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中国云南的两个少数民族村落——哈尼族的泥戈村、傣族的大沐浴村的调查研究,探讨民俗文化在传播中的意义蜕变,具体包括了:文化获得意义的过程、符号的民俗、族群文化的认同与意义共享、日常与想象的生活世界等方面的内容。
| 图书 | 中国云南两个少数民族村落影像民俗志--民俗文化在传播中的意义蜕变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中国云南的两个少数民族村落——哈尼族的泥戈村、傣族的大沐浴村的调查研究,探讨民俗文化在传播中的意义蜕变,具体包括了:文化获得意义的过程、符号的民俗、族群文化的认同与意义共享、日常与想象的生活世界等方面的内容。 内容推荐 现代社会的出现,是不是一定要以摧毁“民间意义”为代价?那个即将消失的世界真的与“现代化”水火不相容吗?带着这样的困惑,作者走进了中国云南两个少数民族村落——哈尼族的泥戈村、傣族的大沐浴村,通过现代传媒技术(影像)与田野叙述的有机结合,使传统的民俗志从封闭的空间挣脱出来,重新诠释了传统民俗的现代化意义。 目录 绪论 一、两个村落——日常与想象的生活世界 二、节庆——文化获得意义的过程 三、婚礼、丧礼——族群文化的认同与意义共享 四、哈尼舞者——“文化领袖”倪伟顺 五、花腰傣服饰——符号的民俗 结论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云南两个少数民族村落影像民俗志--民俗文化在传播中的意义蜕变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熊术新//苗民//孙燕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12219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4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0 |
| 出版时间 | 2007-01-01 |
| 首版时间 | 2007-01-01 |
| 印刷时间 | 2007-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6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92.35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云南 |
| 长 | 241 |
| 宽 | 170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