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花卉鉴赏纵横谈
内容
编辑推荐

花不仅是被欣赏的自然宠物,也是人世间真、善、美的代词。人们形容美好事物时,几乎项项离不开花,事事都提到花。本书正是关于介绍“花卉鉴赏”的通俗读物,书中内容涉及植物学、园艺学、文学、史学、医药学、养生学诸方面,集文学知识与科普知识于一体,熔花语、花趣、咏花诗词、楹联、故事于一炉,既具有艺术性、趣味性、故事性,又兼备通俗性和实用性,适合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花卉爱好者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旁征博引,搜罗宏富,内容涉及植物学、园艺学、文学、史学、医药学、养生学诸方面,集文学知识与科普知识于一体,熔花语、花趣、咏花诗词、楹联、故事于一炉,既具有艺术性、趣味性、故事性,又兼备通俗性和实用性,适合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花卉爱好者阅读。全书描述69种花卉,分为10个部分,以我国尚未定论的国花梅花开篇,以倍受人们推崇的国树银杏收尾。一花一文,每文以诗句作标题,计2500字左右。

目录

一、色香姿韵领群芳——十大传统名花鉴赏

 梅花:一树独先天下春

 牡丹:国色天香花中王

 菊花:老圃秋容傲霜枝

 兰花:空谷佳人王者香

 月季:花开四时月月春

 杜鹃花:子规声里映山红

 山茶花:彤云百朵雪里娇

 荷花:出淤不染清难写

 桂花:独占三秋压众芳

 水仙:凌波仙子迎春来

二、花魂国运长相守——友邦邻国国花鉴赏

 向日葵:金色花海向太阳

 玫瑰:王权象征爱情花

 郁金香:“花中皇后”誉全球

 樱花:似云如霞举国狂

 仙人掌:耐旱再生英雄花

 红枫:叶映国旗色如花

三、好花名城带笑看——古都新城市花鉴赏

 红花紫荆:乡情树兮团结花

 白玉兰:玉树望春百花先

 木棉:壮气高冠何落落

 木芙蓉:历尽风霜殿群芳

 瑞香:江南一梦天下香

 丁香:解结纵放幸福花

四、万紫千红竞芳菲——绝色醉眼之花鉴赏

 迎春花:迎得春来非自足

 琼花:天下无双独此花

 紫藤:绿蔓浓荫紫袖垂

 李花:风揉雨练雪羞比

 桃花:春风人面忆此君

 梨花:一花占断天下白

 杏花:春色满园关不住

 芍药:好为“花相”护“花王” 

 康乃馨:温馨母爱映花心

 百合:万事如意歌永好

 夹竹桃:叶疏疑竹花似桃

 萱草:“宜男”“忘忧”慰母颜

五、神形兼美耐人看——姿韵上乘之花鉴赏

 海棠花:绿肥红瘦睡美人

 木槿:朝开暮落复朝开

 凌霄:强攀红日斗鲜明

 紫薇:似痴如醉半年红

 鸡冠花:五更只欠一声啼

 秋海棠:花雅叶秀八月春

 蜀葵:红白青黄弄浅深

 君子兰:花红叶碧倍有神

 一品红:嫣红恰为圣诞开

六、绿叶无华却有情——观叶之花鉴赏

 吊兰:“空中仙子”荡秋千

 芭蕉:蕉窗夜雨叶叶情

 文竹:似竹非竹如轻云

 苏铁:开花结实兆吉祥

 雁来红:空留颜色不留声

七、无人知处忽然香——品香之花鉴赏

 茉莉花:浓艳清香压九秋

 米兰:瓜子小叶倍清雅

 含笑:掩口含羞情自流

 栀子花:清分六出夏雪香

 晚香玉:幽姿伴月夜更香

八、佳果累累亦多趣——赏果之花鉴赏

 金橘:碧叶丛中万黄金

 枇杷:秋萌冬华春结果

 葡萄:日耀水晶满树明

 石榴:红艳满枝染夜月

 枸杞:红丸益寿葆青春

 樱桃:百果一枝画难工

九、芳林神秘古怪多——奇异之花鉴赏

 昙花:嫣然一笑身即逝

 合欢:消怨蠲忿别有情

 含羞草:美在自然不用羞

 虞美人:起舞似触歌声起

 罂粟:花鲜果毒害无穷

十、是花非花韵味长——花外之花鉴赏

 松树:千山挺拔气势雄

 竹:千磨万击还坚劲

 梧桐:碧梧楱老凤凰枝

 柳:万条垂下绿丝绦

 银杏:东方圣者“活化石”

