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乔治·费奇/南京不会忘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在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出版社组织专家编撰出版了“南京不会忘记”丛书。刘燕军著的这本《南京不会忘记:乔治·费奇》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本书采用第三方人士的独特视角,借助大量的中、美、德等国的原始文献、书信、日记,再现了国际义士乔治·费奇的勇敢和大义。本书的出版,不仅仅是单纯讲述历史,更是为了记住在黑暗中的人性光芒,在人间炼狱中的一抹温暖。

内容推荐

乔治·费奇,美国人,牧师。刘燕军著的这本《乔治·费奇》是“南京不会忘记”丛书中的一种。本书分为“在“天堂”苏州出生的美国人”、“经历南京空袭,参与安全区的组建”、“见证南京浩劫,救助中国军民”、“为南京大屠杀作证”等七章,全面介绍了乔治·费奇在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对中国军民实施的人道主义援助,并以新的视角还原历史、揭示真相,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南京大屠杀史人物小传。本书行文生动、文笔活泼,做到融知识性、可读性和传播性于一体。

目录

在“天堂”苏州出生的美国人

经历南京空袭,参与安全区的组建

见证南京浩劫,救助中国军民

前往上海,为南京难民募集钱款、采购粮食

奔走于美国东、西两岸,揭露南京大屠杀暴行

重返中国,支援抗战

为南京大屠杀作证

主要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1938年1月1日,一大早,爆竹声就开始响起来了。“新年好”的词儿在人们的嘴边消失了,人们只说“祝愿平安”。乔治·费奇等人为自己放了假,这是自安全区投入运营以来的第一次休假。中午,平仓巷3号的单身汉们举办新年宴会,乔治·费奇力邀约翰·马吉、福斯特参加,并亲自驾车前往迎接。宴会的饭菜很可口,马吉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了。宴会即将结束之时,有人从马吉的住处前来报信,说有两个日本兵在珞珈路找女人,乔治·费奇立即开车,带着马吉与福斯特前往援救。乔治·费奇加大油门,将车开得飞快,但还是晚了,在他们到达之前,有一名妇女已被强暴,另外一名因为反抗被打成重伤。乔治·费奇满怀愧疚地将两名受伤的妇女送往鼓楼医院治疗,他知道马吉和福斯特可能永远不会原谅他,自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马吉和福斯特就没有离开过他们的住处,没有让他们保护的难民单独待过一分钟!

1938年1月2日是一个星期天。上午,乔治·费奇与史迈士博士走访了北平路64号和69号的房子,为的是查实12月31日下午从这两处被拉走的姑娘是否已被送回。人们确认,这些姑娘没有返回。下午3时,乔治·费奇和施佩林接到报告后前往宁海路13号的住宅,4个日本士兵闯进那里企图抢掠和奸污妇女。当这些日本士兵看到施佩林先生戴着黑色卐字样的臂章时,便喊着“德国人,德国人”跑开了。下午4时30分,乔治·费奇等人前往教堂,参加由麦卡伦主持的礼拜。从1937年12月初安全区正式运营以来,搁置了4个星期的礼拜重新恢复。乔治·费奇心中一直在祈祷:上帝慈悲,救救苦难的民众吧!

1月2日晚上7时,史迈士博士带来了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中方委员许传音给乔治·费奇的便条:

刘培坤(音译)因保护自己的妻子免遭一个日本士兵强奸,而在今天下午约4时30分遭该士兵枪杀。

因为我们邻近的房屋被日本士兵占据,我们的住处现在挤满了逃来的妇女。我给施佩林先生写过信,请他立刻到我们这儿来,留在这儿保护我们。要是施佩林走不开,您是不是能派另一名外国人留在宁海路5号保护我们?

接到便条·乔治·费奇带着史迈士立即驱车前往拉贝的住处,建议仍然让施佩林当晚去宁海路值班。毫无疑问,对付到处游荡的醉醺醺的日本兵,德国人效果最好。得到拉贝首肯后,乔治·费奇与史迈士继续驱车,寻找施佩林。

安全区成立的初衷主要是应对中国军队撤退、日本军队尚未进入的权力真空状态,“本会原冀近城战事告终之后,难民即可遄返故居,而本会责任亦不久即可完了”。原来设想的安全区存续时间很短,但是事情的发展大大超出了西方人士的设想,其运营管理方面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1937年12月初,南京市政当局向安全区移交了400名警察,负责社会治安,“由警厅抽调各局一部分员警,组织难民区警卫组,并由唐司令长官令派第六警察局长任建鹏兼警卫长,劝令留京之市民迁入难民区,四周均派遣警卫,并选派消防队警担任救护,以策安全”。在12月11日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史迈士发布了一条趣闻,警察抓到了一个小偷,虽然最后不了了之,“我们先判处这个小偷死刑,然后减刑为24小时拘役,后因没有拘留所,又将其释放”。这也说明,直到南京沦陷,警察仍然继续履行着职责。

