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悬疑小说年选
内容
编辑推荐

自丹·布朗(DanBrown)的《达·芬奇密码》在中国创造出阅读奇迹,悬疑小说在中国形成创作热潮也就理所当然了。本书汇集了周德东、庄秦、余少镭、一枚糖果、嫣青、七根胡、麦洁、成刚、周浩辉等著名中国悬疑小说作家的优秀作品。

悬疑经典引领阅读风潮,精美盛宴等你来享受!

内容推荐

中国的悬疑小说作家队伍正在形成,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局面中一批优秀作家正在崭露头角。编者受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委托,对二零零七年的中国悬疑小说进行了全面地整理和阅读,编选了这本作品选。本书编选的标准是三个:一个当然是好看,能够产生阅读愉悦,不好看的作品什么都谈不上。二是具有本土文化。作为一种外来小说文体,中国作家的模仿是少不了的,但是模仿只是一个手段,本土特色才是努力的方向。三是最好有一点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人文关怀,因为当今的读者还需要对有关现实的事情的关心和思考。

目录

要命的黑猫

秦广本纪

爱情心怀鬼胎

死亡天使

暗层

千幻一爱

时间碎片

禁屋

试读章节

千万不要碰吊死的人踩翻的那个东西……

一千不该,万不该,你不该将兄吊起来

周日,四个学生结伴到北山玩。两个男生,两个女生。北山在凤黄县城北,三里路。山腰上有一条粗糙的隧道,不知道为什么,凿通之后却废弃了,里面黑糊糊的,像一张巨大的嘴。穿过这条深深的隧道,是一个山谷,四面环山,很封闭。平时,很少有人到那里去,据说,那里空气新鲜,花草茂盛,景色十分美丽。没有人说那个山谷里到底有什么可怕的东西,但是,由于没有人气,所以它透着一种神秘的气息。

尹学军、晓晓、姜春梅都是外县人,对凤黄县不是很熟悉。葛冬是本县人,不过,他说他也没去过那个山谷。到北山玩的建议,最早是葛冬提出来的。尹学军、晓晓、姜春梅三个人在美术学校学画画,葛冬在一个专科学校学医。四个人之所以走到一起,是因为有姜春梅。葛冬和姜春梅表面上是普通朋友,但是大家都能感觉到,他俩的关系不一般。葛冬长得很帅气,不过,他从小就不学好,打架,偷窃。听说,他爸爸过去是政府的一个官,因为受贿被告进了监狱,那时候葛冬还在读小学,直到现在他爸爸还没有出来。

姜春梅是个小美人,尹学军很喜欢她。他想不通,她爱葛冬什么。当时,他就有些犹豫,说:“我们到市里玩吧,我不喜欢探险。”

葛冬说:“我们是郊游,不是探险!”

姜春梅也说:“多刺激呀,去吧!”

最后,尹学军勉强同意了。

提前一天,葛冬和尹学军出钱买了一堆好吃的,装在旅行包里,第二天进山时,他俩轮流背着。这一天的太阳好极了,四个人都没有想到,会遇到那么吓人的事情。他们一路谈着笑着,爬到山腰,停在了黑糊糊的隧道口。一股凉森森的风从里面掠出来,令人骨髓发冷。穿过它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为它并没有巩固。

尹学军说:“算了。”如果他们这时候返回,那么一切都不会发生了。可是,葛冬一步就跨了进去。姜春梅看了看尹学军,说:“不会有什么事的。”然后也慢慢走了进去。只剩下尹学军和晓晓了,他们只好跟着走进去。

越走越黑,只听见四个人的脚步声,很响。尹学军的心“怦怦怦”跳起来。晓晓紧紧拉着他的胳膊。他看不到姜春梅和葛冬,他想,姜春梅一定挽着葛冬的胳膊,这让他有点醋意。突然,葛冬在前面大声唱起京剧来,他是在显示他一点都不害怕:为贤弟赴汤蹈火,你干不该,万不该,不该将兄吊起来……事后,大家联想起来,这天好像从开始就不对头,包括葛冬唱的京剧。终于,尹学军拉着晓晓走出了隧道。

一个绿油油的山谷呈现在他们眼前,午后的阳光明朗而宁静,能听见树丛中小鸟清脆的叫声。晓晓松开了他的胳膊,眺望远方,说:“这里太美了。”尹学军说:“他们呢?”晓晓这才意识到那两个人不见了,她四下看了看,张大了嘴巴。

隧道外面,长着绿油油的草,还有一些零碎的石头,根本藏不住人,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山谷下。尹学军回头朝黑洞洞的隧道里看了看,陡然感到了恐惧。葛冬和姜春梅本来走在前面,怎么就不见了?隧道里很狭窄,尹学军和晓晓如果超过了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尹学军努力地回想,葛冬和姜春梅的脚步声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却怎么都想不起来。

“葛冬!”他朝里面喊了一声。回声传出来:“葛冬!”尹学军和晓晓互相看了看,眼里都是惊惶不安。“我们……回去吧?”晓晓六神无主地说。尹学军低低地说:“你敢再走进去吗?”晓晓朝隧道里看了看,低下了头。

“我说不来的!”尹学军气恼地说。

“你别怪我啊。”晓晓都快哭了。

接着,两个人都静默了。  风一点点大起来,吹得草木哗啦啦响。

这时候,两张白色的脸从黑糊糊的隧道中显现出来,他们在笑着。

二太阳的脸,吊在半空中,五官在燃烧

“他们出来了!”晓晓喊道。

尹学军盯着葛冬,生气地说:“你胡闹什么!”