附录

 一、世界部分国家的国花

 二、国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省(市、区)花,各省会(首府)城市市花

 三、节日用花简介

 四、如何选用礼仪花卉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银杏树干端直,高30~40米,树冠广卵形,树皮淡灰褐色,纵裂。枝有长枝和短枝两种,雌雄异株。叶扇形,具长柄,在长枝上互生,矮枝上簇生,边缘浅波状。花单性异株,稀同株,黄绿色或青白色;雌雄花均生于短枝叶腋;雄球花为蓁荑花序状,雌球花具长梗,梗端2叉;花开于夜间二更,随即谢落,人罕见之。种子核果状,近球形或椭圆形;外种皮肉质,被白粉,状如小杏,有臭气;内种皮膜质,子叶两枚。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植物,为国家三级保护树种,世界各地现有的银杏树均是从我国引种栽培的。银杏也是地球上残存的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历史悠久,植物学家称它为“活化石”、“植物界的元老”。

“在你年轮的唱片上,曾留下恐龙的叫声;在你遍体的裂痕里,曾刻下冰川的踪影。呵,阅遍沧桑世如幻,公孙树种化石名。”这是今人为银杏树写的一首赞歌。从诗中可以看出银杏既有雄浑的远古之美,又有细腻的温柔之美,其妙处犹如黄叶落在白雪之上,非语言所能形容。所谓远古之美,是说地质和化石的档案资料告诉人们,银杏树在2亿年前就已经出现,约1亿4000万年前,其足迹几乎遍及全世界。第四纪初,北半球发生了巨大的冰川运动,从北极南下的冰川掩埋了许许多多的植物,以致欧洲和北美的银杏被毁灭,亚洲的银杏也几乎绝种。我国华东、华中的局部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东西走向的大山起了阻隔冰川的作用,所以这里的银杏在灭顶之灾中幸免于难,生命一直延续至今。目前,我国浙江省天目山深谷中竟还有野生状态的银杏,这是第四纪冰川后残留的中生代孑遗树种,极其珍贵。诗人郭沫若在散文《银杏颂》中,曾经热情地赞美它是“东方圣者”、“中国人文有生命的纪念塔”,并建议把它定为我国国树。

银杏树姿雄伟,寿命绵长,可以“多代同堂”,被寺庙尊为“圣树”、“老寿星”。有一首古诗这样赞道:“大树龙蟠会诸侯,烟云如盖笼浮丘。形分瓣瓣莲花座,质比层层螺鬓头。”据统计,我国目前有70多棵银杏树龄在500年以上。北京古银杏树最多,西郊潭柘寺有一对银杏树,相传植于辽代,树高25米,树龄近千年。清乾隆皇帝曾将其封为“帝王树”。京郊密云县白果寺(现久远庄小学)一棵雄性银杏树,树高25米,胸围9.7米,初步测定树龄在1300年以上。据密云县志记载,该树生长地原为白果寺,其寺是专门为这棵银杏而修的。清乾隆皇帝曾为此银杏树题诗:“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枝荪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海淀区万寿寺东有一棵古银杏,约为元末明初所植,树龄在600年以上。李自成攻打北京时,曾在此地拴过战马,因此叫“挂马树”。据说我国2000年以上树龄的银杏树在湖南衡山福严寺和贵州福泉山,3000年以上的在山东省莒县佛来山定林寺内,树高24.7米,最粗处15.7米,胸径5米,需9人才能合抱,相传为商代所植,树龄已有3000多年。有人考证,鲁隐公8年(公元前715年)9月,鲁、莒两国诸侯曾有会盟,其会盟地便在此树下。在树的周围,至今尚存有许多历代名人的碑刻。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播放了此树的录像,给了它“天下第一银杏树”的美誉。

