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庄子奥义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化神奇为臭腐地抉发庄学奥义,意在帮助读者化臭腐为神奇地进入庄学宇宙。扫清文本障碍和历史牛粪之后,读者必能与庄子直接相遇,因为庄学真谛就在每个人的天赋真德之中,正如天道就在每个人的天赋真德之中。轴心时代的伟大先知,正是因此成了后人顺应天道、抵抗伪道的永恒太阳。

内容推荐

书名《庄子奥义》,取自《老子》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

绪论两篇。一篇横向描述庄子时代的战国总图,把庄子著书的特殊语境予以全景还原;一篇纵向概述郭象以降的旧庄学总貌,把逃逸一千七百年的文化罪犯郭象捉拿归案。《奥义》七篇。以战国总图、庄学全图为背景,逐一拼合支离其言、晦藏其旨的庄学拼板,逐一修复被郭象及其追随者修改增删的每块拼板,部分找回被郭象及其追随者故意销毁的关键拼板,把每块拼板置于恰当之处,与所有相邻拼板严丝合缝。余论三篇。一篇把业已拼合的单篇图景拼成庄学全图,论证庄学奥义的全息结构。一篇把庄学全图置于中国文化全景之中,论证庄学奥义的中国价值。一篇把轴心时代的伟大先知置于人类精神全景之中,评估哲学先知的普世价值。

目录

序言 莫逆于心,相视而笑

绪论一 战国大势与庄子生平

 弁言 战国纪年,错讹无穷

 一 庄子宋人,宋王暴君

 二 宋君称王,战国第三

 三 中山称王,灭于赵国

 四 宋国称王,灭于齐国

 五 诸侯称王,暴秦称帝

 六 宋王篡位,庄子弃职

 七 寓言讽世,痛诋专制

 八 终身不仕,以快吾志

 九 晚年挚友,大知惠施

 十 隐攻公孙,暗讽孟轲

 十一 公子魏牟,失国改宗

 十二 庄子著书,支离其言

 十三 朝三暮四,晦藏其旨

 结语 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绪论二 庄学四境与郭象篡改

 弁言 庄学奥义,沉埋千古

 一 庄学公案,小大之辨

 二 破案铁证,呼之欲出

 三 连环奇案,互做伪证

 四 逆向淘汰,层累造伪

 五 庄学四境,思想范式

 六 专制天敌,正解招杀

 结语 郭注小年,庄学大年

《逍遥游》奥义——蕴涵四境的“自由”论

 弁言 七篇之首,庄书之魂

 一 首章奥义,庄学大纲

 二 次章奥义,社会应用

 三 末章奥义,个体应用

 结语 天地至文,妙绝古今

《齐物论》奥义——万物齐一的“平等”论

 弁言“齐物”篇名,仅有一读

 上篇 此岸俗谛,物德相对

 一 三籁章:地籁皆和

 二 人籁章:人籁不和

 三 言吹章:悖道人籁不及地籁

 下篇 彼岸真谛,道极绝对

 四 至知章:顺道人籁高于地籁

 五 无知章:形象说明顺道人籁

 六 待彼章:至知至人独待天籁

 七 物化章:形象说明独待天籁

 结语 卮言寓言,结构井然

《养生主》奥义——身心兼养的“人生”论

 弁言 真谛必“知”,俗谛必“行”

