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与压力同行
内容
编辑推荐

你是否时常会因工作上或大或小的事情而焦虑?你是否会因与同事合不来而异常烦躁?你是否会因上司总挑你的毛病而心神不宁?你是否会因生活中的烦恼事而头疼?如果你用两个或以上的“是”回答上面的问题时,那么,你真的该正视一下自己的内心,好好剖析压力产生的根源了。

《与压力同行》作者万轼在探析各种压力产生根源的基础上,从工作与生活的实际出发,描述了各种各样的工作、生活因素给我们带来的压力的具体表现,通过富有哲理性的小故事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分析了隐藏在压力背后的心理原因,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调节方法,为我们排忧解烦。

内容推荐

正如一个人要对艰苦的徒步旅行做好充分的准备,职场中我们每一个人也需要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有足够的应付能力。《与压力同行》就是一本教会现代职场人士如何在压力下快乐工作,化压力为动力,从而实现自身良好职业发展的指导用书。

《与压力同行》作者万轼在探析各种压力产生根源的基础上,从工作中种种困扰我们并给我们带来压力的行为表现娓娓谈起,通过展现现实中常见的案例,分析了隐藏在压力背后的心理原因,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调节方法。

快乐不仅是宽松的工作环境,还有人内心的舒适。所以,充分释放你的工作压力,让阳光洒进你的心田,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目录

压力根源:忽略了不起眼的因素

 压力的来源

 性格带来的压力

 心态带来的压力

 细节带来的压力

 社会环境带来的压力

 工作借口带来的压力

压力分析:行为表现及心理特征

 工作没有成就感,心里很空虚

 得不到上司的认可,心中很担心

 超负荷工作引发的心理危机

 心理上的拖拉,导致重压

 职位变动引来的心理变化

 做事犹犹豫豫,只会加重心理包袱

 考证,考证,让你压力无穷无尽

 公开演讲,公众展示带来的压力

 公式化的微笑会让人很累

方法一 管理情绪:保持快乐平和的心境

 1.怎样应对工作中的“不公平”

 2.如何面对工作量带来的压力

 3.用行动说话:缓解过于敏感、谨慎带来的压力

 4.切勿急躁,做到尽职尽责就好

 5.不可偏执,善于取舍

 6.练就一双慧眼:分清“地理环境”与“行为环境”

方法二 积极主动:挖掘工作的潜力

 1.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

 2.怎样变时间压力为积极性

 3.怎样变竞争压力为积极性

 4.怎样变危机压力为积极性

 5.“高效”是激发工作积极性的有效良方

 6.适当充电,让工作更富有激情

方法三 善于合作:赢得好心情

 1.忽视合作,终会被群体所抛弃

 2.坦然对待“功劳”之争

 3.少些成见,不戴有色眼镜看人

 4.独行者的寂寞:改变“不合群”的性格

 5.变被动为主动:消除与“空降兵”上司的隔阂

方法四 弯道“抗争”:上司重压下的快乐生存

 1.对上司只有“YES”和走人

 2.与上司发生冲突怎么办

 3.怎样面对“馈赠”型上司

 4.怎样面对Say“NO”型上司

 5.怎样面对“临时插足”型上司

 6.怎样面对“辐射”型上司

方法五 与人为善:调节好同事关系

 1.同事的坏习惯我该如何包容

 2.因多疑人际关系紧张怎么办

 3.办公室恋情该不该

 4.能力强也要去除性情孤僻和清高症

 5.未雨绸缪:躲避同事的“暗枪”

 6.同事爱打小报告,如何应对

 7.如何处理与同事间的小矛盾

方法六 直面挫折:哪里跌倒哪里爬起

 1.婚外情是不可触及的暗礁

 2.事业和家庭的有效平衡

 3.亲人离去,化悲痛为力量

 4.调整心态,赶走焦虑和失眠

 5.不要把健康交给药片

 6.洁癖带来的苦恼

 7.失恋了,天不会塌下来

 8.得到真爱结束单身

方法七 自我调节:学会心灵修炼

 1.知道为何活,承受如何活

 2.润泽心灵的音乐疗法

 3.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4.行为疗法:通过行为,改变心理

 5.学会忘记工作生活中的不如意

 6.不要成为牢骚一族

 7.瑜伽:一种神奇的减压秘方

 8.听笑话,让自己笑起来

 9.SPA:一种时尚的减压妙方

试读章节

压力如捆在南瓜上的一圈圈的铁丝一样,每个铁丝都会对南瓜的生长产生阻力。同样,在生活中,压力也是来自各个方面的,如果不注意,生活中的各种小事都可能成为你的压力源,让你痛苦不堪。

适度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我们的工作积极性,但是,过大的压力却会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甚至生理上的疾病。过大的压力不仅可以引发抑郁症、神经官能综合症等,还会使人产生呕吐、心悸、尿频等症状。另外,高血压、冠心病、偏头痛、肥胖症等疾病都与心理压力过大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积极的预防压力,用适当的方法去减轻压力。想要预防并减轻压力,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找到压力产生的根源。

张艳今年55岁,是某大型国营企业的中层干部。最近,她感觉特别烦躁,工作、家庭上的小事情常会搅得她身心疲惫。每天繁琐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儿子的学习成绩、与丈夫之间的矛盾等等,常使她陷入焦虑与压抑之中。她也感到自己最近的脾气是越来越大了,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想发怒。她也想尽力去处理好工作与家庭中的事情,但总是感到力不从心,为此,她经常失眠。

面对各种琐事,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有时候,她很想回到20岁时候的样子,工作没有烦恼,也没有大的生活问题需要担忧,日子过得十分惬意。而现在怎么会产生那么多的烦恼呢?