银杏原名白果,宋代初被列为贡品。因封建帝王忌讳较多,认为“白”是不祥之兆,便将白果改称为银杏。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有“绛囊初入贡,银杏贵中州”之句咏其事。初唐诗人沈俭期的咏银杏诗也可佐证这点。沈诗云:“芳香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这一首诗的意思是,望着浓绿的银杏树,听见悲哀的杜鹃声,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一下子涌上心头,根本无法入眠,只能眼睁睁地呆到天明。凭什么说这是咏银杏的诗呢?就凭第一句的两个字:“平仲”。因为唐代尚无银杏之名,那时称银杏为平仲,这有资料可以证明。欧阳修还写有一首《梅圣俞寄银杏》诗,内容平实而描写具体。诗云:“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予问得之谁,诗老远且贫。霜野摘林实,京师寄时新。封包虽其微,采缀皆躬亲。物贱以人贵,人贤弃而论。开缄重嗟惜,诗以报殷勤。”诗题中“梅圣俞”即梅尧臣,和欧阳修是同时代著名诗人,两人同朝为官,又喜爱文学,故交情甚笃,时有诗文唱和。梅尧臣老家安徽宣城以银杏为贵,他家也栽有银杏树,故而采摘了一些寄送给欧阳修。此诗为欧阳修答谢梅尧臣送银杏而作。1~4句写诗人收到远方朋友寄来银杏时的激动心情。,“鹅毛”指银杏。取“千里送鹅毛,札轻情义重”之意。“鸭脚”,也指银杏,因银杏叶形如鸭掌。5~10句想象老友寄送银杏的情景。首先自问这礼物是谁送的,引出又远又穷的老朋友。然后写老友在园庭亲自采摘鲜果,并满怀深情地寄来,虽然数量不多,但情意深长,弥足珍贵。11~14句诗人先就此事抒发感慨。梅尧臣在当时诗坛享有盛名,但一直没有得到朝廷重用,故而诗人愤怒地喊道:“物贱以人贵,人贤弃而论。”这是对梅尧臣怀才不遇的同情,也是对统治者压抑人才,埋没人才的讨伐。最后诗人为好友叹息,并写诗予以慰勉。

银杏叶色多变,是理想的观叶树种,又因果实成熟时色转金黄,营养丰富,又是负有盛名的观果植物。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银杏》诗是专咏其食用之功的,诗云:“深灰浅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韵最高。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作金桃。”此诗描述银杏以灰裹火烧的吃法,既有野朴风趣,又有高雅韵味。前两句介绍别出心裁的吃法:用火稍微烧烤一下,然后去壳吃食。这样吃小苦微甜,韵味最高。后两句续写这样吃银杏味道胜过芡实,可与金桃比美。“鸡头”指水生植物芡,果实可吃;“金桃”,一种黄色的桃子,味道很美,结句“不妨银杏作金桃”,是说炭灰烧烤银杏味道鲜,可和金桃相比。另外,一清朝官员关于银杏的对联也与吃食有关,且令人捧腹。这是讲清代一白衣出身的大官衣锦还乡时,县令率秀才、举人前去迎接。有的举子认为这官员不是科举出身,表示出不大尊敬的态度。县令不满,决心教训他们一下。在欢迎宴会上,县令口占一联:“劈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那些狂妄自大的秀才、举人听罢这满含讥讽的对联后,面面相觑,考虑多时也对不出来。白衣官见状,随口答道:“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仁。”众秀才、举人见白衣官才思敏捷,自愧弗如,一个个投去敬佩的眼光。P216-218

序言

花不仅是被欣赏的自然宠物,也是人世间真、善、美的代词。人们形容美好事物时,几乎项项离不开花,事事都提到花。比如把少年儿童比喻为“祖国的花朵”,将青春期比作“花样年华”,把纯情少女喻为“如花似玉”,将美丽娇艳拟作“花容月貌”。还有,以“花前月下”状谈情说爱之场所,用“花好月圆”喻家庭之美满幸福,以“乌语花香”拟环境之优美,用“春华秋实”寓耕耘之收获,以“含英嚼华”比研读绝妙之文章,等等。就连我们中华民族祖先“华夏”的命名,也是源于花卉的美好。“华”是“花”的古字,《说文解字》中说:“开花,谓之华”;《礼记·檀弓》注:“五色为之夏。”“华夏”,即五色花朵的意思;“中华”,乃中国遍地是鲜花也。

