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女性生命潮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散文选读
内容
编辑推荐

散文必须真实。它可以在某个细节、某一情节上小有增减,但真实是散文的灵魂。一部《古文观止》即以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感情而打动了千百万读者。而九十年代的女性散文尤以感人、动人、逼人的真实,为我们留下了九十年代女性散文家眼中的、笔下的中国社会转型的真实。本书是我国著名女学者刘思谦教授所著的两部大作之一,它展现了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创作的整体风貌独特的女性学者的编选视野,深入探究了女性散文幽微旖旎纷繁多变的内泛思绪,又以同时态清醒审视洞烛了其散文创作的意境。

内容推荐

四代女人风云际会于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之树,端的是中国文学史、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前所未见的盛事。本书力求呈现出这一盛事的原生态,让你切实感受到时间之剑在女人身体上刻下的生命之轮,感觉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和想法;但是一代人之间的每一个人又是如此不同,这进而使你体悟到该如何对待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的选择、承担和救赎——恰如伍尔芙所说:“成为你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编一本别人不曾编过的能够反映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之来龙去脉的和较为完整的女性散文全貌的选本,意在显明这是一次真正女性生命的潮起潮落,是女性身体的起与伏、生命的呼与吸;这既是世纪之交女性文学史上的一件盛事,又是女性话语的狂欢节。

本书力求使读者感受到阅读的快感,切切实实体悟到90年代女性散文是一股只属于女人的生命活水;她以女性经验为根基,以融合了情、理、趣的女性知性为灵魂,以不拘一格自由坦荡的女性生命气息涤荡了散文文坛沉闷的八股气。

目录

苏雪林:秃的梧桐

冰心:霞

 从“一”数到“九十二”

 我梦中的小翠鸟

琦君:做母亲的心情

张秀亚:读书——美容术

梅娘:我与张爱玲

林文月:欢愁岁月

杨绛:孟婆茶

 读书苦乐

林海音:日落百老汇

黄宗英:“上了年纪”的禅思

 喜遇燕子

文洁若: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

宗璞:紫藤萝瀑布

 人老燕园

赵淑侠:文学女人的情关

吴宗蕙:白藤湖畔的生活流

刘思谦:抗拒失语

 在美国做外婆

 自嘲:我是什么人?

张洁:拣麦穗

 这时候你才算长大

 无字我心

 那一年我二十三岁

戴厚英:我想做“党的女儿”,遭到拒绝

 我的灵魂在一段时期内处在黑暗中

西西:看画

小思:轩亭口的痛楚

 香港故事

 斯人寂寞

杏林子:年方九十

马瑞芳:雨中行

 恒娘的夺宠术

三毛:不死鸟

张晓风:近照及其他

赵园:城与人

胡辛:花之魂

 女人的眼睛

喻丽清:小天地散记

 把寂寞缝起来

 谈老年人

席慕蓉:乡间的夜晚

叶文玲:乌篷摇梦到春江

李佩芝:家的感觉——关于自己的闲话

 生命

 快活如是说

梅绍静:内心的丘陵

 最初的女人

苏叶:受伤的芦苇

 惊蛰

 殉马坑前的颤栗

马丽华:西藏大地

 牵挂一生

高红十:十五的月亮

梅洁:那一天

 孕育的恐怖及其他

张玲:偶像

郭骅:女人的井

张立勤:庄稼女人

 痛苦的飘落

李蔚红:女人的潮汐

周佩红:我记住的这一条江

王子君:梦想流浪

林爱华:乡村的女人们

张海迪:我是船,书是帆

 湖畔的结构

残雪:升华

叶梦:紫色暖巢——关于我出生时的浪漫回想

 生命中的辉煌时刻

 失血的灵肉苍白如纸

唐敏:女孩子的花

 纯净的落叶

小宛:月正中天

廖华歌:读山

 没有道路的梦

陆星儿:也谈“寻找男子汉”

