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上桃花源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喧闹纷杂中,当旅游已经变成了简单的运动或健身,我们已经无法去领略游历的真谛和价值,我们开始远离了应有的感悟。本书精选《作家》杂志二十三年来最优秀的作家,包括于坚、冯骥才、方方、裘山山、王小妮、张抗抗、肖复兴等,通过不同的视角,呈现文坛大家最独特的感悟和对游历的注解,共同分享那份值得铭记的心动。

内容推荐

当旅游沦落为简单的运动,传说的桃花源在哪里,其实真正的桃花源是我们自己心中的梦想,需要耐心寻找……只要怀着向往,在喧嚣的尘世中何愁找不到这样的境像?它可以是国内某处乡村,可以是巴厘岛、普罗旺靳,或是澳洲内陆,甚至是一段历史的追忆。只要有快乐的心情,在路上我们总能找到一处能让身心小憩的世外桃源。

目录

英雄末路·方方

红山上的圣殿·于坚

山之上,有国殇·裘山山

白登之围·席慕容

盐池记·王小妮

八大胡同新考·肖复兴

虎啸·张抗抗

走过菜市口·李国文

埃及之旅·徐坤

印第安的保留地·翟永明

萨尔茨堡手记·冯骥才

去年在Pelonnesus·张洁

穿越挪威和冰岛·邱华栋

试读章节

英雄末路

老庐山人有个说法,为“庐山美景在山南”。当地民谣说:“太乙太乙,神仙府地,冬暖夏凉,心旷神怡。”民间流传:“得意之人去山上牯岭,失意之人藏山南太乙。”

我们在这里要说的太乙峰就在山南。因地质变化的缘故和溪水长年的切割,庐山山南与山势平缓的山北相比,到处可见兀立千仞的绝壁和飞流直下的瀑布。山南山高谷深、层峦叠翠,丛林四处。李白歌咏的庐山瀑布和三叠泉、被苏轼称为庐山胜景之最的青玉峡与三峡涧,都在山南。

太乙峰与它四周的柔和峰顶不一样,它是峻峭而陡立的,很挺拔很尊严的一副样子。太乙峰下有老鹰崖,老鹰崖下有庐岳寺。从山下登上数百盘后,可以看见一个小亭子,这个亭子名为欢喜亭。欢喜亭是一个名叫遇明的行僧修建的。他在这里为山间行路人烧茶热汤,或者帮他们担运,却不收银钱。这真是一个让人欢喜的亭子。在欢喜亭远望,可以看到鄱阳湖水明镜一样闪着光亮,如果是黄昏时分,湖水退下,岸边的湖滩,细沙无边,在夕阳下有如黄金万顷。其景其色,令人长啸,令人惊叹,令人流连忘返。古人比今人更会把玩山河,更懂得自然至美与至乐,因而,他们中有人在这里的石壁上写下五个大字:庐山第一峰。这真是一个有品位的人。

与山顶的日渐繁华和日渐喧嚣相比,这里可真是清静得几无人声。得意的人都直奔山顶。牯岭上住的几乎都是豪门富户,高官显贵,以及金发洋人。他们来到山上,是为了躲避炎热,以便更自在地享受生活,享受人世。而这里,我们的太乙山下,却只吸引着一些存心避世,存心避俗,存心避人的失意者。他们带着一颗失落的心,一份离群的情怀,在此结庐隐居。太乙最早的居民,便是他们。中国士大夫向来有此传统:一旦失意,便好隐居避世,独善其身。或闷头读书,或写诗吟词,或结交三两志同道合者,饮酒赏菊,煮泉品茗,啸傲江湖,把玩人生,再不就坐在石头上下棋,靠在竹子下小憩。他们依赖于宁静而清幽的自然环境,迫使自己忘却功名利禄的诱惑,迫使自己剔除烦恼而静心,也迫使自己不在乎别人如何生活而以期平衡。他们甚至在这种强迫自己适应隐居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另一种美学趣味和生活情调。从而使追求远离世俗烦杂的林下生活,仿佛成了人生的一种更高境界。

宁静幽深的、温暖适宜的、风光美丽的、充满禅意的太乙山,便为那些意欲走人这种境界的人,提供了最佳的场地。

于是,在庐山的山南就有了一个叫太乙的村落。纵然它后来也成为了高官和巨富追求“隐趣”的地方,但它的始作俑者,却是一批地道的隐者。

细数起来,最早在太乙山一带修建别墅的人当算清朝举人易实甫。易实甫是湖南人,本名叫易顺鼎,他曾经做过广西、云南和广东等地的巡道。民国以后,在京做官,做的却是卑官。因而心情一直抑郁,晚年甚至自号“哭庵”。像许多文人做官一样,官场上不得意,便猛劲写诗,到处旅游。易实甫的诗也多是纵弛不羁。我读过他的一些诗,有些诗确实写得好。有一首《栖贤涧石歌》中写栖贤涧的水与石,诗末四句为“道人两耳痴聋久,问是水鸣还石鸣,试抚孤琴动山响,方知水石两无声。”真写得禅意深浓。

