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退伍军人
内容
编辑推荐

军人挺年轻,

顶多二十七八岁年纪,

中偏上的个头,

瘦身材,

穿一身军装。

主人公大丰是个退伍军人,回到家乡洼洼屯后,展开了“脱贫战役”,经过一翻苦干,终于带领着家乡的人们脱离了贫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其中也描写了大丰与和和的真挚爱情、农村人的淳朴与善良。

内容推荐

主人公大丰是个退伍军人,回到家乡洼洼屯后,展开了“脱贫战役”, 在家乡办起了养鸭场,经过一翻苦干,终于带领着家乡的人们脱离了贫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其中也描写了大丰与和和的真挚爱情、农村人的淳朴与善良。

目录

《退伍军人》连载之一

《退伍军人》连载之二

《退伍军人》连载之三

《退伍军人》连载之四

《退伍军人》连载之五

《退伍军人》连载之六

《退伍军人》连载之七

《退伍军人》连载之八

《退伍军人》连载之九

《退伍军人》连载之十

《退伍军人》连载之十一

《退伍军人》连载之十二

《退伍军人》连载之十三

《退伍军人》连载之十四

《退伍军人》连载之十五

《退伍军人》连载之十六

《退伍军人》连载之十七

《退伍军人》连载之十八

《退伍军人》连载之十九

《退伍军人》连载之二十

《退伍军人》连载之二十一

试读章节

《退伍军人》连载之六

鲶鱼在沙地上又蹦又扭,苍黑的这天晚饭后,大丰和妈筹计着叫几个亲近的人,来家吃顿饭。一是大丰回家来,算作礼节;二是这些年都跟着费了心,算是答谢。要叫的人有国叔、乐乐、增爷还有两个堂叔。

早早地起来,大丰就骑车赶集。菜市刚开始买卖,别的市还没几个人呢。大丰拣新鲜的蔬菜买起来:买了香菇、蒜苔等几样自家园里没有的菜,买了一斤生肉一斤熟肉,两样蛤,几瓶白酒和一瓶红葡萄酒。都是照妈的吩咐买的。

回来走到村东,见远处沟里一拱一拱过来个瘦老头:头戴灰黑色塑料网状遮阳帽,上身穿件白汗衫,下着条半大子灰裤衩儿。瘦长的身子努力往前探着,胳膊向后拐一大草篓。当过兵的人,大都眼厉害,大丰老远儿就认出是增爷。想起今晚的安排,就在树阴下停了车子,走下大道,顺着沟往前迎去。到了近处,增爷发现是他,就说:

“是丰子哟!怎么到这儿来?”

“我去赶集了。打老远儿看着像你,就过来迎迎。我有点儿事儿要跟你说。”大丰说着就来拐草篓,增爷推辞几下,也就给他拐了。“今晚儿请几个人去家里凑凑,吃顿饭,俺妈叫你去呢。”

增爷寻思寻思,说:

“不用哇,丰子,麻烦你妈弄么!”

“又不是单为你一个人,去了不过是多双筷子多个碗。”

“今晚儿真是有事,海那边人要来收鳖,我得等他们。丰子,要是没事儿,不用你逼,我准去。”

两人来到路上,树阴下放了草篓。大丰掏出烟给增爷,增爷挡过了,自个儿摸出巴掌长的烟袋,装一锅儿碎烟叶,点火抽着,随便捡块脚板大小石片垫着腚,就从篓里的草下翻出个鱼鳞袋子。打开了,先掏出一盘挂网,齐整整地卷成个大卷儿;又是一排鱼钩,精心缠在一块半尺长的木板上。然后捏着袋子底往上一提溜,扑啦啦,倒出两条大鲶鱼,五六条钩嘴鲢,竟然还有一只碗口大小的鳖!一巴掌长的钩嘴鲢大都死去,有一两条勉强抖动两下,圆乎乎的小嘴儿张了张。鲶鱼不算小,每条都有七八两,晃动着大大的头腮,滚圆的躯体扭动得却欢。在河鱼里,鲶鱼的生命力特强。那只鳖更是引人:圆圆的布满特殊纹理的盖甲,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生活中,人们常用这种纹理做成图案,以象征美满、富贵。而那四只短短的足,动作起来,实在好笑。停住时,头和足就缩进凹陷的部位里,两只星星一样的小眼睛,在凹陷里放着幽幽的光。

