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农村金融深化--政策与路径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围绕农村金融深化这一主体,从我国农村金融抑制成因入手,研究农村金融抑制特征与效应、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农村金融政策调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金融深化路径、金融深化政策对农村金融市场行为主体的影响、国外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新方法,针对我国农村金融深化进程中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内容推荐

本书围绕农村金融深化这一主题,通过规范与实证分析,在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评述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分析框架讨论农村金融抑制原因、效应及金融深化政策与路径。全书分为十章,内容有文献回顾与评述、农村金融抑制成因及效应、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实证分析、农村金融深化路径、农村金融深化进程中的困境与对策等。

目录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书主要内容

2 文献回顾与评述

 2.1 政府干预的政治经济学

 2.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3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2.4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问题研究动态

 2.5 简要评述

3 农村金融抑制成因及效应

 3.1 政府为什么要干预农村金融

 3.2 政府干预下的农村金融市场抑制

 3.3 金融抑制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表现

4 经济转型与农村金融政策调整

 4.1 传统经济与转型经济、转轨经济概念的界定

 4.2 转型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

 4.3 农村金融政策调整

 4.4 农村金融发展与政策目标冲突

5 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5.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

 5.2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规模、结构与金融深化的统计性描述

 5.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6 农村金融深化路径之一: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

 6.1 农村金融改革理论及争论

 6.2 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实践

 6.3 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案例研究

 6.4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有待研究的几个问题

7 农村金融深化路径之二:利率市场化

 7.1 金融深化论有关利率市场化的解释

 7.2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利率政策及其效应

 7.3 利率市场化案例研究

 7.4 正规金融市场与非正规金融市场:局部均衡模型

8 农村金融深化中的融资约束

 8.1 农村金融深化中的农户融资

 8.2 农村金融深化中的农村小企业融资

 8.3 农村金融供求缺口及其弥补路径

9 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新方法: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9.1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与贫困减少

 9.2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

 9.3 农村金融风险与农村小额信贷监管

 9.4 发展中国家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10 农村金融深化进程中的困境与对策

 10.1 农村金融深化进程中的困境

 10.2 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政策调整

 10.3 重新审视公共金融

 10.4 建立竞争与开放的农村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农村金融问题的研究主要沿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深受发展经济学的影响,在倡导工业化发展模式背景下,由政府对稀缺性的金融资源实行配置,国家干预主义的农村金融补贴论成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主流。政府干预目标失误和干预带来的金融市场抑制,引发了许多学者的批评,他们设计了一条从金融抑制到金融深化的发展路径。本章主要对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理论进行回顾与评述,以便本书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金融深化政策与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2.1政府干预的政治经济学

政府是否应该干预经济、应该以什么方式干预经济,是自斯密1776年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两百多年来经济学争论不休的话题。斯密坚信应该由“看不见的手”来支配社会经济发展。在“理性人”假定条件下,斯密认为自利行为、私有化和竞争的市场会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个人利益最大化将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政府的作用在于对个人利益的保护,使私人财产不受侵犯。事实上,在自由经济思想主导下的政府只是起着一个守夜人的角色。斯密理论影响了欧洲一百多年,满足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产业发展与自由化政策要求,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对“看不见的手”调控市场的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凯恩斯理论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发展的潮流,理论核心倡导政府干预纠正市场失灵。二战以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成为主流经济理论,不仅影响了欧美发达国家,也影响了二战后获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关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凯恩斯理论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是对凯恩斯理论进行修正还是重新回到斯密理论框架,经济学家进行了积极探索。新凯恩斯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货币主义学派,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家干预政策进行维护或反击。

