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射天狼
内容
编辑推荐

该小说讲述了发生在一群热爱生命的可爱的年轻人身上的故事。由和韩寒等人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80后男作家陈伟军所作,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鼎力推荐。全球华文地区同步上市,万余家文学杂志和网络同步连载,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本书塑造了一群热爱生命的可爱的年轻人,他们有些懦弱却满怀梦想,为了现实生活而只能堕入污淖。同时又希冀着爱人的解救;他们有些多情却寂寞伤怀,终于走出醉酒的迷失却已是紫薇花落,葬身香坟;有些任性却痛苦不堪。那个古怪的梦和那匹哀怨的狼在脑海里跳跃不息。

然而他们只是这个世界失败的想象,在命运之下毫无招架之力一那些曾经的梦想,往昔的真情,旧日的誓言,都被抛作他人三两声幸灾乐祸的笑。人啊,人!你不曾知道这世间一切坚固的永恒,也只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些可想可回忆的东西……

目录

阅历是金——序陈伟军长篇小说《射天狼》

第一章 蚀:错愕

第二章 拾:迷失的疯狂

第三章 失:爱的表情

第四章 释:碎月湖

第五章 驶:车轮子上的邂逅

第六章 始:这些生活,那些日子

第七章 矢:那匹狼和那个女孩

第八章 适:我不是男人

第九章 湿:没人懂你的泪

第十章 饰:青衣

第十一章 拭:是什么朦胧了你的眼

第十二章 舐:碎了,融化了

第十三章 誓:被动的温情

第十四章 石:是你的泪还是我的血

第十五章 时:春天撞进了冬天的怀抱

第十六章 视:歪斜的事

第十七章 恃:渎职的南回归线

第十八章 噬:狼再现

第十九章 逝:纷乱的泪,疯狂的世界

拾玖碎月也许是随笔,也许是后记

试读章节

我坐在长途汽车上发呆,漫无边际地想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无聊地想捕捉点可想可回忆的东西。然而,我不能解释自己发呆出神的原因,甚至觉得自己有点神经质,只感到心灵深处有几根细微的神经在时不时地颤动,仿佛有一股奇异无形的力量在故意捉弄我似的。

天有点闷热,让我感到窒息。我的右眼皮莫名地跳得厉害。

正像安史乱说的那样,这个世界真他妈的疯了。

安史乱说这话的时候,把他那张坐了好几年的课桌从五楼摔了下去,差点砸到全校最做作的女生。那女同学夸张地大叫着,而且哭了。安史乱被政教处主任叫了去大声训斥了一顿,我居然傻傻地在旁边陪了他三个小时!而安史乱出来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他脸上带着一种不露声色的满足。这也是他的个性吗?我在心底暗暗地笑了。他就唯恐天下不乱,乱了才有趣。他还发过誓,立志在高中三年里策划发动“安史之乱”,而现在,高考也像一阵风似地过去了,他的伟大抱负还未能实现,于是他便对这个校园忿忿然,看见什么事物都不顺眼,就像当初被韩菲拒绝的时候那样不顺心。

其实,到现在我还疑惑,他父母给他取名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也认为只有乱了才好吗?想到这儿的时候,我再一次暗暗地笑了,笑得有些没有理由。

“如果杀人不犯法的话,我真想一天杀一个!杀手一直是我理想中的职业!”安史乱咬牙切齿地说。

我大笑,笑得喘不过气来。一个怪人,我在心底如此评价他。

这个世界真是疯了,我想。

越晓过光明正大地在校园主干道上抓着昶诚的衣襟,拳打脚踢,把昶诚打得鼻青脸肿,直到韩菲惊慌失措地大声尖叫为止。而换来了越晓过一种劣性本能的满足,一阵隐着邪念的笑。笑够了,他狠狠地捏住韩菲的下巴,眼睛恶狠狠地直盯住她,仿佛要把韩菲整个儿看透似的。接着,越晓过骤然松了手,韩菲没能站稳,“呀”地叫了一声摔在了地上,委屈地啜泣着。

我出校门的时候,听两个不认识的女生说,这简直是毕业之前最精彩的一场戏了,以这么精彩的情节结束,这个高中生活肯定是值得怀念的!我诧异地望着她们,脑袋里装满了一大堆符号。

安史乱对我说:“昶诚本来就该打,长了张丑脸,单凭那几首谁都看不懂的情诗就把韩菲给勾走了。昶诚真是个傻瓜,他明知韩菲是越晓过的女朋友,而越晓过本来就是一个不好惹的家伙!”

