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新科技的冲击下,媒体也随着变革。这是一个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面对数字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何去何从?传统媒体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本书在揭示传媒业变革的同时,透析新媒体浪潮,为传媒业、电信业、互联网业、IT业、电子业提供最前沿、最有效的战略指导。

目录

序一/1

序二/5

引子/1

第一章 “媒介融合”形态的形成/3

第一节对“媒介融合”概念的认识/4

一、几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概念/4

二、对产业融合的研究/5

第二节“媒介融合”形态形成的诱因/7

一、技术诱因/7

二、经济诱因/12

三、市场诱因/18

四、媒介融合的形成逻辑/18

第三节 “媒介融合”的定义及新的研究视角/20

一、媒介融合的定义/20

二、“产业链”的研究视角/25

第二章 “媒介融合”概论/27

第一节媒介融合形态/20

一、媒介融合形态/28

二、媒介融合动力系统/31

三、媒介融合集群/32

四、融合壁垒/36

五、融合集群中的关联/30

六、融合对企业个体内部的作用/40

第二节媒介融合中的竞争机理/40

一、媒介融合中的支配性经济原理/40

二、基于“标准”的竞争/45

三、媒介融合中的竞争机理/46

四、媒介融合中行为个体的竞争力/48

第三章内容融合/51

第一节内容融合的形成/52

一、内容融合的形成逻辑/52

二、内容融合的形成条件/53

三、内容融合的形态/57

第二节 内容融合形态下的产业链变化/60

一、产业链的数字化演变:数字媒体领域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方向/60

二、产业链上的两大聚合端点:“内容的拥有”和“终端的拥有”是未来传媒

集团的两大战略方向/64

三、产业链上新出现的增值环节:“内容集成平台”为内容的增值装置/68

四、产业链上的创新元素:“交互性内容”为内容生产中的新增值领域/69

五、产业链上的融合逻辑: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破除/71

六、产业链的网络化:“窗口理论”的演进/72

七、产业链的动力装置:风险投资体系是内容产业的重要依托/73

第三节融合壁垒和发展方向/73

一、版权管理壁垒/73

二、内容融合形态的发展方向/76

第四章网络融合/79

第一节网络融合的形成/80

一、网络融合的形成逻辑/80

二、网络融合的形成条件/81

三、网络融合的形态/86

第二节 网络融合形态下的产业链重构特征/89

一、产业链融合的主体结构:广电和电信的融合/89

二、产业链纵向融合中的主导力量:网络运营商在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扩张/99

三、产业链上的增量环节:内容生产的催发/102

四、产业链的存量增值:横向融合/102

五、产业链上融合的优势法则:主导者与合作者的强强联合/106

六、产业链上的非主流纵向融合力量:网络技术供应商的纵向扩张/106

七、产业链上的博弈控制:规制中对称与非对称的选择/108

八、产业链的重要融合手段:并购/]10

九、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垄断寡头对全球市场的主导/111

第三节融合壁垒及发展方向/112

一、网络融合中的壁垒/112

二、发展方向/120

第五章终端融合/123

第一节终端融合的形成/124

一、终端融合的形成逻辑/124

二、终端融合的形成条件/125

三、终端融合形态/129

第二节终端融合的产业链重构特征/138

一、产业链上的融合规则:时间、空间、低成本的最大化寻求/138

二、产业链融合的内驱力:“技术标准化”和“产品差异化”/141

三、产业链上的竞争形态:以标准联盟作为竞争阵营/142

四、产业链的变革性突破:媒介终端的逆向生产功能/144

五、产业链纵向融合的指向:对内容资源的抢占/146

第三节融合壁垒及发展方向/149

一、融合壁垒/149

二、发展方向/153

第六章商业形态变迁/155

第一节商业形态变迁的核心/156

一、媒介融合实现了信息的规模化生产和需求/156

二、媒介融合实现了信息的差异化生产和需求/156

三、双向和索取的信息消费方式/156

第二节商业形态变迁的特征/157

一、交易行为在量和种类上增多/157

二、信息消费方式为“定制”式消费/161

三、广告模式的变化/163

四、以“便捷性”为因变量的价格制定/179

五、以“网络外部效应”的获得为营销指向/182

第七章生产形态变迁/185

第一节生产形态变迁的核心/186

一、“时间、空间的破除”、“所需内容”、“低成本”为生产内核/186

二、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生产平台/1186

三、以“技术标准化”的实现为生产资源组合指向/186

四、以“产品差异化”的实现为生产方向/]87

第二节 内生逻辑下的生产形态变化/187

一、数字化生产体系是媒介形态发展的必然方向/187

二、以内容产业为支撑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187

三、产业链纵向上衍生出逆向生产功能/]88

四、产业链横向上衍生出物质生产功能/188

五、多角色化和分工精细化形成对立统一的融合性生产关系/188

六、垄断寡头主导了媒介融合的生产形态/189

七、生产企业以“联盟”为虚拟组织形态实现生产目标/90

八、以“数据库系统”为生产体系的核心资源/192

第三节生产形态变化所带来的变革性意义/193

一、媒介功能的变革/193

二、媒介功能变革意义的哲学思考/194

第四节对“媒介融合”的哲学思考/]95

一、其形态为“模糊形态下的对立统一”/195

二、其意义为“带来新一轮的系统平衡”/]96

一、媒介融合形态的产业属性/200

二、三大特性为制度变迁的核心/201

第二节媒介融合特性下制度变迁原则/20l

一、“接近人本”的宗旨/202

二、垄断·竞争性下的“制衡原则”/20s

三、“模糊性”下的“分合”原则/204

四、平衡性下的“对称”原则/213

结论/216

参考文献/221

后记/2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26217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06.2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5
17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4: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