当日军逼近城垣,难民纷纷涌入安全区,仅靠着装警察不可能完成安全区的警务工作,况且,有的警察因为恐惧与害怕,脱下警服离开了岗位。13日下午,国际委员会临时组织了一批志愿警察,既不穿着警察制服,也不拥有任何武器,仅佩带安全区的臂章,承担一些临时工作,例如帮助维持秩序,做一些清扫工作,提供急救等。在此之前,安全区卫生委员会集中了四百名工人,从事街道清洗、人口密集处厕所之建筑与管理以及收容所内垃圾之扫除。

日军进城之后,根本不承认安全区的合法地位,还将相当多的着装警察包括一些志愿警察拖走杀害,5名清洁工在沦陷之初也被抓走杀害。日军的凶残野蛮,使原先正常的秩序难以维系。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自古以来,每逢战乱,社会失范,泥沙俱下。固然,安全区的大部分民众安分守己,获得了留守南京的西方人士的广泛赞誉,但是,在一些难民收容所也相继出现烟鬼、赌徒以及各种各样的坏人,甚至还出现了日军的帮凶。对此,深谙中国国情的乔治·费奇并不惊讶。1937年12月22日下午,一个败类领着日本兵去安全区总部对面搜寻姑娘,中国人恨不得把他撕碎,乔治·费奇则让他藏身于地下室过夜。这些无赖给管理者带来无尽的麻烦。

P62-65

序言

1938年2月21日清晨,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乔治·费奇悄悄登上一辆开往上海的日本军车。整个南京城一片死寂,空气中依然弥漫着血腥、腐臭的气味。自从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进城后,这座城市遭受了极其野蛮的践踏与蹂躏,沦为人间地狱。

这是南京沦陷以后,乔治·费奇的第二次上海之行。

乔治·费奇与众多的日本士兵挤在一节三等车厢里,对这些横行肆虐、恬不知耻的冷血杀手,他的内心充满了厌恶。同时,他还有些紧张与忐忑,因为他的驼毛外套大衣的夹层里缝藏着8卷16毫米的电影胶片,这是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日军暴行影像,大部分拍摄于南京鼓楼医院。他要将电影胶片冲洗加印,这是他此次上海之行所肩负的秘密使命之一。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车窗外面,不时可以看到劫后余生的农民在田间耕作。乔治·费奇无心欣赏江南初春的优美风景,他只是想尽快赶到上海冲洗胶片,然后回到美国,向公众报告南京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乔治·费奇对于此次美国之行颇为踌躇:一方面,他渴望赶赴华盛顿,向那里的政府官员讲述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讲述他的遭遇和感受,以改变美国的远东外交政策,支持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另一方面,在南京,正是由于像他这样的20多位西方人士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日军的暴行。他在这个时候离开,多少有些临阵退却的意味,有些不合时宜,因为在南京的西方人士数量实在少得可怜,德国人克勒格尔已经离开,安全区主席约翰·拉贝也将在几天后离开。为此,他征求了很多人的意见,其中包括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著名记者田伯烈,田伯烈对他说,必须不顾一切赶赴美国,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向美国国务卿面陈真相。毫无疑问,相比于留在南京救助难民,让西方公众进一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让他们同情和支援中国正在进行的抗战,显然更有意义。

列车到达上海,包括行李在内的所有物品都要经过日本军人的检查。难以想象,如果日本兵发现这些电影胶片,乔治·费奇将面临怎样的命运!乔治·费奇后来告诉家人,他心里完全明白,如果日本人当时搜他的身,并发现这些胶片的话,日本人会立刻杀死他。幸运的是,日本人什么也没发现。离开火车站,乔治·费奇马上将这些胶卷送到柯达公司办事处,冲洗复制了4套样片。这些胶片最终被公布于众,成为南京大屠杀的铁证。

乔治·费奇在上海并未做过多的停留,1938年2月25日,他乘坐德国“格奈森诺”号轮船,取道香港,开始了他的美国之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乔治·费奇/南京不会忘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燕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315850
开本 32开
页数 1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8
出版时间 2016-12-01
首版时间 2016-12-01
印刷时间 201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72
CIP核字 2016279419
中图分类号 B979.971.2
丛书名
印张 4.8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188
12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