“哎哟,收获还不小哩!”大丰旁边称道。

增爷从篓里抽出一把青草,很娴熟地把鳖缠了。然后把鱼网、鱼钩、鳖和钩嘴鲢,一古脑儿放进篓底。把两条大鲶鱼捉进鱼鳞袋,起身递给大丰:

“反正家里又没外客,这两条鲶鱼,拿家去趁活剐了做汤吃吧。鲶鱼做好了,味道比海鱼还鲜,肉比海鱼还细嫩,论城里人说那营养,更在海鱼之上。只是做鱼要得法:先放清水盆里,加一点盐滴几滴醋,泡一两个钟头;再杀了,放开水中烫过,去掉外面的黏皮,露出白花花的肥肉,就放进锅里炖汤。记住,要少使油,莫加酱,适当放点儿辣椒,葱、醋、味精是必不可少的。炖好的鱼汤,汁白肉鲜,吃起来没个够儿!”

大丰推辞道:

“增爷,你留着吃吧。”

增爷拐起草篓,说了声:“我家还有。”朝村里走去。

晚饭凑了八菜一汤。八菜是:葱炒鸡蛋、凉拌猪头肉、炒辣子蛤、蒜汁瓦楞蛤、肉爆蒜苔、肉炒鲜菇、蒜醋黄瓜,还开了一盒五香牛肉罐头。一个汤就是鲶鱼汤,照增爷说的做了,脑袋大的瓷盆儿满当当一盆,细嫩的肉,乳白的汁,漂着薄薄的葱花儿,一出锅就香味扑鼻,真是馋人!  乐乐、两个堂叔来了。乐乐说他爹胃不大舒服,不能来。大丰就又去叫,见国叔真是不舒服,也没硬逼。还差彩霞,大丰赶忙又去学校。天刚擦黑,办公室里已亮着灯,窗子也大开。大丰走到办公室不远处,见彩霞坐在办公桌前,还有个男青年坐在对面。灯光下,那青年白白的脸子,鼻子眼儿都长得挺周正。嘴巴小了点儿,薄薄的唇,看着有点儿女人气。理一个帅气的分头,许是抹了油,乌黑发亮。他的两眼直盯着彩霞,眼睛中闪着两点亮亮的火。大丰下意识地放轻脚步。只听彩霞说:

“你走吧,我要去大丰家吃饭。”

那青年就说:

“你太固执了,彩霞!你……”

一抬眼见大丰进来,收住话,望望大丰,又望望彩霞,随即站起身,说声“再见”,与大丰擦身走出。

彩霞有点儿不好意思,说:

“叫我耽误事了。”起身收拾了桌面,关了窗,就和大丰走出来。

路上,大丰问那青年是谁?彩霞说是书记的儿子国福,在县自来水公司干会计,回家没事儿就爱去学校玩儿。又笑着问大丰:

“是不是吃醋了?”

大丰笑笑,没正面回答。却说:

“哦,是他,说起来倒也有点儿像。只是小时候又瘦又小,像只猴子;没想现在出息得一表人才。”

“他最看中和和了,只是和和不理他,他就害单相思。”

“我看对你也挺有好感。”

“有没有是他的事,还不是瞎费心思!比我还小两岁哩,小毛孩子!”

两人说着话,到了家门口。

屋里几个人早等得着了急,乐乐一遍一遍念叨:“这鱼汤保准好喝!这鱼汤保准好喝!”

大丰和彩霞一进门,乐乐就开始揭酒瓶。大丰接过酒瓶,给两位堂叔、乐乐和自己满上白酒,给妈和彩霞满上小杯红葡萄酒,实实板板地说了开场白,酒席就进行起来。杯箸交错,盆勺叮当。酒过三巡,话自然就多起来。乐乐酒量不行,却喝得爽快,不多会儿就脸红脖子粗。他平日是不爱和女人说笑的,跟彩霞更没说过几回话。这会儿竟大起胆来,耍嘴皮子:

“我说李老师,别嫌我说话不中听:咱俩儿活活是一对冤家哩!”彩霞眨巴着眼,不解地望着他。“本来我跟丰哥从小到大,没红过脸、怄过气,真真是一对公鸳鸯!可是以后有了你,我在丰哥心目中,就不会是最亲密的人了。这不是活活的棍打公鸳鸯吗?”

