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5岁清醒的沉沦(行走丽江北京的情人们)
内容
编辑推荐

  性格散漫不羁的都市女孩乔乔为了寻找暂时的解脱,于大婚前从北京独自跑到泸沽湖旅游,同行者有刑警冬冬和他的母亲。在神秘美丽的泸沽湖,他们结识摩梭女子阿秀和乡村医生阿君,但阿君却是个神秘人物,来去无踪,冷淡异常。因此勾起乔乔无尽的好奇与追逐,并逐渐产生爱情。二人的爱在香格里拉发展至峰顶并得以升华。旅行结束,乔乔回归城市,但阿君却神秘失踪。乔乔怀孕了,孩子的爸爸阿君竟然是隐蔽多年的通缉犯……

内容推荐

丽江、北京……地点就是故事当你行经天堂与世间、别处与此处,就多了记忆行走的人那么清醒,即使沉沦也未停歇。

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走在路上,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路上,我们永远无法预知下一秒钟,下一个人,下一段情,下一个故事。因为不可知,所以才有无尽可能。而这,或许,恰是在路上的魅力。

人在旅途,我们的好奇心会泛滥,我们的心变得善感,我们会放松戒备,会和陌生人说话,会爱上陌生人。所以,我们可以编出无数故事。

但不要当真。爱不要当真,恨也不要当真。因为我们只看到现在,看不到过去,更看不到未来。

但如果当真了呢?如果你痴爱的陌生人有很不堪的过去呢?你纯粹的爱,能否洗涤不堪?能否宽恕罪恶?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但我们可以一起看这个小说。散漫不羁的乔乔在美丽的女儿国泸沽湖,邂逅游客冬冬母子、摩梭女阿秀和乡村医生阿君,开始一场斑斓多姿的人生之旅。在一场意外事故中,神秘的阿君拯救了冬冬母亲,成为冬冬涌泉相报的恩情、乔乔刻骨铭心的爱情。旅行结束后,乔乔与冬冬返回城市,但阿君却悄然失踪。

因为怀孕,乔乔果断走出一场奢华乏味的婚姻,独自等待阿君。同时,刑警冬冬却无意中发现阿君竟是隐蔽多年的通缉犯,于是陷入道义与恩情的两难。最终道义占据上风,冬冬亲手逮捕来到城市里寻找乔乔的阿君,只是所谓的正义,是出于妒忌,还是出于道义,他自己也说不清。乔乔带着孩子在高墙外等待阿君,冬冬则辞去公职去转山,期望求得神的宽恕……

目录

第一部 爱

第二部 罪

第三部 怨

后记

试读章节

每个人都有秘密是不是?有的秘密是角落里的花,隐秘盛开;有的秘密是脑中的毒棘,枝枝蔓蔓。千万不要好奇。好奇,永远是灾难的根源。

乔乔很好奇。若不是因为好奇,她不可能在大婚前跑来云南;若不是好奇,她不可能峰回路转,不辞万水千山奔到泸沽湖;若不是因为好奇,茫茫人海间,她怎么可能与他相遇?

乔乔不是一个外向的人。直到今天自己也无法解释,那天的她,怎么就对一个素昧平生的男人产生浓厚兴趣。只能说在这个世界里,有些人天生便对彼此具有磁性。即便中间横亘着万水千山,似水流年,一旦相遇,正级与负极还是能把对方紧紧吸住,牢牢黏合。

当她发现他时,他正仰面躺在蕉林边睡觉。白衣蓝裤,有着与众不同的清洁甚至清雅。睡着的姿势像一只倦了的大鸟。

她蹑手蹑脚走上前,竟然看到一张被米开朗琪罗打造出来的大理石男人。他的肤色青白,触感定如冰般寒凉。眼眶深深凹陷,有很重的阴影。鼻梁英挺,有线条刚硬的轮廓。然而眉头却紧紧锁扭在一起,即便在如此沉睡中。她非常惊奇,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竟然皱着眉头睡觉。好奇心作祟,她凑上前看仔细——