 一 吾生有涯,有殆当已

 二 保身需技,葆德需道

 三 俗谛难行,人刑必逃

 四 真谛易知,天刑不逃

 结语 行于当行,止于当止

《人间世》奥义——因应外境的“处世”论

 弁言 “养生”续篇,群体处世

 一 颜回往谏,主动往刑

 二 叶公使齐,被动近患

 三 颜阖傅储,刑名迫近

 四 栎树寄社,不材全生

 五 商丘散木,异材大用

 六 荆氏文木,材之大患

 七 支离其形,养身尽年

 八 接舆讽孔,临人以德

 九 漆园自况,无用之用

 结语 乘物游心,间世保身

《德充符》奥义——因循内德的“葆德”论

 弁言 葆光养心,支离其德

 一 兀者王骀,王德之人

 二 兀者申徒,痛斥子产

 三 兀者无趾,痛斥孔子

 四 恶人哀骀,其德不形

 五 德有所长,形有所忘

 六 致无俗情,永葆常情

 结语 贬孔太甚,泛论亦偏

《大宗师》奥义——顺应天道的“明道”论

 弁言 游方之外,以明达道

 上篇 卮言七章,正面论道

 一 天人章:知天所为,知人所为

 二 真人章:真人真知,登假于道

 三 众人章:役人之役,适人之适

 四 天人不相胜章:逃刑逃名,以德为循

 五 江湖章:陆处王霸,水处两忘

 六 小大章:万物所系,一化所待

 七 明道章:造化天道,自古固存

 下篇 寓言七章,形象论道

 八 明道寓言:成道九阶,闻道九阶

 九 造化寓言:生于造化,死于物化

 十 江湖寓言:方内方外,两种选择

 十一 处丧寓言:尊重俗情,去排安化

 十二 宗师寓言:伪道黥劓,真道息补

 十三 坐忘寓言:儒学始祖,皈依真道

 十四 道极寓言:天地无私,道极无极

 结语 道极无限,成长无极

《应帝王》奥义——天人合一的“至人”论

 弁言 庄学至境,“应帝”之“王”

 一 失德后仁,俗王“臧仁”

 二 失仁后义,俗王“式义”

 三 素王不治,顺物自然

 四 明王之治,虚君无为

 五 俗王季咸,素王壶子

 六 至人若镜,胜物不伤

 七 造化浑沌,文化凿窍

 结语 造化文化,永恒较量

余论一 庄学奥义的全息结构

 弁言 微观奥义,宏观结构

 一 支离拼板,晦藏全图

 二 重言为真,拼图举例

 三 七篇篇名,奥义提示

 四 七篇首尾,始卒若环

 五 庄学四境,万能钥匙

 六 四境范型,动植象征

 七 排行隐喻,结构重言

 八 纷繁角色,四境定位

 九 寓言六式,息黥补劓

 十 总体结构,南溟吊诡

 结语 完美结构,至高创造

余论 二文化与造化

 一 “文化”的对词——“造化”

 二 “造化”、“文化”的价值序列

 三 广义“文化”中的普适“文明”

 四 广义“文化”中的独特悖道“文化”

 五 广义“文化”中的独特顺道“文化”

 六 “文化”、“文明”的道器之辨

 七 “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的误区

 结语

余论三 哲学先知与时代精神

 一 “知识”生产三阶段

 二 共时性的三种“时代精神”

 三 历时性的三种“时代精神”

 四 三种“常识”和三种“迷信”

 五 物质与精神的反向运动

跋语 超越老孔,空前绝后

试读章节

五 广义“文化”中的独特顺道“文化”

从独特的民族文化中剔除了独特的悖道文化之后,就获得了独特的顺道文化。

每一民族的顺道文化,同样常常与其他民族的顺道文化迥然不同。与悖道文化是人为造作一样,顺道文化也是人为造作;然而悖道文化违背造化规律、科学真理、人文公理,顺道文化却不违背造化规律、科学真理、人文公理。顺道文化不同于对造化规律、科学真理、人文公理的“发现”,是对自然造化的丰富性、补充性、提升性、超越性“创造”。正是凭借顺道文化,人类才成为万物之灵长,造化之奇迹。

惟有人类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殊自然造化,方能凭其独有智慧,人为构造出自然造化原本没有的杰出创造。择其大者言之,就有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游戏娱乐、良风美俗、生活方式等等。顺道文化像悖道文化一样不具普适性,除非异民族个体谙熟该民族语言传统,爱好该民族风俗习惯,融入该民族日常生活,否,则殊难领略其文化真味。

杰出的文化创造,仅在自由状态下才有可能。自由创作也可能出现劣质造作,但劣质造作会在民众的自由选择中自然淘汰,只有杰出创造才会赢得民众发自内心的广泛喜爱,从而进入民族文化宝库,跻身民族文化圣殿。尽管专制强权会动用国家机器不遗余力地否定、排斥、压制、剿灭顺道江湖文化,但对顺道江湖文化的民族失忆不会永久。顺道江湖文化具有以造化为后盾的不败生命力,一旦专制强权衰变为强弩之末,就会从蛰伏和冬眠中破土而出,失而复得,重续民族文化命脉。悖道庙堂文化及其意识形态,终有倾倒之时,但只要民族存在,顺道江湖文化必将永存。这就是《秋水》所谓“谨守而勿失,是谓返其真”。

倘若民族文化以顺道文化为主流,那么该民族就擅长发现并乐于顺应科学真理和人文公理,也乐于接受、善于学习异民族率先发现并顺应的科学真理和人文公理;倘若民族文化以悖道文化为主流,那么该民族就不擅长发现并不乐于顺应科学真理和人文公理,甚至拒绝接受、拒绝学习异民族业已发现并顺应的科学真理和人文公理。

倘若“文化”仅指悖道庙堂文化,那么“文化”就是坏词,“没文化”就是好词。“有文化”仅仅意味着意识形态洗脑的成功,以及对专制强权淫威的屈服,而“没文化”倒意味着尚未丧失纯朴天真的天赋真德。

