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集(插图本)/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世界文学名著典藏”丛书之一,书中精选了马克·吐温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24篇,这些小说或记叙人间的各种奇事异闻,展示人生百态,如《火车上的嗜人事件》、《一桩稀奇事》等;或辛辣地讽刺金钱社会中人性的扭曲;或嘲讽世俗社会中认人苟且偷安的道德规范;或展示极端情境中人性的可能性。各篇小说大致按照发表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内容推荐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他的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19世纪末,随着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马克·吐温一些游记、杂文、政论,等的批判揭露意义也逐渐减弱,而绝望神秘情绪则有所伸长。

目录

加利维拉县声名狼藉的跳蛙

坏孩子的故事

火车上的嗜人事件

罗马万神殿维纳斯神像的故事

一个奇怪的梦

竞选州长

好孩子的故事

一个真实的故事

爱德华·米尔斯和乔治·本顿的故事

一桩稀奇事

白象失窃记

一个垂死者的忏悔

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

亚当和夏娃的日记

他是否还在人间

百万英镑

为艾德带来好运的玩笑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被延误的俄国护照

一个扑朔迷离的间谍故事

那是天堂,还是地狱?

一条狗的故事

三万美元的遗产

神秘的陌生人

试读章节

“唔,我亲爱的先生,我的确很在乎它们。我的尊严严重受损,我的舒适被毫不留情地剥夺了——我的一切都被毁了,我可以这样说。让我来说说我的处境——我将尽量用一种你能理解的方式跟你聊聊,如果你不介意我打扰你。”这个可怜的骷髅说,他用自己的手爪将尸衣的风帽向后推了推,似乎要为下面的谈话做点准备似的,因此,他的这个无意识的动作客观上令他整个人看起来精神抖擞了。这神情同他眼下的生活(假定可以这样说的话)的困顿相比显得极不协调——也就是说——他的欢快气息与他内心的悲愁心境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讲下去吧。”我说。

“我目前在离这里有一、两个街区的一个说起来都令我汗颜的破坟岗里安生,你沿着这条街从这里往上走走就到了那儿——啊呀!你瞧瞧,我正在担心,今天这根软骨会掉下来——从底下往上数第三根肋骨,朋友,请你帮我用一支细线把它拴牢在原来的位置上。要是能行个方便的话,用一截银线来把它撑起来恐怕会让我大喜过望的,况且那样也会更经久耐用,看起来多少有些体面,要是能经常把它擦得亮光光的那就更气派了——想到自己的骨头将要这样一根根地塌陷下去化为尘埃,且仅仅是由于自己那帮不肖子孙们的冷漠和疏忽,简直要令人痛断肝肠!”这个可怜的幽灵以它的方式恨恨地咬牙切齿,发出刺耳的嚓嚓声令我全身痉挛,不禁打了个寒战——加之这位老兄的身上缺少必要的肌肉和皮肤,使他的动作显得极其狰狞可怖。“我住在那个贫民窟,一住就是三十年;我告诉你,从我第一次迁居到那儿至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记得当我的这把疲惫不堪的老骨头刚被安置在那里,我就翻了个身,伸展了一下四肢准备在那里长眠下去,当时感觉非常惬意,因为我终于可以远离尘嚣,从无穷无尽的烦恼、悲苦、焦虑、疑惑和恐惧中摆脱出来,永永远远从尘世中解脱出去了。我舒舒坦坦,心满意足地听着教堂司事在拖着嗓子搞法事。是他把第一铲土撒向我的棺材的,砂土发出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令我吓了一大跳,后来,这种声音渐渐低微、飘渺。当他们给我盖屋顶的时候这种声音微弱得差不多都听不见了——太惬意了!老天爷!我多希望你今晚能亲身体会一下这种感觉,那个亡灵边说着就用它那只能称为一串骨爪的手猛煽我一巴掌,把我从梦幻中带回了现实。