安史乱说这些话的时候,意外地没有笑。我在想,要是当初韩菲没有拒绝安史乱,那么挨打的将会是安史乱了吧?

我甚至开始怀疑,这世界是不是原本就是疯了的?

安史乱最后告诉我说,沈落薇被强奸了!而且昨天的晚报用整个版面报道了此事!我的心被震动了一下,脑袋哄地炸开了,直觉得浑身发热。如火焚一般难受。安史乱这句简简单单的话,就像一句魔鬼的咒语一样怪异,我好像一点儿也搞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它们只是一些不规则的奇形怪状的声音,从四面八方向我聚拢来,一下一下紧凑而有力地捶打在我的心上,发出了许多空洞的毫无意义的回响。我被震慑在这种回响里。可是我听得明明白白!我皱了皱眉,没有说任何话。

我是在三年前认识沈落薇的。我一直都认为我和她的相识有些俗气,就像琼瑶小说中的情节一样,连安史乱也是这么说的。那一年冬天,学校补课,放假回家的时候已经快到春节了,纷纷扬扬地下过了好几场大雪。冬天的夜总是来得那么快,那么安静,让人不知不觉。吃罢晚饭,我坐在窗前百无聊赖地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偶然地一抬眼睛,我望见了窗前的那个美丽的女孩,她简直是冬天的女儿!我看不清她的表情,只看见她安静地站着,站在我家前面的那片芦苇塘边。她并没有发现我,就这样安静地站着。天,飘起了雪;她,离开了。第二天她没有出现,第三天也没有。可是意外地,我在大年三十那晚又见到了她。我解释不清楚当时是一股怎样的力量使我走下楼去,慢慢地靠近芦苇塘。她对我的出现很惊讶,但她并不排斥我的出现。

她说她叫沈落薇,被风吹落的紫薇花。听她如此解释自己的名字,我感到可笑,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笑出来。那一晚,她告诉我说,她从小就害怕寂寞和孤独,喜欢人多的地方,但是到了人多的地方,却又有种莫名其妙的想逃避的感觉。我问她为什么。她没有回答。她还说,她一向不怎么喜欢晴天,嫌阳光太刺眼,总觉得好像明媚得要划伤自己,所以总把小屋的窗帘拉紧,即使是白天。因此她更喜欢在夜晚出来,她喜欢夜。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她谈得很多,我总在想方设法地寻找一系列适合我和她谈的话题,而她好几次都是不说话,或者笑笑,或者耸耸肩,或者毫无表情。后来,她成了我们家的常客,我妈特别喜欢她,喜欢这么一个忧郁的女孩。她比我小三岁。

沈落薇和我一样,没有父亲。她父亲是在她十五岁那年去世的,是在林子里锯树时被大树砸死的。而我妈告诉我说,我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确实,我的脑海里很少有父亲完整的形象,只依稀地记得,我小时候从不喜欢让爸爸亲我的脸,因为生硬的胡子总会扎得我生疼。可是尽管每当爸爸亲我的时候我总会大哭,但爸爸还是时不时地想亲我,这是妈后来告诉我的。妈还说,在三个孩子里面,爸爸最喜欢我,姐姐若雯虽然长得标致可是不爱说话,弟弟若现打出生那一天起就调皮,整天大喊大叫,让人不得安宁,只有我最好,有时活泼可爱,有时安静沉默。妈给我们讲这些的时候,弟弟若现总是不服气。

其实,我比沈落薇幸福多了。因为她妈妈很少呆在家里,连晚上的时间都很少在。沈落薇的妈比她爸足足小了十岁,自从沈落薇的爸爸去世后,她妈就和镇上一家小工厂的老板好上了。沈落薇说,她很感谢她妈妈对她生命的赐予,可是她现在很讨厌她妈。