倘若“文化”仅指顺道江湖文化,那么“文化”就是好词,“没文化”就是坏词。“有文化”意味着你是精神富翁,是人类不朽精神的传承者,而“没文化”则意味着你精神赤贫,即便你腰缠万贯,也没资格进入文化殿堂,无福享用人类千万年来创造的文化瑰宝。一个徒具“文明”躯壳的现代人,其精神生活必定远比有“文化”的古代人粗陋贫乏。

六“文化”、“文明”的道器之辨

一旦“文化”、“文明”两大名相不再混淆,就容易厘清两者之间的道器关系:文化是道,文明是器。假如悖道文化加塞进来,那就必须表述为:顺道文化是道,悖道文化是术,而普适文明是器。

文明追求普适之“是”,悖道文化以独特之“非”驱逐普适之“是”,并借助专制强权,使独特之“非”僭代普适之“是”。顺道文化超越“是”、“非”,既超越文明的普适之“是”,也超越悖道文化的独特之“非”。

文明对违背造化规律、科学真理、人文公理的悖道文化不仅有发言权,而且有裁判权。然而文明对不违背造化规律、科学真理、人文公理的顺道文化不仅没有裁判权,甚至没有发言权。因为普适文明仅仅是全体人类追求自由幸福的公器性工具,而工具对目的永远盲目。工具一旦被悖道文化霸占,必被用于反对目的并背离目的,用于侵夺人类的自由幸福。工具只有被顺道文化掌握,才有可能用于追求目的并抵达目的,用于实现人类的自由幸福。

文明只是普适手段,科学、民主、法治、公正、平等、财富,都是手段;文化才是独特目的,每个人的独特自由、独特幸福、独特快乐、独特享受、独特审美,才是人类的终极目的。

文明是普适而功利的,是追求效率的普适技术。

文化是独特而审美的,是不追求效率的独特艺术。

文明的核心是科学。永远没有独特的科学,永远只有普适的科学。

文化的核心是哲学。永远没有普适的哲学,永远只有独特的哲学。

文明的最佳状态是进步,趋于停滞退步,就是灾难。

文化的最佳状态是丰富,趋于单调乏味,就是灾难。

文明不需要丰富,正如科学真理“1+1=2”和人文公理“人人生而平等”不需要丰富的答案,只需要一个正确答案。“丰富”的错误答案,只会把文明引向歧途。

文化不需要进步,正如良风美俗不需要日新月异的人为改变;自由、幸福、快乐、享受、审美不需要进步,因为进步必有目标,而这些正是人类的目标。

顺道文化使共享人类普适文明,而又各自生活在独特民族文化氛围中的每个人,获得自由的重心,而不至于因自由走向失重;获得幸福的质感,而不至于因幸福走向空虚;获得快乐的节奏,而不至于因快乐走向疯狂;获得享受的深度,而不至于因享受走向堕落;获得审美的趣味,而不至于因审美走向无聊。因此普适文明搭台,还须独特文化唱戏。普适文明仅是幸福生活的自由舞台,独特文化才是幸福生活的具体剧目。普适文明提供普遍抽象的生活形式与外在躯壳,而独特文化提供丰富具体的生活内容与内在实质。

人类文明的终极目的,就是让每个人在文化领域享有完全彻底的自由。庄子谓之“自适其适”的“无待逍遥游”。P319-321

序言

我与庄千,莫逆十心。

文化浩劫之后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化开始复苏,译介西书,重印古籍。1982年,我二十岁。在华东师大丽娃河畔,我用一部今人柳鸣九的《萨特研究》,换来一部明儒王船山的《庄子解》。与我物物交换的同学像我一样,毫无目标地胡乱抢购中外经典,偶然得到一些,偶然错过一些。他偶然得到了不想要的庄子,错过了想要的萨特。我偶然得到了不想要的萨特,错过了想要的庄子。双方互通有无,于是各遂所愿。造化必然,寓于文化偶然之中。

初读《庄子》,竟然不懂。从此以后,我读一切书,都是为了读懂《庄子》。我读过的所有中外经典,都比《庄子》易懂。《庄子》是我重读最多之书,无法计算读过多少遍。为了永保新鲜,我拒绝背出它,不过对于引用出错到眼即辨。倘若标点出错,还能推知引用版本。过目的版本不下百部,但我更爱诵读白文,与庄子直接相遇。

