班,只要有人就行,没什么事就可以睡觉。小陈好像很同情我的没事可干,说你还不如学学上网呢。惭愧,当时的我对上网的事一无所知,竟然傻乎乎地问他上网有什么好。小陈说你可以看新闻、玩网上游戏,还可以聊天。见我仍然懵怔,他又进一步诱导:你没事打电话不也是跟朋友聊天吗?那是跟熟人聊,到了网上,你可以跟随便任何一个人聊,而且,是女人。他的脸上出现男人之间谈论女人时那种诡秘的笑。我压抑住心中的涟漪,没让它荡漾到脸上来,接着装傻:怎么聊啊?天地良心,至今我还应该感谢或者痛恨小陈,感谢或者痛恨他那天的耐心,使我学会了上网。感谢他,是因为他教会我上网,网络给了我一个全新的世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生活;痛恨他,也是因为他教会我上网,网络给我留下了那么多的爱恨情仇。

小陈没有因为我的愚钝而放弃,当即就坐下来一步一步地教会了我怎么进入聊天室,怎么起网名,还示范性地随便找了一个女人聊了几句。我虽愚钝,没多一会儿也学得差不多了。从此,网络在我眼前撩开神秘的面纱,向我展开了一个新奇而又神妙的世界。

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你若是看见一个陌生女人就上前打招呼,人家多半不会给你好脸色;可是在网上你可以随便跟任何一个人(当然我说的是女人)打招呼。对方就是不理你,也决不至于不给你好脸色——当然了,也看不到。网上有网上的规则,一切都可以反过来。红灯行、绿灯停,轧黄线、走逆行,随便。哈哈,洒遍人间都是情,你就铆足了劲儿播撒爱情的种子吧,用不了一年,你就有忙不过来的感觉啦!

回想起来,就是这一点完全有别于现实生活的自由感和新奇感,使我上了瘾。到国庆节前夕,小陈知道我已经可以很娴熟地聊天了,又为我打开了一个新天地——QQ。他帮我下载QQ、申请号码、指导我设计密码,甚至恶作剧般地给我起了个网名:流氓。他怪声大笑着说,男的不坏女的不爱,谁说美女爱英雄?其实美女最爱流氓。大街上流氓不招人待见;网上你叫流氓,肯定有好多女人扑上来找你,请教你怎么耍流氓。

我还是没敢叫流氓,小陈走了我就改成牛忙了。不是牛虻,就是这俩字:牛忙。

牛忙在网上忙了半个月,照小陈的指教,先到新浪海聊,聊得不错就给领到QQ里来,在新浪里我叫的名字不少,就是没叫过牛忙。一到QQ里,人家看我的名字就问是不是牛虻写错了,我就打岔,说我没上过学更没看过牛虻,就是常听人家说起牛虻,以为就这俩字儿呢。还真有实诚人上当的,当时就给我纠正,还问我:是不是也像牛虻那么帅、那么忧郁啊?我一律回答:鄙人严重影响市容,跟那个帅字一点不沾边。逗贫呗,不说北京人贫吗,那就贫给她们看。  其实多数都是泛泛之交泛泛而谈,在哪儿多大职业喜欢什么等等等等,最多贫几句,开一点半荤不素含山隐水的玩笑。古人真是厉害,那么早就知道聊以消遣,聊解寂寞,虽然此聊非彼聊,可是怎么就这么巧,都是这个“聊”呢?

故事就这么来了,它果然就发生了。

打开电脑,我照例先到新浪聊天室漫游,找那网名清新雅致的,打招呼,基本没人理我。正是晚饭后睡觉前的时光,网上的女人们都忙啊。闲极无聊,我统计了一下,这个“激情四十(1)”在线283人,明显是男人(主要看名字)的就有160多位,差不多二比一,比例失调,狼多肉少啊!连续找了四五个网名清丽的,一个个“你好”发过去,除了有一位回复一句“你也好对不起在忙”之外,其余的都是泥牛人海无消息。百无聊赖,正要换一间聊天室看看,忽然一行红色宋体字蹦上来:对不起,我洗碗去了,你还在吗?网名“飘逝的云”,是我先前打过招呼的一位。

哈哈辛苦辛苦怎么还洗碗啊,应该叫他干啊。我迅即回复,欣喜之情跃然屏上,毕竟等了半天了啊!

飘逝的云:他不在家,只有我和儿子。对方的回答真老实。

能说你的职业吗?

飘逝的云:我是教师,你呢?

小报编辑,嘿嘿。你是哪里的?

飘逝的云:文人啊。周总理的家乡,你呢?

混饭吃的,什么文人。我北京。

飘逝的云:首都啊。

首堵,总是堵车啊。呵呵,这么说你是绍兴?

飘逝的云:啊?不会吧你,大编辑都不知道周总理的家乡是哪里?

我有点犯懵,怎么回事?周恩来的家乡不是绍兴?我平生最怕别人以为我欺骗,现在飘逝的云因为我说周恩来的家乡是绍兴而开始怀疑我说的职业是骗她,我有点沉不住气了。我说我一直记得周的家乡是绍兴,她坚持不是绍兴而是江苏淮安,并说她自己就是淮安人,从小就知道周总理是淮安人。若在今天,这个问题当场就可以解决,百度上一查,是非立判。可是,当时有没有百度我说不好,关键是我和她都不懂这个,不会运用这个方便的网络工具,只是在那儿打嘴架。中间她曾经建议:我们不要争了好吗,明天去查一查就知道了呀。我说不行,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总理家乡何处的问题,我在意的是你说做编辑的都不知道总理家乡,你好像怀疑我的职业是假的了。她马上反击:要是这么说,你认为总理家乡是绍兴,是不是也在怀疑我说我家住淮安也是骗你啊?争论升级,焦点由一位伟人家乡何处发展到究竟谁在撒谎。最后她说,我们不聊这个好吗,我困啦,我看你是个认真的人,你有QQ吗?

