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佛家的智慧管理(管理也要参点禅)/国学与管理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在生活中运用“禅”,不是要我们像中老僧入定一般枯木死灰,而是让我们享受生活乐趣,轻松幽默,大地充满了生机,众生都能从烦恼中得到解脱,回归自然美好境界。本书从管理这一角度入手,为你解读其中的禅理,使你在管理领域充满乐趣。

内容推荐

[禅]并不是弃置生活上的情趣,而是超越五欲六尘,获得更实在的和谐与寂静。经常怀有平常心,日日都是好日子,自然也便日日都有一份好心情了。在生活中运用[禅]不是要我们像老僧入定一般,而是让我们享受生活乐趣,轻松幽默。大地充满了生机,众生都能从烦恼中得到解脱,回归自然美好境界。

目录

让我们揭开

禅宗的面纱

管理禅法7日参

一、管理禅法 7日悟透/2

二、达摩传法 不立文字/6

三、启迪智慧 快乐管理/9

四、自我觉醒 人人平等/12

五、明心见性 管理自在/14

六、禅境管理 自然和谐/17

七、先有禅定 后得自由/20

八、问题之中 包含方法/23

九、管理如禅 事事用心/27

十、智慧如灯 走近成功/30

说佛一字立

扫禅堂三天

作好诗功在诗外

一、无为管理 无所不为/36

二、韬光养晦 洞察一切/38

三、欲作好诗 诗外用功/41

四、该走的走 该留的留/43

五、用心去听 用心去看/46

六、放下旧的 拿起新的/49

七、当头棒喝 管理契机/53

八、参悟管理 循序渐进/55

九、鱼有鱼路 虾有虾路/58

十、直截了当 简化问题/61

倒驾慈行

普度天下苍生

管理待人须以宽

一、大肚能容 笑口常开/66

二、瓜熟蒂落 利用人才/68

三、克服嫉妒 降低内耗/71

四、慧眼观察 栋梁之材/74

五、不追穷寇 化解纷争/76

六、根性不同 方法各异/79

七、了解自己 理解别人/81

八、得人心者 管理有方/85

九、心贫有福 谦虚受益/87

十、追求真理 实事求是/90

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

自我启迪与淘汰

一、天下大事 必做于细/94

二、雄鸡报晓 绝处逢生/96

三、精进修行 时不我待/99

四、自我挖掘 才能创新/102

五、处变不惊 稳操胜券/105

六、真心真情 地利人和/108

七、知彼知己 管理起点/11O

八、休养生息 以逸待劳/113

九、规矩在心 随心所欲/115

十、了解自己 管理有道/118

明灯一盏

除却千年暗

管理的最高境界

一、秉性各异 知人善任/122

二、减少干预 放手使用/124

三、缓和矛盾 难得糊涂/127

四、勤俭节约 感恩社会/130

五、自己的心 自己做主/133

六、专心致志 散乱则迷/136

七、解放员工 富于激情/138

八、对待员工 慈悲为怀/141

九、直指人心 赢得市场/143

十、教育下级 和风细雨/146

神光断臂求法

二祖安心

事业更上一层楼

一、随缘自在 突破平台/150

二、生死一念 少走弯路/152

三、掩盖错误 以墨洗黑/155

四、自我揭短 绝处逢生/158

五、大事要抓 小事要管/160

六、自动自发 源自领导/162

七、临危不乱 勇者风范/165

八、危机意识 活力无限/167

九、修养个性 赢得理解/170

十、内心谦虚 学习技巧/172

禅的本意就

是静静思考

摆脱困境的艺术

一、坏事好事 因人而异/176

二、花开花落 用心恒一/178

三、发现机会 当机立断/181

四、灵明异动 不落窠臼/183

五、当下的事 当下解决/186

六、善于制怒 善于批评/188

七、反躬自省 遇事三思/190

八、学习真知 在于实践/192

九、别人成功 自己成功/194

十、清除染污 恢复心性/196

上根利器也

须当头棒喝

人才也需要鞭策

一、以戒为师 成就事业/200

二、远远超越 摆脱嫉妒/203

三、善于教导 树立威信/205

四、乌鸦飞走 叫声不绝/208

五、理论方法 不可执著/210

六、诸行无常 随机应变/212

七、明确战略 才有执行/215

八、栋梁之材 成于培养/217

九、善于沟通 同心同德/219

十、管理正法 八条正道/222

试读章节

          一、管理禅法7日悟透

禅说管理:  

虚云法师说:“打禅七这一法,是克期取证最好的一法。古来的人根器敏利,对这一法不常表现。到宋朝时始渐开阐,至清朝雍正年间,这一法更大兴。雍正帝在皇宫里也时常打七,他对禅宗是最尊重的,同时他的禅宗也非常好。在禅宗手下悟道的有十余人,扬州高曼寺的天慧彻祖就是其中一个。禅门下的一切规矩法则,皆由他大整一番。由是宗风大振,故人才也出了很多,所以规矩是非常要紧的。”这种禅宗的修行方法叫“克期取证”。

打七的意思,就是七天当中专门用功,参禅学道。为什么要七天专门用功呢?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也是七天悟道。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先修“无想定”三年,“知非即合”,知道这个不是道。他又去学非想非非想定,也修炼了三年。本师释迦牟尼佛也“知非即舍”,认为这个不是道,不是生命的究竟,于是他又到雪山,就是现在尼泊尔的北面西藏的南面,到这个雪山上修苦行。苦行就是自己给自己苦吃,修了六年,他都做到了,仍然“知非即舍”。他说:苦行非道也。下山了后,释迦牟尼佛已经变成背弯人瘦。他来到中印度,恒河边上的一个牧场。一位牧羊女看到他好可怜,才供养他牛奶。他重新吃营养的东西,他恢复普通人的生活,在恒河边上一棵菩提树下面打坐。释迦牟尼佛座上盘坐,发誓不证道不起此座,假使不大彻大悟,找出人生宇宙生命的真谛,不证菩提不起此座。因此,七天当中,第一天,发了天眼通了;第二天,天耳通;五、六天六通具足;第七天早晨抬头一看,睹明星而悟道,天快要亮的时候抬头一看,太空上有一颗辰星在那里亮,这个时候他悟道了。所以后人禅宗效仿他的行为,拿七天来修正,叫做打禅七。