李南央:我有这样一个母亲

郭淑敏:一日佛门

 谒昭君墓

张抗抗:牡丹的拒绝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毕淑敏:婚姻鞋

 性别按钮

舒婷:笑靥千秋

 女祠的阴影

胡传永:伤痛红绒花

 这一生相厮守,白了的是头,碎了的是心

 儿子长大了

方方:男人看足球,女人看男人

 闹革命

 答女儿问

斯妤:在海边

 梦

 真实梦境

王英琦:重返外婆的家园

 大师的弱点——兼祭天才的女雕塑家卡米尔在天之灵

 二百岁宣言

张欣:敬畏生命

 惟一

韩小蕙:人生难耐是寂寞

蒋韵:“家”与“家园”

 另一种照耀

姜华:笼中鸟及其它

 照镜子

王安忆:那年我们十二岁

 疲惫的都市人

 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

铁凝:河之女

 罗丹之约

 散文河里没规矩

张爱华:面对婚姻

 寂寞的徐霞客

蒋丽萍:女人用谁的钱? 

 谢烨之死

秦文君:天伦之乐

 家

筱敏:成年礼

 语言巫术

 两位女性

艾云:细读繁漪

 婚姻是一座隐匿的古堡

 女人遵从普遍标准就会老

萌萌:男人和女人纠缠的命运(节选) 

 被死亡所洞明的性爱(节选) 

 爱原本是平凡的梦想(节选) 

崔卫平:宋江为什么要杀阎婆惜

 女同志办得到的事情男同志办得到吗

池莉:谬论结构

张烨:初恋回声

 享受那份宁静

赵玫:反思池

 和女权主义者共进晚餐

 女人、诗与仇恨

艾晓明:这一代

 十七岁的火车

王小妮:四百一十八元得七只灵魂

 遍地天使

 归家

龙应台:面对

 桃色之外

 巨人之死——记以色列总理拉宾

 懵懂的时候

陈幸蕙:在岁月的金色大道上

南妮:多瑞丝·杜克

李昂:三寸灵魂

王钢:饥饿的美丽感觉

蒋子丹:女人四十

 婆媳之间

 浪漫的鬼魂

翟永明:一个墨西哥女人

林丹娅:遥望祖母之名

谭湘:凝眸

 假如没有婚姻

陈染:我的道路是一条绳索

 一个不老的人从一个老人那里看到

 一处新居如同一双新鞋

迟子建:阿央白

 与周瑜相遇

 一间自己的屋子

徐小斌:上帝的最后泥巴

张燕玲:朝云 朝云

 耶鲁独秀

林白:女士芳龄

 小时候的梦

 童年幻想的恋人

徐坤:一唱三叹

 小人书

麦琪(英儿):鸟的启示

 长大的过程

 自己的网

麦琪:校园生活记趣

 背影

何向阳:大禹的寂寞

北北:穿透岁月的美丽

 下辈子做个好男人

顾艳:那个时代记“日记”的悲哀

 四面八方的墙

 重读梵高

程黧眉:活着的理由

 爱情靠椅

莫小米:墓地与爱情

 情杀

冯秋子:孩子不见了

陈丹燕:天空真蓝

 美丽的女人翠西

董清霞:再听苏芮

 公公与婆婆

王芫:童年的胡同

曹明华:一个偶然的公式及其他

 生存的位置

简帧:秋殇

 独处

郭娟:女孩不宜:《海的女儿》

 奔向男人以后

唐韵:看着自己凋零

 我们的蜗居和飞鸟

荒林:桃树的故事

 叙述秋瑾

 女性之躯

素素(大连):独自跳舞

 绝唱——独语东北之五

杜丽:倾斜的女人

 孩子们之间的政治

元元:20岁进行时

 213!216!