其实,像她这样的情况在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及员工身上都普遍存在,诸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矛盾,还有自身的性格、情绪等经常会困扰着他们。尽管如此,大多数人都只是默默地忍受着……张艳几次都想去看看心理医生,但是看到周围人过得也和自己差不多,她便想,可能生活本来就是充满烦恼的,忍忍慢慢就会过去的。为此,她一直忍受着,直到上个星期,她因为突然呕吐、头痛被带进医院,才知道这原来都是心理压力遣成的……

在生活中,许多人都会像张艳一样,遇到烦恼的问题只是一味地忍受,不能及时地去看心理医生。直到这些问题不断积累,心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坍塌,甚至等到身体出现疾病的时候,才会予以重视,最终只会使自己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如果我们能够及时的认识到压力产生的根源,正视压力,做出必要的心理调节与生活方式的调整,压力就不会肆无忌惮地如野草一般在我们的内心蔓延,影响我们的情绪,将我们折腾得苦不堪言。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压力产生的根源主要有哪些呢?

据研究表明,在现代生活中,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作,二是家庭。

工作方面的压力。

工作中的压力主要来自:

工作条件,如超时超量的工作任务、对自身职业产生的不安全感、工作灵活度较大要经常出差等;

工作角色,如对自身认识不清,角色不稳定,处于矛盾之中;

人际关系,如缺乏支持与关心,竞争与妒忌等;

自身的职业发展,如职位变化产生的不适感、自身的职业发展前途、理想受挫等;

组织结构,如企业内部管理僵化、监督不力造成的不公平等。

家庭方面的压力。

家庭方面的压力主要有:

单身与恋爱,如单身的孤独感、对家庭与婚恋的困惑等,

结婚,如结婚后的经济压力、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压力等;

孩子,如孩子的教育等;

家庭内部各种各样的矛盾,如夫妻间的沟通问题、对某个大问题产生的分歧以及家庭暴力等,

婚变,如分居或离婚。

针对以上两方面压力产生的根源,你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想一下,你的压力到底来自哪里,只有找到了压力的根源,我们才能够正视压力,然后才能用积极的方法去调节,从而减轻或消除压力,让自己获得快乐。P3-5

序言

你是否时常会因工作上或大或小的事情而焦虑?

你是否会因与同事合不来而异常烦躁?

你是否会因上司总挑你的毛病而心神不宁?

你是否会因生活中的烦恼事而头疼?

如果你用两个或以上的“是”回答上面的问题时,那么,你真的该正视一下自己的内心,好好剖析压力产生的根源了。

其实,现代职场人士的压力无非源于工作、家庭、性格、环境等。找出压力产生的根源,并懂得如何减压,是生活在压力之下的职场人士的必修课程。

将骆驼压趴下的,永远是自己给自己添加的最后一根稻草。工作中一些不良的行为即可使我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要减压,就要首先改变自己那些不良的工作行为习惯,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去解除精神上的枷锁。

面对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难免会产生不良情绪。带着“情绪”去工作,心里当然不会舒畅。所以,在工作中也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工作情绪,时不时给心灵来个大扫除,将积压在心底的那些不良垃圾全部清除。从此,你的心中将会充满阳光,你会变得更加积极和乐观。

一匹千里马也是需要扬鞭才能快速奔驰,压力也是可以成为你工作上的推动力的。只要你树立正确的观念,采用正确的方法,就能够承受挑战,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工作中,一件小事也许会使你与周围的同事、上司大动干戈,破坏你的人际关系。如果你能时常以一颗宽容与真诚的心去对待别人,就能让你远离人际纷争,处于和谐的工作环境之中。

……

压力对人的身心影响是巨大的,在生活与工作中如果你能掌握一些减压技能,压力便不会对你怎么样了。懂得调节压力的人便可以经常生活在轻松、快乐之中,会时常感觉人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为自己装一个“减压阀”,适时给自己减压,让自己坦然地面对工作与生活中的不如意,从而远离由压力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疾病。

本书从工作与生活的实际出发,描述了各种各样的工作、生活因素给我们带来的压力的具体表现,通过富有哲理性的小故事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分析了隐藏在压力背后的心理原因,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调节方法,为我们排忧解烦。

这本书将会成为你释放压力的窗口,让阳光洒进你的心田,你可以通过这个窗口了解自己,了解压力,了解他人,了解环境,使自己更好地适应工作,最终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与压力同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万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34092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026-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