葛冬看了看姜春梅,依然笑着。姜春梅走到尹学军跟前,拉了拉他的袖子,小声说:“跟你们玩玩,生什么气呀?”

晓晓说:“把我们吓死了!”

葛冬接过尹学军身上的旅行包,说:“好了,我们走吧。”

四个人顺着那条羊肠小道朝山谷下走去。他们来到一片平展的山坡上,坐下来。葛冬打开旅行包,拿出面包、卤菜、熏鸡、茶蛋、啤酒。

晓晓高兴地叫起来:“你们买了这么多好吃的呀!”一边说一边伸手抓。

姜春梅挡住她,掏出湿纸巾,每人发了一张。大家擦了手,开始吃。尹学军不喝酒,也不吃茶蛋。

姜春梅不解地问:“你为什么不吃茶蛋呢?”

尹学军挑剔地说:“有一股鸡屎味。”

葛冬一边喝啤酒一边说:“他没有这个口福。”说着,他剥开一个茶蛋,塞进了嘴里,大口咀嚼起来。吃完了,大家都四仰八叉地躺在草地上,享受美丽的阳光。四周除了清爽的风,没有一点声音。

“这么好的地方,我们干什么呢?”懒洋洋的葛冬看着天,好像在自言自语。

“我给你们读诗吧。”姜春梅一边说一边从挎包里掏出一本诗歌刊物。她喜欢文学,经常写诗,在市级电台发表过四首了。

她翻到一页,轻轻读起来。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太阳的脸,

吊在半空中,

五官在燃烧……

这似乎又是一个前兆。

后来,四个男孩女孩回忆当时的情景,都觉得怪。葛冬唱的京剧,还有姜春梅朗诵的诗歌,都有“悬挂”的意思。P1-3

序言

自丹·布朗(DanBrown)的《达·芬奇密码》在中国创造出阅读奇迹,悬疑小说在中国形成创作热潮也就理所当然了。跟着市场走本来就是大众文化与大众小说的特点。我们的问题不是讨论悬疑小说如何具有市场性,这已经被大量的读者(或者点击率)所证明,而是要追问悬疑小说为什么能在当代中国如此走红。以下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为什么要阅读小说,二十世纪以来有各种答案,有人说是为了“新民”,有人说是为了社会改造,有人说是为了政治宣传,也有人说是为了描述人性。在我们看来,读小说的动力就是为了愉悦,其他的功能都是愉悦以后的事情。如果这样的结论还有道理的话,我们就能理解悬疑小说为什么会这样吸引人了。悬疑小说并不注重结果,最后的结局读前就可以猜测到,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谜团终将真相大白,悬念终将水落石出,它注重的是过程。层层悬念构成了复杂、曲折的情节,层层破解构成了惊险、生动的传奇。小说的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次精神愉悦的过程(愉悦不仅仅是高兴和激动,还包括紧张和恐惧)。悬疑小说也不注重道德谴责,很难说谁是最坏的人,也很难说谁是最好的人,阅读愉悦之后引起的是对人的本性的思考。人的本性就是这样的,人与人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这样的,这也许就是悬疑小说的启示吧。当今社会竞争那么的激烈,人的心态情绪那么的紧张(忧郁也是一种紧张),读悬疑小说能够进行一次人的本性的自我寻找,能够获得一次紧张的心态情绪的释放,悬疑小说具有如此的魅力能不红火么?

悬疑小说在世界文学中并不新鲜。悬疑小说又称为“黑色悬念小说”,它起源于英美的“硬汉派”侦探小说,发展于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至今还延绵不衰。康奈尔·伍尔里奇(CornellWoolrich)、吉姆·汤普森(JimThompson)等人都是优秀的代表作家。丹·布朗(DanBrown)应该说是后起之秀,是当下美国悬疑小说的代表作家。但是对中国来说,悬疑小说却很新鲜。它是近两年才在文坛上兴起的一种大众小说文体。与英美的那些悬疑小说相比,中国的悬疑小说还缺乏强有力的政治批判力和文化穿透力,小说的格局和气势都比较小,还缺乏公认的代表作家和经典作品。但是中国的悬疑小说也正在形成特色。它们都努力将本土的道德文化和一些玄幻、神怪文化杂糅其中,并以此来构思故事情节。因此,中国的悬疑小说虽然格局和气势都不大,却散发出浓郁的本土特色。