花能寄情,亦能解语。古往今来,无数哲人志士把社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寄寓花中,借花卉比喻和寄托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操,纪念对社会发展有贡献、有作为的英才,并通过花草的人格化架起人与人感情交流的桥梁。于是,便有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杜甫的“感时溅泪”,叶绍翁的“红杏出墙”,林逋的“梅妻鹤子”。于是,在屈原的笔下,兰花和菊花是纯洁、美好的象征;在刘禹锡的诗中,牡丹是富贵、吉祥的化身;在周敦颐的文中,莲花是洁身自好、不与浊世同污的代表。于是,《长恨歌》中,“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之句,桃李已不完全是花,梧桐也不完全是树,花卉已经人格化了。还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以及“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之句,我们也说不清那是梅花、桃花还是什么别的花,因为在诗人心中,花已幻化成了流动的思想,飞逝的年华,承载了人类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和美好的祝愿。

花的文化内涵既然如此厚重,那么能不能说赏花就是一种单纯满足人的文化欲望的活动呢?当然不能。赏花以爱花为前提,人一生下来就爱花,但这种爱主要停留在花的自然美上,还没有上升到花的文化内涵之上。因此,赏花除必须领略花的文化美外,还应该首先注重它的自然美,而且要把这一点作为重要内容。欣赏花的自然美,主要从色、香、姿、韵四个方面切入。花的色彩是最丰富、最绚丽、最迷人的,几乎占尽了色谱上所有的颜色。正是这些万紫千红的缤纷色彩,才将人间打扮得如此美丽,如此充满生机和活力。至于香,历来在四者之中最被看重,有“香为花魂”和“一香压千红”之说。然而,大多数花卉色香难以兼备,不是“香而不艳”,就是“美花不香”,这就很难说香一定胜于色了。姿和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姿韵和神韵之别。姿韵由花的色彩、香味、形态共同组成,若在室内,还包括花盆、几架及放置背景等,实际上是姿的立体化。神韵则是人们通过对花的姿韵的欣赏,将花卉人格化,赋予其种种理想的品格,如构的雅洁、坚贞,竹的高节、刚直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神韵已由花的自然美上升到了文化美,或者说两者兼而有之,已经很难分开了。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养花、赏花已悄然走进了千家万户,以鲜花表达美好的祝愿逐渐成为时尚。人们劳作之余赏花,也不单是感官上的享受,而是由赞赏花的外形自然美,进而发展到追求花的内在神韵美。即是说,人们赏花不单是观花之形色,赏花之香气,品花之姿韵,而是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得花之神韵,思花之品格与精神,进而以花的优良品格与高尚精神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洗涤心头的尘垢,使自己的思想气质与花之品格精神合二而一,达到怡神养性,陶冶情操,延年益寿的目的。

从有助于人们深刻领会花卉的文化内涵,提高鉴赏花卉自然美和文化美的能力出发,我们取奇花异卉69种代表百花,然后广泛收集古今名人对这些名花的吟咏诗词、楹联等,并以此作经纬,串起有关花语、故事、传说、科普知识等花环,织就锦绣文章,一花一篇,供大家品评鉴赏。

本书旁征博引,搜罗宏富,内容涉及植物学、园艺学、文学、史学、医药学、养生学诸方面,集文学知识与科普知识于一体,熔花语、花趣、咏花诗词、楹联、故事于一炉,既具有艺术性、趣味性、故事性,又兼备通俗性和实用性,适合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花卉爱好者阅读。全书描述69种花卉,分为10个部分,以我国尚未定论的国花梅花开篇,以倍受人们推崇的国树银杏收尾。一花一文,每文以诗句作标题,计2500字左右。文中内容先讲述花卉的释名、种属、产地、形态特征等,并配以形态图,勾画出花的自然美的轮廓;而后穿插科普知识,介绍相关掌故逸闻,解说有关花卉的生理特征,简述花卉的食用、药用、礼俗和环保之功用;再运用古今诗词、对联、花语、故事等给以描绘,深入发掘其文化内涵,全面展现花的自然美和文化美。全书文字力求简要,叙述不尚空谈,尽量做到立意新颖,雅俗共赏。诗词中疑难字句典故,随文解说,不另加注。

尽管我们一生钟情花草,但因为花卉专业知识不足,故在编写过程中常常搁笔兴叹,不得不停下来阅读、参考其他有关种花、养花、赏花的专著。限于篇幅,在此无法对原文作者一一列举,特向各位原著作者表示歉意。由于水平有限,全书知识性、专业性方面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严奠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花卉鉴赏纵横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严奠烽//汤若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750839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9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家庭家居-宠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S68-49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0
168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9:4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