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两极”,它们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别样风景;教学也有“两极”,例如“虚”与“实”、“动”与“静”、“高”与“低”、“长”与“短”、“定”与“活”、“分”与“合”、“缓”与“急”等等,不同的教学情境可能选择的“重心”不同。教学设计无疑是在这些教学的“两极”之间进行有效布局,教学设计时的走向不同,教学效果就会呈现异彩。
本书通过讨论教学设计相对不同的行进路线,且行且思“怎样的走法更利于教学”,从而使教学走得更健、更远。同时,附加“迷津指点”板块,试图对一些教学中的困惑问题进行分析。
| 图书 | 课堂坐标--教学设计的走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地球有“两极”,它们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别样风景;教学也有“两极”,例如“虚”与“实”、“动”与“静”、“高”与“低”、“长”与“短”、“定”与“活”、“分”与“合”、“缓”与“急”等等,不同的教学情境可能选择的“重心”不同。教学设计无疑是在这些教学的“两极”之间进行有效布局,教学设计时的走向不同,教学效果就会呈现异彩。 本书通过讨论教学设计相对不同的行进路线,且行且思“怎样的走法更利于教学”,从而使教学走得更健、更远。同时,附加“迷津指点”板块,试图对一些教学中的困惑问题进行分析。 目录 布局一:“定”“活”篇/1 走向A:定→活/1 站点1:个性/1 站点2:规定/4 站点3:生成/5 站点4:识字/7 站点5:作业/8 走向B:活→定/9 站点1:解法/9 站点2:生成/11 迷津指点/15 ●→真实的课堂为什么说是“变幻莫测”和“深不可测”的?/15 ●→怎样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16 ●→课堂教学中“变”与“不变”的较量会有哪些情况?/17 布局二:“动”“静”篇/21 走向A:动→静/21 站点1:气氛/21 站点2:倾听/24 站点3:操作/27 站点4:表演/30 走向B:静→动/32 站点1:探究/32 站点2:习题/33 站点3:习作/37 迷津指点/40 ●→教学版的((静悄悄的革命))将会是怎样的效果?/40 ●→是不是每节新授课中,只要安排了动手操作教学效果就→定好昵?/41 ●→教学活动是否要核算成本?/42 布局三:“繁”“简”篇/43 走向A:繁→简/43 站点1:目标/43 站点2:情境/45 站点3:内容/47 站点4:环节/50 走向B:简→繁/51 站点1:识字/51 站点2:拓展/53 站点3:习题/55 站点4:反馈/57 迷津指点/58 ●→什么是简单、简约?/58 ●→简便就是简单吗?/59 ●→怎样理解简单教学的不简单?/60 ●→怎样处理好教学方式“多”与“少”的辩证关系?/61 布局四:“分”“合”篇/63 走向A:分→合/63 站点1:组织/63 站点2:板块/64 站点3:资料/68 站点4:练习/69 站点5:识字/72 站点6:写作/74 站点7:测验/76 走向B:合→分/77 站点1:难点/77 站点2:呈现/79 站点3:分类/81 迷津指点/82 → ●→什么样的教学任务适宜合作学习方式?/82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84 ●→怎样组织学生进行讨论?/87 ●→怎样组织学生进行争论?/88 布局五:“高”“低”篇/91 走向A:高→低/91 站点1:环境/91 站点2:立场/92 站点3:地位/95 站点4:摸底/97 站点5:提问/99 走向B:低→高/101 站点1:人格/101 站点2:情感/103 站点3:思想/104 站点4:话题/108 迷津指点/110 ●→怎样理解教学的“深度”?/110 ●→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111 ●→思想性与人文性在教学中存在着怎样的关系?/112 布局六:“缓”“急”篇/113 走向A:缓→急/113 站点1:序幕/113 站点2:探究/114 站点3:合作/117 站点4:补习/118 走向B:急→缓/119 站点1:课题/119 站点2:提问/120 站点3:操作/123 站点4:生成/124 迷津指点/127 ●→如何进行有效追问?/127 ●→怎样让学生对第→课时“→见钟情”?/129 布局七:“内”“外”篇/131 走向A:内→外/131 站点1:环境/131 站点2:联想/132 站点3:朗读/135 站点4:探究/136 走向B:外→内/137 站点1:态度/137 站点2:素材/138 站点3:朗读/143 站点4:博客/144 迷津指点/146 ●→怎样理解教学的“本色”?/146 ●→怎样使预习活动既科学又富有个性与成效?/146 ●→如何让课外作业丰盈孩子的生命?/148 布局八:“虚”“实”篇/151 走向A:虚→实/151 站点1:提问/151 站点2:朗读/152 站点3:估测/154 站点4:情境/156 走向B:实→虚/158 站点1:复习/158 站点2:呈现/160 站点3:想象/162 站点4:奖品/164 迷津指点/165 ●→情境创设存在着怎样的“虚情假意”?/165 ●→怎样把握背景资料引用的“度”?/167 布局九:“正”“反”篇/171 走向A:正→反/171 站点1:激情/171 站点2:探究/173 站点3:抽查/175 站点4:争辩/177 走向B:反→正/178 站点1:辨析/178 站点2:探究/180 站点3:理解/181 站点4:权威/184 站点5:事故/186 迷津指点/187 ●→在教学中怎样运用反例?/187 ●→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合理性错误”?/189 ●→怎样认识否定性评价的价值?/191 后记/194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课堂坐标--教学设计的走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严育洪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19202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0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19 |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 印刷时间 | 2008-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6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632.42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5 |
| 印次 | 2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1 |
| 宽 | 170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5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