大家都叫这话逗笑了。彩霞忍俊不禁,说:

“放心了乐乐哥!我哪会忍心打散你们哩,愿你们的鸳鸯精神大放光彩!”

乐乐美得心花怒放,一仰脖喝下一杯酒。

两个堂叔不住地说着好话,说大丰真有出息,说彩霞是个难得的好媳妇,是人尖儿;又说老嫂子越老越来了福气,儿子争气,媳妇当意。夸得老婆子满脸笑成菊花瓣儿,直叫大家“吃菜,吃菜”。彩霞今天也特别高兴,喝了唢呐小杯葡萄酒,脸就烧得红扑扑,愈发娇美。大丰看着她的脸,就想起六年前那一天,第一次看到她时,就是这个样,美得真真像彩霞。

看罢文章,郭老师说话了。他说:“白云,这回我讲段事给你听,也是真人真事。人,就是我;事,就是我干的。是你文章中描写鲶鱼的情节,勾起我这段往事。”

“那好哇!郭老师你多讲些,我真想听!”

郭老师便在思索中讲起他自己的故事——

三十年前,我在我们村里当小学老师。跟村里社员一样,没有工资,挣工分。妻子是个长得很美的女子,人品又好,无数的高门儿向她敞开着,没想她偏偏看上了我这个穷小子,冲破阻力嫁给了我。我那时已爱上了写作这行,也发表了一点儿作品,一有空闲就看书、写作,对妻子关心很少。

一个星期天,妻小声问我:“哎,你不是会钓鱼吗?”

“嗯,你想学学?”我在构思一篇小说。这是一位编辑向我约的稿子,这可是头一次被约稿呀,我下决心要写好。

“我能去学它吗?我只是……”

妻说话吞吞吐吐,我觉得她是有啥事,就追问她。她先是不说,追问再三,才不好意思地说:“不知怎的,我、我……我想吃鱼呢。”她的脸涨得通红,眼皮也不敢抬。”

我心里咯噔一下:呀,妻子是个孕妇,这可是头一次提出想吃什么,自己怎么就没注意呢?人家妻子怀了孕,鸡鱼肉蛋经常吃,而自己的妻子却总是这也不用,那也不用,跟平常一样。我心里酸溜溜的。

“今天是牛家集,我到集上买点儿鱼去。”

“不买,不买,疯贵疯贵的,不买。我也不大想吃,只是随便说说,我想你反正是构思小说,到水边坐着,边钓鱼边构思……”

“也是。我这就去。”妻是不舍得花钱,又想给后代增加点儿营养,我明白她的心。

我带着钓鱼家什来到水库边,选好位置,下了道底钩,就在旁边寻块石头坐了,边看着鱼漂子,边构思我的文章。P90-94

序言

日头落选远山里了。夜幕渐渐扯起。万物都失去了白昼的光彩,蔫头蔫脑的,等待着黑暗的吞没。唯有远的、近的嵌在山洼里的稠密的炊烟,仍还展示着生命的火热。胶东农历的二月末,春意自己从树梢上、草尖上显露出来,但却不是很浓,天光暗淡时,远远近近的山峁、沟坝及春地里,依然是萧然冬景。三五只山雀,在一丛树林的梢上不安分地起落,鸣叫。