我读的白文,是自己反复校勘、重新标点的《庄子复原本》,迥异于被郭象篡改增删、错误标点、系统曲解的《庄子》删残本。郭象版《庄子》衍生而出的古今一切版本,原文、标点、阐释无不错误百出。古今一切庄学研究,整体义理均未稍越反庄学的郭象谬注之樊篱,因为从未有人疑心郭象竟会故意篡改。经郭象篡改误断的原文,成了其系统曲解的坚实证据。认可面目全非的郭象版《庄子》,就不可能不整体接受郭象的系统曲解,庄学就不可能正本清源,读者就不.可能与庄子直接相遇。

我的第一个写作十年,撰写、发表、出版了不少可有可无的闲文,意在为第二个写作十年的“庄子工程”做前期市场推广,同时未曾懈怠《庄子复原本》的反复校勘。我吸纳古今卓见,留意最新成果;不遗一善地广搜异文,慎之又慎地逐字推敲。补脱文,删衍文,订讹文,重新标点分段,力求尽善尽美。庄学笔记渐积渐多,早已超过发表出版的三百万字闲文。三年前,校勘功课逼近山穷水尽,我开始考虑出版《庄子复原本》,终结郭象编导主演、无数追随者出任群众演员的旧庄学。

不过我打算先系统写出我所理解的庄学奥义,彻底检验我的校勘标点是否合理。毕竟心中的恍惚感悟,不同于笔下的清晰表述;零散的局部考辨,不同于著书的总体论证。倘若未加检验就轻率出版《庄子复原本》,就可能在互相柢牾的无数错误版本中,再增加一种错误版本。于是我停掉闲文专栏,谢绝报刊稿约,推掉出版邀请,逐篇写出发表,期盼方家指谬。现在正式出版,我仍然期盼斧正,以便完善校勘。

书名《庄子奥义》,取自《老子》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

绪论两篇。一篇横向描述庄子时代的战国总图,把庄子著书的特殊语境予以全景还原:庄子为了逃刑免患,不得不支离其言,为了传道后世,不得不晦藏其旨,于是把庄学全图拆散为支离拼板,甚至隐藏关键拼板,导致庄学奥义恍兮惚兮,若隐若现。一篇纵向概述郭象以降的旧庄学总貌,把逃逸一千七百年的文化罪犯郭象捉拿归案:儒生郭象为了遮蔽庄学真义,使之符合儒学,于是修改庄文拼板,扔掉关键拼板,最后通过系统曲解,把每块拼板置于不恰当之处,拼成一幅反对庄学的错误全图。

《奥义》七篇。以战国总图、庄学全图为背景,逐一拼合支离其言、晦藏其旨的庄学拼板,逐一修复被郭象及其追随者修改增删的每块拼板,部分找回被郭象及其追随者故意销毁的关键拼板,把每块拼板置于恰当之处,与所有相邻拼板严丝合缝。

余论三篇。一篇把业已拼合的单篇图景拼成庄学全图,论证庄学奥义的全息结构。一篇把庄学全图置于中国文化全景之中,论证庄学奥义的中国价值。一篇把轴心时代的伟大先知置于人类精神全景之中,评估哲学先知的普世价值。

初读《庄子》至今,已有二十五年,我已四十五岁。对人生小年而言,二十五年正是我的全部青春,世界早已沧桑巨变。对庄学大年而言,二十五年仅是倏忽一瞬,天地依然亘古如斯。

庄子与我,相视而笑。

2007年9月5日—22日

后记

司马迁认为庄子“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苏东坡斥为“知庄子之粗者,庄子盖助孔子者”。本书业已证明,司马迁揭示了真相,苏东坡遮蔽了真相。不过司马迁揭示的,苏东坡遮蔽的,仅是表层真相。值得敬重的论敌,远比不值得敬重的友军对思想家更有启发。对庄子而言,惠施如此,孔子同样如此。“其学无所不窥”的庄子,通晓先秦一切中国知识,而且从正反两面继承吸纳并全面突破了先秦两大巨人老聃、孔子,终成先秦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哲学第一人。

游方之外、与天为徒的出世者老聃,偏重形上,形下不足;真谛深刻,罕言人事;精深有之,博大不足。游方之内、与人为徒的入世者孔子,偏重形下,形上不足;俗谛深刻,罕言天道;博大有之,精深不足。乘物游心、与古为徒的间世者庄子,顺向继承出世老学并突破性发展为庄学真谛,逆向吸纳入世孔学并突破性发展为庄学俗谛,圆融综合为身形游方之内、德心游方之外的间世庄学。侧重形下的博大寓言,构造了横空出世的文学宇宙。侧重形上的精深卮言,抵达了空前绝后的哲学巅峰。