我把号码打上去。她说声谢谢,道别,走了。

作为网上聊天者来说,这样的偶遇和争论实在是太普通了,但是我和飘逝的云这半小时的争论,却刀凿斧刻在我的心里。不是当时的这场争论有多么重要,而是此后发生的一切,注定会成为我生命中的永远。就像我身上的一块胎记,不管它长在什么部位,都无法把它抹掉,注定会成为我生命中的永远。

这些,当时的我也根本没有意识到,甚至一个小时后,我已经记不起她的网名了。

P2-4

序言

         虚拟世界的真实场景(代序)

大约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某杂志以“生活”为题搞了个征文比赛。征文结束,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一首短诗,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短的诗,因为它只有一个字:网。

用一个“网”字来诠释和概括生活,表明了作者独到的视角——生活就是一张无形的网,所有人的生死歌哭、悲欢离合,都在这个网中。而当时,网络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彼网非此网,两者在形式上和本质上根本没有任何联系。可是今天的网络之网却正像20多年前的那首诗所概括的那样,已经成为某种特殊视角下的生活的全部。网络新闻、网络通信、网络广告……还有本书将要论及的网上聊天——网上发生的故事。

中国人同化并发展外来文化的本领是代有传人的,所谓同化就是把外来文化吸收过来为我所用,变成本土文化的一部分;而“发展”就是一种令人哭笑不得的恭维了,因为这种发展常常是某种意义上的曲解和异化,即如卡拉OK、台球等,到了中国人这里,都有变造、俗化的倾向,网聊也概莫能外。我们说,网上聊天肯定不是中国人的发明,但中国人有本事把它发展到极致却是可以肯定的。自从电脑走进千家万户,网络变成现代人生活和工作当中须臾不可或离的一种工具之后,人们忽然发现,网上聊天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交流方式。在这里,素不相识的人可以谈天说地胡诌八扯,也可以倾诉衷肠男欢女爱……网络的功能当然决不仅止于聊天,但是在很多人眼里,网上聊天才是上网的真正目的。以新浪聊天室为例,无论你什么时候打开它的界面,它所显示的在线人数总不少于十万人。更著名的是腾讯QQ,平时在线人数就是近百万,每到节假日,更是突破百万甚至更多。它成了人们宣泄情感、排解郁闷、寻求寄托甚至释放某种被压抑的欲望的理想场所。正常的人性在这里随意变形,腼腆的变成豪放、羞涩的忽然大方了。五尺须眉,可以伪称二八娇女;徐娘半老,大可自称情窦未开的小女孩。网名更是乱七八糟,有文雅的,如云淡天高、钟子期、露花倒影、在水一方等等;有直白的,如京女32、有房有车男;有心怀叵测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如善解人“衣”、举“势”无双、 “语过添情”;还有淫秽的,直接就叫寻一夜情、出台女、一夜五次男。还有公然在网上大做淫秽广告的,网上招妓、寻鸭,省却了谈情说爱的繁文缛节,直接讲价钱谈交易,把现代化的网络变成少数不洁男女媾和偷欢的“皮条客”。

浏览一下各种名目的聊天室, “少男少女”、 “网上找情人”、 “婚外恋”……单从名称上看,就足以使人想入非非。多少人沉迷于此不能自拔,只为了那虚无缥缈又似乎触手可及的心灵抚慰与情感宣泄。

真实的生活有时候充满了虚伪,虚拟的网络也能传递真实的感情。到底是生活真实还是网更真实,有时候真让人感到迷茫。因为职业的关系,笔者在网上也算浸染熏陶了三年多,之所以要写这本书,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看到、听到、体验到了网络的虚无而又实在的魅力,感觉它有时候真的比现实生活单纯多了。三年来的经历,有许多话想说,有许多故事要讲。不过我要说明的是,我搜罗的故事大都是身边朋友的,少数是辗转听说的。为了保护每个故事当事人的隐私权,我只好挺身而出,把一切朋友们不愿披露、害怕对号入座的事扛起来。也算是一肩担闲事,双手著文章。因此,有时候是为了朋友的隐私,有时候是为了叙述方便,会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别人的故事。但是“闲事”担得多了,又怕自己也受不了——这毕竟标注着“纪实”二字,若是至爱亲朋同人文友们以为“我”就是我,也不是很好玩的事。所以着意说明一下:本书以第一人称所写的人和事,与笔者本人无涉。此外,既谓纪实,本当完全写实,但是因为这类故事大都涉及个人隐私,一旦实写,难免有人被对上号,所以我在写作过程中使用了“乾坤大挪移”,所谓张三的胳膊李四的腿,山西的鼻子山东的嘴,年龄可以虚设,性别可以颠倒,但事情却是真的。  为这个纪实文学,要使用这么多的非纪实手段,做这种不伦不类的说明,感觉真是很累。想一想,还不都是这个网络闹的。网啊网,真是个有形又无形,无情亦有情的尤物。你说它无形,打开电脑它就在你眼前,无数红男绿女,几多情仇恩怨;你说它有形,屏幕一黑,所有喜怒哀乐生死歌哭都化作过眼云烟。

网事缥缈如烟,浩浩无涯,撷取浪花数朵,奉于读者诸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网上的N种情事(60位网上恋人的情爱写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金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438679
开本 16开
页数 2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6: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