“鸟要归巢喽!”郭老师说。

“是噢。咱也快到了。”我说。

郭老师是来自北京的大编剧,虽已年逾花甲,精神头儿,身子骨儿,丁点儿不见老,只是须发间有了花白,腮额处添些皱褶。他是长于编撰农村题材剧本的剧作家,所编拍的十几部农村片子,几乎个个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的就有三部。这回他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张包烤地瓜的旧报纸上,看到了八年前连载的反映农村退役军人和新土地改革问题的纪实小说《退伍军人》的。他被小说的情节和新颖的思想深深吸引,专门赶往报社,从资料室找到小说的全部章节,复印下来,细细读了一遍,当即决定要以小说为基础,改编一个反映当代农村退役军人的影视剧本。郭老师是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为了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特意千里迢迢赶到故事发生地胶东,找到我这个原作者,共同商讨创作事宜。他听说《退役军人》是根据我家乡的真人真事创作出来的,就非要和我同往我老家的村子,体验生活,丰富创作。有这样一个向老师学习,与老师合作的机会,真真是求之不得,遂匆匆收拾行囊,与郭老师一起,乘车直奔洼洼屯而来。一路上,我不停地向郭老师讲解车窗外所见事物,讲着当地农村之风习。郭老师听得津津有昧,还不时掏出本子、钢笔,简略一记。当车行至北顶时,我指着一条山路对郭老师说,这路也可去洼洼屯,但比前边的大路要远,路也难走。郭老师听了,却非要下车,说是走走山路,找找感觉,早些进入意境。我劝他不住,就一起下了车,步入山路。

我和郭老师且说且行。忽听身后有汽车鸣笛声,转身看去,见一辆红色小型农用车颠颠巴巴地驶过来,到近前,戛然而止,车门开处,一个身材高挑的姑娘,轻盈地跳下车来,嗓音脆亮亮地问:“请问二位是不是郭老师……”

话未说完,两只大眼忽闪忽闪地打量我。

我见她穿一身蓝色工作服,还以为是哪家工厂的工人呢,一闪眼,见车门上标有“丰和农场”字样,顿时醒悟,问她:“你是丰和农场的?年丰叫你来的吧?”

姑娘笑眯眯地望着我,忽地笑出声来,说道:“我认出来了,你是白云哥!”

见我疑惑的样子,又说,“我是叶子,年丰是俺哥呀!刚才俺哥叫我开车到东公路边接你和郭老师,客车上下来一个邻村大嫂,一打听,说有两个人从北山路下了车,我想一准就是了。——白云哥,快和郭老师上车吧!”

我嚷着“哎呀叶子,可真长大了,长得我都认不出来了!”

叶子启动了车,又说:“白云哥,这道儿凑合也能跑,就是颠一点儿,要不咱回头跑好路吧。”

郭老师忙说:“只要没危险,颠点儿不要紧。要是怕颠,就不到山村来喽!”

叶子格格笑起来,缓缓开动起车来。

我是地道的洼洼屯人,生于斯,长于斯,直到十六岁时,因父亲教学教得好,由民办转为正式,并调到城里搞教研工作,我和母亲才随往城里生活。但那时爷爷奶奶还健在,每逢星期天节假日,我都必回洼洼屯居住的。爷爷奶奶去世后,村里再无近亲,我也不便回来了。但对村人的情感依旧,特别是那般不大不小的伙伴们,时常会忆起儿时与之相处的欢快情形。像我的纪实小说《退伍军人》中主人公大丰原型——叶子的哥哥年丰,即是与我光腚板滋尿窝一起玩耍大的最要好的伙伴之一。八年前,他不图安逸艰苦创业的事迹传出后,当时已在文联工作的我,大受震动,回乡采访二十余日,写成纪实小说《退伍军人》,被省报连载,后又被多家报刊转载。

“郭老师,白云哥,把紧点儿!过了这个坎儿就上大路了。”

听叶子一喊,我忙握紧把手,车子呼咚呼咚狠颠了几下,我的头还是挨了撞。我忙问郭老师怎样,郭老师笑道:“小磕小碰,没事没事!叶子姑娘说,过了这坎儿就上大路了,这不就上大路了吗?不受颠簸苦,哪知平稳乐嘛。”车子果是稳当了许多。

叶子嘁嘁一笑,不好意思道:“路不好,车也差,叫郭老师、白云哥受罪了。”

我就势打趣说:“你哥也是,既是来接,就派个林肯啦、奔驰啦,怎么也得奥迪啥的,那多气派!”

叶子回头冲我一笑,提高了声调儿,说:“俺哥他呀,抠门儿一个!孬车好车就这一台。就这农用车,还得他老人家亲批使用哩!”