禅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们参考禅宗修行的方法。把它与企业管理的学习结合起来,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转化为自己的智慧,然后再用于管理实践。盛大网络的老总说过这么一句话:“他之所以能有今天这么成功,在他看来主要是他对他的事业有着执著追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是这个道理。”

禅宗极为重视实践精神。实践并不难,当你学到了管理理论知识,然后找到自己的目标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理论不就用到了实践上来了。如果我们天天在那里想,如何把管理学内容用于实践,没有实际行动,没有一个明确自己的目标,到头来还是如竹篮打水。

禅修七日,目的是为了克期取证,对于学习管理学也必须有目标,就是先把为什么而学习,予以准确定位,“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时下的管理理论非常之多,这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真的是无所适从。管理词汇之多,管理之复杂,让人望而生畏。什么专业化、多元化、战略、HR、财务、营销、SBU、平衡记分卡、制度化管理、创新、TQM、5S、品牌、渠道、广告、促销、IT化、全球化、收购、执行力、六西格玛法、供应链管理、领导技能、管理培训等等。每个专业管理词汇都可以独立写成一本书,也许我们花一辈子时间也难以搞清楚上述所有的词汇。

一个管理者要悟到管理的真谛,需要一个好的方法。所以,我们采用禅七参悟的方法来学学管理,从另一个角度去研究管理,发现管理,也许我们能得到更多的管理智慧。

          二、达摩传法不立文字

禅说管理:

许多人认为禅很神秘,其实不然。禅实际上是一个外来词,意思是“静虑”,也叫“思维修行”。同时,释迦牟尼佛又在灵山法会上为我们传下的一种修行的方法,这种方法经达摩祖师传人中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宗派叫禅宗。达摩就是中国禅宗的初祖。

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这是无说而说,无言之道。要我们从眼睛与耳朵方面,得个消息,体会佛的无言妙道。管理也是这样,尽管管理的理论书籍那么多,都把管理说清楚了吗?如果说得清楚,我们自然看得明白。事实上,那么多学管理的人都成了管理大师吗?管理大师总是凤毛麟角。用禅的眼光来看,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管理的精髓不是语言能表达的;第二,学习管理非从理论上可以获得的。

古人说:“大道本无言,因言而显道,真心本无相,即相而明心。”就是这个道理。我想到孔子有一次对几位弟子说:“余欲无言。”弟子说:“这怎么办,如果夫子你不开口讲话,那么我们这些小小的弟子们,就得不到教益了。”孔子说:“不要紧,你们看看天,它日日夜夜也没有讲话么。那春夏秋冬四时的节气,不是照样走得很好嘛?它一天到晚也没有讲话,那万物不是也生住异灭,辗转循环终而复始嘛。你们看,天何言哉。这就充分说明了,无言才是真正的大道。”

摩诃迦叶为了续佛慧命,使法水长流,将正法眼藏和衣钵以直指单传的形式,再传给阿难尊者,这是西天第二代祖师。再由阿难传法给商那尊者,法灯续焰,一直传到第二十七代般若多罗尊者。将正法眼藏和衣钵传付与菩提达摩大师,为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师。当时并嘱咐达摩大师说:吾灭度以后六十年,希望你将此正法眼藏和衣钵传到中国去绍隆佛种,普利众生。达摩大师秉承遗训,就乘一艘做生意的商船,航海东来中国。

因当时梁武帝不领悟达摩大师的根本法要,情投意合千言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机缘不合。于是达摩就离开金陵到洛阳去。后来,梁武帝心里感到懊悔,自愧有眼不识泰山,下了一道命令,派遣许多兵马,急急追赶。一定要把达摩大师请回来,承事供养。达摩大师刚走到江边,回头一看,后面有许多兵马追赶而来,随手就折了一支芦苇,掷在江中,脚踏芦苇渡江,扬长而去。到了洛阳,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深入禅定。后来古人写了一副对联:“一苇渡江何处去,九年面壁待人来。”

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少林寺有一千四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坐落在河南省郑州与洛阳之间的嵩山之麓。当唐代时期,该寺曾经住过僧众二千五百人之多。这里的僧众除了禅宗大德之外,还有武艺拳术著称的武僧。这就是达摩大师当年面壁过的圣地。达摩大师从印度把佛教禅宗传到中国,被称为是中国禅宗第一代开山祖师。再由达摩大师,把正法眼藏和衣钵,传给二祖慧可大师,这叫做法灯续焰,奕叶相承。

P2-8

序言

“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它起源于印度,兴盛于中国。对于现代人来说如同久旱甘霖。读一点“禅”,体会“禅”的平常心和情趣,禅来烦去,它会为我们打开一条心灵解脱之道。

“禅”并不是弃置生活上的情趣,而是超越五欲六尘,获得更实在的和谐与寂静。经常怀有平常心,便可体会到日日都是好日,自然也便日日都有一份好心情了。

在生活中运用“禅”,不是要我们像中老僧入定一般枯木死灰,而是让我们享受生活乐趣,轻松幽默,大地充满了生机,众生都能从烦恼中得到解脱,回归自然美好境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佛家的智慧管理(管理也要参点禅)/国学与管理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51043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