沈落薇和我一样痴迷于文学,只是她从不自己提笔写东西——除了日记。她说,她只想站在文学的边缘。我一直对她的这种想法表示奇怪。实际上,她身上不止这一点让我很奇怪,她有太多太多莫名其妙的想法,比如她一直渴望自己是嫦娥,但又怕太寂寞;比如她希望自己变成一只紫色的蝴蝶,在梁祝墓启开的一瞬间翩翩起舞;比如她梦想自己是来人间寻找真爱的织女;比如她总喜欢把玻璃上缓缓流下的雨滴比做情人的眼泪……每当她认真地告诉我这些的时候,我都会笑得厉害。我怀疑,是不是因为她没有上学,所以才无聊地为自己编织一些五彩但又不现实的梦?我有些同情这个整天做梦的女孩,但有时候又毫无理由地羡慕她!

“你真是个女诗人!想象力那么丰富!”有一次我带了笑意未尽的语气对她说。

“诗人?我可不是!但我虽不是诗人,却总愿保守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天疯狂地幻想。”她幽幽地回答,“但幻想的破灭就注定诗人总是可怜的。”

可是,那么一个诗一般的女孩居然被强奸了!我晃了晃头,脑袋里晕晕乎乎的。这个世界真疯了!可是到底是世界上的人疯了,还是这个世界本身疯了?我不能再想下去。是啊,为什么要想那么多呢?也许,世界是没有疯的,其他人也没有疯,只不过是我一个人疯了而已。我意外地感到有些疲倦了,脑子里木胀胀的像是塞满了东西。

我在镇口下了车,镇上已经没有去村里的汽车了,我不得不走十里路回去。此时,夜已经默默地展开了它那黑色的羽翼,遮住了西边天最后一缕落日的余晖。天边,挂起了一弯下弦月,疏疏落落的几颗星星,缀在广漠无边的苍穹里。我就在小路上踽踽独行,踏碎了一路的月光。虽然有月光,但路两边的树影精灵般还是让我感到陌生和害怕,甚至连夜色、夜空和夜月都是陌生的。其实,除了我们家和沈落薇外,我对村子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从来没惹过张三,也没恼过李四,可村子里的人总喜欢说三道四,仿佛我们家养了个魔法师,总会有看不见的魔力从我家抛出似的。村子里的人有事没事总爱往村口的小杂货店挤,男人们或像端痰盂似的捧个茶杯,或吆喝着玩几圈扑克;那女人们或嗑着瓜子,或唧唧喳喳传说着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我很奇怪,难道他们天生就那么清闲吗?中国的相对落后源于一些中国人的无聊,而这些中国人的无聊又源于中国人的密集。无事可做的人们只好以无聊打发着无聊的时光。所以,他们的话无聊,他们的人无聊,整个村子也无聊。我也常常想,为何他们那么喜欢道我们家的长短。大概是因为我们家穷的缘故吧!人哪,或许都如此,瞧不起穷的人,但又莫名其妙地嫉妒富的人,真是可笑。

P2-6

序言

阅历是金

——序陈伟军长篇小说《射天狼》

陈建功

我认识陈伟军的时间不长,迄今也只是见过几面。为他的新作写这篇序,是因为他的请求使我感动。我不明白自己是怎么了,最近接连遭遇感动——先是台湾的一位文场前辈请我为他在大陆出版的小说集作序,让我受宠若惊,感动了一场,随后就是陈伟军了。陈伟军恰相反,他是文场新秀,与同龄人相比,虽已相当不错——这已经是他的第二部长篇了,然而新秀毕竟还是新秀,他的请求居然也使你感动吗?是的,前辈的抬爱,固然使我感动,但陈伟军,他的谦逊,他的好学,他的诚恳,他对自己的清醒、对歧路的警惕和对文学的执着,等等,给我带来的感动甚有过之。或许,这是因为当下之中国文场,新军迭起,睥睨万物,“老”而不“迈”的我辈,早已走出了青年的视野,一不留神,还会招来臭骂,恰恰这位陈伟军满足了你的虚荣?我并不否认自己是一个期待得到敬重乃至于有一点虚荣心的人,或许我之所为也的确难免有人性的弱点作祟,然而我更坚定地认为,我之所以喜欢陈伟军,主要原因还是在他自己。

这是一个出身寒微却很有一点阅历的青年。

阅历这个词,在当今的文场上已经大不时髦了。现在时髦的词汇是“想象”和“幽默”。“想象”和“幽默”当然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对于中国作家来说,此二者尤应振臂呼吁之。然而我却以为,“阅历”,要比此二者更为重要。没有阅历,所谓的“想象”不过是苍白的向壁编造,所谓的“幽默”也不过就是语言的游戏而已,哪里有沧桑者的精神优势和直抵世事本质的深邃?