“不错,先生,三十年前,当我在那儿躺下时,我感到无比的喜悦。因为,那时候我住的那块地方还能称之为农村——那儿四处轻风拂面,花儿的幽香沁人心脾,高大庄严的古木耸人云霄,和风吹拂着树叶发出沙沙的私语,快活的小松鼠在我们的头顶上欢呼跳跃,甚至还围着我们载歌载舞,不时有爬虫前来拜访我们为我们解闷,鸟儿们婉转的歌喉给这一方宁静的净土带来悦耳的音乐。■!即使一个人少活十年去换取一秒这种无法言喻的快乐也是值得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令人开心。我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好邻居,因为能有资格住进那里的人都曾是本城里最显赫的家庭里的成员。我们的后代也似乎没有对我们安息的另一个世界掉以轻心,敷衍了事。他们把我们的新居修葺得堂皇体面。经常维修保持外观清爽整洁;围栏还没有朽坏就已换上新的,牌匾也经常刷油漆或者抹石灰,一当它们看起来有点生锈或稍微腐蚀,他们就会来及时将之更换。墓碑总是竖得笔直,周围的铁栏杆完整无缺,闪亮如新,玫瑰花丛和灌木修剪得非常整齐、有型,一切都毫无瑕疵,围墙上纤尘不染,光滑整洁,还雕刻着些美好的事物。但那些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的子孙早已把我们忘却了。我的孙子现在就住在我当年辛辛苦苦用自己的血汗钱建起的堂皇大屋里,却任凭我在这个破洞窟里被蜂拥而至的蟊贼毒虫撕咬,把我原来就已破烂腐朽的尸衣啃得七零八落,甚至还无耻地在我的衣服上面做窝。我与那些与我住在一起的朋友共同奠定和保卫了这座美丽城市的根基和财富,使它欣欣向荣。可我们用全部的爱心抚育长大成人的婴孩却把我们抛在这个最肮脏下流的破坟岗,任凭四邻的诅咒、陌生人的耻笑。你看看今昔岂止是天壤之别,我的牌匾早已腐烂坍塌;我坟头的铁栏杆东倒西歪,其中一根脚柱还被拔出土面任凭它在风中荡来晃去,那个样子显得放荡轻浮,毫无体面可言;我的纪念碑也有气无力地倾倒在一旁,我的墓碑也没精打采地垂下它沉重的脑袋;那些可爱的小装饰都已不复存在——没有玫瑰花,没了灌木丛,没有了碎石铺缀的小径。那些赏心悦目的东西都已经荡然无存;甚至那些为了使我们免于受野兽惊吓和侵袭的没有刷漆的旧围墙都已经被人们没有长眼的脚玷污,显得极其肮脏破敝,大部分已经摇摇欲坠,甚至被整个连根拔起扔于街道旁,他们倒在那里惟一的用处是勾引人们的眼光,让他们看到我们目前凋败荒凉的惨状,招来人们的更多挖苦嘲笑而已。可如今更糟的是,我想再把自己贫穷褴褛的老骨头隐藏在那片友善的林子里都已经不可能了,城市已经把那干巴巴的手臂向外无限延伸,最终波及我们的安宁,这样一来,我们那曾经洋溢着欢歌笑语的老家剩下的惟一遗迹是那一丛站立在城市中、烦闷抑郁、厌倦疲惫、看起来愁容满面的林木;它们把自己的脚伸进我们的棺材,眼睛空洞地望着虚无,我真希望它们能在那里撑下去。我给你说,这景象实在是太侮辱人了!

