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本书通过分析先秦诸子中儒、墨、道、法四家的文化与社会批判思想,试图找到先秦诸子的知识结构如何被道德化和权力化的根由。通过作者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先秦儒学历史化的批判模式中的次级性的批判向度,直接导致的先秦儒学知识结构的内倾化;道家自然主义的批判模式中虽然具有丰富而多元的认知思路,但反向的秩序建构思路却最终成为道家的主流形态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序
第一章 绪论
一、关于批判理沦
二、语言与批判模式
第二章 儒家的文化批判思想
一、仁的生成性
二、仁的批判性
三、历史化批判模式的形成
四、次级批判理念的形成
五、仁学批判理念的价值取向
六、思孟学派的文化批判思想
七、义利观释义背景中的批判倾向
八、仁学知识观中的批判倾向
九、历史化批判模式的现代阐释
十、结沦
第三章 道家的文化批判思想
一、否定式思维方式与《老子》“三论”
二、否定的秩序建构之途
三、自然主义批判模式
叫、反向建构的有效性——一种质疑
五、无待:庄子之道
六、消解的幻相
七、庄子的人文批判理念
八、庄子的社会批判理念
第四章 其他诸子的文化批判思想
一、墨家:经验世界的潜流
二、墨家知识观中的批判意味
三、自我消解的批判话语
四、话语权力与社会正义
五、韩非:认知的两极化
六、时代主题的反思意味
七、批判功能的服务特质与内在距离
第五章 总论
一、诸子文化批判思想中的共性
二、渚子的文化批判性格
三、先秦渚子的批判思想:文化生成的一种方式
附录:参考文献
后记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