尹慧:这个春天 这个冬天

马莉:暗恋

 触摸

 爱是一件旧衣裳

 相信

黄爱东西:速度的感觉

 结婚

 徐娘

石娃:生于60年代

 味道

 看透

黄茵:等待

 回家

 金色池塘

 拒绝

周小娅:家的一半

 挨着打工妹汗粘粘的手臂

 老了的女人

 岁月如圆

素素(上海):无奈细数落叶

 红颜与红尘

 古典的尴尬

张梅:讲什么身世飘零

 此种风情谁解

 空话

 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晓琪:第一次约会

 我也是一棵树

陈彤:让什么爱做主

钟怡雯:垂钓睡眠

潘真:孕之美丽

 活法

刘西鸿:我看亦舒小说

赵凝:一百零一次爱情的结局

 红粉知己

楚楚:把自己还给自己

 失去的小面孔

乔叶:为什么活着

 一个叫梅的女人

黄文婷:做知己,不做情人

 走过纸婚年

周晓枫:它们

编后记

试读章节

苏雪林

秃的梧桐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那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由两家分享。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蚂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是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便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不容易长得巴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的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的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少许翠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它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们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们头顶上瑟瑟地悲叹。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细小。冷冷凉露中,泛满嫩红浅紫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风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桐树,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的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它,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冰心

四十年代初期,我在重庆郊外歌乐山闲居的时候,曾看到英文《读者文摘》上,有个很使我惊心的句子,是:

May there be enough Clouds in your life to make a beautiful Sunset.

我在一篇短文里曾把它译成:“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其实,这个sunset应当译成“落照”或“落霞”。

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

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一个生命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自转。

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

1985年

从“一”数到“九十二”

每逢我吃过安眠药之后,仍旧睡不着的时候,我就听从朋友的劝告,让我静静地数“数儿”,从一数起,以后就会慢慢地进入睡乡。这个妙诀,起初还灵,后来就不行了;我往往会把数字和我的年岁联系起来!比如说数到四、五,我就想起那时在上海和祖父在一起的乐事;数到了七、八,就会想起我在烟台海边奔走游戏的快事;数到以后心绪却渐渐地复杂起来了。我走过的生命的道路,往“适意”里说,就像陆放翁的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往不如意里说,就像李清照词里的:“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

我这辆火车,在生命的铁轨上,一直在长长短短的隧道中间飞驰。刚刚明亮一些,又驰进了长长的黑暗的隧道;已经习惯于黑暗了,忽然又在灿烂的阳光下奔走……

九十二年过去了,炎凉“历尽”了,真是“百年心事归平淡”!我在另一篇短文里写过:“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从我身上,是无‘权’可‘夺’,无‘官’可‘罢’,无‘级’可‘降’……地地道道地是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抽身便走的人。”

再过半个月,就会“数”到“九十三”了,且看我还能“数”到多少?我同意陶渊明诗人所说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992年12月16日阳光满案之晨

我梦中的小翠鸟

六月十五夜,在我两次醒来之后,大约是清晨五时半吧,我又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使我永不忘怀的梦。

我梦见:我仿佛是坐在一辆飞驰着的车里,这车不知道是火车?是大面包车?还是小轿车?但这些车的坐垫和四壁都是深红色的。我伸着左掌,掌上立着一只极其纤小的翠鸟。

这只小翠鸟绿得夺目,绿得醉人!它在我掌上清脆吟唱着极其动听的调子。那高亢的歌声和它纤小的身躯,毫不相衬。

我在梦中自己也知道这是个梦。我对自己说,醒后我一定把这个神奇的梦,和这个永远铭刻在我心中的小翠鸟写下来……这时窗外啼鸟的声音把我从双重的梦中唤醒了,而我的眼中还闪烁着那不可逼视、翠绿的光,耳边还缭绕着那动人的吟唱。

做梦总有个来由吧?是什么时候、什么回忆、什么所想,使我做了这么一个翠绿的梦?我想不出来了。

1990年6月16日响晴之晨

P1-5

序言

这本以《女性生命潮汐》为总题的《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选读》(以下简称《选读》)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的姐妹篇。若从编著者阅读构思的先后次序来看,她是姐姐而那本《研究》是妹妹;若从最后完稿并交付出版的先后来看,她是妹妹而那本《研究》是姐姐。因为我是先通读了90年代女性散文几乎是全部作品,一边读一边按姓名记录入选作品之后才开始写作那本《研究》的,并且是在《研究》完稿交付出版社初审之后才回过头来按以前的编选次序重新增删选定的。没有想到本应是妹妹的那一本书路途多蹇旷日持久竟然拖了整整8年才得以完稿,以致连带着拖累了这位本应是姐姐的妹妹同样到8年后才得以面世。总之,这是一对8年怀胎一朝分娩的双胞胎、姐妹花。作为她们的“母亲”,我还是愿意把这本《选读>>看作是姐姐,而把在她的基础之上派生出来的《研究》看作是妹妹,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姐姐的体积大(近70万字)而妹妹的体积小(37万字),更因为8年前当我最初萌发以90年代女性散文为研究课题申报一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念头,就是由于主编过一套《90年代女性散文11家》而对女性散文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应该说,那套《90年代女性散文11家》是《女性生命潮汐》这8年后出生的女性散文姐妹篇的前身。