“你也许渐渐会明白——你已经开始有点明白,我们怎么会落到这步田地。我们的子孙就住在城里不远,他们恣意挥霍我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而我们要拼了老命才能保全自己的头盖骨和这把老骨头。老天爷,想在我们那块墓地里找一座不漏水的墓地简直不可能——真的,找不出一座。每次晚上下雨,我们都得气喘吁吁地从地底下蹿出来爬到树上去——有时,冰冷的雨水会突然淌进我们的后颈窝,我们都会毫无例外地被惊醒,然后破坟里的我们会‘霍’的一声撑起身子站起来,踢翻盖在上面的破敝的棺盖,一下子蹿到树上去!我的天哪!在某个大雨倾盆的夜晚,如果你有兴趣到那片墓地走走,你准会看到十五六个像我这样的鬼魂孤苦伶仃地挂在树上,用一只脚立在那里,骨头关节在摇摇晃晃的树上发出可怕的响声,任凭飕飕的冷风直穿透我们的骨头!许多次,我们不得不在上面栖息三四个钟头,然后再从上面慢吞吞地滑下来。全身冻得僵硬,不过睡意还是甚浓,我们不得不互相借用一下脑壳以便能将坟墓里的水舀干——倘若我现在把头向后仰一仰,你从我的眼里向脑壳里望望,你就能看见那里面差不多装满半个脑壳的焦干的沉积物——这些破东西害得我走起路来头重脚轻,有时令我头脑转不过弯来,显得无比愚蠢!不错,先生,假使在那样的夜晚你碰巧经过那里,大概是黎明前的一阵子,你可能正赶上我们从坟里往外舀水,你也会看见栏杆上四处都晾晒着我们的尸衣。噢!我有一件优雅的尸衣就是晾在那里被人偷去了——我猜那多半是那个叫斯密士的家伙干的,他住在离我们那块墓地不远的一片乱坟岗里——我这么想是有依据的,因为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身上除了一件破破烂烂的花格子的衬衣外什么也没穿。可上一次我在新公墓举行的一次联谊会上见到他时,这家伙却是到场的鬼魂中穿得最讲究的一个——更可疑的是,当他看到我也在那里时,他一转眼就溜掉;前一阵一个老妇人也在离那儿不远的地方丢失了自己的一副棺材——一般说来,无论她到哪里去,她都会随身拖着自己的棺材的,因为她总是易受风寒,当寒气冒上来时她的老毛病痉挛性风湿就会复发,要是她总是在夜晚阴冷潮湿的地方呆着,她肯定会像死前一样死于这个老毛病的。所以棺材对她来说简直是性命攸关。她的名字叫赫奇基丝·安娜·玛蒂尔塔,赫奇基丝——没准你认识她?她嘴里只有两颗上门牙,高挑身材,看起来有点驼背。身子左侧少了一根肋骨,一绺已经干枯的头发往下遮掩着头的左侧,而在离右耳上部不远的地方有一撮鬓发竖立起来。她的下颚骨已经腐蚀脱落。好在有一根破绳子将它绑到一侧的骨头上,左前臂的一块小骨头也不见了——她的步态大摇大摆,当她双手叉腰鼻孔朝上扬时大有一种“威风凛然”的气度——她一向无拘无束,大大咧咧惯了,可全身都在斗殴中弄得伤痕累累,没一处完好无损的,看起来就像那些身经百战、饱经风霜的破瓦罐一样破烂不堪——也许,你在什么地方遇见过她?”(P30-33)

序言

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用纯粹的美国口语进行写作的小说家,开创了一代文风,著名小说家威廉·豪威尔斯称他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而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家福克纳则称他为“美国文学之父”。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荷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小镇弗罗里达。父亲约翰·马歇尔·克莱门斯原是小镇上的法官,受人尊敬,但收入微薄,负担繁重。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去世,家中一贫如洗,他就不得不弃学,外出独立谋生。他曾先后当过印刷所学徒、报童、排字工人、水手、轮船驾驶员和报馆记者等,四处奔波,生活经历丰富。他的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在密西西比河上》、《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以及中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神秘的陌生人》等。马克·吐温诞生那年,哈雷彗星划过长空,该彗星于1910年返回,他预言自己将随这颗彗星而去。1910年4月19日,哈雷彗星闪现天际,四天后,马克·吐温果然离开了人间。

本书精选了马克·吐温脍炙人口的24篇中短篇小说。在这些小说中,其中一类是马克·吐温根据民间故事改编而成,也许没有多么深远的旨意,但是其中透显出的幽默风格却为马克·吐温所独具。《加利维拉县声名狼藉的跳蛙》以简短篇幅塑造了一个有赌癖的吉姆·斯迈利形象。马克·吐温那种冷静而幽默的笔触在对吉姆。斯迈利形象的塑造中初露锋芒,而通过对该形象的塑造,他似乎也对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美国人赌博成性的一个侧影进行了勾勒和嘲讽。《火车上的嗜人事件》则叙述了一位国会议员一次乘火车途中曾经遇阻于暴风雪,全身冻僵,几乎饿死,获救后神经出了毛病,一提起那次灾难就想把同车的人吃光。这似乎并不仅仅是马克·吐温对怪异事件的嗜好,也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那种以竞争为本、人人为我、以他人为地狱的生存哲学和现实处境的一种隐喻式描绘。在那种社会中,每个人的欲望都会被充分地刺激起来,并被赋予十足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因而实际上每个人都潜存着不同程度的吃人倾向与随时被吃的恐惧。这些短篇小说情节奇特,构思巧妙,行文流畅,充分地把马克·吐温那种美国式的乐观、粗豪、率真体现了出来。