中国的悬疑小说作家队伍正在形成,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局面中一批优秀作家正在崭露头角。我们受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委托,对二零零七年的中国悬疑小说进行了全面地整理和阅读,编选了这本作品选,算是我们眼中的精品吧。我们编选的标准是三个:一个当然是好看,能够产生阅读愉悦,不好看的作品什么都谈不上。二是具有本土文化。作为一种外来小说文体,中国作家的模仿是少不了的,但是模仿只是一个手段,本土特色才是努力的方向。三是最好有一点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人文关怀,因为当今的读者还需要对有关现实的事情的关心和思考。根据这样的标准,我们对编选出的作品作一点评点:

周浩辉的《禁屋》是一曲人性的悲歌,作者用四条生命悲愤地控诉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小说的缘起——独居的老人和孩子无人关注,老人急病而亡,孩子被困而死,直至尸体腐烂散发出异味才被人发现——是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实事,由此作者设置了一个更残忍的故事,将这起事件的两个责任者放到老人孩子经历的同样的困境中去,再用一次又一次渺茫的希望和希望的破灭来完成对人性的拷问。但是作者并未停留在对个人冷漠的谴责上,两个责任者冷漠的背后也确实有他们的不得已和伤痛,于是小说的价值取向就指向了对现代社会中集体无意识的冷漠进行责问。到底是谁将他们困在了“禁屋”中,当篇末揭开了这个令人期待已久的悬念时,读者不会是恍然大悟,而是会扪心自问:“把他们困在‘禁屋’中的真的只是他吗?”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连载小说的同时还以此为剧情拍摄了DV,用影视的表现手法来再现了这个故事,让悬疑小说借助其他的媒介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余少镭的《秦广本纪》被称为“新聊斋志异”,也确实继承了蒲松龄谈鬼说狐论人世的主旨,与《禁屋》不同的是,除了对现实的关怀,还有对历史的思考。小说对“文革”这个非理性时代人性的迷失有着精彩的描绘。主人公秦广是转世为人的十殿阎王之一,更是一个励精图治的有志之土。在凡问他见到了阴间所见不到的腐败和不公,而阴间的腐败和不公又是凡间的投射,两相观照,对社会负面现象的批判意识跃然纸上,而独特的叙述视角在阴阳两界徘徊,给人以陌生化的感觉。结尾处对于艾滋病和非典来源的叙述,更让人掩卷深思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嫣青的《死亡天使》,其实更多的具有公安法制小说的特征,以公安干警侦破案件为情节主线,悬念的运用相当成功,故事引人入胜。小说中天使福利院利用无辜的儿童来做医学实验的情节,影影绰绰有日本七三一部队的影子,不知作者对此是否有所借鉴。尽管在推理方面的薄弱是小说的一大缺憾,但对丧心病狂地追逐金钱的行径进行揭露,隐喻着现代社会金钱对人的异化,也颇见深度。

庄秦的《要命的黑猫》是一部向《黑猫》致敬的作品。美国作家爱伦·坡的《黑猫》是其代表作,在中国悬疑界影响深远,国内首个悬疑创作社团就命名为“黑猫悬疑创作社”(庄秦本人就是其中的骨干成员)。黑猫作为对人的阴暗面和非理性进行制约的超自然力量的象征符号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被《要命的黑猫》所完全继承。小说表现了现代都市中人孤独阴暗的心理,故事紧张,情节出人意料又留有回味,唯一的缺憾在于,如果作者对黑衣老妇人的心理做进一步的挖掘和揭示的话,小说必将再高一个层次。

周德东的《吊》采用了非常具有本土特色的意象,因为在中国,吊死是一种并不罕见却又笼罩着神秘色彩的死法(吊死鬼要“求代”,就是哄骗另一个人吊死以获得自己的解脱),而在国外是极少见的。在此基础上作者创作了一个非常典型的心理悬疑故事。荒僻的野外,被无意识反复提及的“吊”,无端落下的石头,偶然发现吊在树上的人体,被误触的禁忌等等都是典型的悬疑小说的基本元素,而成功的灵异氛围的营造,让这个故事具有了非凡的阅读快感。

其余的如七根胡的《暗层》、成刚的《时间碎片》,都是对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人的感觉与现实等经典题材进行的精彩演绎。而麦洁的《干幻一爱》与一枚糖果的《爱情心怀鬼胎》,都是女性作者关于爱情的作品,但是两者的爱情观不同,有的是对爱情坚定不移的信仰,有的是对爱情的犹豫动摇,有的是对爱情彻头彻尾的怀疑和否定,风情各异,相互对照来看,很值得玩味。

编选作品是一件令人高兴和令人担心的事情。高兴的是可以将这个时期的作品都看一遍,评审一遍,可以将我们的批评标准表达出来;担心的是优秀的作品是否被遗漏了,我们的评审标准是否被读者所接受。但愿高兴的事情越多越好,担心的事情越少越好。请同行和读者们多指教。

汤哲声 李为小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于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悬疑小说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汤哲声//李为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27084
开本 16开
页数 3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