光绪三年,易实甫在栖贤寺一侧修筑了一个草堂,称为匡山草堂。栖贤寺是山南古刹,距太乙村不到十里路。匡山草堂内藏有干卷以上的书籍。《庐山志》上说“草堂内游观之胜十有八,琴志楼其一也”。易实甫形容自己的琴志楼为“危亭若笠,中有一琴”。就此言想象画面,那意境是何等的空灵和清幽。琴志楼在庐山名气很大,大得以致后来的人都记不得有匡山草堂,而只记得琴志楼。

易实甫曾与陈三立等一起游历过庐山,他们是老朋友,游历中他们都为庐山写下了许多的诗。陈三立曾经在琴志楼留宿过,那一夜下着大雨。后来他自己在庐山有了松门别墅,有一天山上大雨,陈三立竟半夜醒来,想起当年在琴志楼听雨,感慨万千,于是写下《枕上醒暴雨》一诗。诗云:“海水从天怒倒流,夜号神鬼梦痕浮。依稀飞挟峡泉吼,雨满当年琴志楼。”

易实甫的匡山草堂今已不在,栖贤寺侧只有废址供人一观。可是除去有心之文人,普通游客谁到那里去呢?

20年代初,时局混乱,战事频频,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传说有十八个广东籍将军,或是兵败于沙场,或是失意于政坛,或是厌倦于尘世,他们决定退出江湖,隐居深山。他们听朋友说庐山空寂清幽,美景如画,便决意来此隐居。他们先后来到了栖贤寺一带。在这里修筑了万陶斋和寒泉亭。他们隐居的房子与易实甫的匡山草堂遥遥相对。他们此举与山北消夏避暑,享乐人生的官人富人及洋人们不一样,他们是来逃避人世的,很自然,他们与失意的易实甫心息相通。他们放弃了正曰渐繁华的牯岭,而落脚在了山南。

十八个将军相约来此隐居,这真不是一件小事情。不知道他们是怎样下的这个决心,也不知道在当时这是不是一件轰动的事情。或许因为每日都有更重大的事情发生,比方领袖去世,比方总统易人,比方战争打响,如此之类,这些事情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因此,他们的这种个人退隐并没有拉动世人的目光。好在但凡有意退隐的人,多半心下索然,也无意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去向,因而,他们结了伴,他们上了山,他们修下了自己的居所,他们就在山上住了下来。

栖贤寺是著名的古刹,它临近的三峡涧和观音桥也都是著名的风景点,相对于山外,这里颇是清静,可是相对于深山,这里却不一定是最清静的地方。很快这些个将军有了迁居之意。他们了解到太乙峰的风景比这里更好,并且更少行人游客,于是他们在实地考察之后,一举买下了太乙山下、庐山古道旁的一块坡势平缓的土地。

这一次,他们不想在匆匆忙忙间随意盖幢房子住,而决定好好设计他们的隐居之地。于是,他们成立了一个以刘一公、曾晚归为首的“计划委员会”,整个别墅区由“计划委员会”总体设计,统一安排,具体实施。他们很是从容地建造他们的家园,从1922年一直到1930年,前后历时八年,才最后竣工。这一片别墅区,因为在太乙山下的缘故,叫作了“太乙村”,又因为村中居民均是些将军,人们又叫它“将军村”,最后,还因为这些将军居此目的是为了隐居,于是又被叫做“隐庐”。

在没有去太乙之前,我几乎是信了这些传说。但是在春天的一个下午,我来到太乙村,看到了美丽如画的景致和精心布局过的村庄,看到了他们生活的场景和曾经有过的居民,我对这些传说实在不能不产生怀疑。他们真是一群失意的人吗?他们在这里真的是隐居而不是享受生活吗?他们真的就对这动荡不安的局势持观望之态?他们修筑这一规模颇大的村庄所耗费的钱财是不是他们从军时掠来的民脂民膏?P2-5

书评(媒体评论)

说这里有如世外桃源,真不为过。

淡季之时,游人离去,太乙村立即就回复到它过去的情调。清令而幽静,有几缕炊烟,有几声轻叹,有几句低吟。太阳下山后,灯光亮起来,太乙就仿佛一艘静泊在海岸的大船。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海景和山景几无区别,所不同的只是,风送来的味道,一个是淡淡的咸,一个是幽幽的香。

历史的余味便夹在那带有幽幽香气的风里,在山间飘浮。

——方方《英雄末路》

无数的宫殿死去了,成为废墟,或者成为博物馆,丧失了生命力。而布达拉宫继续活着,作为某种精神生活的载体,屹立于世界最高原,活在过去与未来之中,一千年对于它来说微不足道,这伟大者其实已经超越了时间,它是没有时间的。

——于坚《红山上的全段》

很早就想去腾冲了。原先想去,是因为在电视上看到腾冲的和顺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小镇,且排名第一。对于古朴的小镇,我历来很钟情,去过江苏的周庄、同里,去过浙江的乌镇、南浔,自然也去过四川的黄龙溪,饶坝、萋江、恩阳等。看到和顺是第一名,立即心向往之。但真的下决心启程吋,已经不是力了和顺。

——裘山山《山之上,有国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上桃花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宗仁发//解玺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同心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64692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