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香港和上海两地两项重要的学校改进计划的研究,教师在学校改进过程中的生存状态的变更及其导致的情感体验,正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同时,这两项计划的标志性特征还在于它们都采取了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协作(pannership)的方式。如果从最宽泛的意义上来界定伙伴关系,则不同机构或个人互为依靠、彼此协作,去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都可算作此列,如19世纪后期杜威关于建立试验学校的尝试,20世纪早期兴起的教育行动研究等。
| 图书 | 伙伴协作与教师赋权--教师专业发展新视角/教育政策与学校领导系列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香港和上海两地两项重要的学校改进计划的研究,教师在学校改进过程中的生存状态的变更及其导致的情感体验,正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同时,这两项计划的标志性特征还在于它们都采取了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协作(pannership)的方式。如果从最宽泛的意义上来界定伙伴关系,则不同机构或个人互为依靠、彼此协作,去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都可算作此列,如19世纪后期杜威关于建立试验学校的尝试,20世纪早期兴起的教育行动研究等。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伙伴协作式教师专业发展的著作,是两位作者积八年之功合作完成的一项成果。本书深入研究了两项分别于香港和上海开展的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协作式学校改进计划,通过大学与中小学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学校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从比较的角度探究了协作情境下教师赋权与规训的矛盾,基于实证研究与批判反思提出了教师自我实现的理想情境及其模式构建。本书资料丰富、理论扎实、可读性强,无论对于学术界关于教师专业性、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探讨,还是对于当前课程改革的实践,均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问题陈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教育改革:一股全球化的浪潮 二、教师改变:一个殷切的期待 三、专业发展:一个必然的选择 四、伙伴协作:一条可能的出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概念架构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教师专业化 一、社会学意义的教学专业化 二、追求专业特质的现实困境 三、追求专业特质的理论误区 四、教育学意义的教学专业化 第二节 教师专业性 一、教师专业性的概念辨析 二、教师专业性的认知取向 三、教师专业意识的觉醒 四、教师专业性与专业认同 第三节 教师赋权增能 一、教师赋权增能的概念与内涵 二、教师赋权增能的分析向度 三、教师赋权增能与教师专业性 四、教师赋权增能的主要策略 第四节 教师的内在改变 一、抵制/自愿:教师改变的视角 二、深层/表面:教师改变的层次 三、孰先孰后:教师改变的过程 第五节 教师的外在支持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策略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移 三、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协作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个案的选取 二、资料收集 第三节 研究的可靠性 第四节 研究的限制 第五节 研究阶段 第四章 香港与上海的基础教育改革:焦点与背景 第一节 追求优质/素质教育 一、香港的优质教育改革 二、上海的素质教育改革 三、两地改革动因的比较 第二节 走向校本 一、校本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二、校本管理在香港的实践 三、校本管理在内地的萌生 四、校本管理与外在支持 第三节 关注教与学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二、香港的课程改革 三、上海的“二期课改” 四、为伙伴协作式改革创造空间 第四节 学校生存性竞争环境 一、择校政策的理想与现实 二、上海学校的竞争性环境 三、香港学校的竞争性环境 四、教师发展的压力和动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伙伴协作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视角 第一节 大学专家作为“资源” 一、帮助学校重新定位:A校的期望 二、培养骨干教师:c校的期望 三、“拥抱不确定”的改革氛围 第二节 “一手硬,一手软”的学校行政 一、校长的执著和中层的协调:A校的经验 二、制度性约束与“非权力型影响”:C校的经验 第三节 教师的情感满足 一、学生成长与教师的成就感 二、学校管理层的重视与教师的归属感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伙伴协作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大学的视角 第一节 对教学现状的反思 一、传统教学的日趋技术化 二、教学改革与学生的解放 三、解放学生与解放教师 四、在学校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 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一、工作坊与“上课” 二、研究课 三、校际交流 第三节 大学专家的双重角色 一、专家+朋友:Q计划中大学专家的支持者角色 二、批评者+朋友:N计划中大学专家的诤友角色 三、角色的情境性差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挑战与支持作用下的教师自我实现 第一节 专业挑战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保守性的表现与成因 二、专家力量的牵引和推动 三、挑战作用下的教师心流体验 第二节 情感慰藉与教师自我改变 一、变革压力与教师负面情绪 二、教师的情感支持和满足 三、专业挑战与情感满足的平衡 第三节 “专家领导的教师发展”模式 一、关于“教师改变”的再思 二、关于“专业挑战”的再认识 三、大学专家与“适应性领导”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伙伴协作与教师赋权 第一节 伙伴协作关系的知识论分析 一、传统协作研究模式中的知识/权力现象 二、教师知识之构成及其性质的再认识 三、建立知识对话基础上的协作关系 第二节 专家权威与教师赋权 一、教师作为“阐释者”之角色的缺失 二、教师赋权与规训教师的争拗 三、专业空间的存在与教师赋权的可能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伙伴协作与教师赋权--教师专业发展新视角/教育政策与学校领导系列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操太圣//卢乃桂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413626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5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86 |
| 出版时间 | 2007-07-01 |
| 首版时间 | 2007-07-01 |
| 印刷时间 | 2007-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6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451.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3.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9 |
| 宽 | 169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