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1999年在韩国高丽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时所写,是一部关于鲁迅研究的专著。造化为英雄变色,更为庸俗设计。世无鲁迅,天下太平,世有鲁迅,天下亦太平,——惟“研究”蜂起,不可以已也。
| 图书 | 鲁迅六讲(增订本)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1999年在韩国高丽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时所写,是一部关于鲁迅研究的专著。造化为英雄变色,更为庸俗设计。世无鲁迅,天下太平,世有鲁迅,天下亦太平,——惟“研究”蜂起,不可以已也。 目录 增订本自序/1 初版自序/1 一 “为天地立心” ——鲁迅著作所见“心”字通诠/1 1.“心学”与“文学”的开始/1 2.中西语言接触之际的双重误读/4 3.“心”与文学翻译的理想/7 4.“国民性批判”、“鉴别灵魂”与“深知民众的心”/9 5.万恶之始:历代文攻武卫的“治心”/13 6.自白其心的创作/17 7.“吾愿先闻其白心”:以心应世的法则/20 8.“心里的尺”:探寻出路的指针/22 9.“吐露本心”:“转变”关口的支撑点./25 10.余论/27 二 神思之心与学之心 ——文学与学术的分途/29 1.“心”之源与晚清士人之风气/29 2.鲁迅与章太炎/30 3.“冰”之喻:突破门墙/34 4.文学·学术/40 5.文学家的根本立场/43 三 “心生而言立” ——语言之路:同一与差异/49 1.“鲁迅风”·“胡适之体”/49 2.通儒语言·专家语言/50 3.“内涵”·“外发"/52 4.炼字不苟,其美在骨/53 5.善用不同的语言资源/57 6.不同的主体定位/60 7.动态的汉语本体/62 8.现代汉语两种原型的不同命运/66 四 “言立而文明” ——从小说到杂文/70 1.小引/70 2.《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7l 3.《野草》、《朝花夕拾》及其他/83 4.杂文:概念·问题结构·智慧形态/90 五 自由“的”思想和自由“地”思想 ——鲁迅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110 1.自由主义者与鲁迅/llO 2.共同的文化营养/112 3.察其言而顾其行/114 4.自由主义的讽刺者的自由/117 5.“的”与“地”:根本分歧/118 6.通过“文学”来表达“自由”/119 7.自由与平等/123 8.同中有异,异中有同/128 六 反抗“被描写” ——现代中国的自我表达/131 1.看电影时忽然想到/131 2.“被描写”与被别人描写/134 3.不能描写自己/136 4.自己人的“功劳"/138 5.现代东方的世纪性焦虑/140 6.“肺腑而能语,医师面如土”/142 7.并非“从……到……”/145 8.语言的创造/146 附录一 一竹内好的鲁迅论/153 1.在“不安”中接近竹内《鲁迅》/153 2.文学与思想的关系: 鲁迅相的生成及其为东亚知识分子确立的对话场所/154 3.文学家鲁迅的生成方式/157 4.鲁迅之死,乃文学之死/159 5.文学与政治:“从文学的政治化倾向中保卫文学的纯粹性"/161 6.作家大于作品:本质主义者、主体论者或浪漫主义者的作品论/162 7.批评竹内的时候真的到了吗?/165 8.指向宗教/167 9.回到“不安"/169 二鲁迅作品的身体言说/170 1.小引:鲁迅与中国文学身体诉说的传统/170 2.舍弃与肯定的纠葛/174 3.言语道断,身体出场/177 4.“分明地玩味"/180 5.《野草》:身体书写的自忏之书/185 6.东西方身体意识的沟通/187 7.历史、现实、身体与疾病/188 8.“煮自己的肉”与“连自己也烧在这里面"/190 9.结论:从舍弃身体到身体的承受/193 三读《野草》/198 1.英译本序回避了另一半《野草》/198 ‘ 2.《题辞》所示:忏悔“过去的生命”/199 3.“抉心自食”者的“心学”的失败/205 4.“大阙口”内外的“游魂"/212 5.身体:精神之“影”无法“告别”/213 6.“天地”之间的“求乞者"/215 四“科学”·“本根”·“神思"/220 1.“科学”一词的意义纠葛/220 2.从《教篇》整体论述结构看鲁迅当时的科学观/222 3.何谓“本根”、“本柢”?/225 4.何谓“神思”?/227 附录二 一 鲁迅·黑格尔·胡风/233 二 在祥林嫂的目光逼视下/236 三 阿乎呜呼兮呜呼呜呼/239 附录三 一 读《破恶声论》/247 1.《破恶声论》在鲁迅早期文言论文中的地位/247 2.驳“志士英雄”为“无信仰之士人”亦即“伪士"/250 3.想象中国:充斥“伪士”的“寂漠境”、“扰攘世"/253 二 《铸剑》五题/258 1.历史退化论·“油滑”/258 2.“中国的脊梁"/262 3.“逃名”/263 4.“伤害”·“复仇”·“死"/265 5.“两个仇人”/269 三 关于《伤逝》/272 四 旧诗略说/282 1.《别诸弟三首》/283 2.《哀范君三章》/285 3.《阻郁达夫移家杭州》/287 4.《亥年残秋偶作》/289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鲁迅六讲(增订本)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郜元宝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1506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9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25 |
| 出版时间 | 2007-01-01 |
| 首版时间 | 2007-01-01 |
| 印刷时间 | 2007-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25 |
| 印次 | 2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8 |
| 宽 | 155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