他睁开了眼。好一双清澈的眸!她不禁欣喜地笑了——

她喜欢用眼睛来判断一个人。她不喜欢脏脏的眼睛,觉得过于萎琐;害怕布满红血丝的眼睛,觉得过于焦灼;躲避浑浊的眼睛,认定那心一定不洁。她武断地认为,眼睛,可以看出心的等级。

清澈的眸,那内心,一定是干净的,而干净,便是高级。

她,一相情愿地把他视为故知。

她没有意识到,恰在此时,同伴们正在鱼贯上船,准备打道回府。她本不是一个引人注意的人,被别人遗忘,也人情入理。就这样,她被拉下了。若不是他,她肯定得在这个孤岛上过夜。

此时,她尽量平静地注视湖面,眼角余光不可自抑地扫过他的睑。他叼着一根毛毛草,下颚有意无意蠕动着。草帽低低压下来,盖住大半张脸。他的下巴完美而冷峻,淡青色胡茬有些许性感,也有隐隐残酷。

她猜他的年龄。二十五岁、三十五、四十五、五十五……

她猜他的身份。渔民、庄稼汉、浪子、艺术家、政客、商人、贵族、流放的犯人……

她猜他的民族。摩梭人、彝人、傈傈人、纳西人、藏人、汉人……

不管心中有多少个问号,她再也不敢张口。他就是希腊神话里的那个水仙,宁愿溺死水中与自己的影子相爱,也不愿意接受外界一星半点的温存。

小船在湖中摇摆。身边,偶有银鱼飞出湖面,划过一道耀眼的抛物线。有庞大的黑鸟在脑袋上笨重盘旋,嘎嘎怪叫,仿佛魔戒中的戒灵。

已经划到湖中心了。阳光彻底褪去,昼与夜正在交替。天色,渐渐变成凝重。水色一直在加重。浅蓝、湛蓝、蓝、深蓝。到了中心,已经开始变成幽蓝。四周有很多水涡,急速旋转着,旋出无数道暗流。

她盯住那蓝得发黑的暗流,渐生恐慌。他泰然自若地划着浆,小船灵巧避开道道暗流。天更暗了。湖中心风急浪大。她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正随着巨大的波浪上下起伏,失重感愈加强烈;也清晰地听到他的喘气声,大而急促。

“对不起。”她突然说。

他诧异地抬起头。

“是我加重了你的重量。”

他“呸——”地一声把毛毛草吐进湖中,拼命加快摇浆的节奏。面无表情。

她紧紧按住船舷,把自己努力固定在小船里。举目四望,尽是浩瀚的湖水,黑压压的,铺天盖地。她感觉,他们俩就像被诅咒的生命,坐在诺亚方舟里与洪水抗衡,艰难赢取上帝手心里的一线生机。只是她不知道,到底是谁犯下了这种滔天罪孽。

终于看得到岸了。乔乔那颗被提到了嗓子眼的心,安然落地。

他收浆。任惯性与水波自然而然地把船带到岸边,然后灵活跳出,把船牢牢拴在锚上。她也下了船。

固定好船,他扛着一大堆绳索大踏步走开。她快步追了上去。

“我必须谢谢你!”她一路小跑,诚心诚意地说。

“不用。”

“应该的。”

“要谢,”他继续快步走着,淡淡地说,“谢神吧。”

她驻足。半晌,冲着他的背影喊了一声:“我会的。”

夜很重了,他的身影渐行渐远,终于消失在暮色中。她长久注视着……

P22-24

后记

不知从何时起,我也渐渐走在路上。

在路上,我会变得善感,好奇心会泛滥,会不知不觉卸下经年僵固的“套子”,心如同青草般柔软。

于是,便有了无尽可能;于是,便有了故事的发生……

艳遇与邂逅、罪恶与爱情、死亡与新生。当然。它只存在脑子里,被路边美景烘托成一幕幕好戏,令我边走边看,一路惊喜不断。于是旅行便不复是旅行,而成为一种姿态,一种观者的姿态。或笑,或哭,或冷眼旁观,或唏嘘感怀。