我并不是说陈伟军已经是一个“沧桑者”,已经具有如上所说的“深邃”了。但陈伟军步人人生的二十几年至少比他的同龄人道遇了更多的贫寒、困苦,也领教了发生在身旁的人生沉浮,因此他势必过早地从内心深处升华起社会担当的渴望和勇气。正应了那句现代京剧唱词所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面对这位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的青年作家,他的作品尽管不能说非常的完美和成熟,但其中难以遏止的对健康、美好人生的渴求,对正义、公平社会的呼唤,在所谓“80后”的作家中应该显得格外挺拔而峻峭了,这已经足以让我们为之倍感欣慰。

有了这种“早当家”的社会担当精神,这位作家的视野就不会狭窄,趣味就不会低俗。他的笔触跨越了乡间和城市,穿插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间。他的目光更多地停留于低层,停留于普通的、却又遭遇坎坷的青年人身上。难为他小小年纪,为我们演示了如此惨烈如此痛切的青春场面。支撑这一切的,当然有想象,有技巧,但惟有阅历,才能赋予他如此丰富的人生体验和铭心刻骨的感悟。

对于一个青年作家来说,阅历,固然主要指个人的遭际,但向民间学习,向社会学习,向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学习,或许也是不可或缺的。“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而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我以为,比之同龄的文学写作者,陈伟军还有一点是可贵的,那就是他不轻视民间,不轻慢传统,他对传统的、民间的艺术形式居然还有所尝试,这实在令人感到惊喜。据我所知,他写过越剧剧本,而且还被排演过、拍摄过。我曾经看过他写的越剧剧本《南唐一梦》,写得声情并茂古韵绵长。据说这剧本已经被当地的越剧团采用,正在排演当中。当今青年,看得起传统艺术者已是凤毛麟角,而陈伟军,虚心向学,大胆尝试,向着“于学无所不窥”的方向努力,转益多师、熔铸百家,其卓然而立、自成一家的前景应该是可以期待的吧?

我愿他继续不懈地努力。

是为序。

后记

拾玖碎月 也许是随笔,也许是后记

一不小心,我已十九岁了。我认为十九岁是十分尴尬的年龄,却又道不出为什么会有如此之感。总之,我一直想写篇文章来记录这个尴尬时期的部分情感和思想。于是,在酝酿和徘徊了许久之后,结合当时写《射天狼》之时的情感,便写下这样一篇小文,权作《射天狼》的后记。

仰头:昨夜星辰没有我

一个人的时候,我总习惯于静静地思索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或是构想一些可怜生生的梦。我喜欢每一天的生活,喜欢早晨,喜欢黄昏,更喜欢夜晚。有人说,我很成熟。但我认为有时候我幼稚得像一个三岁的小孩,就像我可爱的小外甥那样。我常常想把天上的月亮摘下来,然后泡在水里将它融化,我还会无聊地仰望夜空数星星。

人们常说,一颗星就寄托着一个人的生命,所以我时常被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扰着,那就是:哪颗星代表着我的存在呢?这原本是一个无聊且可笑的问题,但我依然认真、一本正经地探求着,找寻着。我敢说,自我出生那天起,我就已经开始这个无聊的找寻了。

昨夜,我茫茫然地望着,无法找到自己的所在,我闭起眼,感慨:昨夜星辰没有我。

今夜,我在一个被遗忘的不起眼的天角里发现了一颗若隐若现的星星,心里某根细微的神经颤动了一下。

明夜,斗转星移,我是否能再度找到那颗星?我不可自释地晃了晃头。

怪圈:爱做梦的我和一群爱做梦的人

人,是最爱做梦的动物,这就注定人比所有的生物都来得矛盾。爱做梦的人又分成两种,一种是富有才情的诗人,而另一种则是悲观的寄托者。当然世界上又有许多自称“从不做梦”的现实主义者。