我一愣,忙问:“怎么?你哥他……这几年经营不善?”

叶子应道:“那倒不是。俺哥有钱,什么拖拉机、播种机、灌溉机、推土机、大型联合收割机、大小货运汽车他都有,今年又要投资几百万建老年乐园,可就是不知自个儿‘装备装备’,不管到哪儿去,都开着个农用车。头几回去市里开什么表彰会、政协会的,人家还以为是小商贩哩,就是不准他开车进大院。到后来,咱们镇的书记镇长就总是派车来拉他去参加一些要紧的会呢。”

叶子说着又格格笑起来。

郭老师听了,拍我胳膊一下,说声:“好!好样的!”

不知啥时天早黑下来了,车灯也已打开。从车窗望出去,各村各庄农家都亮起电灯,如星斗闪烁。转过一个弯,便见一幢亮着灯光的楼的影子。叶子抬手一指:“咱们到了。”

车在楼前停下。我扶郭老师下来,却不见年丰的身影。正纳闷间,见一女人自楼侧平房走出,暗光下容貌辨不甚清,然那步姿身形却似少妇样子。

叶子朝她问道:“嘎子嫂,俺哥没回来?”

“还没呢。叶子妹,饭菜都准备好了,客人么时吃都行。”女人应着,没靠近来。

叶子应了声,领我们进楼去。

我心里稍有不悦了,说:“年丰么事忙成这样,连个照面也没功夫打。”

叶子面带歉意道:“俺哥听说你和郭老师来,可欢喜了,原本要亲自开车去迎接,可鹿场打来电话说有只母鹿要生崽,这是我们整个鹿场的头一胎崽呀,生产情况怎样,生长情况如何,可真是牵动了大伙的心呐!要是俺嫂在家,亲手在鹿场把握着也好,可俺小侄病了住院,俺嫂在医院照看呢……”

听叶子这么一说,我直后悔自己失言。

郭老师也着急道:“叶子姑娘别在意!你白云哥是说玩笑话,我们都是实实在在干事的人,谁也不会见外的。”

说着话,来到三楼。叶子打开一个房间,开了灯,明亮而柔和的光线,顿时泻满室内。这是个双人间,宽敞,整洁,灯明几净,两张大席梦思床,一张写字台,椅柜沙发诸物一应俱全。

叶子帮我和郭老师放好包裹,忙拿起电话,拨了个号码。电话通了,就听叶子说:“哥,我把客人接到家了。你么时候能回来?”听对方说了几句,就把电话交给我,说:“白云哥,叫你接电话呢。”

我接过话筒,就听里面是年丰的声音,说:“老云兄弟呀,我在鹿场呐。母鹿生产不顺利,我一时脱不开身……”  我忙安慰他:“情况叶子都告诉我了,你就安心忙你的吧,我和郭

老师又不是外人。”

“好兄弟好兄弟!能理解就好!只是郭老师那头真是有些不过意,你好生解释解释。今晚我怕是回不去了,叫叶子先陪你和郭老师吃顿饭,到明儿我再好生招待二位,给二位接风洗尘。”

放下电话,同郭老师洗把脸,就随叶子下楼吃饭。在餐厅里认出了那位女厨师,就是叶子叫她嘎子嫂的,原来是村里一个很不错的媳妇,有四十来岁年纪,长相却年轻,人又勤快、干净,又有一手做饭的好手艺,农场里每每有外客到来,总要请她主厨。

吃过饭,回到房间,各自漱洗过了,郭老师就翻找出他带来的资料。当年报刊连载的我的小说《退伍军人》,共分三十章节,郭老师都复印了双份。他取出一份给我,说:“八年前写的东西,现在重读一遍,会有很多旧的感触和新的发现。我们这次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细细研读你的原作,二是深入生活,广泛接触作品里的和作品外的相关人物,掌握更多更实的生活素材,为我们的剧本创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郭老师求实务实的创作作风,我深为敬佩,对他提出的行动方案完全赞同。

我们趄在床上,阅读起原作《退伍军人》来。

后记

这本书我很早就开始写了,我是2002年才离开农村的,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还是个农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退伍军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乔洪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74955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9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