马克·吐温生活的时期,在美国,真正的宗教信仰已经不可避炙地渐渐褪色,但形形色色的宗教教条还充斥于生活中,不过这些宗教教条已经明显地与日益实利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不相吻合,两者的乖违造就了鲜明的喜剧性。马克·吐温在许多短篇小说中就充分地展示了这种喜剧性。《坏孩子的故事》和《好孩子的故事》主要嘲讽了教会学校关于好人好报、恶人恶报的世故教训。《那是天堂,还是地狱》对所谓的宗教教条的嘲讽就更大胆而深刻。基督教把撒谎视为大罪,但是在生活中又岂能摆脱谎言,尤其是那些善意的谎言,没有它们,生活常常是无法进行的。小说中那对年老而善良的孪生姐妹为了呵护患病的侄女和孙女,而不得不学着撒谎时,我们绝没有理由固守宗教教条,反而会为她们的行为感到高兴。质地坚硬的宗教教条总是难以曲尽人性的幽深处,也难以处理各种不同的人生际遇。马克·吐温面对各种宗教教条和社会现实的幽默态度,显示了他的从容和信心。

资本主义社会的庸俗化和实利化是腐蚀一切的酸性物质,即使原木超越于庸俗和实利的艺术领域也不能幸免。在《罗马万神殿维纳斯神像的故事》中,乔治是个献身艺术的贫穷雕塑家,寄居艺术之都罗马,爱上了杂货店老板的女儿玛丽。玛丽的父亲却极其势利,看不起贫穷的乔治,逼女儿另嫁有钱人。少年时的朋友约翰却在关键时刻帮助了乔治,他把乔治的大理石雕塑作品《美国雕像》弄残,埋入地下,伪装成出土文物,结果获得了巨额金钱,乔治的一切困境也迎刃而解。在此,人们对艺术品的内在价值缺乏鉴赏能力,而只能从外在的特质,如是否为出土文物,来鉴别其价值。在小说《他是否还在人间》中,马克·吐温借对商品化社会对艺术天才的扼杀提出了巧妙的批判:在商品化社会中,艺术家只有先死了才能活着,艺术的价值也终究在人们的附庸风雅中沦丧殆尽。

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实的批判无疑是马克·吐温毕生努力的方向。作为马克·吐温最有代表性的幽默作品《竞选州长》就对所谓的民主选举制度进行了最辛辣最无情的嘲讽。《一个真实的故事》则通过对黑人妇女拉奇尔大娘的悲惨遭遇控诉了黑人奴隶制,对黑人悲惨命运表示关注。《白象失窃记》则是对美国警察办案作风的绝妙嘲讽。那些警察虚张声势,出尔反尔,只顾向公民敲诈钱财,只顾自己出名,好大喜功,采用完全离谱的方式破案。当读者看到,最后那只失窃白象的尸体竟然在警察大楼的地窖里找到,督察长又若无其事地照领奖金不误,而请求破案的公民却早已为此倾家荡产时,读者将不由得不哑然失笑。