在这里应该解释一下我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然后为何又想到将这个“梦”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多人的血液里流淌的是浪漫,但他(她)的思想里滋长的却是传统,所以,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我固执地认为,梦即是矛盾的产物。而且这样的人更容易多愁善感。

我时常在恍惚的梦境之中,看见一个赤着脚在空旷的田野上踽踽独行的少年,背着一样乐器,或是二胡,或是吉他,也或是笛子,匆匆行走的脚步声把河沟里的鱼和停留在树权上的鸟给吓跑了。但我总不搞不清自己是那个少年呢,还是树上的鸟,或者是河沟里的鱼……于是我一直将自己定义为一个特别爱做梦的人,也好事地将别人也圈定在梦的圈子里边。《射天狼》中的所有人物就是这样一个下场,被我毫无理由地划分在梦的范畴里。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理解的,一个爱做梦的人写一群爱做梦的人,就是那么简单。

小说里的许多人物都处在悲剧之中,也就是说,他们只是我失败的想象,在命运的打击下毫无招架能力的弱者。可是我为什么要写他们?写这些失败的想象?哈,可笑,我居然从没想过塑造这些人物的具体理由。我只知道,我要表达压抑在内心的一种思想,同时我也在描述曾经燃烧过的记忆。

笔耕:流浪在自己的小说世界

我始终认为,写作是生命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而且只有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才会真正觉得自己活得很充实。

我爱这个故事,也深爱着小说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我好几次神经质般地将自己当作若隐,若隐这个形象其实表达了我的爱憎和对这个世界丑恶美善、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洞察。我感到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我的朋友,真实地生活在我的周围,和我共同演绎一出青春的梦幻故事,自编自演,又自我陶醉和自我感动,甚至在写某个细节的时候我会哭得一塌糊涂,像一个小傻瓜。

这是一个适合哪些人群看的故事?我无法很好的定位,因为这种划分确实有些难度,或是说我懒得去想。但我可以很肯定地说,这是一个很适合我的小说故事,深情、细腻而美好,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感触。我好几次阅读自己的小说,每一次都会被感动,我可以清晰地读出自己的思想和心情,然后总跟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哭哭笑笑,像一个小女生,即使这故事是虚构的。

这就是属于我的小说世界,我就在这样一个生动又无聊的世界里笔耕和感动。但我相信这同样也是适合所有热爱生命和生活的人阅读,但愿通过这个故事能认识更多的朋友——在我的心里,从没有渎者的概念,凡是看我作品的人,不管支持或否定,都是我的朋友。

梦的内容:跌碎在眼睛里的朦胧

可以说,这是一个极具悲剧性的故事。在我提笔的时候,我根本没有预先设计过要把这个故事写成喜剧或悲剧,这故事的最终悲剧只是受我灵感和文思的影响。

在写作过程中,我曾多次被这个带有悲伤色彩的故事感动得流泪。我一直这样解释“泪”这种液体:那是在心里循环了无数次的情感流体,是跌碎在眼睛里的朦胧。

这个梦的内容来自何处?是否是我的情感经历?也许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感兴趣的话题。我是没有爱的经历的,因此这个故事并不源于我的亲身经历。就像我刚才定义的那样,这只是个虚无的梦,仅此而已。虽然如此,但我还是对“爱”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一直就是。我就是想借这个梦,借这个故事,借这一群做梦的少男少女,来表达自己对“爱”的看法。说实话,什么是爱?这是谁都无法回答和定义的,我们只能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来表现,但故事也不能起到解释的效果。当然,书中关于“爱”的论述只是我现在的看法,可能随着我的长大,或者等我经历爱情之后,我会有另外一番感触和想法。我想,这些变化可能会在我以后的作品中体现。

准备入睡:期待下一场梦

这个梦应该完了,我也已经醒了好长一段时间了。所以,我准备再一次入睡,做另外一场梦。虽然对这个梦还是有些依依不舍,因为里面有我的一些燃烧过的记忆,但我相信自己会从这个梦里出来,以最好的状态开始另一个梦!也许,下一场梦里,有一个你。爱做梦的我和你一起演绎另外一个美丽的故事。让我们在下一次梦里再见!

2006年4月

浙江·奉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射天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伟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34100
开本 16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1: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