如果从客观的历史而非纯理论的角度看,我们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即随着工业化体制结构的变化,常常会导致对国家作用问题不断地重新定义。已有的研究主要分析了国家的性质、国家的职能与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Stiglitz、Heertje、North及Musgrave等学者的观点。他们对于国家作为一种组织,究竟属于自愿组织还是强制性组织有不同的看法。例如,Heertje提出政府可以看作是一种以公民的自愿联合或本质上的强制性为基础的组织;Stiglitz认为政府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普遍性与强制力,市场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而市场失灵的现象基本上界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Heertje认为政府作用的范围和特征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包括全体公众非经济的价值判断、消费者对于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偏好、生产者关于资源配置和发展的决策、生产要素所有者有关福利水平再分配的观点以及公共部门里的权力关系网;Musgrave把政府的作用分为三种:稳定经济、收入分配与资源配置。Freeman认为国家和私有制功能的区分不应看成是某种纯经济理论的结果,而是历史进程的反应。事实上,没有哪种经济制度会离开国家的帮助和规范活动。North指出在历史发展的大部分时间里,国家并没有为经济增长提供一个好的结构,认为国家的性质更像黑手党,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是既要在私人领域又要在公共领域建立和推行转变效率的标准。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政府和市场都是经济过程的组成部分,政府职能的转变,不是减弱而是反映了社会优先部门和一些外部环境的变化;政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通过补贴、税收和管制结合的方式对市场施加影响,但干预程度及变化很难公正评价。世界银行认为政府通常拥有立法权、执法权和司法权,政府的主要功能包括微观功能、中介功能与协调功能(Stiglitz,1998)。

从经济发展来看,发达国家和转轨国家政府干预呈现趋同性。发达国家是从市场向政府干预发展,尽管不同经济、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干预程度不同,但二战后政府支出占GDP比例的持续上升是政府干预加强的例证;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反,是由政府强制性干预(尤其是原来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干预思想、干预方式和政府职能转变逐步融合,开放和竞争导致的全球化对政府干预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农村金融领域,根据政府是否干预及干预程度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农村金融理论流派。

2.2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2.1农业补贴论

农业补贴论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一直指导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实践。该理论认为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没有储蓄能力,农业产业特性决定了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不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为农户提供资金。面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高利率,政府有必要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以低利率向农村地区提供融资(罗明哲、杨坤锋,1995;张军,1997;张元红,2002;马忠富,2002)。

事实上,直接的信贷补贴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通行做法。巴西、印度、墨西哥、菲律宾、泰国等发展中国家都将农村信贷项目作为农村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中国也不例外。但政府建立专业化银行为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信贷面临许多问题:银行偿还率很低,贷款市场信用文化缺失;政府补贴使银行的可持续性面临困境;银行职工缺乏责任心,职工利用职权寻求贷款租金,关系型贷款盛行;农村银行盈利极低,甚至出现大量亏损。这种以发达国家经验为依据的农业补贴政策遭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低于市场均衡利率和信贷配额的传统农村金融政策本身存在成本;干预政策导致金融抑制,储蓄和信贷产生错误配置;干预政策与扶贫目标不一致,许多政府由于高违约率和把大部分贷款贷给了富裕农户而背离了贷款计划;信贷补贴越高,小农户被挤出贷款的机会越大,形成“利率限制的铁律”;农户的异质性导致其融资需求不同,现行单一、僵化的标准化的金融服务无法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政府干预是基于对农村地区面临挑战的严重错误认识,只考虑到农村金融机构不足的表象而没有了解其真正原因。P10-14

序言

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强调“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了我国传统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即由工业化发展战略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演进。要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民增收,通过农村金融深化实现金融支持不可或缺。本书主要围绕农村金融深化这一主体,从我国农村金融抑制成因入手,研究农村金融抑制特征与效应、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农村金融政策调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金融深化路径、金融深化政策对农村金融市场行为主体的影响、国外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新方法,针对我国农村金融深化进程中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在南京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导师张兵教授对论文的写作给予了悉心指导。从论文的选题、框架结构的安排、调查及初稿完成与修改到最后的定稿,倾注了导师大量的汗水与心血。在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导师给予了我诸多帮助和鼓励,尤其是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谦逊的为人使我获益匪浅。在我的求学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南京农业大学的钟甫宁教授、储保金教授、王怀明教授、周曙东教授、孟令杰教授、应瑞瑶教授和刘荣茂教授,以及我的同事张荷观教授、丁卫国教授、武戈教授给予了诸多帮助,他们的指点与修改意见,使我能顺利地完成论文的写作。在资料的收集和凋研过程中,我得到了我的同学、师弟、师妹以及我的学生的支持和调研单位的协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无法完成这一艰辛的工作。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支持与鼓励。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格致出版社的李娜女士和钱敏女士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对她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表示深深的谢意。

谢玉梅

2007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农村金融深化--政策与路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玉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74521
开本 32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6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2.35-012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4
14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2: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