当然,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最大、最滑稽、最丑陋的现实无疑是金钱已经不可避免地具有主宰一切的力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被金钱深深地渗透并改变了。马克·吐温对金钱社会的本质特征的洞察极为深入,那些描绘金钱主宰的众生相的中短篇小说也最为生动。《百万英镑》中,马克·吐温把金钱在现代社会中的神奇力量展示得淋漓尽致。美国年轻人亨利·亚当斯初到伦敦,一文不名,衣衫褴褛,饥肠辘辘。当他幸运地得到那张百万英镑大钞后,一切顿然改观,他不但能品美食,衣华衫,出入高档宾馆,更是受到从上到下整个伦敦社会的欢迎。这一切都仰赖着那张百万英镑大钞,似乎它就是上帝本身,它到哪里,光辉就照亮哪里。当亨利·亚当斯把那张大钞原封不动地还给那两位打赌的英国绅士,他借助大钞的神奇力量早已使自己脱胎换骨,难怪他最后要把那张百万大钞裱装上框子挂在他们家最神圣的地方。现代社会中,神隐退了,空缺的位置将由金钱代替。也许没有哪个作家能像马克·吐温那样如此夸张而准确地层示了金钱在现代社会中的神奇力量,它对现代人的超度似乎一点都不逊色于上帝对西方中世纪人的超度。著名的中篇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也充分展现了人在金钱面前的种种丑态。赫德莱堡镇的旧格言是,“请勿让我们受诱惑”;新格言则改为,“请让我们受诱惑”。旧格言代表着已经逝去的那个由禁欲主义宗教主宰的时代,而新格言则反映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核心本质,那就是尽可能地煽动人的物欲。短篇小说《三万美元的遗产》则揭示了金钱在许多社会中无与伦比的魔力,现代人为了金钱可以放弃道德、人情以及现实人生中的各种乐趣,人生目标变得奇特地单一化,除却在眼前和想象中的金钱的闪光,此外就是灵性枯窘,了无生趣。

马克·吐温对人性中的爱和恨的两种力量也曾作过动人的书写。短篇小说《一个垂死者的忏悔》中的卡尔。里特为了报杀妻杀女之仇,和《一个扑朔迷离的间谍故事》中的母亲为了报被丈夫虐待之仇,都曾殚精竭虑,打消所有生活目标和乐趣,不择手段地把整个人生强行塞入仇恨的框子中,人性彻底被仇恨扭曲,当复仇成功时,也是他们的人生彻底幻灭时。这里我们看到人性无力超越仇恨的悲惨和酷烈,更看到马克·吐温的忧愤深广。与恨一样,爱也是人性中坚韧力量之一。短篇小说《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则借助加利福尼亚淘金人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温暖。《亚当和夏娃的日记》中同样充盈着一种动人的情怀。夏娃的墓志铭是,“亚当:她在哪里,何处便是伊甸园。”这里体现了爱的终极性,也把马克·吐温灵魂中柔美的一面充分地层示了出来。

然而,生活中爱与美毕竟是转瞬即逝的,生活留给人更多的恐怕是伤心和无奈,马克·吐温命途多舛,1908年,他深爱的妻子逝世,他在回忆录中曾写道:“你在地下,孑身一人;我在人间和大家在一起,但也是孤零零的。”晚年的马克·吐温更多被孤独和虚无的情绪笼罩着,他最后的遗作中篇小说《神秘的陌生人》就是这种情绪的凝结。小说中,马克·吐温化身为自称撒旦的天使,来到16世纪奧地利的一个偏僻山村里,找到一个纯真的乡村少年,带他浏览了人类历史,向他系统地发表了对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看法。在他看来,人类文明是建筑在虚伪和懦弱之上,人类历史充斥着血腥暴力、冷漠欺诈、仇恨冤屈,人生基本上是在命运的铁链下苦役一般的过程。撒旦要救人,不是让他死亡,就是使他丧失理智。他最终认为,“没有上帝,没有宇宙,没有人类,也没有尘世的其它生命,没有天堂也不存在地狱。那都是一场飘忽的梦——一场荒诞阴森、愚不可及的噩梦。除了你存在之外,没有任何东西是实存之物。可你不过是一个捉摸不定的意念——一个漂泊的精灵,一个没有结果的游魂,一个无所依托的幽灵,孤苦伶仃地游荡在这永恒的虚无之中?”这的确是冷彻骨髓的话。其中无疑包含着马克·吐温极为苦涩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悟解。

本书根据查里斯·内德尔编辑的由美国戴伯台公司1983年出版的《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译出,《竞选州长》一篇为另加,各篇小说大致按照发表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翻译不当之处恳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汪树东

2007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集(插图本)/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马克·吐温
译者 汪树东//龙红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28066
开本 32开
页数 5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3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4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09
145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0:4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