观众一定比演员幸福,读者一定比作者幸福。这是我一个偏执的观点。只是,谁是观众?谁是演员?谁是读者?谁是作者?只怕所有角色并非我们自己选择,一切皆由命定。

我是信命的。每多过一天,便多信一分。因为“信”,渐渐心生敬畏,关于一种神秘存在的力量。

有关湖水,我见过很多。刚刚从西藏的纳木措回来,据说那是人间最美的高原淡水湖泊,但我却无甚感觉。正如小王子面对满满一园玫瑰花无动于衷似的,因为他已经拥有了一朵玫瑰,他已被她“驯服”。

我也被她“驯服”了。

直到今天,我依然认为泸沽湖是我见过最美的湖水。正如《一面湖水》里所唱,那是高原的最后一滴眼泪,是母亲的乳汁,女儿的眼泪。

其实她本不是我的计划。那年在丽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越五座大山来到湖边。当她不期而遇时,当那片蓝猝不及防地迎面扑来时,一股触电的利感乍然穿透全身。如同爱情,如同初恋。

傍晚,我独坐在湖畔,看波光粼粼,看那一轮红日怎么也不舍得隐退,看湖面上的猪槽船结网而归,我想到天堂,想到仙境,还有凯瑟琳·赫本年迈时演绎的那个经典影片《金色池塘》。

人间是有天堂的。不管你身处何方,青丝抑或白发。只要心中有天堂。

然后,那个男人走了过来,拎着一个烤得焦黄的蚌。看到我,他掰开一半递过来,连一句询问都没有,眼神坦然而清澈。

他相信我会吃,如同相信太阳终会从湖那边下去似的。于是,我接过,吃了。味道很好。

那晚,我们共同分吃一个蚌,共同凝望面前这面湖水,彼此都是安静的,仅有的几句交谈也只关乎湖,不关乎过去与未来。

初初相见,心却并不遥远。这样的邂逅,放在别处或许异样,但放在泸沽湖畔,却是自然而然。

当漫天星星近得可以伸手摘下来时,我们各自走开,没说一句再见。是萍聚,更是前世的注定,化作今生一个蚌的因缘。

我想,“缘”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无色无味,云淡风轻。更何况,还有蚌的味道,以及满世界的星空。终于,它们会被时间与记忆发酵,酿成这部作品,把世俗的遗憾与欲望交付文字。

所以说,生活远比小说高明。而小说,说到底则只是一个纪念,关于生活的某一片断。

还记得十年前的今天,每每宿舍熄灯,“卧谈会”上,懵懂少女们便开始畅想种种。当然,想得最多的自然是男生;但偶尔也会慎重,摆出少年老成的庄重。比如谈及理想,谈及未来。

关于这个话题,我始终把它当作一个笑话来看。于是,我如是答:每年呆在一个城市里,旅行、写字、打工。走得差不多时,人便老了,走不动了,死了。

所有人笑得震天响,包括我自己。

谁曾料想,十年后的今天,自己无论迂回了多大一个圈,最终还是不知不觉地回归到这个笑话上来:旅行、写字、打工、心无所依、心无所定。不同的是,今天的行走更是一种心灵的跋涉。因此更加惶恐而不安。

真正的旅者,一定是苦难的;真正的旅者,一定是被神选择的。任谁,也逃脱不了这份宿命。

所以,早已学会不再埋怨,而是认同这份漂泊无依,享受路上的湖光山色。比如泸沽湖,比如一个关于蚌的记忆,比如这本小说。

最后,道声谢谢。那些陪伴我走过这本小说的亲人、朋友甚至小托托。依然记得5岁的她为了不妨碍我写作,关了声音看动画片的乖巧姿态。只是长大后,不要再当旅者,不要写字而已。

享受生活。因为生活,远比文字高明。

               一盈

             2007年初夏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5岁清醒的沉沦(行走丽江北京的情人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一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53131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8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6
14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5 20: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