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鬼谷子全集(国学经典) |
内容 | 亮点展示 编辑推荐 《鬼谷子》自成书以来备受争议褒贬不一,欧阳修谓其“因时适变,权事制宜,有足取者。”长孙无忌谓之曰“便辞利口,倾危变诈。”柳宗元谓其“险戾峭薄,恐为妄言,乱世难信,学者不宜道之。” 德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称“鬼谷子的察人之明,对历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对当时外交合纵连横艺术的掌握,必然使他成为当时*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鬼谷子》是一部研究古代政治斗争谋略与权术的智能之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鬼谷子》历来亨有“智慧禁果、旷世奇书”之称,其权术适用于当代军事、外交、商贸、公关等各个领域,堪称“中国**诈书”。 《鬼谷子》与《孙子兵法》一同被并称为“兵书经典”,《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专攻战略技巧,两者相辅相成。 《鬼谷子》由于其在古代社会政治上的真知灼见和在功业上的谋略权术、雄辩才智,使其具有着影响千秋万代、指导后人为人处世、从政经商的深远意义。
作者简介 鬼谷子,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春秋末战国初时人。祖籍河南鹤壁市淇县云梦山山下王庄村(著名的王庄龙山文化遗址处)。 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老学, 苏、 张( 指苏秦和张仪) 、 鬼谷一派,申、 韩一派, 杨朱一派, 庄、 列一派, 尹文一派。 他通天彻地,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 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 鬼谷子的师尊是世界辩证法之父、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老子。 内容简介 《鬼谷子》是一部集纵橫家、兵家、道家、仙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其中所揭示的智谋权朮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爭、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受世人推祟,享誉海内外。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本书取自道藏本,并在此基础上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对原文作了通俗易懂的翻译注释,逐篇进行深刻点评解析,对文中意蕴深刻的典句精选了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案例对其加以透析、阐释,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读各都能有所获益。在附录中还全文收入了陶弘景的《鬼谷子》注解(明正统道藏本)和《鬼谷子传》。以便于研究吝参照。本书融知识性、哲理性、故事性、全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学习参悟运用鬼谷子智慧的读本。 目录 鬼谷子与《鬼谷子》 第一篇 捭阖术 第二篇 反应术 第三篇 内楗术 第四篇 抵蠟术 第五篇 飞箝术 第六篇 忤合术 第七篇 揣术 第八篇 摩术 第九篇 权术 第十篇 谋术 第十一篇 决术 第十二篇 符言术 本经阴符七篇 持枢 中经 附录一:鬼谷子传 附录二:陶弘景注《鬼谷子》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鬼谷子全集(国学经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战国)鬼谷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海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13462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0 |
出版时间 | 2007-12-01 |
首版时间 | 2007-12-01 |
印刷时间 | 2008-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8 |
丛书名 | |
印张 | 22.7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