老聃固然是庄子先驱,却是庄子的突破性顺向发展创造出来的先驱。酷爱庄子的博尔赫斯说:“一个伟大的作家创造了他的先驱。他创造了先驱,并且用某种方式证明其正确。”若无庄子对老学的全面突破,老聃的哲学重要性极为可疑,中国哲学的重要性也极为可疑。正是庄子完美表述的中国道极哲学,使中国哲学成了轴心时代全球哲学突破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尽管被庄子贬斥,却为庄子的突破性逆向发展提供了丰富养料。若无庄子对孔学的全面吸纳,孔子的文化重要性极为可疑,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也极为可疑。正是庄子影响主导的中国顺道文化,使中国文化成了后轴心时代人类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学、孔学的共同之弊,就是过于专注政治。尽管庄学的政治性极强,然而庄学宗旨是摆脱不能无恶的政治制度之撄扰,因为政治生活不仅不是人类生活的全部,而且不是人类幸福的根本。庄子认为,惟有天道才是人类生活的“所待”者,惟有天道才是人类幸福的“致福者”。因此庄子的恢弘宇宙广漠无极,迥异于专注政治的老聃、孔子和其他先秦诸子,囊括人类思想的一切领域,遍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

经我校勘的“内七篇”,总计补脱文98字,删衍文82字,订讹文67字,移正错简114字,更正文字误倒15处。厘正通假字、异体字198字,篇内重复不计。纠正重大错误标点10处,小误不计其数。复原近真的“内七篇”,总计13723字,不及《老子》三倍,篇幅小于《论语》,然而凭借其蕴涵弘富、文哲合璧的至高成就,润物无声地滋养了后世无数文豪哲人,永难超越地拓宽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视野,无所不在地渗入了中国文化的每一细节。

庄学奥义的传播普及,必将总体改观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深度评估。卡尔维诺曾经赞美庄子的异国信徒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创造了一种被提升到二次方的文学,又像是得出本身平方根的文学。”我不知道卡尔维诺会认为庄子把人类语言提升到了几次方,我只知道《庄子奥义》不可能穷尽庄学奥义的N方根。

我写任何书,都是为了弘扬庄学,因为弘扬庄学被我视为弘扬天道乃至弘扬中国顺道文化的唯一正途。《寓言的密码——轴心时代的中国思想探源》和《文化的迷宫——后轴心时代的中国历史探秘》,是为“庄子工程”做前期市场推广的两部主要拙著,也可视为本书的准备和补充。读者可以参考,论者可以覆按。我的基本观点从未改变,而且永远不会改变。庄子贬斥“所言未定”,反对“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我也如此。

《庄子奥义》之后,我将撰写《外杂篇精义》,继续检验我的校勘标点是否合理,继续期盼方家指谬斧正,然后出版尽可能完善的《庄子复原本》。“外杂篇”非出一人之手,文字校勘远比“内七篇”烦难。不过“外杂篇”义理突破有限,义理辨析远比“内七篇”容易。然而“外杂篇”仅比“内七篇”相对逊色,与其他先秦诸子相比,同样巍乎高哉,更非后世可及。如果说“内七篇”是先秦哲学的珠穆朗玛峰,那么“外杂篇”就是先秦哲学的青藏高原。

“内七篇”与“外杂篇”常被混为一谈,更由于“内七篇”深奥难懂,“外杂篇”浅显易懂,古今论庄者总是借花献佛地以“外杂篇”褒庄,指桑骂槐地以“外杂篇”贬庄。切盼《庄子奥义》出版之后,不再有人张冠李戴地隔靴搔痒。褒贬庄子,只能以“内七篇”为依据,并且以正确理解为前提。尽管庄学奥义难以穷尽,正确理解必有限度,然而只有在大方向不误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局部修正,总体深化,逐步趋近终极答案。

庄子预言“知其解者”将在“万世之后”出现,因此写于庄子化蝶之后不足七十六世的本书,尽管总体颠覆了“涉海凿河,以蚊负山”的旧庄学,仍属“以管窥天,以锥指地”的初步探索。《外篇·知北游》曰:“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本书化神奇为臭腐地抉发庄学奥义,意在帮助读者化臭腐为神奇地进入庄学宇宙。扫清文本障碍和历史牛粪之后,读者必能与庄子直接相遇,因为庄学真谛就在每个人的天赋真德之中,正如天道就在每个人的天赋真德之中。轴心时代的伟大先知,正是因此成了后人顺应天道、抵抗伪道的永恒太阳。

2007年9月6日—23日

书评(媒体评论)

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而古代哲学家去今数千年,其时代之真相,极难推知。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庄子奥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远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26988
开本 16开
页数 3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55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