事情还应该从她们的“前身”说起。1993年岁末,我刚刚完成并出版了我的第一本女性文学研究专著《“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中原农民出版社编辑李明性同志托付我主编一套以作家为单元的90年代女性散文丛书。现在看来这位编辑很有眼光,他能够在女性散文方兴未艾之时便看出了她的发展前景,促成了这个全国第一套女性散文丛书的出版。所谓“11家”并不是一个事先设定的数字,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只组到了这“11家”(宗璞、铁凝、叶梦、筱敏、斯妤、李佩芝、王英琦、陈丹燕、素素、郭淑敏、廖华歌)。我在这套丛书的总序《写散文的文学女人》中说:“由于种种原因,此次未能编到舒婷、张洁、王安忆、张抗抗、唐敏、苏叶、高红十、梅绍静、张立勤等的作品,深感遗憾。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得到广大散文爱好者、散文作者及女性文学读者、研究者的喜爱和支持,希望有更多的散文女读者拿起笔来写散文,希望本丛书在不久的将来再版时能够扩展为16家、20家……”这里的“16家”“20家”究竟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已经完全记不起来了。看来我当时是太保守了,尤其是那个“16家”,有点莫名其妙,即使11家加上我当时所说的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组到的9家,就已经是20家了。我当时根本就没有料到这“不久的将来”到来时女性散文会有如此蓬勃的发展势头,也没有料到这一天到来时由我再来编一本90年代女性散文《选读》的合集,更没有料到女性散文的创作队伍已经不是“20家”“80家”而是数以百计的一百多家了。真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女性散文仿佛在一夜之间就收获了满天的星斗,满地闪闪发光的贝壳和石子。总题定为《女性生命潮汐》,意在显明这是一次真正的女性生命的潮起潮落,是女人身体的起与伏、生命的呼与吸,是世纪之交女性文学史上的一件盛事和女性话语的狂欢节。

……

这本跨世纪的女性散文《选读》的编选出版周期实在太长了。不过这样也好,可以使我们就在这说长也长说短也短的8年的周期内亲历了她的潮涨潮落,她的每一个潮和汐和她遗留在海边沙滩上的每一颗闪闪发光的贝壳和石子。我们就是这拾贝者,并且有幸把我们拾到的贝壳和石子集结成这么厚厚的全国第一本《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选读》。希望读者们能够喜欢,希望有更多的女读者们尤其是毕业或没有毕业的女大学生们、女研究生们能够喜欢,并且在将来的某一天心血来潮也拿起笔来写女性散文,并且在21世纪的某个年代,汇集起又一个女性散文写作高潮、又一次的女性生命潮汐,并且由你们中的某一个人走出来,再编一本21世纪的女性散文选读。不过到那时候,我大概是看不到了。

这篇编后记实在是写得太长了。最后的话是留给我的衷心的感谢的。感谢所有的人选和没有人选的写散文的女同胞们,感谢编委会同仁的协力合作,尤其要感谢编委谢玉娥女士,她的认真、实干而且低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是多年来的合作伙伴。我们合作得很愉快。感谢江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陈辽先生将他藏书中的十多本港台女性散文作品慷慨相借。感谢河南大学校长关爱和教授、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张生汉教授和河南大学出版社社长王刘纯先生的大力支持,感谢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科点带头人刘增杰、孙先科教授的大力支持,感谢《女性生命潮汐》姐妹篇的资深编审袁喜生先生、侯惠娟女士和责任编辑谢景和先生的辛勤劳动和付出。谢谢。

刘思谦

2004年11月27日

开封河南大学仁和小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女性生命潮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散文选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思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913317
开本 16开
页数 6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8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39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31
171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